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走出低自尊,訂閱網易公開課精品課程點擊下方卡片,悄悄變聰明↓↓
01
「我平常是個很不自信的人」
再牛X的人,也會不自信
最近姜文做客「十三邀」。這位最有個性的演員兼導演,滿臉都是大寫的牛X。金雞、百花雙料影帝,臺灣金馬獎最佳導演,功成名就。
然而他卻說,自己「平常是個很不自信的人」。
在訪談中,姜文訴說了他跟母親的小故事:他考上中戲,興衝衝地告訴母親,母親把通知書往旁邊一扔,說你看你衣服還沒洗呢。姜文就去洗衣服了……後來他出名後,給母親買了房,母親也不願意去住。
姜文似乎不論怎麼討好母親,母親都不會認可他,不會為他開心。在他看來,「跟媽媽的關係」是他人生中最失敗的一件事。
更遺憾的是今年3月,母親去世,兩人失去了和解的機會。姜文對此很不甘心地說:我媽是3月份去世了還 ……
再優秀的人,內心如果藏著深深的不被認可和不自信,一生都習慣性討好,即使功成名就,也無法填補心裡的黑洞,更可怕的是,連自己的美與優秀都無法接受。
02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討好型人格如何影響我們的一生
並不是每個自卑的孩子都可以被命運眷顧,成就一生,同樣是幼年時被父母情感忽視,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女主人公松子的一生,卻滿是悲慘。
只因妹妹從小體弱多病,松子就理所當然得成了被忽視的對象。在松子印象中,父親唯一一次對她笑,是她無意間扮了個鬼臉。因此她為了討好爸爸,一次次扮小丑來博取父親的關注。
習慣性討好的松子成年後交往了幾任男友,從街頭混混、到有婦之夫等等,即使每次她都是全身心投入,但他們都像父親一樣,不能給她真正的愛。她的一生就是不斷遇上渣男,不斷傾情付出,再重複地受傷害,樂此不疲的過程。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最終,松子死前留下了這樣一句話。
卑微地討好他人,並不會換來期待的結果,比如別人的尊重、家人的關注、朋友的喜愛,實際上,無止境地讓步和迎合,有時讓結局恰恰相反。松子的一生是都在討好別人,從未為自己活過,卻一生都被嫌棄。
03
討好型人格的人,有哪些錯誤的心理邏輯
我們有多少人心裡也藏著個害怕失去而學會討好的小孩?
(1)對別人的感受特別敏感
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生怕自己做了什麼別人會不喜歡,越重視對方,越會擔心,導致做任何事情都小心翼翼,一個小錯誤也會懊惱很久;
(2)抬高別人,貶低自己
沒有主見,別人說吃什麼就吃什麼,別人說玩什麼就玩兒什麼,自己的舉動建立在別人的評價之上,很怕被嫌棄,降低自己心裡才更安全;
(3)不敢發出請求,很難拒絕別人
害怕說不,不懂拒絕,被人佔了便宜也會選擇默不作聲,擔心一旦拒絕,與別人的關係就會破裂,從來不敢表達自己的需求,很怕給別人添麻煩,擔心自己成為別人的負擔;
(4)缺乏界限和原則
做任何事情都以取悅別人為目的,既守不住界限,允許別人在自己的生活裡指手畫腳,又經常突破別人的界限,渴望建立親密關係又常常因為別人不能滿足他們的期待而受傷。
習慣性討好的人,走到哪裡,都以低到塵埃裡的方式,活在別人的世界裡。
04
取悅自己,永遠比討好別人更加重要
討好背後的本質是一個人的低自尊。
討好型人格的人,內心缺乏自我價值感,而「討好」是他們唯一知道和掌握的獲取自我價值感的方式。
為了獲得這種自我價值感,他們會不惜犧牲自己、貶低壓抑、委屈自己,努力去滿足別人,以交換到別人對自己的關注和認可。漸漸內化為對自己的錯誤認知,覺得自己不如別人、認為自己無能、不值得被愛或愛人,是個失敗者,甚至不配活在世上……被低自尊困擾一生。
事實上,每一個卑微的低自尊者,不是不優秀,只是他們太在意別人看自己的目光,而忽略了自己的需要,看不到自身的閃光點,從來沒有為自己而活過。
而對自我負面的評價,讓低自尊者在任何事情上都傾向做出一個負面的預期,帶來額外的焦慮壓力,更容易把事情辦砸,然後更加懷疑否定自己。
這種「否定懷疑自己——負面預期——事情辦砸——負面預期實現——否定懷疑自己」的惡性循環怪圈會一次次地重演。
低自尊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人生最大的限制,讓人更少地感受到快樂,更多體驗到抑鬱、焦慮、恐懼,活在一個自我建構的囚牢中,甚至連好的機會和幸福都會害怕。
