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做老好人卻把人都得罪完了,還被嫌太假太裝,討好型人格太慘了!

2021-01-10 騰訊網

姐妹們好呀,fa姐最近在追一部夏日限定劇《凪(zhi第三聲)的新生活》,評分9.4,雖然每集10分鐘不到,但是近期很值得一看的佳作。

日本知名演員黑木華在劇中飾演一個有討好型人格的小職員大島凪。平時對於同事的各種要求總是無條件接受,像是完全不知道「拒絕」兩個字怎麼寫。

甚至為了迎合他人討別人喜歡,主動替同事背黑鍋(真的是爛好人沒錯了…)。

跟同事私下相處的時候,從來不敢大聲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只會當假笑女孩隨聲附和「我懂我懂」。

點擊播放 GIF 0.0M

同事A拍的合影照,大島明明眼睛只睜開了一半,卻不敢提出自己的意見阻止她們上傳到sns。

點擊播放 GIF 0.0M

穿衣風格被其他人諷刺吐槽,也不敢表達自己的不滿,還要小心翼翼想該怎麼回應才不會惹同事討厭讓氛圍變得尷尬。

因為男友慎二說喜歡自己的頭髮,每天早上頭提前起床把自來卷的頭髮拉直。

點擊播放 GIF 0.0M

看到這裡覺得女主角活得憋屈嗎?

更憋屈的還在後面,大島所做的一切討好迎合併沒有換來等價的回報,她以為的溫馨幸福其實都是假象。

以為是好朋友的同事在背地裡吐槽她只會「我懂我懂」的應和,像應聲蟲一樣,她們從來都沒有把大島當做真朋友,只是為了讓大島幫自己幹活才維繫著這段虛偽的關係。

男朋友甚至都在背後捅刀,跟別人吐槽她的生活習慣太寒酸,說自己絕對不會跟她結婚,只是把她當長期pao友。

最慘的是,大島因為聽到同事、男友背後說自己壞話,過呼吸發作住院了,竟然沒有一個人關心她,甚至連個簡訊電話都沒有…

看到大島生活的樣子,不知道有沒有姐妹覺得似曾相識?你們生活中是不是也遇到過像大島一樣永遠看別人眼色而活的人呢?

他們通常都是公認的老好人,從來不會拒絕你的要求,甚至會犧牲自己的利益去幫助你。但奇怪的是,他們明明在努力迎合所有人,卻沒辦反獲得別人真正的尊重和喜愛,反而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像溺水一樣窒息…

點擊播放 GIF 0.0M

今天fa姐就來跟姐妹們聊聊討好型人格這個話題,希望能對所有在「老好人」困境裡走不出來的姐妹有幫助。

什麼是討好型人格?

討好型人格又被稱為「迎合型人格」,雖然這不是心理疾病,但是一種不健康的行為模式。想知道你是否屬於討好型人格可以對號入座看看自己有沒有以下行為特徵。

1.心思敏感,過度在意別人的評價

先跟大家來說說社會心理學中主我和客我這兩個概念,主我是我們對自己的認知,而客我是他人及社會對我們的評價期待。每個人的自我形象都是在主我和客我的互動慢慢形成的。

但是有一部分人心理比較敏感甚至是自卑,會特別在意他人對自己的看法,相處時會小心翼翼的察言觀色,採取一些措施去迎合別人理想中的自我形象。

鄭爽暴瘦時期上節目的時候說「我要成為一個大胖子誰會喜歡我呀,如果觀眾喜歡我沒有什麼不可以」,其實一定程度上就表現出了她內在的討好型人格,內心十分的敏感脆弱,尤其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

2.對別人有求必應

好好先生/小姐最顯著的行為就是即使面對他人任何不合理的要求,也不敢說「不」,毫無底線和原則,生怕因為自己的拒絕讓對方覺得不開心,引發矛盾。

想想阿雅因為大小S的慫恿居然真的去跳樓了,也是讓人瞠目結舌。如果有所謂的朋友提出想看fa姐跳樓,fa姐肯定二話不說給她來套詠春

《命中注定我愛你》的便利貼女孩陳欣怡也是很典型的不懂得拒絕,對於同事找藉口推脫過來的工作,即使自己根本忙不完也會硬著頭皮答應。

點擊播放 GIF 0.0M

在同事眼裡,願意當苦力替他們幹活的你是個傻好人,但是從上司角度來看可能會覺得你缺少決斷力、強勢的領導能力。而且在工作未完成時包攬一堆不知道是否能勝任的活計,也是一種對自己本職工作/其他工作不負責的表現。

