...多少?-石皮弄 匯安 隆慶元年 1980年 嘉靖二十年-上海頻道-東方網

2021-01-08 東方網

  原標題:奉賢| 南橋、奉城......古老的奉賢大地上,老集鎮究竟有多少?

  

  一說起奉賢區,可能很多人會想起南橋鎮、奉城鎮之類的知名地名,但是你知道嗎,除了這兩個鎮之外,早在清雍正年間設立奉賢縣之前,這片土地上已經有眾多自古就形成的極富江南濱海地區特色的地名,且大多留傳至今。今天,圖溯上海為大家精心編選了27個老集鎮和習稱地名,通過她們各自的發展歷程和趣聞,來窺看奉賢區的人文歷史。

  

  西渡

  

  20世紀80年代西渡車輛輪渡站

  位於滬杭公路黃浦江渡口,是本區北境咽喉。原名敏航渡。據記載有「秦皇馳道,秦時觀海而築,南起柘林,北達嘉定,中絕黃浦處設敏航渡以濟之,來往繁劇,率至留滯」。橫涇港東,原亦有渡口,稱為東渡口,與浦北春申閣遙望(1958年停運)。該地原系南匯縣插花地帶。滬閔南柘公路修築之前,渡口葦塘連片,戶少人稀。1933年後,滬閔南柘長途汽車運輸公司在客渡東側建造車輛輪渡並設置汽車站,漸成市集。1949年後,西渡的交通、運輸、建材、倉儲業不斷發展,已形成沿浦狹長的工業地帶。

  蕭塘

  

  20世紀80年代蕭塘中街

  位於區境西北部,曾為蕭塘鄉、西渡鎮人民政府機關駐地。曾稱秦塘,又名蕭溪。相傳春秋戰國時,有學識淵博的蕭姓學者,避亂隱居於此,在塘西農村中教授學生。幾年後,人才輩出,慕名求學者絡繹不絕,漸成市集。後人為紀念他,故取名蕭塘。秦始皇南巡時,改稱秦塘。明代稱鎮。清代中葉商業繁盛。每年農曆十月初一至初三是傳統地方節,至期各方商賈雲集,熱鬧非常。

  鄔家橋

  

  20世紀90年代鄔橋匯中路舊貌

  地處區境西北部之主要集鎮,距黃浦江2公裡。光緒《重修奉賢縣誌》載:「鄔家橋即匯安橋」。明代中期,已成為當地棉花貿易的集散地。清末民初,裡人與蘇、浙、皖人士共謀經商。近臨浦江,商船易集,貨物輻輳,商貿活躍,商業、手工業和交通運輸業日趨昌盛,各業興隆。集鎮呈窄長形,南北長1.5公裡,原傍老沙港兩側,匯安橋跨鎮中,連東西兩街。港西鎮中橫貫東西小市河1條(民國初填廢),形成河南、河北和河東三街,河北街為商業鬧市。1958年沙港疏浚改道,鎮傍新沙港西側。現河南、河北合為一街,並新建南北街為商業區,呈丁字形。

  莊家行

  

  

  20世紀70年代莊行東街古韻至今猶存

  莊家行,現簡稱為莊行,位於區境西部。元代,莊行東市捎一帶有盛姓族聚,故曰盛家厙。明代初,有南橋之東北莊氏遷入,開設花米行。莊家行也由此而得名。明嘉靖二年(1523年),工部郎中林文沛開浚南橋塘後,店鋪興盛,集鎮逐漸形成。清乾隆年間,鎮市繁榮,居民稠密。莊行鎮市場起始以花米行出名。到抗戰期間,花米行發展到24爿之多。鎮狹長,呈帶形,東西一條街延綿1.56公裡,有混堂弄、油車弄、名園弄、露胥堂弄、四德堂弄、丁字街、石皮弄、小河灘等,南橋塘市河貫穿莊行鎮。1980年起,剖老街腹部建南北新街。西街東段為老街熱鬧區,南北新街為新興商業區。該鎮有著光榮的革命鬥爭歷史。1929年春,莊行農民暴動震驚了國民黨反動當局。

  潘店(潘墊)

  

