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隊在皇帝墓挖出一塊石頭上面寫著3個字,郭沫若:找到地宮了

2021-01-09 騰訊網

無論時間多麼貪婪地吞噬一切,我們都應該在還能呼吸的時候盡最大努力來贏得聲譽,這樣時間的鐮刀就不會傷害我們。—— 莎士比亞

明神宗朱翊鈞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嫡系子孫,明朝第十三位皇帝,他10歲登基,在位48年,是明朝所有皇帝中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時間長,就有足夠的時間設計、修建陵墓。根據史料記載,萬曆皇帝在他22歲的時候,就開始為自己修建規模宏大的陵墓。

定陵在修建的過程中,曾經出過嚴重的風水問題,建陵計劃一度擱淺。原來在定陵的地宮開挖之後,工人在棺床的位置挖出了一塊巨大的條石,這在古代的風水學中是最大的忌諱,在修建陵墓地宮時挖出水脈或是挖出石頭,都是一種不吉利的表示。事情發生之後,朝廷震驚,大臣們就此事分為兩派,一派認為應該另選寶地修建陵墓,一派則認為只要把石頭挖走就可以。

面對兩派的激烈爭吵,最終萬曆決定繼續在大峪山修建陵墓,原因很簡單,整座天壽山都是成祖皇帝挑選的風水寶地,他安葬在哪裡都是可以的。

也許大峪山真的不是一塊「風水寶地」,因為萬曆之後的明朝皇帝都是短命鬼,尤其是他的兒子只當了28天的皇帝就突然死去。20多年後,明朝也被推翻;300年後,定陵成為中國第一座主動發掘的皇帝陵墓,這一切似乎都是冥冥之中早已註定。

1955年,考古隊為了研究明朝皇陵的修建歷史,決定在十三陵中挑選出一座陵墓挖掘,開始考古隊選中的是明成祖的長陵,不過在勘探過後,考古隊發現長陵年代久遠,規模龐大,當時在各方面的技術上都沒有把握。最終,發掘的目標由長陵變成了定陵……

在發掘定陵之前,考古隊在定陵的寶頂周圍進行了大規模的勘探,希望能夠找到地宮入口墓道,可經過幾個月的勘探和試掘,考古隊一無所獲,就在大家想要放棄的時候,一位考古隊員小解時,無意中有了重大的發現。

這位考古隊員在寶城的城牆拐角處,發現了幾塊鬆動的牆磚,挖出來之後在牆後面出現了很深的一個空間。憑著職業的敏感度,他立刻將情況上報給了考古隊,經過現場勘察之後,大家認定此處很可能就是墓道的入口,因為後期填土發生塌陷,才會出現牆磚鬆動的現象。

1956年,考古隊正式在此處挖掘定陵地宮,為了加快工期,考古隊還在周圍村子僱了30位農民幫助挖掘。在向下挖了兩米多深的時候,一位農民挖出了一塊不起眼的小石條,擦去浮土之後,上面好像有文字,他就將石條交給了考古隊員。

經過考古隊員的仔細查看、辨認,最終確定上面寫的是「隧道門」三個字,這三個字雕刻得很是粗淺、隨意,顯然是當時的工匠們為了施工需要而做的標記。「隧道門」石條發現時,正好趕上郭沫若到現場視察,當他見到這塊小石條後,興奮的大笑起來,說到:「這個路子是走對了,終於找到地宮的入口了。」

確認發掘的地點、方向正確之後,考古隊幹勁十足,很快就清理出墓道和金剛牆,並且順利進入地宮。定陵地宮被發掘之後,出土的珍寶轟動了全國乃至世界,但是帝陵地宮發掘之後,很多文物由於技術條件並沒有保存下來,所以國家規定「今後不能主動挖掘帝王陵墓!」