3.主動迎合別人而忽視自己的需求

討好型人格多數存在自卑心理,對自己感到不自信,因此他們越發渴望他人的關注和認可,害怕被別人討厭。於是乎,他們會以別人的感受為第一考慮要素,努力迎合別人,經常做些損己利人的事。

阿雅和大S的友情總是給人一種不舒服的感覺,主要就是因為阿雅在這段關係中總是在討好大S,即使被欺負了也只是默默忍受委曲求全,當做什麼事都沒發生,完全沒有考慮到自己的感受。

4.不敢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和情緒

大多數討好型人格都有從眾心理,別人說什麼自己就隨聲應和,因為擔心被孤立,發生爭吵而不敢說出自己的觀點。

蔣方舟就曾經在上《奇葩大會》的時候透露,自己不管是在工作交際圈還是在面對關係很親密的愛人,都一直在扮演著討好者的角色,努力避免衝突發生。

也不敢隨便跟對方生氣,表達自己的不滿。

5.把道歉掛在嘴邊,總是先認錯

不管因為什麼發生了爭吵,他們永遠是最先道歉的那一個,即使並不是他們自己的錯。這種行為是因為他們的逃避心理,不想發生衝突,想儘快道歉了事。

但有時候道歉多了反而會讓對方覺得你的態度很敷衍,加重矛盾。

其實這些表面行為說白了都是因為一點:缺乏被討厭的勇氣。「被討厭的勇氣」並不是說真的去做個壞人讓別人討厭你,而是為了獲得自己的幸福,即使路上會遇到反對遭到厭惡,也能勇敢堅定的繼續堅持自我,釋放自己給心靈上的枷鎖,不要活在別人的期待裡。

討好型人格VS高情商

有姐妹們可能想問:討好型人格和高情商感覺是不是有點像?說白了不都是為了建立良好和諧的溝通氛圍麼?

其實這兩者有著鮮明的區分,一是行為目的不同。討好型人格發生的各種行為都是為了暫時性淡化迴避衝突,粉飾太平,實際上並沒有真正去解決問題。遺留下來的矛盾就像一個不定時炸彈一樣,不知道哪天就會爆炸。

而高情商人群的目的是解決矛盾,只不過他們會比較聰明的採用對方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讓彼此都舒服的和解。

二是行為模式不同。討好型人格很顯著的一點是無條件無原則的迎合別人,通常會選擇損己利人的做法,即使自己有金錢、時間上的損失,也要討好別人。而高情商的人在處事時雖然寬容有禮,但依然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能冷靜真實的表達自己的態度,絕對不縱容。

像志玲姐姐在圈裡是出了名的情商高,但她並不是一味的笑臉迎人,遇到某些情況也會表達自己的不滿。之前在錄製《花樣姐姐》的時候,一向好脾氣的志玲姐姐就因為司機臨時加價而發火了。

三是行為背後的心理根源不同。討好型人格產生的行為多是因為恐懼,因為害怕被別人討厭,害怕被別人忽視,所以下意識的會做一些事來獲得喜愛和關注,在相處時保持一種卑微的低姿態。

怕而高情商人群不存在這種恐懼心理,他們的禮貌建立在雙方關係平等的基礎之上。

怎樣改變討好型行為?