  今日潘墊村牌樓

  潘墊俗呼潘店,位於區境西部,茜舍塘畔,冷涇西側,距莊行鎮3公裡。唐朝末年,這裡已有潘姓居住,形成村落。據清光緒《重修奉賢縣誌》載,五代十國時,前蜀潘葛丞相及其妻李氏墓葬於潘店之東。原鎮東西、南北大街,店鋪、油坊、茶館、貨攤處處皆是。東與西兩爿典當,生意興隆,由唐氏開設。鎮內,廟宇頗多,香燭甚旺,東有茜舍廟、西有關帝廟、北有靜心庵、鎮中紅蓮寺,規模為最大。清乾隆年間,由於紅蓮寺僧侶在佛前裝設機關,奸擄進香美女,被松江白鵲寺禪師發現,一把火燒毀,有名「火燒紅蓮寺」傳至今日。到鹹豐十一年(1861年),潘墊再次被毀。抗日戰爭時期,已十分敗落,悽悽涼涼。現潘墊老鎮廢除,與農村連成一片,形成了新的農村集鎮,為「花米莊行」風景區核心所在地。

  常興廟

  位於區境西部,距莊行集鎮4公裡。晉初,文學家陸機、陸雲兩兄弟出生於松江之北機山下的華亭谷平原村,後陸氏家族向華亭東南部遷徙,常興廟一帶就有陸姓居住。明代,金氏密集於此,集成南北兩大金家宅,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為便於南北交通,修建永秀橋。道光十年(1830年),這裡已初具小鎮規模,並日趨繁榮。鎮中常興廟,建於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單層重簷結構,廟旁古木參天。抗日戰爭時期,市場衰落。至1945年,常興廟小鎮已經破敗。今兩堍石建永秀橋尚在。

  法華橋

  

  法華橋近貌

  位於本區西南部。南距胡橋集鎮約3公裡。歷史悠久。法華禪院建於宋代,元至正廿二年(1362年)於鎮東側建升真道院。明天啟年間建法華橋(又名環龍橋),橋身橫跨下橫涇,清乾隆元年維修。清代至民國年間,法華寺香火旺盛,每逢廟會,鄉人云集,熱鬧非凡。清末民初,法華鎮有南北大街,市中心與東西街交叉成丁字形,商賈眾多,市面昌盛。午后街上人群熙攘,店員售貨應接不暇,工商業繁榮。鎮有東西一條大街,長750米左右。現為村集,存有古井一口、石碑一方。

  迎龍廟

  

  迎龍廟老鎮遺存——迎龍村老宅

  位於本區西南部,在胡橋集鎮西2公裡,鎮跨上橫涇南北兩岸。迎龍廟廟宇建於明崇禎年間,系曹家駒建,香火旺盛,鄉民陸續集居,逐漸成鎮,以廟得名。抗戰前夕,堪稱鼎盛時期,市面超過法華鎮,河中木排長達裡餘,每日午、夜兩市,尤以夜市為盛。1938年1月,日寇來鎮騷擾,縱火焚燒迎龍廟鎮,大部店鋪,付之一炬,從此該鎮一蹶不振。現為居民村落。

  胡家橋

  

  胡橋老街現狀

  簡稱胡橋,位於區境西南部,地處古岡身西側,成陸年代較早。晉朝起,奉賢西部沿海地區居民漸趨稠密。唐代,於姓在胡橋定居後建塔,塔毀建廟名於塔廟。宋代,浙江金華胡姓氏族移居胡橋,明代曾建一石橋,橋址在鎮老街西石皮弄得意樓茶館南面,跨上橫涇,橋名胡家橋,鎮名由此而得。清代,胡橋鎮稍有發展,曾設官辦蒙學所。清末民初,鎮上工商業戶已不下50家。民國初期,胡橋鎮人吳仲華在鎮西河南開設發電廠,以直流電機夜晚發電,供商店夜市及路燈照明之用。日寇入侵後,人心惶惶,工商業頓挫受抑,間有閉門停業者,故市容一度蕭條。舊鎮呈窄長形,東傍沙港,西至典當橋西堍,老街原為商業區。1981年闢築新街,成為現今商業中心。胡橋集市貿易市場交易活躍,沿海特產海鮮較多,市場繁榮。

