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說吳謝宇是討好型人格,委屈自己,討好別人很累

2021-01-08 陪寶寶快樂成長

12月24日,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吳謝宇弒母案。

這一消息傳出後,人們再次把目光聚焦在了北大天才吳謝宇身上,發生在2015年的駭人聽聞的吳謝宇弒母事件再一次被人們提起。

吳謝宇出生於1994年,從小乖巧聽話,而且非常聰明。他的家境不錯,父親是國企領導,母親是中學老師。他的父親性格開朗,為人大方,母親對他非常嚴厲。

他知道好好讀書可以讓他的父母感到驕傲,面上有光,於是讀書非常刻苦。因為考試成績總是特別好,被同學們稱為「宇神」。

吳謝宇不但學習好,在學校關心同學,在家中孝敬父母,在外人眼中幾乎是一個完美的人。他的一位老師評價他說,最大的缺點就是沒有缺點。

2010年,吳謝宇的父親因病去世。2012年,他通過北京大學自主招生提前錄取,進入了全國頂尖學府北大。

2015年,吳謝宇趁母親回家換鞋時,用啞鈴將其砸死,之後將屍體用活性炭等層層包裹起來。後來又從親戚和朋友處借了144萬元,之後開始了他的逃亡生涯。

在逃亡期間,他當過男模,買過大額彩票,還曾經求婚過性工作者,但沒有成功,還曾參與賭博。

2019年,公安部門將其抓獲。被抓獲時他的卡上只剩下幾萬塊錢,其他的全都被他揮霍一空。

在庭審過程中,吳謝宇對自己的罪行供認不諱。說起殺害母親的動機時,他說想幫母親解脫,他認為父親死後母親很累,很痛苦。他還說殺害母親後想自殺,但是因為恐懼而放棄了。

12月28日,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根據吳謝宇的一系列表現,分析了他的犯罪心理。

李玫瑾教授認為,他殺害母親較真實的動機是渴望出國,為籌錢而殺母,說他是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李玫瑾教授還提到,吳謝宇是一個具有討好型人格的人。

在庭審過程中,吳謝宇也說自己是討好型人格。他覺得自己努力讀書是為了滿足父母,而不是為自己。他努力討好身邊的每一個人,和他接觸過的人全都說他是一個好人。

什麼是討好型人格?

討好型人格是指一味討好他人而忽視自己真實感受的人格,也就是委屈自己,成全別人,是一種不健康的人格。

具有討好型人格的人總是在盡力討好自己身邊的人,想要得到他們的認可,想讓他們高興,總是忽略或者是壓抑自己內心的感受,他們活得非常壓抑,非常累。

討好型人格的特徵

1、特別敏感,非常在意他人的感受和看法

具有討好型人格的人特別敏感,能夠從對方的言語或者是神情動作中來迅速判斷出對方是高興還是不高興。

非常在意別人的感受和看法,如果因為自己的原因而導致對方不高興,會有一種深深的負罪感。從不得罪人,想盡辦法去迎合他人,獲得別人的讚美和認可。

2、萬事不求人

遇到困難或者是麻煩事,從來不開口求人,生怕給別人添麻煩,怕別人討厭自己。

3、不敢拒絕別人

當別人請求幫忙時,從不拒絕,生怕拒絕會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影響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認為拒絕別人別人就不再喜歡自己,拒絕別人之後會有一種深深的負罪感。

4、沒有自己的主見,當和別人有衝突時,選擇妥協,以別人的意見為準

討好型人格沒有主見,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從來不顧及自己想要什麼。如果和別人有衝突時,會迅速妥協,以別人的意見為準。

5、即使別人說的不對,也不敢發表不同意見

討好型人格在和別人溝通時,即使對方說的不對,或者是十分荒謬,也不敢發表不同意見,生怕得罪對方

6、拿別人的事當自己的事,做不好會非常愧疚

當別人求到自己的時候,討好型人格的人會把事情做得盡善盡美,比自己的事情還要上心,還要仔細。如果做不好別人交代的事情,會感覺非常愧疚。

7、失去了自我

討好型人格的人沒有自我,他們不是為自己而活,而是為別人而活。

討好型人格的口頭語大多是這樣的,沒事沒事,都是我的錯,你想去哪裡,你想吃什麼?你高興就好,好的,可以。

討好型人格從社會層面來看是有一定好處的,因為這種人所到之處都是比較和諧的,因為他們不會和別人發生衝突,總是考慮別人的感受。

但是討好型人格畢竟不是一種健康的人格,需要壓抑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會形成一種負面情緒,這種負面情緒累積到一定程度之後就會爆發。而且討好型人格的自我評價都非常低,通常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自己毫無價值。