想改變長期環境形成的性格有很大難度,像「勇敢說不」、「大膽表達自己」等等行為建議其實並沒有那麼容易做到。fa姐覺得最重要的還是要搞清楚討好型人格出現的根源,然後再對症下藥。

討好型人格多是因為原生家庭、成長環境壓抑,缺乏認可和關注。中國式家長特別喜歡拿自己孩子跟別人家孩子比,通過不斷貶低的方式來激勵孩子努力上進(相信不少姐妹小時候都曾經生活在別人家孩子的陰影之下吧…)。

長期生活在被否定、批評的環境下,很容易導致自卑心理,長大後過度貶低自己,跟其他人相處的時候下意識的把姿態放得特別低。還有些人小時候缺少父母的關愛也沒有安全感,因此會變得害怕衝突,異常渴望別人的關注,做出刻意討好迎合的行為。

在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孩童時期的松子為了得到父親的關心一直做鬼臉,甚至長大後這個習慣也保留了下來。

點擊播放 GIF 0.0M

明白了為什麼會產生討好型人格,我們能更加針對性的通過轉變思維來改變行為模式。

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悅納自己,提升自我的認可度。沒有人是完美無缺的,在A方面可能確實比不上別人家孩子能力優秀,但在其他方面我們有自己獨特的優勢。認可自己的閃光點能幫助我們樹立自信心,不再自卑怯弱,一味的貶低自己。

即使你缺點再多,世界上也總有那麼一個人會真心喜歡著你。你遠遠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糟糕。

劇裡大島被嫌棄的天然卷,在小女孩眼裡卻是可愛的存在。

第二步是客觀理性的看待他人的評價,擁有被討厭的勇氣。「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他人正面的評價能讓我們感受到自己的價值獲得滿足感,而負面的反饋可以讓我們更好的改進不足完善自我。

但過度追求他人的認可贊同反而會扼殺我們的自由,束縛著自己的意識和行為。

有時候我們需要把自己和他人的人生課題分開,不被討厭是我們自己的課題,而別人是否討厭你是他們的事。

自我的人生意義不該由別人全盤決定,不能別人想我們成為什麼樣子,我們就拼命去做,不能因為別人覺得討厭不舒服,我們就隨隨便便放棄自己內心真正所苛求的東西。畢竟「我們並不是為了滿足別人的期待而活著」(引用自《被討厭的勇氣》)。

第三步是自我能力的提升。想從根本上改變自卑怯弱、敏感的心理,最好的方式還是不去關注那些改變不了的劣勢,而是努力提升自己可以改變的能力,創造自己的個人價值。過硬的實力能讓你的人際交往中更有底氣,即使不去迎合討好他人,也能體現自己的價值。

這次跟姐妹們分享了關於討好型人格相關的問題,其實世界沒有那麼複雜,追求幸福也沒有這麼難。希望每個姑娘都能擁有被討厭的勇氣,決定自己的人生意義,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點個【在看】,希望姐妹們都能大島一樣擁有被討厭的勇氣,勇敢奔向新生活!