  孫家橋

  孫家橋鎮又名孫橋,位於本區西南部,在胡橋鎮直東2公裡,鎮成一條街。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於孫家橋鎮建莫蘇庵。明洪武六年(1374年)於庵前建莫蘇庵橋。鎮東永安橋為明萬曆年間所建,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重建,現存平橋。清代,孫家橋鎮秀才馬光裘著有詩文《長笛書樓集》9卷。其子馬祖臨天資聰明,13歲中秀才,乾隆甲寅(1794年)中舉,歷任山東濰陽壽張知縣、德州知州,官居五品。孫家橋由馬姓後裔興業開店,遂成鎮。解放前夕,市容蕭條。1969年開闢新胡機耕路後,孫橋遂成僻角。

  柘林

  

  清光緒年間柘林城圖

  位於杭州灣畔,上海市正南,區境西南部。鎮因古時其地接連柘山,山上柘樹成林,故名。唐鹹通六年(865年),蔡贊在柘林建造方廣寺。此時起,柘林聚成村落漸成集市,至北宋元豐年間(1078—1085年),柘林始設專理鹽務機構,名曰袁部場。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曾被倭寇佔據,作為侵擾東南沿海「根據地」。倭患平息後,於嘉靖三十六年始築柘林城堡。嗣後,柘林便為海陸要衝,成了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清同治元年,太平軍和英法聯軍洋槍隊激戰於柘林。敵軍入城,大肆搶掠後縱火焚毀全鎮房屋,百姓殉難,存者無幾,古鎮柘林從此衰落。後在西門1裡外又逐漸形成了現在的柘林鎮,民間稱西門鎮。老街僅一條,古而狹窄,鎮東窄西寬,似三角形,東西長460餘米。鎮中有報恩橋,據清光緒《重修奉賢縣誌》載,在華奉交界處,橋垮上橫涇,建於明代初期,原為單孔石拱橋。鎮西公路旁有明初栽的銀杏1棵。鎮西南有柘林古文化遺址。

  西新市(新寺)

  

  20世紀90年代新寺老街

  地處上海市正南,區境西南部,滬杭公路南北貫穿鎮之西市。鎮由明代新禪寺得名,明末清初形成集市。後因有別於本縣東鄉新市,習稱西新市。1922年南柘(南橋至柘林)公路築成後,商業漸趨繁榮。鎮區南為老街,北為新街,新老街平行,緊靠下橫涇,水陸交通甚為方便。

  道院

  

  道院老街現狀

  位於區境西南部,西距新寺集鎮3公裡,為本地東半部城鄉物資集散要地,鎮近似長方形,清水港南北穿過鎮中,道院港橫貫全鎮東西。鎮以元代建有上真道院而名。清乾隆年間形成集鎮。同治年間,林玉相在市河東建屋多幢,市況漸興。光緒末、宣統初,市集向河西擴展。民國初期,道院鎮正值鼎盛時期。抗戰期間,道院鎮商業強於日軍擾亂的新寺、柘林兩鎮。

  三官堂(光明)

  

  光明集鎮三官街

  光明,原名三官堂,位於區境中部,為原光明鄉、鎮所在地。宋代初,該地已有移民流徙和漁民居住,自成村落。漳泉港與和尚塘分別從村南和村東而過。元末,村南原有三官廟1所,後遷至漳泉港北側,名漳泉寺,內有三官殿,設天官、地官、水官三神像,同坐一堂。香火極盛,常有商販前來設攤叫賣。時有王姓在此造南北街(今三官街北段),名王邊鎮。鑄鐵業時已出現,集鎮初具規模。明代初,王姓衰敗,由蔡、朱、阮三姓聯合把持,以元代三官廟名鎮。街道向南擴伸到漳泉港北岸,並增建西街,形成丁字形街道。東受小河阻隔,發展東街受其影響。北街時為熱鬧地段,漁業、鹽業、百貨、肉莊、茶園等店鋪已林立街頭。清末民初,集鎮市況較繁榮,街道熱鬧,生意興隆。1925年,道南中學(今光明中學)創辦於鎮西。1949年後,該鎮一直是鄉鎮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1968年改名光明鎮,沿用至今。現有勝跡仁壽橋等古蹟,三官堂豆腐較為出名。

  齊賢橋

  

  20世紀80年代齊賢主街

  在區境中部。俗呼徐裡橋,自清同治元年後成市。明代為徐姓聚居故名。成市後鎮上以高、尤、張3姓為主,高姓系齊賢首富,創設東半鎮,西街以張姓為主,尤氏世居益家港河南。老鎮成工字形,以后街為主。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鹽民南來北往,為奉賢最大鹽市場之一。清末齊賢鎮已初具規模,各業漸全。1978年因開掘新金匯港拆除老鎮,向東另建新鎮。新鎮樓房相峙,中間街道寬平,水陸交通方便,南航、齊金公路在新鎮交匯。