因此,具有討好型人格的人可能會抑鬱,會有自殺傾向,還可能產生雙重人格。討好型人格的這種負面情緒通過累積還可能導致身體上出現一些不良反應,可能會噁心嘔吐,出現消化道疾病,胃部疾病等等。

討好型人格怎麼形成的

1、經常打罵,懲罰孩子,對孩子非常嚴厲

如果父母經常打罵、懲罰孩子,或者是對孩子非常嚴厲,在孩子的認知中,就會認為父母不喜歡自己,不愛自己。在孩子的幼年時期,父母就是孩子的全部,孩子為了得到父母的愛,就會成為一個討好型的人。

另外,如果父母經常打罵、懲罰孩子,孩子也可能為了逃避打罵或者是懲罰,而成為一個討好型的人。

2、單親家庭

並不是所有單親家庭的孩子都是討好型人格。

有一些單親家庭的孩子,覺得自己沒有爸爸或者是沒有媽媽,覺得自己的家庭不完整,內心非常自卑,因此他們會用討好的方式讓別人喜歡自己,希望能找到朋友,希望能夠融入同學們的圈子之中。

3、父母經常吵架,關係不和

父母經常吵架,或者是使用冷暴力,孩子處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會沒有安全感,會非常自卑,為了能夠讓自己有安全感,為了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中更好地生存,孩子就會成為一個討好型的人。

討好型人格的人完全沒有自我,整天壓抑著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他們表面上看起來非常和善,其實他們的內心非常痛苦,活得也非常累。

不要讓孩子成為一個討好型人格的人。不要懲罰,責罵孩子,也不要對孩子太過嚴厲,尊重孩子內心的感受,讓孩子選擇自己的路。給孩子營造一個溫馨安寧的家庭環境。

單親家庭的孩子尤其要注意孩子的行為,如果發現孩子屬於討好型人格,要幫助孩子及時糾正,增強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遵從自己內心的感受。

告訴孩子,即使你做得再好,即使你討好所有人,別人也不會覺得你好,反而覺得你沒有主見,軟弱可欺,會更加看不起你。

你如何看待討好型人格?你覺得吳謝宇屬於討好型人格嗎?

