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屈自己討好別人,有社交障礙的「討好型人格」都有這4個特點

2021-01-09 何所歡

編者按: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出現了社交恐懼症,這是一種社交障礙,尤其是如今的一些90後,感覺他們對於人際交往,以及與人相處時,所表現出來的「怯弱、無力感」要更強。

而在社交恐懼症中,「討好型人格」往往更存在於大多數人中;什麼是討好型人格?換句話說,也可以理解為「老好人」。

委屈了自己,卻並不一定能夠討好別人。

這些討好型人格,在人際交往中,往往都會有下面這4個特點,看一看你「中槍」了沒?

一、內心十分敏感,說話猶豫吞吞吐吐,害怕得罪別人。

典型的「討好型人格」的人,往往體現於他們的談話,日常與人交流往往都深陷於一種「自我掙扎」的困境。無論是和朋友、陌生人、同事說話,都要在心裡想好多遍,組織很多遍語言,生怕一不小心說錯話而得罪了對方。

而且,內心十分的敏感,很多時候對方一句不經意的話,他們都要在心裡掙紮好久:她這麼說,是不是在生我氣?是不是在嫌棄我?我是不是又做錯了什麼事情?

累嗎?累啊。

累為什麼還不改?

沒辦法改,改不過來啊,每次在心裡勸自己,不要在乎被人的眼光,做好自己就行,可是依舊慫啊。

以上,典型的討好型人格與人交流的樣子。

二、不敢表現出來自己的情緒,不敢當著眾人面前發洩自己的不滿,更不敢當眾職責對方。

比如工作的時候,因為壓力太大,因為受了委屈,忍不住了想要哭泣,卻又不敢當眾哭泣;只好跑去衛生間偷偷地抹眼淚,但實際上呢?根本沒有人願意在意你的情緒。

當有人做錯了事情,卻怪罪到你的頭上,討好型人格的人,往往都會選擇退縮,不敢正面反駁對方:這就不是我的錯誤,憑什麼怪罪我?

他們不敢,他們只會獨自承受這冤枉和委屈。

而在與人交往時,對方的一些行為如果令他感到了不滿,不舒服,他更是不敢去當面職責對方,擔心讓對方下不來臺,也擔心對方會記恨自己。

討好型人格,往往都是委屈了自己,卻又得不到別人對他的好。

三、不懂得拒絕別人,對自己有過一次恩惠的人,恨不得十倍奉還給對方;如果對方有求於自己,那自己會立馬去幫對方完成。

這種討好型人格,很傻,很天真,但卻也傻的可愛,人們常說「吃虧是福」,但在如今,好像這句話並沒有什麼作用。你吃苦10次,100次,好像都不如為自己爭取一次權益有用。

而對於討好型人格來說,往往都不懂的如何去拒絕對方的請求,哪怕是一些無理請求,因為「討好型人格」的內心想法往往是:我不能拒絕對方吧,要是她不開心了,不理我了怎麼辦?還是幫吧,就幫這一次。

而對方如果請他吃了一頓飯,他會恨不得多請回去幾次,一點也不想欠別人的。

其實,有恩惠必回報,是一件好事;但有求必應,或者不懂得拒絕別人,卻會讓你越來越委屈,越來越吃虧。

學會拒絕,人生才會快樂。

四、討好型人格,面對借自己錢的人往往不知所措,明明自己缺錢花了,卻不忍心催促對方還錢。

其實這樣的行為,很委屈,也很無奈,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吧?

對方借了你的錢,說好的一個月還,卻拖了三個月還沒有還錢;你自己沒錢花了,又不好意思管對方要帳,甚至是自己又去找朋友借錢花。

就算是向對方追債了,還要低聲下氣,好像你主動借他錢一樣。這樣的行為舉止,其實也是討好型人格的一種體現。

今日禪悟:

其實,歸根結底,討好型人格還是因為自己把你與對方的關係想得太好,太密切,太複雜;其實說白了,真正在乎你感受的人,並沒有幾個。

與其委屈自己,討好別人,還不一定讓對方喜歡;倒不如維護自己的權益,做回你自己。

上面這4個「討好型人格」的特點,你中了幾個?