  劉港

  劉港舊名劉家行,在區境北部,金匯鎮西1.5公裡處,柘瀝港將全鎮一分為二。舊時,有劉姓大族居此,並開館設行,稱之為劉家行。傳說有一木行老闆,將寶山劉家行俞姓大財主的一批木排誤發至該地餘姓財主家,事發後官府出面調停,並告示奉賢的劉家行改稱劉港。抗日戰爭前,其地店鋪林立,有6條航船定期往來於閔行、上海之間,商客絡繹,頗為興旺。抗日戰爭期間,日偽騷擾,村民不寧,店鋪漸閉,市貿遂萎。現有銀杏樹1株,為祇園庵遺址。

  金匯橋

  

  1985年建成的金匯鐘樓

  位於區境北部,金匯港東岸,距黃浦江出口2.5公裡。原名金匯橋,以金姓聚族建橋而得名,鎮成於南宋間。光緒《重修奉賢縣誌》記載:「金匯橋(鎮)在金匯塘東,距治三十裡。花市最繁盛」。1938年1月,金匯鎮被侵華日軍放火焚燒,昔日鬧市,竟成焦土。1949年後一改解放前萎靡不振之狀。1978年始開挖金匯港,規模宏大,從黃浦江到杭州灣筆直相通,老鎮大部分在新規劃的河道中。因此,除老金匯港以西的街道外,其餘房屋基本上都拆遷,金匯鎮重新興建,在原址以東形成正方形的新聚落,主街呈十字形,新建有鐘樓,令過往人們印象深刻。

  泰日橋

  

  泰日老街中石橋

  在區境北部,跨運鹽河(後改道而名小閘)兩岸,古名鹽溪,俗呼塌石橋。集鎮始於明朝,盛自清代。乾隆年間雅化改稱泰日。泰日在清初以錢姓為主(明代刑部右侍郎錢士貴後裔),曾稱「錢半鎮」,繼以周、朱為盛。周姓系清初從灣周遷來,朱姓旋由浙江湖州遷來。清乾隆七年(1742年),第一次開小閘港時,泰日鎮已初具規模,後各業漸全,成為奉賢東北巨鎮。清末民初鹽市極盛。1949年後成為泰日區區治所在,現後為鄉鎮人民政府駐地。現在人民街(老街)南端往東闢建新街,兩旁高樓相峙,街道寬平,街心綠樹紅花,相映成趣。

  梁店(梁典)

  在區境北部,西距泰日鎮5公裡。約於明末清初形成市集,乾隆年間以梁姓在此開設典當鋪而得名。集鎮面水成市,古名梁溪,東西長500米,南北寬50米。解放前一直是梁典鄉公所駐地。1949年冬起是梁典村駐地。過去梁典許洽興鐵店的鐮刀、梁典港的大蟹,均享有盛譽。

  青村港

  

  青村老街

  位於區境中部,地跨青村港老市河兩側,是南奉公路線上的一個主要集鎮。原名青溪,唐初成陸。宋初有移民流徙和漁(鹽)民居住,漸成村莊。溪水穿村而過,通大海,兩岸蘆葦茂密蔥綠,故稱青溪。宋元豐元年(1078年),附近東皋(即高橋)創立青墩鹽場(後改為青村鹽場),青溪食鹽已有名氣。元末明初,西北陶宅鎮鼎盛時期,青溪受其影響得以發展,遂成海濱小集市,屬青村(奉城)千戶所陶宅巡檢司管轄,設營汛以抵禦倭寇。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縣令舒慕芬引南橋塘水經益村壩通奉城城壕,稱青村港,青溪鎮為港畔唯一之集鎮,故易名青村港鎮。嘉慶年間,鎮日趨繁榮。此間,鎮上又建不少橋梁,如中市中和橋、廣濟橋,東市青龍橋,西市文星橋、廣福橋,南市旺家橋等。清末民初,鎮商業、手工業、交通運輸業較發達,市面興旺,店鋪、酒肆、茶館、作坊和攤販,應有盡有。抗戰期間商市一度蕭條冷落。現青村港鎮呈梭子形,東西長,南北窄,兩頭尖,中間寬。長約2.3公裡。老街東西,新街南北,商業區呈丁字形。特產有青村港大蒜。