相關焦點

  • 湖北挖出一把「逆天」寶劍,因上面刻了8個字,如今是鎮館之寶
    這不我們考古隊在50多年前的時候就發現了一把「逆天」的寶劍,應該說是「高科技」,絕對的顛覆我們現代人認知的哦,就算到現在為止都無人能複製出來一把一樣的寶劍。那是在1965年的湖北荊州江陵縣,當時這邊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開始大力的興建水利工程,為此當時有大量的村民在這裡幹活,可是有個工程必須要經過紀南城,紀南城在2000多前的時候那是楚國的都城,為此這地底下肯定有墓葬,為此當時考古隊就來到這裡進行考古發掘,別到時候施工途中挖出古墓,這樣肯定會大大的減緩施工的進度了。
  • 65年前,郭沫若堅持挖掘十三陵,在施工現場卻來了一位古怪的老者
    1955年10月,郭沫若等人順利獲得了發掘明十三陵的許可,其實一開始,他的目標是發掘明長陵,也就是明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是十三陵中規模最大的存在,然而因為其他考古學家的強烈反對
  • 一座古墓,挖出一件真龍帝印,專家:此墓不簡單小心挖掘!
    考古人員挖出一件西漢時期的真龍帝印,專家視為國寶,永久禁止出境(國)展出。在我國考古出土的眾多文物中,最讓人痴迷的莫過於那象徵著至高無上地位的「皇帝之印」。傳說秦國開國皇帝秦始皇,讓李斯用寶物和氏璧雕琢了一枚印璽,上面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篆體文字,此印便是家喻戶曉的「傳國玉璽」。傳國玉璽代表的是正統天子,持有「傳國玉璽」的皇帝才能被認為是「受命於天」,不然只能是一個「白版皇帝」,故有「得璽得天下,失璽氣數盡」一說。經過歷代帝王爭奪之後,傳國玉璽早已不知所蹤,至此傳國玉璽也成為了一個傳說。
  • 萬曆皇帝的悲劇,棺材板遭挖出後,被人嫌棄「太舊」,直接扔了
    雖說是博物館,但來參觀的人們第一眼想看的自然還是陵墓的主人——大明皇帝朱翊鈞和他兩位皇后了。但令人沒有想到的是,滿懷期待而來的遊客不僅沒有見到墓室主人的屍體,甚至連他們的棺槨都沒見著。 一番詢問後,真相才浮出水面。原來,在博物館開放的前一天,這三具蘊含巨大歷史文化價值的棺槨就已經不見了。
  • 中國唯一一座地上陵墓,埋葬了前蜀開國皇帝,就連地宮都開放
    每每和朋友談及蜀國的文明,人門常常說的都是三國時期的劉備、諸葛亮等人物,其實在唐末的五代十國時期,蜀地也有一位睿智的帝王,他勵精圖治、注重農桑、興修水利、擴張疆土,還實施了「與民休息」的政策,為蜀國的繁盛打了一片夯實的基礎,這就是前蜀國的開國皇帝:王建。
  • 日軍做夢都想找到,中國這位開國皇帝墓地,萬幸被我國專家找到了
    耶律阿保機是一位頗有作為的皇帝,早年統一契丹各部,並於916年稱帝,建立契丹國,後改稱遼,都城在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附近)。 耶律阿保機病死後,關於下葬的墓地一直就是一個謎。不僅中國人想知道耶律阿保機的墓地在哪,抗戰期間日本人也想找到他的墓地,甚至動用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來尋找。
  • 一塊在加勒萬河谷邊防線內釆集的石頭,工工整整寫著4個字
    來源:人民政協報國慶、中秋將至,戰友從南疆來,給我帶了一塊他在加勒萬河谷邊防線內釆集的石頭,上面還工工整整寫著「中國河口」的字樣。這是多麼珍貴的禮物呀!捧在手上,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如今,那裡的石頭越過千山萬水,放在了我的手上,雖然很輕很輕,但我卻能感覺到它在邊防官兵心中不同尋常的分量。「中國河口」四個字重如泰山,讓這塊小小的石頭猶如一座莊嚴的界碑聳立在我的面前。老戰友告訴我,他這次南疆行,專門登上了海拔5170米的天文點邊防連,看見戰士們用石塊鑲嵌在山體上的6個大字「寸土寸金寸心」,瞬間受到極大震撼,昂揚的愛國情懷鑄就了邊關軍魂,艱苦的戍邊生活磨礪著官兵筋骨。
  • 2002年,美國考古隊稱發現成吉思汗墓,不幸事接踵而至
    成吉思汗墓被認為是一個找不到的墓,幾百年來,無數人希望尋找到這位打下蒙古帝國,稱霸歐亞大陸的帝王的墓穴,然而直到現代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我們都還沒有找到成吉思汗墓。不過,在2002年,美國考古隊聲稱發現了成吉思汗墓,並且已經獲得了蒙古國的允許,出發挖掘,然而最後卻無功而返,準確地說是倉皇逃走,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 橋邊上有一塊長滿青苔的石頭,上面寫著三個大字「斷頭橋」
