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年前,郭沫若堅持挖掘十三陵,在施工現場卻來了一位古怪的老者

2021-01-10 騰訊網

若要談及中國考古史上最嚴重的失誤,那麼必是明十三陵中定陵的發掘,由於當年工作人員的不當操作,墓中的無數絲織品、字畫在接觸空氣的一瞬間,煙消雲散,工作人員甚至沒來得及看清它們。更過分的是,大家一心只想查看陪葬品,對萬曆帝的屍骨毫不關心,甚至直接扔在一旁。

後來考古隊陸續撤出,村民們又趁機打劫,直接搬走了萬曆帝的棺槨,踩碎了他的屍骨,定陵一片狼藉,成為中國考古史中最令人痛心的考古悲劇。然而事情到這裡卻沒有結束,事後,和發掘定陵相關的人,許多都遭遇了離奇死亡,一切還要從65年前的考古發掘說起……

1955年10月,郭沫若等人順利獲得了發掘明十三陵的許可,其實一開始,他的目標是發掘明長陵,也就是明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是十三陵中規模最大的存在,然而因為其他考古學家的強烈反對,他只好「退讓一步」,改為發掘萬曆帝朱翊鈞的定陵,次年,發掘工作正式開始。

萬事開頭難,考古隊光是找定陵的入口就花費了近1年時間,好不容易要進行下一步工作,卻迎來了一場瓢潑大雨,並且一下就是2個多月,每天都是陰沉沉的,大家的情緒被感染,精神特別差,就在此時,雨勢再次加大,並伴隨多日的電閃雷鳴,突然,墓前負責守陵幾百年的石獸被劈掉1個,人們紛紛大呼「不詳」,低沉的氣氛籠罩了整個考古隊。

周圍的村民也紛紛跑來,阻止他們的發掘行為,但在郭沫若義正言辭的拒絕下,村民們無功而返,就在郭沫若給隊員們做「思想工作」時,一位古怪的老人出現了——他的神色看不太清,頭髮花白,衣服破爛,沒有人知道他從哪裡來,也不知道他是誰。

老人並沒有介紹自己的意思,他直接開口道,你們若是想開墓,必須找到一名與神宗(萬曆帝)八字相合的人,只有他,才可以帶你們渡過定陵裡的生死河,否則……老人並沒有說完話,便離開了,留下了一頭霧水又愈發害怕的考古隊員們。似乎是為了證實老人的話,幾天後,雷電活活劈死了門口2個守陵人,一些隊員萌生了退意。

此時郭沫若再次站出來,表示神邪論不過無稽之談,如今新中國成立了,大家何須害怕這些?在他一次又一次的鼓舞下,大家再次行動起來,這一次,他們順利找到了地宮入口,令人不敢相信的是,地宮不遠處,真的出現了「生死河」——裡面有著大量不知名液體,渾濁,呈現出黑色,並散發出刺鼻的氣味,但這氣味似乎並不會對人造成什麼傷害,估計是某種防盜裝置吧,由於此時已經很接近陵墓了,所以大家的心思並沒有放在「生死河」上,而是興奮地繼續挖掘工作。

1958年9月6日,新華日報發出了爆炸性的新聞:郭沫若成功挖開了明定陵!根據資料顯示,當年明定陵共出土3000多件珍貴文物,特別是明神宗和皇后的棺槨內,塞滿了各種奇珍異寶,其中包括4件頂級國寶:金冠、鳳冠、夜明珠和明三彩。但正如文章開頭所說,由於當時人們的文物保護意識不強,保護工作也不到位,大量絲織品頃刻間灰飛煙滅,令人嘆氣。

或許是上天為了懲罰考古隊員對皇陵的隨意冒犯,自發掘工作結束後,怪事就一件接著一件發生:當年和郭沫若一起主張發掘的吳晗落得家破人亡;負責指揮發掘的鄭振鐸死於飛機失事;負責拍攝文物現場的人精神失常自殺,總之主要領導者,幾乎都遭受了厄運。

而當年悄悄偷走萬曆帝後棺槨的村民,也一命嗚呼,後來棺槨的木料被另一家撿走,家中兒女竟然全部死於棺木之中,其中3人被憋死,1人躺在棺木之上。從此民間傳言:皇帝的東西不能亂碰,普通人根本無福消受。