  錢家橋

  

  20世紀90年代錢橋老街

  位於區境中部偏南,裡護塘北側。錢家橋以橋名鎮。鎮本南北隔水,後人建橋以通。相傳張堰東錢氏圩錢姓徙遷於此所建,故有錢家橋。據清光緒《重修奉賢縣誌》載,「鹹豐九年,裡人唐慶延重建,勒石興福橋」。「唐氏聚族居此成市」。清宣統元年,商務未興,但殷富頗多。因地近海塘,頗多魚蝦海鮮特產。鹽業極盛,鎮後設有官辦鹽廒,抗戰期間毀於日軍。民國年間,市況興盛,設有南北雜貨店、京廣百貨店、小押當、藥材店、豆腐麵坊、茶館酒肆等大小商店80餘家。歷來是鄉、公社黨政機關所在地。鎮呈梯形,東西老街長而窄,南端臨近公路,南北新街短而寬。鎮南、鎮西有西星、奉柘兩條公路穿過,鎮東公社中心河與金匯港會流,水陸交通便利。

  高橋

  

  20世紀80年代高橋石拱橋

  高橋鎮,亦叫南高橋,位於區境東部,奉城西1.5公裡。原名東皋。成陸時為東海邊高亢地,故名。北宋元豐年間,地設青墩(後改青村)鹽場署。此後,鹽民、漁民陸續群居是地,東皋漸成集鎮。明永樂六年(1408年),裡人陳宜捐款環形石橋1座,取名高橋。從此,鎮以橋名,東皋僅作別名。元代到明初,東皋已發展到相當規模。據明正德《金山衛志》記載:「高橋市獨盛,海漁者得魚悉於此鬻」。說明當時鹽業和漁業均很發達,由此而帶來了商業的繁榮。青村(奉城)設縣治後,高橋的經濟活動開始向縣城轉移。民國初年,高橋開始出現榨油工業。商業亦再度繁榮,商店發展到四五十家。每逢四月半廟會,遠近商販雲集,鎮上人山人海,商品琳琅滿目,熱鬧異常。鎮南長北短,呈鑰匙形。聞名遐邇的地方特產高橋天花粉,始於光緒初,盛於民國初,為民國採挖野生栝樓根加工而成的滋補佳品。

  頭橋

  

  20世紀90年代頭橋老街

  位於區境東北部。古名頭梁,後以元代在鎮西有一古老小石橋,故易今名。中市有拱際橋,建於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是南來北往必經之路,清代初期日趨繁榮,吸引著外地客商前來投資設店,有典當、酒坊、醬園等店鋪、作坊。清末民初,頭橋已有機器軋花、碾米等新興工業,經濟日益活躍。頭橋鎮自清代至解放,向為奉賢東鄉政治、經濟的重要集鎮。1968年,建新街闢為商業區,老街改作居民區,鎮北新奉公路兩側、奉新港兩岸為工業區。

  東新市

  

  東新市的重建新市橋

  在頭橋集鎮東北4.5公裡,是本區東北邊遠小集鎮,現東新市村所在地。鎮建於明代,明嘉靖甲辰年(1544年)當地人宋賢中進士後官至御史。隆慶元年(1567年),當地鄉民因離城遠,艱於貿易,請於宋賢,賢利用宅邊空地,設店集商,稱為新市。後因有別於本縣西鄉新寺,習慣稱東新市。現南街有石牌坊1座,上鐫「金榜題名」4個大字。進西街有白虎廟、新市橋(昔名青龍橋),新市河西原有宋賢宅第怡晚堂遺址。

  柴場

  在區境東部,距四團集鎮3公裡。柴場一地,曾經歷600餘年的蘆蕩時期,蕩內有一高亢地用作堆柴之場地,世稱大場地。因該地臨塘,交通便利,將收割的蘆柴集中一起,柴垛甚多遍遍皆是,故柴場之名由此而得。據光緒《重修奉賢縣誌》記載:「柴場在三團,距城十五裡,近海塘,道光成市」。清道光至光緒年間,柴場鎮商業逐漸興盛,其街四出成十字形,磚鋪街道,市河東西橫貫,商鋪開設在河南、河北兩地。清末民初柴場鎮趨於鼎盛。南街有楊社廟,每年農曆十月,有一次廟會,歷時3天,屆時鎮上車水馬龍,非常熱鬧。抗日戰爭時期衰落。現老街舊跡無存,為農村居住地。

