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討好型人格,看這些表現就知道,希望你身上一個也沒有

2021-01-12 騰訊網

《戰爭與和平》一書中有一個叫瑪麗婭的角色,在她的內心裡,愛別人才是一生的追求。

她熱愛自己的親人,也包容著所有的陌生人,願意傾聽他們的一切煩惱,並為他們犧牲自己的幸福。

然而,即便她如此小心翼翼,如此竭盡所能的為別人好,可依然沒能得到任何人的喜歡。

雖然從大的方向來看,瑪麗婭算是一個心有大愛的人。但如果細心觀察,卻又難免想說這個角色是一個十足的「討好者」。

而我便和瑪麗婭一樣,也習慣於討好別人。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內容是:放棄無用社交,讓自己舒服的獨處。這篇文是寫給大家,同時也是寫給我自己的。

我很在意別人的看法,也很在意別人的感受,無論什麼事情,都習慣了以別人為主。在這樣的狀態下,我不堪重負,總覺得身心疲憊。但雖然一次次告訴自己要改掉這個問題,卻也會時常控制不住自己。

那麼,討好型人格都有哪些表現呢?

1. 內心敏感脆弱,容易想太多

有人說:如果我們可以剝開任何一個「討好者」的內在,都會發現其中有一個過度敏感和脆弱的小孩。

我對此深感贊同。

我因為原生家庭的環境因素導致性格從小就比較敏感,也沒有安全感。這就導致了我會下意識的看別人臉色,也容易想太多。

比如說,在和別人聊天時,萬一聊著聊著對方的臉色變了,或者是忽然不太回復我的對話了,那我就會腦補出一部大片,想的全是對方生氣的樣子。

2. 不會拒絕別人,幾乎有求必應

《命中注定我愛你》一劇中,陳喬恩扮演的女主陳欣怡總是不會拒絕別人,她每天上班,都會面臨各種同事的使喚和請求。雖然忙碌的像陀螺,卻不懂得拒絕,反而被稱為:「便利貼「。

在生活中,討好型人格的人,是很難拒絕別人請求的。

因為對他們來說,拒絕別人是很為難的一件事情,他們覺得拒絕別人一定會惹得別人不愉快。這樣還不如自己不痛快。

3. 遇事總是先為別人著想,生怕惹別人生氣

討好型人格的人,非常會體諒別人,會幫別人想的非常全面。

比如說,當他借錢給別人,別人長時間不還,他也能幫別人想非常多不還的理由。甚至在自己沒錢的時候,都不知道如何張口要對方還錢。

他們會在心裡給自己做非常久時間的心理建設,也想要了如何向對方討要,可是一張口,氣勢就立刻弱了下來。

4. 別人對自己稍好一點,就掏心掏肺

討好型人格的人,其實在潛意識裡也是缺愛的,他們也很渴望被人喜歡,被人愛。

所以,當他們遇到對自己好的人時,立刻就會感動的掏心掏肺,恨不得將自己的所有都告訴對方,也恨不得用自己的所有來對對方好。

5. 很在乎別人的看法和評價

對於討好型人格的人來說,別人的看法和評價是決定他心情的很大因素。

他可以因為別人好的評價而開心,也會因為別人不好的評價或者是誤解而渾身難受,心中煩悶。

所以,他們總是下意識的做一些利他的事情,好讓別人能夠對自己的看法好一些。

寫在最後

作為討好型人格的人生活會格外的疲憊,因為他們不夠自己,也不夠愛自己,總是在為他人而活,為他人的眼光而快樂悲傷。

其實,我們在這個世界上,並不是為了討好別人,也不是為了別人而活,最主要的還是為自己活。

所以,即便你無法改變自己的性格,但請儘量做到以下幾點:

1. 儘量學會拒絕別人

也許第一次拒絕別人是件非常難的事情,但是當你鼓足勇氣,拒絕過一次別人後,你就會發現,拒絕別人其實並不難。

有了第一次的經驗和勇氣,後面的拒絕也會順利很多。

2. 減少社交,多留些時間給自己

我覺得在當下,適當的孤獨並沒有什麼不好,不要為了社交而去社交。

如果你為了在朋友身上獲得溫暖和支持,那麼只要找到那麼一兩個相處合拍的人就可以,其他的就算了吧。畢竟,經營交際也是很累的。

3. 給自己設定一個底線,不要無條件付出

做個冷酷無情的人也許會讓你孤獨,會讓別人不敢靠近你。但是太過於善良,也未必就是好事。

平時的交際中,給自己設定一個底線,什麼樣的付出可以接受,而什麼樣的付出就要適可而止。這樣,你就有一個界限感,當你的付出超過了那個值,就能及時止損。

最後,要自信。自信的人永遠是最有魅力,也是閃閃發光的存在。不要覺得自己不好,如果覺得自己不好,可以培養一些興趣愛好,多看一些書,沉澱自己,豐富自己,而後變得更好。