點擊播放 GIF 0.0M

如果你還沒有看夠,點擊這裡看對應的文章

相關焦點

  • 內心安寧,拒絕做討好型人格的人,才能活得又爽又颯
    她還經常把蔡蔡從家裡帶來的菜給吃掉,衣服鞋子也借來穿,就是從來不請別人吃。蔡蔡雖然嘴上從來都沒有說過什麼,但是心裡不高興,還不好意思說,生怕得罪人。值日的時候他經常幫助室友做,有的時候從4樓跑下來,到茶水房去打開水,有的人不想打就讓她幫忙捎。
  • 委屈自己討好別人,有社交障礙的「討好型人格」都有這4個特點
    編者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出現了社交恐懼症,這是一種社交障礙,尤其是如今的一些90後,感覺他們對於人際交往,以及與人相處時,所表現出來的「怯弱、無力感」要更強。而在社交恐懼症中,「討好型人格」往往更存在於大多數人中;什麼是討好型人格?換句話說,也可以理解為「老好人」。委屈了自己,卻並不一定能夠討好別人。
  • 何炅為歐陽娜娜打抱不平,面面俱到太過虛假?討好型人格本就無錯
    很多娛樂圈的明星不僅在業務能力上出眾,同樣他們的情商更是令人驚嘆,在前輩面前謙遜而不貶低自己,對晚輩平易親切,在回答媒體問題時也是面面俱到,但有時往往這樣的人會被誤成太過圓滑,討好性人格到底是對是錯?何炅在大家眼中一直是個猶如春風般的人,但有些時候的行為舉止也會被惡意解讀。
  • 心理學:討好型人格,一般都有這4個特徵,希望你一個都沒有
    有這樣一種人,他們事事討好別人,但是實則內心非常的掙扎跟矛盾,過得遠沒有表面那般快樂,這一類人往往就是身邊人口中的「老好人」。 從心理學上來講,這類老好人的性格歸屬於討好型人格。 一個事事以別人為基準的人,無論他獲得多大的成就,都不會獲得快樂,反而有時候會覺得異常難受。
  • 李玫瑾教授說吳謝宇是討好型人格,委屈自己,討好別人很累
    李玫瑾教授還提到,吳謝宇是一個具有討好型人格的人。在庭審過程中,吳謝宇也說自己是討好型人格。他覺得自己努力讀書是為了滿足父母,而不是為自己。他努力討好身邊的每一個人,和他接觸過的人全都說他是一個好人。什麼是討好型人格?討好型人格是指一味討好他人而忽視自己真實感受的人格,也就是委屈自己,成全別人,是一種不健康的人格。
  • 我的「討好型」人格
    討好型人格」在心理學上又被稱為「迎合型人格」,就是我們常說的「好好先生/小姐」。 「討好型人格」最大的特點,就是掩藏自己情緒,非常害怕起衝突。 TA們會壓抑自我需求,一方面是害怕被拒絕,一方面則是出於對失敗的恐懼。
  • 警惕討好型人格?更重要的是這個
    原創 奕斐 奕斐有話說 收錄於話題#家庭教育12個近幾年,網際網路上關於討好型人格的討論突然多了起來,很多人都覺得自己深受其害。蔣方舟在《奇葩大會》中說自己就是討好型人格這個詞,常常指的是一味地討好他人而忽視自己感受。
  • 心理學:四個方式告別討好型人格,喚醒內心強大自己
    一般有取悅症的孩子往往是小時候沒有得到足夠的疼愛,所以他們希望用討好別人來證明自己的價值,他們害怕衝突,竭力做一個老好人,維持周圍表面和諧。討好型人格2、取悅症並不是最佳人際關係很多人以為取悅型人格會很受歡迎,但是心理學發現有取悅型人格,在人際關係上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受到尊重。人際關係最受歡迎的反而都是我行我素,堅持做自己的人。
  • 討好型人格|我總是為別人著想,卻沒有人關心過我
    在公司裡,他不會拒絕別人的請求,也不跟別人發生矛盾,今天幫人寫個文案,明天幫人做個PPT,他總是力所能及地滿足別人的要求,即使有時候會犧牲自己的利益,讓自己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在社交中,他從來都不發脾氣,總是很顧忌別人的感受,對別人很好,即使別人傷害到了自己,也會把這份委屈憋在心裡,微笑著說一聲「沒關係」。這就是迎合性人格障礙,也叫討好型人格。
  • 老好人個性面對迴避型人格
    久而久之,對象知道老好人永遠不會生氣,自己愛怎麼樣都行,但是對象作歸作,懂事就行,可是如果老好人的對象是一個迴避型的人格。怎麼辦呢?在感情裡面,相似的人適合玩鬧,互補的人才能相伴一生。迴避型的對象會因為你犯的一個小錯,就開始試圖否定你的一切,你做什麼TA也不會改觀。有時候,真的很想要和TA心平氣和的溝通,但是TA卻總是不願意面對問題。
  • 口吃說話的這些表現,正在讓我們成為「討好型人格」,需要警惕