  四團

  

  1995年四團集鎮鳥瞰

  位於區境東北部邊陲。宋神宗元豐元年(1078年),曾設青墩(今奉城)鹽場,本地屬青墩鹽場第四團故名,原為四團灶聚,故稱四團聚。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築裡護塘後,青墩易名為青村鹽場,時鹽民、漁民集居於四團聚成村落,隸屬華亭縣白沙鄉十五保。明初為防禦倭寇沿裡護塘築烽火墩,本地為四墩,設營汛守御,隸青村守御千戶所。因別於南匯縣四團倉鎮,故解放前曾一度稱為南四團。集鎮興起於明末清初。光間曾設縣城署。清末民初,全縣劃分1城7鄉,四團鎮為東一鄉自治所,爾後設區、鄉、鎮、公社等機構。鎮舊有章半鎮之稱,清乾隆間章姓由吳江縣肩挑湯糰擔至四團鎮落腳,設攤為業,因用料精細,工技高超,深受群眾喜愛,故生意興隆,遂發家致富。嘉慶年間,章姓先後開設長興布莊、花米行、南北雜貨、藥材、魚行、肉莊等店鋪10餘爿。十字街周圍章姓店房有50餘間,並建有廳堂等第宅。至清末章姓家業衰敗,店鋪大都停業變賣。老鎮街形四出,呈十字形,聚落略呈東西向矩形。

  平安泐

  

  20世紀80年代平安集鎮

  平安泐,簡稱平安,位於區境東部,南距杭州灣6公裡,分新老兩區。老鎮區形成於清末,位於新平安鎮東、圩塘(彭公塘)內3公裡。老平安原名偷鴨泐,清光緒年間,有一條泐腳流入海中,兩灘野鴨成群,人們間隙捕獲野鴨於泐內,傳為偷鴨者,故名。到1925年,黃仁齋的孫子黃傳香獨自來偷鴨泐開設鹽廒,嫌偷鴨泐名稱不雅,而改為平安。此時已成為小集鎮,東西坐落,臨四團港,商業清淡。1978年以來,沿街設攤漸多,個體經營大增,各種農副產品應有盡有。由於距海塗和五四農場較近,故較多水產品之類擁進市場,使農貿市場更加活躍。