相關焦點

  • 這幾個星座是討好型人格,討好別人委屈自己,你是嗎?
    這幾個星座是討好型人格,討好別人委屈自己,你是嗎?有人說太熱情就不容易被人珍惜,為什麼呢?因為什麼都讓給別人、總是替別人著想,有時候卻忽略了自己,說白了就是討好型人格,常常討好別人,卻委屈了自己。在生活中,有哪些星座是討好型人格呢?
  • 委屈自己討好別人,有社交障礙的「討好型人格」都有這4個特點
    而在社交恐懼症中,「討好型人格」往往更存在於大多數人中;什麼是討好型人格?換句話說,也可以理解為「老好人」。委屈了自己,卻並不一定能夠討好別人。這些討好型人格,在人際交往中,往往都會有下面這4個特點,看一看你「中槍」了沒?一、內心十分敏感,說話猶豫吞吞吐吐,害怕得罪別人。
  • 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討好型人格?
    當有人找你幫忙的時候,你不敢拒絕別人,感覺自己好像犯了錯一樣;幫其他人做事的時候,總是小心謹慎,如果這件事沒辦好總會責備自己;借給別人錢,不敢和他們要回來,就算說了這件事也感覺自己做錯了一樣……如果你在生活中出現了這幾種情況,那麼,你可能是討好型人格。什麼是討好型人格?討好型人格是指一味的討好他人而忽視自己感受的人格,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
  • 討好型人格的愛情:討好別人真能收穫幸福嗎?答案出乎你的意料!
    討好型人格表面上很隨和你是討好型人格嗎?這件事看到了我這位朋友的性格,是一個典型的討好型人格。討好型人格,它並不是一種人格障礙,是一種亞健康的心理表現。他愛得很卑微,無力去反抗,所有的壓力都推向了他自己的內在世界,最後自己很委屈,別人還不在意,所以一味地討好對方並不是最好的相處方式。具有討好型人格的人都是善良的。他們希望用自己的善良換取別人的好意。但往往有些人只是覺得你很卑賤,可以隨意欺負罷了。
  • 討好型人格什麼都好,就是對自己不好
    但隨著結婚、生子、工作升遷等問題,她突然覺得自己的性格是「受人歡迎」,卻並沒有給她帶來收穫,反而常常被忽略。直到她認識了一位學心理學的朋友,才知道自己是「討好型人格」。明姐從小就知道為人處世不容易,應多結善緣,少拉仇恨,這樣就不容易與人衝突,生活可能會平靜安全一些。明姐第一次為自己的性格懊惱是在相親的時候,對方就是她現任的丈夫。
  • 討好型人格是這樣的,你中招了嗎?
    生活中,你們遇到過討好型人格的人嗎?不斷迎合和取悅他人,把給別人帶來愉快當做自己最大的幸福,這很有可能是我們身邊一些人的真實心理現狀。電視劇中賀子秋就是討好型人格,甚是讓人心疼。
  • 《凪的新生活》:討好型人格的孩子,終究變成討好型人格的大人
    相信這樣的心情,大多數人都是擁有的,都希望自己身邊有好多好朋友可以相處,而不是身邊總是獨自一個人,每一個人都不喜歡孤單的感覺,不喜歡備受排斥。因此人們為了自己己能夠有朋友不會孤單寂寞,所以就會去一味的討好別人,希望別人和自己成為朋友,希望自己身邊,也是有朋友存在。其實現在社會上很多人都是討好型人格,總是去一味的討好別人,讓自己的內心去獲得滿足,讓自己的需求得到滿足。
  • 你是討好型人格嗎#引發全民熱議 小夥吐槽:我的女友是典型討好型人格
    國內首部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之《完美女孩》剛一播放完,熱搜就出現了相關話題#你是討好型人格嗎#,網友們表示,在楊冪飾演的機器人小愛身上,看到了很多討好型人格的人群的影子。蔣佑傑說,自己和女友戀愛了近一年,隨著彼此越了解,他越是被女友的「討好型人格」所困擾。 蔣佑傑說,婧婧的「討好型人格」往往不對自己最親近的人,比如自己和家人,而是對朋友、同事、同學等。 蔣佑傑說,婧婧在江北一家新媒體公司從事網絡編輯工作,有時候同事為了早下班,說幾句好話,就把多餘的工作丟給婧婧,而婧婧會欣然接受並完成。
  • 討好型人格|我總是為別人著想,卻沒有人關心過我
    在公司裡,他不會拒絕別人的請求,也不跟別人發生矛盾,今天幫人寫個文案,明天幫人做個PPT,他總是力所能及地滿足別人的要求,即使有時候會犧牲自己的利益,讓自己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在社交中,他從來都不發脾氣,總是很顧忌別人的感受,對別人很好,即使別人傷害到了自己,也會把這份委屈憋在心裡,微笑著說一聲「沒關係」。這就是迎合性人格障礙,也叫討好型人格。
  • 討好型人格怎麼學會拒絕別人?從用這個句式開始,親測有效
    無論遇到什麼問題,我都覺得要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內心的矛始終指向自己。 這在心理學上叫討好型人格,就是常說的老好人。有一句話對我影響深遠:在照顧他人的情緒之前,先照顧自己的情緒,你不是在蓄意傷害他人,你只是在保護自己。你都不知道如何愛自己,別人又如何來愛你。
