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人員挖出一件西漢時期的真龍帝印,專家視為國寶,永久禁止出境(國)展出。
在我國考古出土的眾多文物中,最讓人痴迷的莫過於那象徵著至高無上地位的「皇帝之印」。傳說秦國開國皇帝秦始皇,讓李斯用寶物和氏璧雕琢了一枚印璽,上面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篆體文字,此印便是家喻戶曉的「傳國玉璽」。傳國玉璽代表的是正統天子,持有「傳國玉璽」的皇帝才能被認為是「受命於天」,不然只能是一個「白版皇帝」,故有「得璽得天下,失璽氣數盡」一說。
經過歷代帝王爭奪之後,傳國玉璽早已不知所蹤,至此傳國玉璽也成為了一個傳說。後面多地傳出發現的傳國玉璽,專家鑑定之後均為偽造的贗品。有人說傳國玉璽並沒有流傳到後世,而是秦始皇死後帶入了秦始皇陵地宮裡,還有人說是在李世民陵墓裡面,更有人說世上根本就沒有上面「傳國玉璽」,都是無聊之人偽造出來的故事。
關於「傳國玉璽」我們就說到這裡,今天故事的主角是另一枚「皇帝之印」,這枚玉璽就是1983年在廣東省廣州市挖掘出土的西漢南越王國王玉璽。南越王國是西漢初年分封的一個南方國家,而南越王墓也是從古至今盜墓賊們重點關注的對象,慶幸的是由於墓葬位置選取得當,加上古墓結構設計合理,越王墓一直未被盜賊發現,保存至今。
廣州西漢南越王墓的發現是我國考古史上的重大發現,墓中出土了千餘件西漢時期珍貴文物,為了保護古墓和出土的文物,省文物局還在古墓原來位置之上建立了一座博物館,就是今天的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墓中出土的文物大多被安置在越王博物館中收藏,館中的鎮館之寶便是墓中出土的「皇帝之印」。
龍形黃金帝印被清理出土的時候,在場考古隊員都驚呆了,都圍過來觀看這件千古文物。在清理出帝印之前,考古家還不能確定古墓主人姓甚名誰,但是帝印地下的四個文字瞬間讓考古家興奮不已,原來這就是西漢南越王墓,古墓珍貴不已,墓中必然還埋藏著不少珍寶,專家當下大呼:「大家小心挖掘,墓中有很多珍貴文物」。
這枚帝印地上刻的四個文字就是「文帝行璽」,(敲黑板、敲黑板)這裡說的文帝並不是指漢文帝,而是指南越王國的第二代國王趙眜,趙眜皇帝因擅長文治,所以自稱「文帝」。這枚「文帝行璽」也是十分有意思,古代帝王的印璽包括前面提到的「傳國玉璽」都是以玉石為材料,上面的印紐也多為虎螭形象,而「文帝行璽」則是以黃金製成上面的印紐是一條神龍,在還是第一次發現。
「文帝行璽」可以看出南越王國似乎已不受西漢天子控制,已經稱霸嶺南地區,與西漢王朝已不是天子與分封國王的關係,已變成是一個敵對的關係。「文帝行璽」是我國西漢時期僅存的一件皇帝印璽,也是我國最古老的龍形帝印,比明清時期的龍形帝印要早上上千年,具有非常高的歷史研究價值。
「文帝行璽」中有兩個字也非常耐人尋味,一個是「帝」字,一個是「璽」字,這兩個字在古代只有天子才能使用,而南越王只是西漢下屬的一個封國,盡然也敢使用,這當中蘊含著一部複雜漢越關係史,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上網或查找資料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