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孩子討好型人格的形成 多與父母這種行為有關
年紀小小的,卻非常的「懂事」,大人一言一行他們都能猜透大人的心思。有的父母會感覺孩子這樣是好事,甚至還會沾沾自喜。卻不知,孩子一旦形成這種討好型人格,那對孩子的負面影響可是很大的。
孩子討好型人格的形成,多與父母經常吼孩子、吵罵孩子有關,孩子年紀小,對來自父母的指責和批評很多時候他們是害怕的,如果父母總是吼孩子、無端責罵孩子,孩子因為缺乏安全感,就會逼迫自己形成一種「討好型人格」去討父母歡心。在孩子看來,只有自己「懂事」了父母才會喜歡自己,也才不會吵罵自己。
「討好型人格」對孩子的影響
如果孩子形成了「討好型人格」,那對孩子來說,不管什麼事情,他們第一時間都會考慮別人感受,一味地迎合別人,活的更累不說,多數時候也是沒有自我的。這樣的孩子壓力往往也更大,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就會讓身邊的人不開心,而如果身邊人不開心,他們就會感覺是自己的錯,各種如履薄冰、小心謹慎的生活。
「討好型人格」還會讓孩子嚴重缺乏安全感,時刻都穿著「盔甲」、戴著面具生活,因為活得很累,承受的壓力更大,這樣的孩子心理上往往也更容易出問題。而這些對孩子的傷害都是很大的,所以說當孩子表現出有「討好型人格」的傾向時,父母可別再盲目高興了,儘早意識到自己在育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並且糾正,這樣才是真正對孩子好。
不想讓孩子形成「討好型人格」,建議父母這樣做
首先,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要理智,一定要意識到不能靠「吼」來解決問題,不管是什麼事情,吼孩子或者吵罵孩子永遠都是最不可取的方式,這一點父母一定要認識到。孩子之所以稱為孩子,就是因為他們是在不斷的學習和成長,而學習的過程中難免就會犯錯。
父母需要傳達給孩子的觀點是,允許孩子犯錯,但是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犯同樣的錯誤,也就是說犯錯不可怕,只要從錯誤中汲取經驗,避免今後再犯,這樣就還是好孩子。
其次,父母要給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允許孩子對父母做出的不正確決策提出異議,讓孩子知道在家裡他是有發言權的,父母不會因為他是孩子就不尊重他,或者就對他提出的意見置之不理。給孩子「發言」的機會,讓孩子在父母面前有機會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做到了這一點,孩子才會形成良好的性格。
孩子討好型人格的形成多與父母育兒過程中經常吼孩子這種行為有關,如果你不想親手毀掉孩子,就儘早收手。(華龍網綜合)
(責編:高紅霞、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