(文中圖片選自網絡,文中原創,侵權必究)

相關焦點

  • 這幾個星座是討好型人格,討好別人委屈自己,你是嗎?
    這幾個星座是討好型人格,討好別人委屈自己,你是嗎?有人說太熱情就不容易被人珍惜,為什麼呢?因為什麼都讓給別人、總是替別人著想,有時候卻忽略了自己,說白了就是討好型人格,常常討好別人,卻委屈了自己。在生活中,有哪些星座是討好型人格呢?
  • 李玫瑾教授說吳謝宇是討好型人格,委屈自己,討好別人很累
    李玫瑾教授還提到,吳謝宇是一個具有討好型人格的人。在庭審過程中,吳謝宇也說自己是討好型人格。他覺得自己努力讀書是為了滿足父母,而不是為自己。他努力討好身邊的每一個人,和他接觸過的人全都說他是一個好人。什麼是討好型人格?討好型人格是指一味討好他人而忽視自己真實感受的人格,也就是委屈自己,成全別人,是一種不健康的人格。
  • 社交恐懼症表現出內向跟討好型人格,當討好不了別人就會自我封閉
    你平時有沒有這樣的心理體驗,那就是在社交場合或者是在開會的時候,當你面向人群或者走向講臺的那一剎那,你會感覺到強烈的恐懼跟眩暈感,甚至有點立足不穩的跡象。那你在臺上講話的時候,倒背如流的臺詞在那一剎那,變得一片空白。
  • 討好型人格什麼都好,就是對自己不好
    就是這四個字確定了明姐的終身,幸虧明姐的丈夫其實很不錯,那天是因為被迫來相親有點不高興,才會有情緒,後來兩人順利結婚了。明姐現在想想,如果對方是個很差勁的人,自己這種軟弱討好的性格,可能就給後來的婚姻判了死刑。
  • 討好型人格的愛情:討好別人真能收穫幸福嗎?答案出乎你的意料!
    討好型人格表面上很隨和你是討好型人格嗎?這件事看到了我這位朋友的性格,是一個典型的討好型人格。討好型人格,它並不是一種人格障礙,是一種亞健康的心理表現。委屈自己討好他人,不會拒絕對方,典型的中國式老好人的性格。做事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惹對方生氣,過分對他人的感受尤其的敏感。久而久之這類型的人,很容易產生焦慮煩躁的情緒。也許他們天生並非如此,只是他們環境讓他們更加缺乏安全感,更加渴望對方的關愛。害怕一不小心就會失去所有。
  • 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討好型人格?
    當有人找你幫忙的時候,你不敢拒絕別人,感覺自己好像犯了錯一樣;幫其他人做事的時候,總是小心謹慎,如果這件事沒辦好總會責備自己;借給別人錢,不敢和他們要回來,就算說了這件事也感覺自己做錯了一樣……如果你在生活中出現了這幾種情況,那麼,你可能是討好型人格。什麼是討好型人格?討好型人格是指一味的討好他人而忽視自己感受的人格,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
  • 心理學:討好型人格,一般都有這4個特徵,希望你一個都沒有
    有這樣一種人,他們事事討好別人,但是實則內心非常的掙扎跟矛盾,過得遠沒有表面那般快樂,這一類人往往就是身邊人口中的「老好人」。 從心理學上來講,這類老好人的性格歸屬於討好型人格。 一個事事以別人為基準的人,無論他獲得多大的成就,都不會獲得快樂,反而有時候會覺得異常難受。
  • 討好型人格|我總是為別人著想,卻沒有人關心過我
    在公司裡,他不會拒絕別人的請求,也不跟別人發生矛盾,今天幫人寫個文案,明天幫人做個PPT,他總是力所能及地滿足別人的要求,即使有時候會犧牲自己的利益,讓自己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在社交中,他從來都不發脾氣,總是很顧忌別人的感受,對別人很好,即使別人傷害到了自己,也會把這份委屈憋在心裡,微笑著說一聲「沒關係」。這就是迎合性人格障礙,也叫討好型人格。
  • 討好型人格社交有多累呢
    討好型人格社交有多累呢? 確實在與人交往的時候挺累的。 會容易迎合別人而答應自己可能並不想去做的事,會覺得長久相處自己處在照顧別人情緒的位置,會覺得卑微和不自在。
  • 《凪的新生活》:討好型人格的孩子,終究變成討好型人格的大人
    每個人都希望讓己能夠成為他人生受歡迎的人,能夠和其他人成為好朋友,有好的人緣。相信這樣的心情,大多數人都是擁有的,都希望自己身邊有好多好朋友可以相處,而不是身邊總是獨自一個人,每一個人都不喜歡孤單的感覺,不喜歡備受排斥。因此人們為了自己己能夠有朋友不會孤單寂寞,所以就會去一味的討好別人,希望別人和自己成為朋友,希望自己身邊,也是有朋友存在。
  • 討好型人格是這樣的,你中招了嗎?
    生活中,你們遇到過討好型人格的人嗎?不斷迎合和取悅他人,把給別人帶來愉快當做自己最大的幸福,這很有可能是我們身邊一些人的真實心理現狀。電視劇中賀子秋就是討好型人格,甚是讓人心疼。