相關焦點

  • 心理學:討好型人格,一般都有這4個特徵,希望你一個都沒有
    有這樣一種人,他們事事討好別人,但是實則內心非常的掙扎跟矛盾,過得遠沒有表面那般快樂,這一類人往往就是身邊人口中的「老好人」。 從心理學上來講,這類老好人的性格歸屬於討好型人格。 一個事事以別人為基準的人,無論他獲得多大的成就,都不會獲得快樂,反而有時候會覺得異常難受。
  • 口吃說話的這些表現,正在讓我們成為「討好型人格」,需要警惕
    在「討好型人格」的人群中,他們大多都不會拒絕別人,對別人的要求只是一味地接受,不知道拒絕。明明自己也有很多事,但是對於別人的事卻比自己的事還要上心。這樣的經歷在很多孩子、大人的生活中都曾經出現或者現在正在出現。他們不知道拒絕的行為,不止會讓別人進一步損害自身的權益,還會導致他們自己心理狀態的失衡,結果缺失了對人際交往的基本判斷能力。
  • 《凪的新生活》:討好型人格的孩子,終究變成討好型人格的大人
    其實現在社會上很多人都是討好型人格,總是去一味的討好別人,讓自己的內心去獲得滿足,讓自己的需求得到滿足。討好型人格的人總是會去一味的討好其他人,只想要去滿足自己內心無法滿足的需求,想讓自己不會受到其他人的排斥,希望自己不再孤單寂寞,就因為這些心理的存在,使得人成為了討好型人格。
  •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往往有這些特質,你家孩子也有嗎?
    其實每個人的性格在很小就已經註定了,有的家長沒有及時發現,等看到長大以後的孩子是討好型人格時,才慌了神,意識到小的時候沒有好好教育,討好型人格從很小時就已經有所端倪,當家長的一定要扼殺在搖籃中,不要讓孩子今後吃性格方面的苦。
  • 警惕討好型人格?更重要的是這個
    在最近的綜藝《叮咚上線,請回答》中也表達了對於標籤的看法在當代網際網路上,不只是討好型人格,什麼迴避型、焦慮型、自卑性、社交恐懼型這類名詞特別多,大家看著這些描述覺得很貼切,就直接對號入座了。坦率地講,我不喜歡直接使用這些詞,我是一直說不要給自己貼標籤,因為當你貼上去了以後,會帶來很多不好的影響。
  • 你是討好型人格嗎#引發全民熱議 小夥吐槽:我的女友是典型討好型人格
    國內首部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之《完美女孩》剛一播放完,熱搜就出現了相關話題#你是討好型人格嗎#,網友們表示,在楊冪飾演的機器人小愛身上,看到了很多討好型人格的人群的影子。 7日中午12點過,記者電話聯繫上了婧婧,對於蔣佑傑的舉的例子,婧婧都承認在自己身上發生過,但聽到「討好型人格」這個詞後,婧婧語氣變得有些激動:「我不是,你莫聽他亂說,我只是很看重我的朋友……」隨後,婧婧就以要吃飯為由掛斷了電話。
  • 討好型人格是這樣的,你中招了嗎?
    生活中,你們遇到過討好型人格的人嗎?不斷迎合和取悅他人,把給別人帶來愉快當做自己最大的幸福,這很有可能是我們身邊一些人的真實心理現狀。電視劇中賀子秋就是討好型人格,甚是讓人心疼。
  • 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討好型人格?
    當有人找你幫忙的時候,你不敢拒絕別人,感覺自己好像犯了錯一樣;幫其他人做事的時候,總是小心謹慎,如果這件事沒辦好總會責備自己;借給別人錢,不敢和他們要回來,就算說了這件事也感覺自己做錯了一樣……如果你在生活中出現了這幾種情況,那麼,你可能是討好型人格。什麼是討好型人格?討好型人格是指一味的討好他人而忽視自己感受的人格,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
  • 孩子挨批後的兩種表現,多是討好型人格,根源出在教育方式
    ,都會不停地認錯道歉,張女士覺得自家孩子乖巧懂事,殊不知,這種「懂事」的背後承受著的心理壓力有多大,從心理學上來看,孩子受批評後有這兩種表現,可能正在養成討好型人格。 2、包攬錯誤 當孩子犯錯時,有的父母不分青紅皂白上來就是一頓批評,有的娃可能會反駁,為自己辯解,這屬於正常的表現,可要是原因並不是出在自己身上,他們還要不停地道歉,說明內心缺乏自信,害怕被否定,不停攬錯只是為了掐滅父母的怒火,如果這種狀態持續下去,孩子便會養成討好型人格。
  • 導致「討好型人格」的3大根源和表現,孩子若有徵兆,家長要重視
    討好型人格,又被稱為迎合型人格,指的是喜歡討好別人,處處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即使委屈自己也要迎合別人。如果你的孩子他高度敏感,過分在意他人情緒,不好意思麻煩別人,也不會拒絕別人。那麼你的孩子,很有可能存在著討好型人格。
  • 社交恐懼症表現出內向跟討好型人格,當討好不了別人就會自我封閉