  • 佔星測試:你是討好型人格嗎?
    細細說來,就是在沒什麼具體事件壓抑的前提下,依然有種想笑笑不出,想哭沒有淚,想說無從講,想死,又捨不得的感覺。 其次,討好型人格很會迎合別人。 這幾乎是一種本能,而且是『不會拒絕』的升級版。如果擁有這種心理特徵,你會本能的在第一時間贊同別人的說法,雖然很多觀點你不贊同,但你這也只能事後難過。這種心理特徵一般有兩種原因,第一種是你極度不自信,所以總會認為別人會比你更權威。第二種是你特別在意人際關係,所以會以這種方式換取別人對你的好感。
  • 討好型人格 總是在想方設法討好他人的星座
    討好他人其實不一定就是怕馬屁,只是有的人會忍不住討好他人,迎合他人,即使是被人虧待了也還強顏歡笑,不懂得正確表達自己的需求,凡事把對方的感受放在第一位,而忽略自己的感受。水瓶座  水瓶座:害怕被傷害  其實水瓶座的討好型人格,也是來自於害怕被傷害。
  • 討好型人格,總是在想方設法討好他人的星座
    討好他人其實不一定就是怕馬屁,只是有的人會忍不住討好他人,迎合他人,即使是被人虧待了也還強顏歡笑,不懂得正確表達自己的需求,凡事把對方的感受放在第一位,而忽略自己的感受。那麼接下來就來看看十二星座裡哪些星座是這樣的人吧。
  • 警惕討好型人格?更重要的是這個
    原創 奕斐 奕斐有話說 收錄於話題#家庭教育12個近幾年,網際網路上關於討好型人格的討論突然多了起來,很多人都覺得自己深受其害。蔣方舟在《奇葩大會》中說自己就是討好型人格這個詞,常常指的是一味地討好他人而忽視自己感受。
  • 討好型人格的人,適合什麼樣的工作?
    ,是一種「以他人為先而忽視自己需求」的人格。這類人群非常在乎別人的看法,做事小心翼翼,生怕讓對方產生不滿的想法。如果無法滿足別人的期許,就會內疚自責。遇到事情也很難主動請求別人,總是依靠自己去解決。  討好型人格的人在職場是非常常見的,相信很多人也比較喜歡這種性格的人。但對於個人來說,如果長期陷入這種無原則地善良,就會給生活帶來極大的困難,導致很多本該屬於自己的利益被榨取。
  • 心理學:不懂得拒絕別人,屬於討好型人格,是心理不健全的表現
    學會說「不」吧,那樣你的生活將會好得多。——卓別林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因為人天生就有利己心,對於違背自己意願的事,會引起我們內心的牴觸情緒,我們會本能地拒絕。但是生活中也有一些人,因為以往的某些經歷,導致他們不懂得拒絕別人。對於別人提出的違背自己意願的請求,他們雖然內心不願意,想要拒絕,卻不知道怎樣說出口。
  • 生活總為別人著想,討好型人格!
    生活中總是能看到這樣的人,無論是與任何人相處,他們都是表現的謙遜卑微,總是不斷的通過討好他人來贏得好感,好像對他們而言,他們存在的價值就是取決於別人對他們的需要,而往往失去了對自我的發現和肯定。擁有這樣性格的人群總是去迎合別人的需要,所以往往活得比較辛苦。其實,生活的本質是為了自己而活,而不在於別人的看法和認可。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下那些總是迎合他人,討好型人格的星座們。
  • 心理學:四個方式告別討好型人格,喚醒內心強大自己
    討好型人格君是我見過很漂亮一個女孩,按理說她戀愛會很順利,但是在她的愛情中沒有一次順遂過,而這其中的原因就是君的取悅症,她不敢表現真實的自己,總是根據男朋友的需求來調整自己的需求。以致很多男性跟她在一起覺得很沒有意思,她很苦惱,問我該怎麼辦,她原以為自己的配合是一種對異性的尊重,但是反而讓異性不想與之交往。這就是有取悅型人格的君,她總是不斷去滿足她人,她的自我價值體現在別人對她的觀感上,她儘量讓其他人高興,但是她並不一定開心,她害怕別人生氣,甚至害怕別人認為她自私。
  • 社交恐懼症表現出內向跟討好型人格,當討好不了別人就會自我封閉
    所以我們時刻將自己的意識投射在別人的身上,由此帶來討好型人格。就是為了得到別人的認可接納跟讚賞,我們會不斷的改造自己,不斷的取悅他人。這往往會出現在社交恐懼症的第1個階段。社交恐懼症的第1個階段:討好型人格在討好型人格狀態下,人是非常的焦慮。
  • 孩子挨批後的兩種表現,多是討好型人格,根源出在教育方式
    ,都會不停地認錯道歉,張女士覺得自家孩子乖巧懂事,殊不知,這種「懂事」的背後承受著的心理壓力有多大,從心理學上來看,孩子受批評後有這兩種表現,可能正在養成討好型人格。,都會主動認錯,不懂得狡辯,這種委屈自己、隱忍情緒換來的「乖巧」,會逐漸在孩子心裡生根發芽,讓他們壓抑表達自身的情緒,經常吃啞巴虧,就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的表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