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的分界線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我喜歡理想主義的文人墨士,亦敬佩閱人無數的勇者。
文學,本就是子虛烏有的邦國。而現實,是赤裸裸的現實。無論曾經滿懷多少激情,終有一天會被磨平凌雲壯志。讀萬卷書也好,閱人無數也罷,其實做到極致,讀書的人開始閱人,閱人的人開始讀書。
但於普通人而言,如果理想主義未能擺脫經濟的束縛,最終會淪為麻木不仁的行屍走肉。正如魯迅的文章《傷逝》中,子君從「我屬於我自己」的自由人,淪為生活的奴僕,喪失了所有活著的希望,憔悴般地離去了(我認為作品中,主人公死去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雞助般的活著更為悲慘)。涓生失去了子君,亦或是失去了所能做的理想主義生活,失去了就是失去了。正如涓生所說:我只能隱藏所有的情感、喜與怒,投身於漫無目的的生活中…………
或許,理想主義化最大的意義便是提升內在的審美,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自我約束的能力。而現實主義,或許更加真實。
理想與現實之間,如果能追逐到最後,或許只是相互追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