    只記得當地有個流言,不管男女老少隨身都需要帶一個護身符,而且不要隨便走村邊的那座橋。不然會被橋上的鬼殺掉。  當時的我才不信咧,扔下姥姥給我的護身符就約好夥伴們一塊去看看這座鬧鬼的橋。  結果一路上夥伴們找各種理由跑掉了,留下我一個人來到這座橋。
  • 盜墓者為何只取走了武則天墓前石人的頭?因為他明白死人有這規矩
    所以唐朝的墓葬,尤其是帝王墓,吐蕃經常光顧。但在著名的甘嶺下,始終安然無恙,從頭到尾沒有盜墓賊進入過。直到現在,地宮的入口還是未知。而且史書記載,只要有人想盜墓,甘嶺就會發生怪事。武則天和李治兩位皇帝都葬在甘嶺,所以陵墓裡的陪葬品自然是數不勝數,價值連城。唐末,黃巢派數萬人挖山劫墓,但仍找不到陵墓入口。民國時期,又有一個軍閥打算效仿孫殿英盜皇陵,但來到贛陵後,沒有用炸藥炸墓。
  • 韓國古墓發現星座圖,我國古墓早有發現,墓主姿勢都是北鬥七星狀
    可是他們卻想不到,在我國早就出土過七星狀的棺槨板,甚至有一位墓主人,還故意將自己的屍身擺成北鬥七星的樣子。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今天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2008年10月15日,接到廣西上思村民舉報,說此處村民在耕種時發現不少古董器物,疑似是一座古墓,專家立馬成立科考小隊,開始對此地進行保護性發掘。在發掘過程中,果然挖出一大一小兩口棺材。
  • 不一樣:成都一農民挖出三國黃忠墓,因怕承擔毀墓罪名,故意隱
    晉人陳壽在寫《三國志》時,將關、張、超、黃、趙共傳,後世演繹成了「五虎上將」,俗稱「五虎將」。但在更早以前,人們也不知道這裡有黃忠墓,晚清時才發現。據地方志,黃忠墓發現於清道光年間(公元1821年-1850年)。當地農民挖地時,挖出一塊墓碑,經辨識,上面有文字——「漢剛侯黃公諱忠字漢升之墓」。
  • 寶雞發現盛唐地宮,出土世界最早茶具,證明日本茶道源自中國
    寶雞發現盛唐地宮,出土世界最早茶具,證明日本茶道源自中國我們都知道,日本人一直以自己的文化傳承千年為榮,但是卻對於自己的文化其實大多數來源於中國感到難以啟齒,並且認為大多數文化都是他們自己原創,但是中國考古發現卻屢次打臉,比如,日本人挖出繩文時代的建築物,認為是自己原創,但是中國南方的明堂卻證明很可能是日本傳統建築神社的源頭。
  • 當年雷峰塔突然坍塌,專家在塔底挖出個有蜈蚣的盒子,你怎麼看?
    當年雷峰塔突然坍塌,專家在塔底挖出個有蜈蚣的盒子,你怎麼看?這個故事挺離奇的,說是在2001年,考古專家對雷峰塔遺址內的地宮進行發掘時,出土了一座鎏金純銀的阿育王塔,在這座塔內有一個純金的小盒子,考古人員打開這個小盒子後,發現裡面有一條純白色的蜈蚣,當時這條蜈蚣的觸鬚還在微微晃動,明顯可以看出這條蜈蚣還活著。那麼這個故事是真的嗎?我認為很可疑。
  • 傳說咒語發揮威力 美國考古隊停止探尋成吉思汗墓
    成吉思汗顯靈 嚇跑美國考古隊  英國《每日電訊報》8月17日報導說,蒙古民眾奔走相告,成吉思汗再度顯靈,使相傳多少年來一直保護成吉思汗墓穴不被人發現的一道咒語發揮威力,讓一個聲稱已找到成吉思汗墓地的美國考古隊突然放棄挖掘行動並撤出蒙古。
  • 農民挖出一塊石頭想砸碎,考古學家:這是1000年前符文石
    拉爾森下車檢查,原來地下有一塊大石頭,這塊石頭長6英尺半(2米),寬3英尺(0.9米)。 「真是個大傢伙!」拉爾森拍了拍石頭。 這麼大塊石頭肯定不能放在地裡,影響耕種,萬一要是把犁耙子撞壞了就不好了,於是用鏟車把石頭推到了農田邊緣。
  • 1956年郭沫若挖明定陵,裸手上陣取文物,三千多瑰寶損毀大半
    郭沫若的愛好不僅僅是在紙上寫文章,他還喜歡去到考古實地親手挖掘文物,考古是他除去文學創作的第二個愛好。 一般來說,考古挖掘的都是皇家的陵墓,墓葬的規模和大小從帝王到歷朝歷代有名的人物依次遞減。所以對於考古來說,最有價值的就是對皇帝陵墓的挖掘。
  • 挖牆基挖出震驚世界的帝王大墓!
    東漢衛宏《漢舊儀》記漢:「皇帝六璽,皆白玉螭虎紐,文曰『皇帝行璽』、『皇帝之璽』、『皇帝信璽』、『天子行璽』、『天子之璽』、『天子信璽』,凡六璽。皇帝行璽,凡封之璽賜諸侯王書;信璽,發兵徵大臣;天子行璽,策拜外國,事天地鬼神以『天子信璽』。」
  • 工人挖出三國時期縣令墓,從中出土一官印,專家:以下犯上
    在90年代,在方家山一帶施工的工人無意挖出了幾塊青磚,因為一般磚頭的顏色都是紅色或者偏黑色,但他們發現的這些卻是青色,另外上面還有明顯的紋路,工地負責人見狀只好迅速向文物部門上報。專家隨後趕到現場,自此一座巨墓重現在後世面前,從陵墓的規格來看,專家猜測很可能是個皇陵,畢竟此墓足足有14米長,最寬的部分還達到了7.7米,這完全就是皇家的墓葬標準。然而進一步的研究卻發現事實並非如此,從出土的文物得知,此墓雖然沒有秦陵豪華,但也是奢華無比,可在被完全開發出來後,卻讓在場專家大吃一驚,這根本不是什麼皇帝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