    你平時有沒有這樣的心理體驗,那就是在社交場合或者是在開會的時候,當你面向人群或者走向講臺的那一剎那,你會感覺到強烈的恐懼跟眩暈感,甚至有點立足不穩的跡象。那你在臺上講話的時候,倒背如流的臺詞在那一剎那,變得一片空白。
  • 世界上哪有那麼多討好型人格,不過是得了「取悅症」而已
    有一個流行詞叫做「討好型人格」,這個詞,自從幾年前被青年作家蔣方舟在《奇葩大會》上公然說出來,熱度就一直沒有降過。蔣方舟給「討好型人格」的定義是,特別想要討好別人,哪怕你不喜歡這個人,也希望他能喜歡你。這種感受也許很多人都有過——包括我自己。同時,也有很多女生找我做諮詢的時候,上來第一句話就是,「我這個人談戀愛有點討好型人格」。
  • 李玫瑾教授說吳謝宇是討好型人格,委屈自己,討好別人很累
    12月28日,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根據吳謝宇的一系列表現,分析了他的犯罪心理。李玫瑾教授認為,他殺害母親較真實的動機是渴望出國,為籌錢而殺母,說他是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李玫瑾教授還提到,吳謝宇是一個具有討好型人格的人。在庭審過程中,吳謝宇也說自己是討好型人格。他覺得自己努力讀書是為了滿足父母,而不是為自己。
  • 這幾個星座是討好型人格,討好別人委屈自己,你是嗎?
    這幾個星座是討好型人格,討好別人委屈自己,你是嗎?有人說太熱情就不容易被人珍惜,為什麼呢?因為什麼都讓給別人、總是替別人著想,有時候卻忽略了自己,說白了就是討好型人格,常常討好別人,卻委屈了自己。在生活中,有哪些星座是討好型人格呢?
  • 委屈自己討好別人,有社交障礙的「討好型人格」都有這4個特點
    編者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出現了社交恐懼症,這是一種社交障礙,尤其是如今的一些90後,感覺他們對於人際交往,以及與人相處時,所表現出來的「怯弱、無力感」要更強。而在社交恐懼症中,「討好型人格」往往更存在於大多數人中;什麼是討好型人格?換句話說,也可以理解為「老好人」。委屈了自己,卻並不一定能夠討好別人。
  • 討好型人格的愛情:討好別人真能收穫幸福嗎?答案出乎你的意料!
    最近隨著國內首部女性獨白劇,由趙薇導演,楊冪主演的電影《完美女孩》上映,我們從女主小愛的身上似乎看到我們身邊那些一味討好別人的人。討好別人這能換來愛嗎?我身邊的一個朋友,最近在打離婚官司,也許在他眼裡愛情早已不在。談戀愛時女朋友就一味地索取,他覺得女生嘛,比自己小几歲,應該受到照顧,每天上下班都車接車送。
  • 佔星測試:你是討好型人格嗎?
    很自然的,這種狀態會剝奪你的幸福感,降低你的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質。如果任其發展,不排除會讓這種情緒發展成抑鬱症。 其實,這在心理學上屬於一種自我壓抑,而在我的大量的來訪者中,我注意到,討好型人格的客戶更容易出現自我壓抑。
  • 為什麼孩子會有「討好型人格」?有這些特徵的孩子,家長別不在意
    生怕因為拒絕別人而得罪人,怕別人不開心,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這就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那麼,什麼是「討好型人格」呢?在醫學上,「討好型人格」是指一味的討好他人而忽視自己感受的人格,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這種討好性的人格,當拒絕別人的時候,會覺得自己好像是犯了天大的錯誤。
  • 討好型人格怎麼學會拒絕別人?從用這個句式開始,親測有效
    這些在我過去的人生中都很常見。 無論遇到什麼問題,我都覺得要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內心的矛始終指向自己。 這在心理學上叫討好型人格,就是常說的老好人。有一句話對我影響深遠:在照顧他人的情緒之前,先照顧自己的情緒,你不是在蓄意傷害他人,你只是在保護自己。你都不知道如何愛自己,別人又如何來愛你。
  • 一心做老好人卻把人都得罪完了,還被嫌太假太裝,討好型人格太慘了!
    最慘的是,大島因為聽到同事、男友背後說自己壞話,過呼吸發作住院了,竟然沒有一個人關心她,甚至連個簡訊電話都沒有…看到大島生活的樣子,不知道有沒有姐妹覺得似曾相識?你們生活中是不是也遇到過像大島一樣永遠看別人眼色而活的人呢?他們通常都是公認的老好人,從來不會拒絕你的要求,甚至會犧牲自己的利益去幫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