從此,明十三陵成了中國考古界的陰影,就連國外都紛紛譴責郭沫若等人的行為,國家迅速作出回應,並明文規定:「從此全面禁止挖掘帝王陵。」才漸漸平息了人們的議論之聲。

相關焦點

  • 1956年郭沫若挖明定陵,裸手上陣取文物,三千多瑰寶損毀大半
    郭沫若的愛好不僅僅是在紙上寫文章,他還喜歡去到考古實地親手挖掘文物,考古是他除去文學創作的第二個愛好。 一般來說,考古挖掘的都是皇家的陵墓,墓葬的規模和大小從帝王到歷朝歷代有名的人物依次遞減。所以對於考古來說,最有價值的就是對皇帝陵墓的挖掘。
  • 考古隊在皇帝墓挖出一塊石頭上面寫著3個字,郭沫若:找到地宮了
    無論時間多麼貪婪地吞噬一切,我們都應該在還能呼吸的時候盡最大努力來贏得聲譽,這樣時間的鐮刀就不會傷害我們。—— 莎士比亞 明神宗朱翊鈞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嫡系子孫,明朝第十三位皇帝,他10歲登基,在位48年,是明朝所有皇帝中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時間長,就有足夠的時間設計、修建陵墓。
  • 4300年前埃及壁畫鮮豔如新?為何中國古墓物品出土就氧化?
    據臺媒稱,埃及13日宣布發現古埃及第五王朝時期古墓,考古人員在這座約4300年前的古墓內發現了眾多色彩鮮豔的壁畫和銘文,均保存完整,堪稱考古重大發現。4300年前的壁畫據報導,這座第五王朝時期的墓穴應屬於貴族Khuwy,是上個月在埃及首都開羅南方塞加拉附近出土的。
  • 發生在十三陵的靈異事件,有人說是詛咒,至今真相不明
    今天給大家講一個發生在北京十三陵的靈異事件。在十三陵中,有這麼一座特殊的皇陵,它墓主人生前非常神秘,曾經30年不上朝,很多大臣甚至不知道自己的頂頭上司長什麼模樣。在他死後,他的陵墓成為了我國歷史上唯一一座由國家主動發掘的帝王陵,沒錯,這就是定陵。
  • 為何很多人不喜歡郭沫若?原因之一是他的情事,另一則與定陵有關
    第一,郭沫若曾在感情上數次始亂終棄。郭沫若的原配妻子叫張瓊華,這個女子是郭沫若的「包辦妻子」。可因為其長相併不合郭沫若胃口,郭沫若毫不猶豫地拋棄了她。最後,張瓊華一直苦等郭沫若到死。離開原配後,在日本留學期間郭沫若邂逅了日本妻子郭安娜。
  • 魯迅為何破口大罵郭沫若:遠看是條狗?原來是因為郭沫若的這些事
    遠看是條狗,近看是條東洋狗,仔細一看,原來是郭沫若先生。沒有錯,這句話是魯迅先生親口說出來的,實際上在真實的歷史中,這二人一直不和,魯迅非常的厭惡郭沫若。除了魯迅還有很多大文豪也是如此。反覆無常。郭沫若的才華橫溢,那是沒有人否認的,但是他做人行事,幾乎沒有道德準則,這點頗受人詬病。
  • 故事:天池旁遇一老者,他說老者不是人,結果母親葬入絕戶坑
    在民國初期東北有一位有名的大先生叫馮半仙。這馮半仙所學繁雜,尋龍點穴、金口直斷、降妖除魔無一不精。關於這馮半仙有很多傳言,據說他第一個兒子生下來後他直接取名:馮六。別人不解問他原因,他說:「我還有五個兒子未生」,後來果然又生了五個兒子。
  • 簡單四步,教你如何繪製好施工現場總平面布置圖
    施工總平面布置圖是擬建項目施工場地的總布置圖。它按照施工方案和施工進度的要求,對施工現場的道路交通、材料倉庫、加工場地、主要機械設備、臨時房屋、臨時水電管線等做出合理的規劃布置,從而正確處理全工地施工期間所需各項設施和永久建築、擬建工程之間的空間關係。
  • 施工現場消防安全如何做?規範告訴你!
    ,不宜小於5m,且不宜大於40m;施工現場周邊道路滿足消防車通行及滅火救援要求時,施工現場內可不設置臨時消防車道。當施工現場處於市政消火栓150m保護範圍內且市政消火栓的數量滿足室外消防用水量要求時,可不設置臨時室外消防給水系統。 · 施工現場室外消防給水系統什麼形狀?
  • 安全文明知識複習資料:施工現場安全標誌設置要求有哪些?
    施工現場安全標誌設置要求有哪些?  a)施工現場醒目處設置注意安全、禁止吸菸、必須系安全帶、必須戴安全帽、必須穿防護服等標誌;  b)施工現場及道路坑、溝、洞處設置當心坑洞標誌;  c)施工現場較寬的溝、坑及高空分離處設置禁止跨越標誌;  d)未固定設備、未經驗收合格的腳手架及未安裝牢固的構件設置禁止攀登、禁止架梯等標誌;  e)吊裝作業區域設置警戒標識線並設置禁止通行
  • 古墓出土鳥篆文銅壺,專家無法破譯,郭沫若破譯後感嘆古人真聰明
    而由於銅酒壺表面的「鳥篆文字」更是趨於對銅酒壺表面的藝術化裝飾,所以當時現場的考古專家無法準確破譯這些文字所要表達的意思。為了破譯這些「鳥篆天書」,他們把考古界的泰鬥郭沫若先生請到了劉勝墓的發掘現場,郭沫若先生認真考證研究了銅酒壺上的「鳥篆天書」後,向在場的考古專家說出了釋文:心情美好,聚會飲食,美味可口,充潤肌膚,延年祛病。