    心理學家布萊柯在自己的著作《討好的毛病:治療討好他人的綜合症》中提到,一心想要當好人,屬於一種心理有害的疾病,它渴望用對他人做好事來換取自身的肯定和讚美,會嚴重降低自身的行為判斷力和自控能力。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在生活、工作中或多或少地討好過別人,也許是為了得到別人的稱讚,也許是為了受到別人的肯定。但是次數過多的討好,讓自己失去了自我。
  • 心理學:不懂得拒絕別人,屬於討好型人格,是心理不健全的表現
    拒絕原本是人與生俱來的能力,這種不懂得拒絕其實就是一種能力的喪失,是心理不健全的體現。討好型人格心理學認為,這種不懂得拒絕的現象是討好型人格的具體體現。討好型人格的形成與成長的經歷有關,其中幼年的成長影響最大。具有討好型人格的人,小時候大多都是乖孩子,他們聽話、懂事,很受父母和老師的喜愛,在父母和老師的誘導下,形成了這種討好型人格。
  • 《凪的新生活》:討好型人格的孩子,終究變成討好型人格的大人
    每個人都希望讓己能夠成為他人生受歡迎的人,能夠和其他人成為好朋友,有好的人緣。相信這樣的心情,大多數人都是擁有的,都希望自己身邊有好多好朋友可以相處,而不是身邊總是獨自一個人,每一個人都不喜歡孤單的感覺,不喜歡備受排斥。因此人們為了自己己能夠有朋友不會孤單寂寞,所以就會去一味的討好別人,希望別人和自己成為朋友,希望自己身邊,也是有朋友存在。
  • 討好型人格的愛情:討好別人真能收穫幸福嗎?答案出乎你的意料!
    討好型人格表面上很隨和你是討好型人格嗎?這件事看到了我這位朋友的性格,是一個典型的討好型人格。討好型人格,它並不是一種人格障礙,是一種亞健康的心理表現。委屈自己討好他人,不會拒絕對方,典型的中國式老好人的性格。做事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惹對方生氣,過分對他人的感受尤其的敏感。久而久之這類型的人,很容易產生焦慮煩躁的情緒。也許他們天生並非如此,只是他們環境讓他們更加缺乏安全感,更加渴望對方的關愛。
  • 這幾個星座是討好型人格,討好別人委屈自己,你是嗎?
    這幾個星座是討好型人格,討好別人委屈自己,你是嗎?有人說太熱情就不容易被人珍惜,為什麼呢?因為什麼都讓給別人、總是替別人著想,有時候卻忽略了自己,說白了就是討好型人格,常常討好別人,卻委屈了自己。但即便這樣,有時候會讓人覺得是理所應當,並不會感恩。在生活中,有哪些星座是討好型人格呢?
  • 討好型人格 總是在想方設法討好他人的星座
    討好他人其實不一定就是怕馬屁,只是有的人會忍不住討好他人,迎合他人,即使是被人虧待了也還強顏歡笑,不懂得正確表達自己的需求,凡事把對方的感受放在第一位,而忽略自己的感受。那麼接下來就來看看十二星座裡哪些星座是這樣的人吧。
  • 討好型人格,總是在想方設法討好他人的星座
    討好他人其實不一定就是怕馬屁,只是有的人會忍不住討好他人,迎合他人,即使是被人虧待了也還強顏歡笑,不懂得正確表達自己的需求,凡事把對方的感受放在第一位,而忽略自己的感受。那麼接下來就來看看十二星座裡哪些星座是這樣的人吧。
  • 為什麼孩子會有「討好型人格」?有這些特徵的孩子,家長別不在意
    生怕因為拒絕別人而得罪人,怕別人不開心,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這就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那麼,什麼是「討好型人格」呢?在醫學上,「討好型人格」是指一味的討好他人而忽視自己感受的人格,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這種討好性的人格,當拒絕別人的時候,會覺得自己好像是犯了天大的錯誤。
  • 九型人格之助人型人格
    當然是2號助人型人格的人啦,他們通常都會有很多人欠他們錢,他們樂於去幫助別人,他們喜歡與人相處,他們需要得到他人的好感,他們調整自己的感情去適應他人,而且通過這種調整,他們能夠確保自己更受歡迎,他們甚至強迫自己改變習慣,被迫放棄自己的需求,以便換他人的關愛。他們總是不自覺的改變自己去迎合他人。
  • 世界上哪有那麼多討好型人格,不過是得了「取悅症」而已
    有一個流行詞叫做「討好型人格」,這個詞,自從幾年前被青年作家蔣方舟在《奇葩大會》上公然說出來,熱度就一直沒有降過。蔣方舟給「討好型人格」的定義是,特別想要討好別人,哪怕你不喜歡這個人,也希望他能喜歡你。這種感受也許很多人都有過——包括我自己。同時,也有很多女生找我做諮詢的時候,上來第一句話就是,「我這個人談戀愛有點討好型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