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1923年出生的男性,近8成在戰爭中死亡,戰爭是有多麼的殘酷

2021-01-10 傳奇解密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歷史上死傷人數最多的戰爭,共有5500萬-6000萬人死亡,1.3億人受傷,合計死傷1.9億人。而且死於戰場的大多都是青壯年的戰士,戰後據統計蘇聯1923年出生的男性,近8成在戰爭中死亡,也就是說蘇聯在1923年前後出生的人正好趕上了1941年的蘇德戰爭,這部分人正好在18-19歲,由於沒有實戰經驗,一開始上戰場就成為了炮灰。

蘇聯二戰共有2680萬人死亡,其中正規軍隊死亡人數有890萬人(一說1400萬人),民兵人數大大超過這個數據,其餘是平民。二戰蘇聯士兵死亡人數一直是個爭論很大的問題,因為在衛國戰爭時期,許多平民男子和婦女被臨時編入了紅軍,所以很難說清他們是正規士兵還是平民或民兵,所以有了士兵死亡890萬和1400萬兩種說法,不過西方認同前種說法的多。其中死於蘇德戰場的士兵有880萬左右;死於蘇日戰場的有1萬人不到;死於蘇芬戰場的有近9萬人。

蘇聯在二戰期間,據統計是死亡最多的國家。蘇德戰爭,希特勒擬定「巴巴羅薩」的計劃,出動三個集團軍群共計190個師,3700輛坦克,4900架飛機,47000門大炮和190艘戰艦,共550萬人,在航空兵支援下,兵分三路以閃電戰的方式突襲蘇聯,蘇德戰爭全面爆發。如此強大的攻勢使得蘇聯損失慘重。

因此即使到今天,這樣的人口損失對俄羅斯也是留下了隱患,出現了人口危機。人口危機在俄羅斯歷史上曾經多次出現。自20世紀初至今,俄羅斯先後爆發過4次以數量急劇萎縮為標誌的人口危機。第一次危機發生在1914—1922年,起因是「一戰」和國內戰爭,人口損失超過200萬。第二次危機發生在1932—1933年的大饑荒時期,嚴重的自然災害和錯誤決策導致成千上萬人非正常死亡。第三次人口危發生在「二戰期間」(1941—1945年),由蘇德戰爭引發的。蘇聯雖然贏得了戰爭,卻付出了2700萬人口的高昂代價。目前正在發生的這場俄羅斯人口危機是俄羅斯第四次人口危機,發生在蘇聯解體以後,持續時間較上述三次危機都要長,到現在已經二十多年了。

這次俄羅斯人口危機還表現為老齡化嚴重、人口分布不均、男女比例嚴重失調等特徵。可見戰爭給俄羅斯帶來了多大的損失,所以我們要熱愛和平,反對一切形式的戰爭,維護人類自身的基本權益。