  • 警惕討好型人格?更重要的是這個
    原創 奕斐 奕斐有話說 收錄於話題#家庭教育12個近幾年,網際網路上關於討好型人格的討論突然多了起來,很多人都覺得自己深受其害。蔣方舟在《奇葩大會》中說自己就是討好型人格這個詞,常常指的是一味地討好他人而忽視自己感受。
  • 佔星測試:你是討好型人格嗎?
    其次,討好型人格很會迎合別人。 這幾乎是一種本能,而且是『不會拒絕』的升級版。如果擁有這種心理特徵,你會本能的在第一時間贊同別人的說法,雖然很多觀點你不贊同,但你這也只能事後難過。這種心理特徵一般有兩種原因,第一種是你極度不自信,所以總會認為別人會比你更權威。第二種是你特別在意人際關係,所以會以這種方式換取別人對你的好感。
  • 一個討好型人格的人,都有4種錯誤的心理邏輯
    02「生而為人,我很抱歉」討好型人格如何影響我們的一生並不是每個自卑的孩子都可以被命運眷顧,成就一生,同樣是幼年時被父母情感忽視,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女主人公松子的一生,卻滿是悲慘。卑微地討好他人,並不會換來期待的結果,比如別人的尊重、家人的關注、朋友的喜愛,實際上,無止境地讓步和迎合,有時讓結局恰恰相反。松子的一生是都在討好別人,從未為自己活過,卻一生都被嫌棄。
  • 世界上哪有那麼多討好型人格,不過是得了「取悅症」而已
    有一個流行詞叫做「討好型人格」,這個詞,自從幾年前被青年作家蔣方舟在《奇葩大會》上公然說出來,熱度就一直沒有降過。蔣方舟給「討好型人格」的定義是,特別想要討好別人,哪怕你不喜歡這個人,也希望他能喜歡你。這種感受也許很多人都有過——包括我自己。同時,也有很多女生找我做諮詢的時候,上來第一句話就是,「我這個人談戀愛有點討好型人格」。
  • 討好型人格怎麼學會拒絕別人?從用這個句式開始,親測有效
    這些在我過去的人生中都很常見。 無論遇到什麼問題,我都覺得要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內心的矛始終指向自己。 這在心理學上叫討好型人格,就是常說的老好人。有一句話對我影響深遠:在照顧他人的情緒之前,先照顧自己的情緒,你不是在蓄意傷害他人,你只是在保護自己。你都不知道如何愛自己,別人又如何來愛你。
  • 心理學:四個方式告別討好型人格,喚醒內心強大自己
    討好型人格君是我見過很漂亮一個女孩,按理說她戀愛會很順利,但是在她的愛情中沒有一次順遂過,而這其中的原因就是君的取悅症,她不敢表現真實的自己,總是根據男朋友的需求來調整自己的需求。以致很多男性跟她在一起覺得很沒有意思,她很苦惱,問我該怎麼辦,她原以為自己的配合是一種對異性的尊重,但是反而讓異性不想與之交往。這就是有取悅型人格的君,她總是不斷去滿足她人,她的自我價值體現在別人對她的觀感上,她儘量讓其他人高興,但是她並不一定開心,她害怕別人生氣,甚至害怕別人認為她自私。
  • 生活總為別人著想,討好型人格!
    生活中總是能看到這樣的人,無論是與任何人相處,他們都是表現的謙遜卑微,總是不斷的通過討好他人來贏得好感,好像對他們而言,他們存在的價值就是取決於別人對他們的需要,而往往失去了對自我的發現和肯定。擁有這樣性格的人群總是去迎合別人的需要,所以往往活得比較辛苦。其實,生活的本質是為了自己而活,而不在於別人的看法和認可。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下那些總是迎合他人,討好型人格的星座們。
  • 導致「討好型人格」的3大根源和表現,孩子若有徵兆,家長要重視
    討好型人格,又被稱為迎合型人格,指的是喜歡討好別人,處處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即使委屈自己也要迎合別人。如果你的孩子他高度敏感,過分在意他人情緒,不好意思麻煩別人,也不會拒絕別人。那麼你的孩子,很有可能存在著討好型人格。
  • 孩子挨批後的兩種表現,多是討好型人格,根源出在教育方式
    ,都會不停地認錯道歉,張女士覺得自家孩子乖巧懂事,殊不知,這種「懂事」的背後承受著的心理壓力有多大,從心理學上來看,孩子受批評後有這兩種表現,可能正在養成討好型人格。,都會主動認錯,不懂得狡辯,這種委屈自己、隱忍情緒換來的「乖巧」,會逐漸在孩子心裡生根發芽,讓他們壓抑表達自身的情緒,經常吃啞巴虧,就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的表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