  • 郭沫若不愧是大師,一語道破
    郭沫若不愧是大師,一語道破泰山位於山東省中部,是中國五嶽之首,古稱「岱宗」,歷史悠久,是25億年前形成的,是第一次造山運動興起的大山,它一排排巍峨的山脈令大家望而生畏,它像一位挺拔的戰士,也像巨人一般的威武雄壯,所向披靡威震四方,遊客在泰山遊玩的時候,很多都會流連忘返。但是很多人都是去那裡遊玩一下,領略一下它的各種壯美,拍拍照片,證明自己來過,最後就被迫不奈依依不捨的離去了。
  • 寶塔山見證「新速度」——中鐵廣州局三公司延黃高速公路施工紀實...
    嶽口立交跨既有線C匝道C1橋 趙蓬勃 攝自延黃高速公路1標開工以來,中鐵廣州局三公司廣大建設者堅持把安全質量作為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礎,作為「重於一切、高於一切」的第一要務來抓,以創建「品牌工程」「平安工地」「安標工地
  • 淺析郭沫若的《周易》研究
    摘要摘要:郭沫若的《周易》 研究 以「新興 科學 的觀點」來審視《周易》,在古史辯派的基礎上,深入到了古代的思想及制度,使傳統的經學研究一變而為 社會 的、文化的和 哲學 的研究,他不僅開闢了《周易》研究的新領域,而且也成為用《周易》打開認識「古代真實」大門的第一人。這也正是郭沫若《周易》研究的價值所在。
  • 火神山施工現場中擋著鏡頭的三顆大樹了解...
    火神山施工現場中擋著鏡頭的三顆大樹了解一下時間:2020-02-10 13:32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吳三桂什麼意思什麼梗? 火神山施工現場中擋著鏡頭的三顆大樹了解一下 指近日在武漢的火神山疫情防控醫院的建設施工現場中,網民通過觀看央視頻直播,對一直擋著鏡頭前的三顆大樹起的暱稱。
  • 從全國徵集春聯,上海閔行請65位書法家現場書寫並編撰成集
    2019年1月23日,第三屆「互邦杯」春聯聯語徵集活動現場,書法家揮毫書寫春聯和福字。為將這些優秀的春聯作品更好地記錄保存下來,活動主辦方邀請了市、區兩級65位書法家,創作了65件春聯書法作品並編撰成集,與公眾見面。閔行區相關人士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表示,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通過「勇立潮頭,同書錦繡」春聯聯語徵集活動來祝福祖國七十華誕顯得特別有意義。
  • 郭沫若的「中國歌德」夢
    最初將郭沫若比作歌德的正是郭沫若自己。  1978年6月3日,「文革」後重新擔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的周揚到醫院探望病重的郭沫若時對他說:「你是歌德,但你是社會主義時代的新中國的歌德。」9天後,郭沫若與世長辭。
  • 神隱山海經(4)|上古神獸鳳凰涅槃重生 是100年前郭沫若編的一個梗
    晚唐詩人李商隱有「雛鳳清於老鳳聲」,來比喻兒子勝於父親。 有研究認為,由於皇權對龍鳳的壟斷,促使鳳的指向逐漸偏於女性。唐以前時,皇室中對龍鳳的使用並無太大差別,這其中一代女皇武則天特別喜愛鳳凰,常以「鳳」自比,將中書省改為鳳閣,門下省更名為鸞臺,推動了鳳鳥的女性化應用。宋以後,龍成為天子專屬,鳳則逐漸成為皇后的紋飾。
  • 泰山石壁上刻著2個漢字,中日學者看不懂,郭沫若看後,加了兩筆
    今天要說的就是泰山石壁上刻著的2個漢字,它曾經難倒了不少中日學者,郭沫若看後卻瞬間猜透意思,加了兩筆,使眾人恍然大悟。原來,泰山萬仙樓北側盤路西有摩崖石刻,是名士留字的好地方。上面有兩個咋一看很古怪的刻字,叫做「蟲二」。上個世紀,曾經有日本學者登上泰山遊玩賞景,看到這兩個字後爭論了半天,他們精通中文,卻怎麼也不知道這兩個字表達什麼,看不懂。爭來爭去沒得到滿意答案,此事不了了之。
  • 60年餘波不平:甲申年話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
    60年前,1944年3月19日,明朝滅亡紀念日,重慶《新華日報》開始刊登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以下簡稱《甲申》),從而激起一場軒然大波。六十一甲子,彈指一揮間。經過時間的積澱,人們可以從中獲得新的啟迪。   史劇變為史論     1944年初,正在緊張從事《十批判書》寫作的郭沫若,如何從對先秦思想家的評述突然轉入對明末李自成農民起義的研究,有兩種不同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