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 (1952.5.13-1997.4.11),北京人,作家。年輕時在雲南農場作過知青,插過隊,作過工人、老師。其作品主要有:《愛你就像愛生命》、《沉默的大多數》、《黃金時代》、《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對於王小波,我們的印象中總是那個醜帥醜帥的男人,從王小波開始,我們才知道,原來有才華的人,大概長得都不好看。王小波是一位非常優秀的作家,從他的作品中,我們能夠看到他有趣而又真摯的內心。
對於這樣的一個人,我們不求能夠從他的作品中學習到什麼,那些句子在跳脫的靈性,就足夠讓我們感到開心了。今天我就從王小波的作品中挑選了幾句非常受大家喜歡的話語,希望這些句子能夠帶給你一些新的人生感悟。
1.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的無能的憤怒。
憤怒本身是蘊含著力量的,而且這種力量非常大,所謂的知恥而後勇就是這種憤怒。當人們感受到痛苦的時候,這就是人們在表達自己的憤怒。這種憤怒是向自己施加的,所以在自己的身上也能夠切身地感受到。
人只有感受到了痛苦,才能選擇去改變。而這種改變,在本質上,就是一種憤怒的力量。不要害怕這種痛苦,也不要擔心這種憤怒,而是要學會將憤怒化為力量的手段。
2.我把我整個靈魂都給你,連同它的怪癖,耍小脾氣,忽明忽暗,一千八百種壞毛病。它真討厭,只有一點好,愛你。
原來一個作家真的可以說出這樣的情話。這句話選自王小波的《愛你就像愛生命》。這本書是王小波與李銀河的情書集,裡面記述了王小波曾經跟李銀河說過的所有情話。
我可以想像的到,李銀河看到這句話的時候該是什麼樣的表情。早先的時候,李銀河曾經說自己是看不上王小波的,認為他太醜。可她也不會想到,自己還是沉淪在了王小波的情意裡,人世間最美妙的東西莫過於此了。
3.你是非常可愛的人,真應該遇到最好的人,我也真希望我就是。
這個社會是一個相對來說比較浮躁的社會,王小波那個年代,人們的感情還是帶著純真的。放到現在來說,這樣的話語說過再多變,也無濟於事了。人們總是在渴望曾經發生過的美好,卻永遠不會為了這種美好而卻改變自己。
其所謂的偉大或者折磨,終究是抵不上眼前的這一畝三分地了。真希望我們都能成為王小波,帶著自己的赤誠,帶著自己的浪漫。
4.我選擇沉默的主要原因之一:從話語中,你很少能學到人性,從沉默中卻能。假如還想學得更多,那就要繼續一聲不吭 。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當我沉默著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人類的話語中總是充斥這各種陷阱,當人們被語言所鼓舞的時候,這就是人們陷入困局的開始。
有的時候,我們經常說了太多的話,而從來不會思考自己為什麼說這些話。有一位古希臘的哲學家曾經說,智者說話,是因為優化要說,而愚者說話,僅僅是因為他想說罷了。這個世界上哪有這麼多話可說呢?
5.深思熟慮的結果往往就是說不清楚。
有位網友是這麼說的:深思熟慮的結果往往就是刪掉回復。而孔子他老人家也曾經說過,思考第二次就行了。有的時候,人們不適合想太多,想太多之後就會瞻前顧後,就再也沒有勇氣了。
有的時候,越是想的清楚,就越無法張口,反而不如直截了當的說出來,結果是好是壞,那就由他吧。反正,沒有比拖著再差的結果了不是嗎?
王小波是一位非常有才華的青年,令人可惜的就是他的英年早逝,去世的時候僅僅45歲,可能是上帝覺得天堂太無趣,便邀他作陪。不知道大家對王小波的作品有什麼看法,如果有的話,就趕快來跟我們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