相關焦點

  • 1939年,蘇聯和日本戰爭是如何打起來的,有什麼重大影響?
    1939年夏天,蘇聯軍隊和日本軍隊在蒙古邊境地區爆發了戰爭,並造成了深遠的歷史影響。這場戰爭從5月打到8月,雙方共有10萬多名士兵、1,000多輛坦克和飛機參戰。蘇日戰爭時,蘇聯的坦克部隊在戰鬥1939年8月20日至31日,蘇聯發動了決戰攻勢,日本被擊潰。
  • 一場8年無意義的戰爭,讓兩個中東大國打成了窮光蛋
    都說美國是一個專門大發戰爭財的國家,因為在第2次世界大戰中,美國並沒有立刻參戰,而是給其他國家出售各種武器裝備來賺取更多的利益,就在戰爭快要接近尾聲的時候美國才參戰,那個時候的日本軍隊已經逐漸衰落
  • 1980年兩伊戰爭的起因是什麼?戰爭結果怎樣?又帶來了什麼影響?
    1980年9月22日,伊朗和伊拉克爆發了長達八年的戰爭,戰爭共造成53萬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9000億美元,這場戰爭幾乎使用了包括化學武器在內的所有現代武器,並使用了極其原始和殘酷的人海戰術,這是一場名副其實的消耗戰,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是罕見的,1980年9月10日,美國中央情報局:9月9
  • 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前夜,蘇聯還是那麼寧靜
    1、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按照「巴巴羅薩」計劃,集結了190個師550萬人、4900架飛機、3700輛坦克、47000門大炮、190艘軍艦,劃分為三個集團軍群,從北方、中央、南方三個方向以閃擊戰的方式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蘇聯衛國戰爭全面爆發。
  • 從戰爭的死亡中尋找意義,南北戰爭孕育的醫療體系變革
    1861年4月12日,在南部邦聯總統傑斐遜·戴維斯的命令下,南方軍隊開始炮轟仍然控制在北方軍隊手中的薩姆特要塞,美國內戰從此爆發。當雙方各自開展動員活動,將士兵送往前線時,他們都沒有想到戰爭會持續四年之久,更沒有想到它會波及美國數以百萬計的人口。在北方,入伍人數達到210萬;在南方,約有四分之三到了服兵役年齡的白人男子都成了士兵。
  • 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結束,為何一直到1994年才解散志願軍?
    20世紀中葉,北朝鮮因為有了蘇聯的幫助,向南韓發動了戰爭,想要把原來的失地給收復過來。因為有了蘇聯的幫助,所以這場戰爭打起來如魚得水,過了沒有多久的時間,北朝鮮就收回了百分之九十的失地,於是南韓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下向美國發出了求助。
  • 韓戰結束後的1954年,為何30個師的蘇聯武器繼續被運往中國?
    但韓戰結束一年之後的1954年,為什麼我軍還是能收到大批來自蘇聯的武器裝備呢?1954年,我軍收到的蘇制武器不是一件兩件,而是有多達30個師的龐大裝備數量,這是怎麼回事呢? 這是因為蘇德戰爭使得蘇聯損失了2600多萬軍民的性命,雖然這時已經過了5年,城市和民生都沒有真正恢復過來。而蘇聯的軍工是其真正的經濟支柱。
  • 美蘇操縱的下兩伊戰爭:兩敗俱傷是最好的結局
    從地緣政治角度講,伊拉克和蘇聯很近,伊朗更是和蘇聯接壤,兩國爆發戰爭,蘇聯肯定不會坐視不理,蘇聯若動,它的老對手美國也會動。在冷戰這個大背景下,兩伊戰爭註定會成為美蘇兩國鬥法的競技場。但是,這種鬥法又與之前不太一樣,以前都是美、蘇各支持一方,陣營很分明。
  • 1953年韓戰,蘇聯提一個建議,主席頗為遺憾,為撒?
    韓戰如果繼續打下去,我們可以一直打到洛東江……說上述這番話的人正是毛主席。毛主席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在板門店籤訂。戰爭結束後,毛主席對蘇聯大使講到:「如果戰爭繼續打下去,我們可以一直打到洛江東……」洛東江,韓國境內第一長河流,朝鮮期間南朝鮮和聯合國軍最後一條防線。
  • 1991年海灣戰爭:百萬大軍成活靶子,陸軍100小時結束戰爭
    這三方互相打了幾十年,中東戰爭就是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之間爆發的;而中東強國伊拉克曾經跟伊朗打了8年戰爭,打得民窮財盡,最後無奈罷兵。伊朗和伊拉克的8年戰爭被稱為「兩伊戰爭」,它透支了伊拉克的國力。在戰後債臺高築的情況下,伊政府想「以戰養戰」,派兵入侵科威特,結果引起了美國的軍事打擊。
