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歷史上死傷人數最多的戰爭,共有5500萬-6000萬人死亡,1.3億人受傷,合計死傷1.9億人。而且死於戰場的大多都是青壯年的戰士,戰後據統計蘇聯1923年出生的男性,近8成在戰爭中死亡,也就是說蘇聯在1923年前後出生的人正好趕上了1941年的蘇德戰爭,這部分人正好在18-19歲,由於沒有實戰經驗,一開始上戰場就成為了炮灰。
蘇聯二戰共有2680萬人死亡,其中正規軍隊死亡人數有890萬人(一說1400萬人),民兵人數大大超過這個數據,其餘是平民。二戰蘇聯士兵死亡人數一直是個爭論很大的問題,因為在衛國戰爭時期,許多平民男子和婦女被臨時編入了紅軍,所以很難說清他們是正規士兵還是平民或民兵,所以有了士兵死亡890萬和1400萬兩種說法,不過西方認同前種說法的多。其中死於蘇德戰場的士兵有880萬左右;死於蘇日戰場的有1萬人不到;死於蘇芬戰場的有近9萬人。
蘇聯在二戰期間,據統計是死亡最多的國家。蘇德戰爭,希特勒擬定「巴巴羅薩」的計劃,出動三個集團軍群共計190個師,3700輛坦克,4900架飛機,47000門大炮和190艘戰艦,共550萬人,在航空兵支援下,兵分三路以閃電戰的方式突襲蘇聯,蘇德戰爭全面爆發。如此強大的攻勢使得蘇聯損失慘重。
因此即使到今天,這樣的人口損失對俄羅斯也是留下了隱患,出現了人口危機。人口危機在俄羅斯歷史上曾經多次出現。自20世紀初至今,俄羅斯先後爆發過4次以數量急劇萎縮為標誌的人口危機。第一次危機發生在1914—1922年,起因是「一戰」和國內戰爭,人口損失超過200萬。第二次危機發生在1932—1933年的大饑荒時期,嚴重的自然災害和錯誤決策導致成千上萬人非正常死亡。第三次人口危發生在「二戰期間」(1941—1945年),由蘇德戰爭引發的。蘇聯雖然贏得了戰爭,卻付出了2700萬人口的高昂代價。目前正在發生的這場俄羅斯人口危機是俄羅斯第四次人口危機,發生在蘇聯解體以後,持續時間較上述三次危機都要長,到現在已經二十多年了。
這次俄羅斯人口危機還表現為老齡化嚴重、人口分布不均、男女比例嚴重失調等特徵。可見戰爭給俄羅斯帶來了多大的損失,所以我們要熱愛和平,反對一切形式的戰爭,維護人類自身的基本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