因此想要走出低自尊的陰影,為自己而活,最關鍵的就是克服已經內化成思維習慣的「我不行」、「我不配」、「我就是個loser」這類負面的核心信念,從向外索取關注變為向內獲取能量,重構一個積極的思維模式,並通過專業的訓練付諸行動,從根源上打破負向信念,樹立正確的自尊水準。
壹心理特邀來自紐西蘭的資深心理諮詢師王亞南老師,將她5000小時以上的諮詢經驗濃縮成《21天走出低自尊,成為一個自信的人》。本次課程將選取認知行為療法和理性行為情緒療法的精華,引導你開啟反向思維,有效地幫你走出低自尊,強化你的自身優勢,啟發你的潛能,幫你建立核心自信。
01
深度剖析低自尊,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全面深度地剖析自身低自尊的成因、影響等心理機制,捋清自己的內心問題所在,從根源上改變低自尊狀態。
02
豐富的自我診斷、療愈工具和方法
從思想和行為上雙管齊下改變低自尊
每節課都有豐富的案例分析,以及匹配相應的課後練習,比如低自尊圖解填空、自我誤解心理日記、健康自尊記錄工具等,在老師帶領下即學即用,切實感受到自己的變化。且方法可在課後練習中重複練習。
03
階梯式的課程設計,一步步提高你的自尊水平
老師針對學員水平進行階梯式的課程設計,由淺入深,打破你的低自尊囚牢,一步一步教你重塑自身健康的自尊水平。
04
陪伴式學習,專業導師線上答疑解惑
前1000位報名的用戶將享有進入社群的福利,並獲得2次關於低自尊的免費測試,講師和助教還會每周在群中,解答大家的疑惑,幫助大家更好地走出低自尊。
▍課程收穫
1.準確評估自己的自尊水平
課前通過專業科學的測量工具,了解自己的自尊水平,以及形成的原因,為自己制定合適的改善計劃。
2.徹底破除低自尊的負面信念
通過課程訓練,讓你真正擺脫對自身錯誤的負面評價,找到自身的優點長處,走出不快樂消極的自己。
3.建立健康的自尊水平,真正接納自我
學會全然接納自己的優缺點,保持健康的自尊水平,既不過度自卑,也不過分自戀,獲得真正匹配你的高質量的親密關係、工作和生活
▍講師介紹
王亞南
國際機構BACB認證的行為矯正師
MNCP英國心理諮詢師協會註冊會員
SAC新加坡心理諮詢協會註冊會員
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臨床諮詢碩士
英國愛丁堡Heriot-Watt 大學商業心理碩士
王亞南老師在臨床方面深耕,諮詢時長5000小時以上,對認知行為療法及理性行為情緒療法有著系統性地認知與實踐。
「我們的想法會影響我們的態度,我們的態度會影響我們的動機,而我們動機會指導我們的行為,重複性的行為就會形成習慣,固執的習慣就會逐漸深入到自己的價值體系當中去,並最終影響我們的命運。
低自尊是一種思維慣性,想要改變低自尊的狀態,看似複雜,卻也簡單。歸根結底,是要用新的思維習慣去取代低自尊的認知怪圈,在這個過程中,心理學可以為想要改變的大家提供非常有效的方法指導和思維工具。
希望通過這次課程,能用我的經驗幫助大家走出低自尊。」
點擊下方卡片,悄悄變聰明↓↓
▍課程大綱
第一部分 | 全面分析:為什麼我們總是擺脫不了低自尊?
第1課:你沒意識到的低自尊的影響
第2課 :你的過去是如何讓你不自信的?
第3課:為什麼我們總是做出不自信的行為?
第4課:你為什麼擺脫不了低自尊?
第5課: 徹底看清低自尊到底是怎麼回事
第6課:答疑
第二部分 | 深度改變:如何徹底走出低自尊?
第7課:【破】你其實不是真的那麼差
第8課:【破】如何擺脫對自己的錯誤看法?
第9課:【破】如何擺脫對自己的負面評價?
第10課:【破】如何找到並接納好的自己,不再自我否定?
第11課:【破】和習慣性不快樂說再見, 徹底走出低自尊
第12課:答疑
第三部分 | 鞏固升華:如何建立客觀合理的健康自尊?
第13課:【立】讓規則為自己服務,我的人生我做主
第14課:【立】識別那些阻礙你人生的外部因素
第15課:【立】重設積極習慣,讓自尊更穩固?
第16課:【立】找到低自尊的源頭:頑固的核心負面自我認知
第17課:【立】如何調整核心負面自我認知,建立積極自我?
第18課:【立】檢測站:健康的自尊
第19課:【立】如何維持健康的自尊水平?
第20課:【立】遇到反覆怎麼辦?
第21課:答疑
▍適合誰聽
充滿消極情緒,常常否定懷疑自我,為之感到非常痛苦的人
被低自尊所困擾,無法抓住好的機會,事後又責備自己的人
低自尊者的家人或朋友,想要幫助他們走出自我設限的怪圈
▍課程形式
共21節音頻課,每節15-20min
點擊下方卡片,立即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