  • 8月16日 美國獨立戰爭!
    距離全年結束還有137天 1780年8月16日 在美國獨立戰爭中,英國軍隊在卡姆登戰役擊敗美國軍隊 1897年8月16日
  • 1977年,歐加登發現了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氣,引發了一場戰爭
    1977年,歐加登發現了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氣,引發了一場戰爭文/無計讀史戰爭?歐加登這塊鳥不拉屎的地方,為什麼會突然爆發戰爭?原因竟然只是瑞典的勘測學者們在歐加登發現了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氣這樣寶貴的戰爭資源。歐加登原先普通樸素的土地上,開始出現了刀戈的聲音和戰爭的陰影。
  • 勢不兩立卻又心照不宣,為何韓戰未能發展成第三次世界大戰?
    但杜魯門作為美國總統,關心的並不是戰爭勝負這樣的戰術問題,而是美蘇對抗的戰略問題。因為杜魯門很清楚,新中國和朝鮮都追隨蘇聯,而蘇聯是一個足以令包括美國在內的整個西方國家都膽戰心驚的存在。特別是1949年蘇聯成功擁有原子彈之後,意味著蘇聯有對西方國家進行對等核打擊的能力。
  • 沒有血腥與暴力,繪本如何講述戰爭?(組圖)
    1936年美國出版的《愛花的牛》,是最早涉及戰爭的經典繪本之一。出版後,由於暗含「反戰、和平主義」思想,上世紀30年代西班牙內戰時期被禁;後來德國納粹又將其列入焚書書單。儘管命運多舛,迄今《愛花的牛》已被翻譯成了六十多種語言。
  • 把韓戰打成第三次世界大戰?美蘇:不!我們不約!
    但杜魯門作為美國總統,關心的並不是戰爭勝負這樣的戰術問題,而是美蘇對抗的戰略問題。 因為杜魯門很清楚,新中國和朝鮮都追隨蘇聯,而蘇聯是一個足以令包括美國在內的整個西方國家都膽戰心驚的存在。特別是1949年蘇聯成功擁有原子彈之後,意味著蘇聯有對西方國家進行對等核打擊的能力。
  • 韓戰的戰敗對美國有多大的影響?
    韓戰,儘管慘勝,卻讓狂妄自大、不可一世的美國人記住了一個絕對惹不起的國家,那就是中國!當美國1945年8月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扔下代號為「小男孩」和「胖子」的原子彈之時,就已經成為全球軍事霸主,手握核彈大殺器,捨我其誰!然而,卻在5年後爆發的朝鮮戰場上威風掃地,顏面盡失,倍感恥辱!
  • 夢見家園被毀戰爭殘酷是什麼意思
    夢見家園被毀夢見去看往日的家園,預示將有好消息讓你歡呼雀躍。夢見自己往日的家園已經荒廢,警告你的某個親戚將生病,甚或死亡。對於年輕女子,此夢預示傷心痛苦,因為她將失去親密的朋友。
  • 第三次中東戰爭——六五戰爭(1967)
    1960年8月末約旦首相馬賈利在安曼被炸死,海珊國王在敘利亞邊境集結軍隊準備報復,形勢一度十分緊張。1961年9月28日,敘利亞取消同埃及的聯合。1964年是阿拉伯各國團結氣氛見諸成效的一年。敘利亞、約旦、黎巴嫩在成立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LO)和利用約旦河的問題上達成了協議。對此,埃及等其他阿拉伯國家也表示支持。
  • 韓戰中,美國第8集團軍,下轄4個師,到底多少兵力?
    這一情況一直持續到了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的時候,蘇聯軍隊已經挺進了朝鮮半島北部,美國軍隊則遠在衝繩列島附近。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和蘇聯進行了一系列的談判,雙方進行了讓步,以北緯38度線為界限,劃定了雙方的勢力範圍,這就是朝鮮和韓國的前身。  在二戰結束以後,美國在日本駐紮了大量的兵力,其主力就是第8集團軍。
  • 62年,中國在中印戰爭中大獲全勝,之後為何卻單方面撤軍?
    令人不解的疑問1962年的中印邊境戰爭,是中印關係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次事件,這次事件的影響一直持續到今天。儘管事後尼赫魯選擇向他的人民撒謊,說中國「捅了朋友一刀」,「向印度發起了無端的攻擊」。但我想每個客觀公正的人都能看出,此次戰爭是印度強加給中國的,中國是被迫做出的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