相關焦點

  • 東方網2019年大事記
    2019年  1月4日,上海市委副秘書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朱詠雷到東方網調研上海融媒體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情況。  1月11日,東方網與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黨建聯建會議暨戰略合作協議籤約儀式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舉行。
  • 上海港匯恒隆廣場「牽手」李佳琦首創線上、線下互動直播商業新模式
    說起上海商業,位於徐家匯商圈的港匯恒隆廣場是不得不提的一筆,作為上海史上首個13萬方的大型購物中心,20餘年來一直處於上海商業的龍頭位置。地理位置極佳、再加上商業業態優越特質,讓港匯一直是上海乃至全國人民購物的首選地之一。
  • ...心寬體胖,語委,鄭偉,一片譁然,粳米,拼音,麻疹,-上海頻道-東方網
    東方網記者熊芳雨記者根據帖子「追根溯源」發現,刷屏文中大部分內容來自國家語委2016年6月6日發布的《徵求意見稿》,這篇「舊聞」是否屬實?記者今天下午來到了新華書店,翻閱最新版的《現代漢語詞典》,發現有些字音並未如文中所述般「將錯就錯」。
  • 2019年真的能稱為「科幻元年」嗎?
    北京電影學院副教授王紅衛在論壇上說:「第一波中國科幻作品《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上海堡壘》,目前都還在製作中,乾脆都推到2019年上映,中國科幻元年就正好是《銀翼殺手》中的時間點。」不知是純粹的巧合,還是導演們都有《銀翼殺手》情結,當時王紅衛的感懷之言成真了。老版《銀翼殺手》中故事發生的2019年,成為了那期盼已久的「中國科幻電影元年」。
  • 聽一聽評書看一看小魔術 老上海弄裡風情夜市豫園開幕
    圖為客人們休憩於藤架下,邊聽評書邊宵夜東方網7月9日消息:月上梢頭,輕搖蒲扇,聽一聽老上海評書,看一看街頭小魔術,體驗散落在這座城市角落的弄裡文化……今日起,為期15天的豫園中國日(節)2016豫園老上海弄裡風情夜市活動在豫園商城中心廣場舉行。
  • 尉健行簡歷[圖]-1980年 1983年 1970年 1949年 當選-中國新聞-東方網
    年3月入黨並參加工作,大連工學院機械系機械製造專業畢業,高級工程師。  1947年至1949年在上海光華大學附中學習。1949年至1952年在大連工學院機械系機械製造專業學習。1952年至1953年在東北工業部有色金屬管理局撫順俄語訓練班學習。1953年至1955年赴蘇聯烏拉爾卡明斯克鋁加工廠學習企業管理。1955年至1966年任國營東北輕合金加工廠生產計劃科副科長、科長,車間主任,廠長辦公室主任、廠生產總指揮、廠黨委常委。
  • ...日全食,水星,金星,日落,全食,月食,本年度,行星,-上海頻道-東方網
    東方網1月5日消息:據《青年報》報導,年曆翻到2015年,每年的天文現象又將如期而至,今年,有哪些有趣的天文現象等著我們呢?  將發生兩次日食  今年將發生兩次日食,但兩次對國內的觀測者而言都比較難做觀測。3月20日,日全食。可見範圍包括北冰洋、北歐等地。
  • 1980年一元紙幣值多少錢?看完後明白了!
    1980版年號的一元紙幣值多少錢?這個問題首先要看是幣商的售價還是收價,不管是幣商的售價還是收價,都是市場價格的一種。再者要看紙幣的品相好不好,是否螢光品種或稀有冠字,流水號碼數字好不好等細節。
  • ...龍捲風災害 災害天氣 1986年 天氣系統 冰雹災害-上海頻道-東方網
    在1956年到2005年這50年間,一共發生超過一千次的龍捲風事件,平均每年會有21.4次。其中較為嚴重的有36次。  而在江蘇淮河以北的鹽城市,50年間龍捲風出現過28次,但遭遇像昨天這樣強度的龍捲風+冰雹災害,還是極為罕見的。  龍捲風是怎麼形成的?
  • ...名,路名,數詞,漢語拼音,意譯,音譯,寶興路,屬性,-上海頻道-東方網
    上海道路名稱英譯導則最近發布,規定通名部分應當意譯;專名部分應當音譯、使用漢語拼音等,確保統一規範。  該導則規定,通名部分應當意譯,使用英語詞語。高速公路為「Expressway」,高架路為「ElevatedRoad」,公路為「Highway」,環路(線)為「RingRoad」,路/馬路為「Road」,支路為「BranchRoad」,道/大道為「Avenue」,街/大街為「Street」,弄為「Alley」,支弄為「BranchAlley」,巷為「Lane」,徑為「Path」。  專名部分應當音譯,使用漢語拼音。
  • ...副高,中氣,閏六月,高溫,節氣,申城,菲律賓,上海,-上海頻道-東方網
    7月28℃以上夜晚19個  本輪高溫之所以這麼熱,因為上海等地剛好處在副高中心附近。國家氣象中心工程師陳雙介紹,一般說來,在副高控制區域內,盛行下沉氣流,不利於雲的產生,太陽輻射對近地層大氣持續加熱。而空氣在下沉過程中還會伴隨增溫現象,進一步加劇了副高控制區域的高溫。
  • 直擊2019上海車展:查機票、談星座,你的車每天還能讓你「多」1小時
    ……在2019上海車展首個媒體日上,東方網記者發現不少展臺都打出了「人工智慧」這張王牌。你所駕駛的汽車已真正成為出行「夥伴」,不僅把控著你的出行方向,更能洞悉你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安,導航到上海博物館」「幫我查一下今天下午去廣州的機票」「今天巨蟹座運勢如何」……在記者提出一系列問題後,這位名叫「小安你好」的科大訊飛智能語音交互系統一一給出了答案。&nbsp&nbsp&nbsp&nbsp在和汽車「對話」過程中,東方網記者發現,語音識別成功率高已不再是新鮮事,更多科技元素蘊含在這套系統內。比如,先問「今天北京天氣怎麼樣?」
  • ...入秋 人工觀測站 1986年 最高氣溫 黃色預警信號-上海頻道-東方網
    昨日,上海遭遇強對流天氣襲擊,氣象部門連發雷電暴雨雙黃預警。申城下周氣溫逐步走低,但距離入秋尚有時日,預計至少還有一月。  受低層切變線影響,昨日白天,本市大部分地區出現陣雨或雷雨天氣,下午以前降水主要集中在北部以及浦東地區,崇明、嘉定、浦東、寶山先後發布雷電黃色預警信號。
  • 1980年的40元,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答案「意想不到」
    今年是2020年,40年前即1980年,也就是剛剛改革開放不久,在當年,萬戶元已經是富豪的代表,而如今萬元戶可謂是分文不值,在不少城市,甚至連一平方米都買不了,那麼40年前的40元/月的工資,在今天又相當於多少錢呢?下面我們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一是貨幣供應量,二是物價變動幅度。
  • ...玫瑰星雲 天文愛好者 馬頭星雲 天文攝影 狐狸座-上海頻道-東方網
    原標題:去處‖據說在上海這片土地上能拍出最美的天文照片……  據上海發布,上海這個不夜城  也能拍出最美的天文照片?徐衛斌拍攝於2015年9月奉賢海堤。  近些年,徐衛斌拍攝過的獵戶座馬頭星雲、M27狐狸座啞鈴星雲、NGC2239麒麟座玫瑰星雲、M33三角座漩渦星系、M51獵犬座漩渦星系等作品,相繼登上《天文愛好者》和《中國國家天文》等多家天文科普雜誌上,得到了專業認可。而令很多人想不到的是,這些作品的拍攝地,竟然都在上海奉賢。
  • ...嘉年華,玩具店,彈簧,樂樂,小馬,抱抱,歡宴,上海,-上海頻道-東方網
    原標題:劇透上海迪士尼最新「沉浸式」玩具總動園,把你變小了  據樂遊上海,一進園就被縮小成「玩具」,感受不一樣的「沉浸式」迪士尼玩法!上海迪士尼度假區最新主題園區——「迪士尼·皮克斯玩具總動園」將在4月26日下午1點正式開放!這個劇透,你得看看:
  • ...宣傳冊,遊客,入境者,翻譯,景點,離境,弄堂,日本,-上海頻道-東方網
    2016年,上海接待國際旅遊入境者854.37萬人次,其中超過690萬人次的國際旅遊入境者為過夜遊客。這樣一個龐大的國際旅遊者群體,他們在上海旅遊有沒有尷尬之處?記者為此進行了一番調查。  指示牌沒英文,景點翻譯鬧笑話  12月對國內遊客來說是旅遊淡季,酒店、機票價格相對處於低位,此時不少外國遊客借著聖誕假期來上海旅遊休閒。
  • 隆慶皇子的一生:不作就不會死得難看
    隆慶的失敗不在於昊天的不眷顧,也不在於光明的缺失,全怪他自己「作」。書院二層樓開啟,隆慶以「光明之子」身份進入唐都長安,勢必要拜夫子為師。初次與寧缺相遇於酒樓,驚嘆於小侍女桑桑的酒量,企圖從寧缺手中奪得桑桑,被寧缺一句「你長得很美,就不要想得太美」拒絕,隆慶與寧缺的宿怨至此開始。
  • 1913年的「春節」過得有點亂——民國元年的曆法改革
    圖:民國元年改歷後陰陽合曆的月份牌 1913年的春節,有一點和往年不同:這已是這一年裡的第二個「新年」了。 請讓圖書《民國元年》帶我們回到那個有點亂的「春節」…… 「新新年」與「舊新年」 1913年是陰曆癸丑年,原本該臘月二十三就封印的官府,卻在「舊新年」裡遵命如常辦公;但在「新新年」那一日,則好好地熱鬧了一番:「北京自總統府國務院以下,外省自都督府民政府以下,相與懸旗結彩,脫帽鞠躬,歡呼民國萬歲者,何等興高採烈。」
  • 奧迪說2018是「三個元年」,什麼意思?
    2018年,是中國一汽和奧迪品牌合作的三十周年。去年歲尾,奧迪公布的「2018年總計16款新產品投放計劃」,已然揭示今年一汽-大眾奧迪將呈現的姿態和份量。而最新公布的2017年度新車累計銷量,奧迪也以595288輛的成績,連續30年成為中國豪華車市場年銷量第一品牌。在此背景下,一汽-大眾奧迪在上周以「新時代元年」為主題舉辦的品牌年會,自然就更加受到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