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墓中挖出一把劍,專家面面相覷:怎麼可能在這裡出現

2020-11-28 騰訊網

眾所周知,古墓的發掘都有著極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可以從出土的文物了解墓主人一生的故事,考察那個時代的生產生活與社會文化,進而了解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沿革與文明發展。但卻有一座墓穴發掘出土的劍讓考古學家面面相覷,直驚呼到奇怪。

器具的出現與使用

人類對器具的使用標誌著文明的開始,在三千多年前的的黃河流域,我們的祖先創造了光輝燦爛的銅文化。

繁多的種類、新奇的造型、奇幻詭譎的紋飾,青銅器運用於祖輩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家都知道的青銅器有后母戊鼎、馬踏飛燕、曾侯乙編鐘等,而孕育這一冶金技術的夏商周朝也被稱作青銅時代。

《國語.齊語》稱銅為美金,鐵為惡金,鐵字的出現仿佛已經預示著這一比銅更鋒利的器具的出現。

但是從商朝並沒有發掘出鐵器,可戰國時期的鐵器劇烈的腐蝕程度並不能得出中國人冶鐵的最早時期。中國的鐵器時代也一直是考古學家們的爭論所在,直到一座古墓的開發——河南三門峽虢國墓。

古墓的前世今生

開發大型古墓雖然能獲得大量的歷史文物,但以現代的條件並不能給開採出的文物以很好的保護,這無異於是「殺雞取卵」。

所以早在1956年就被政府發現的三門峽古墓一直處於保護階段,沒有被開採。而古墓背後巨大的價值已經在1990年招致盜墓賊,三門峽政府不得不下令緊急開採這座古墓群。

通過墓碑上的銘文顯示這座宏偉的古墓群建造於公元前9世紀至公元前7世紀,是虢國貴族墓穴。

大家可能對虢國不太了解,但提到另一個人大家就熟悉了——周朝的奠基者周文王姬昌。虢國又分東虢和西虢,當時就是周朝的諸侯國,統治者是周文王的兩個弟弟虢仲和虢叔。

公元前661年晉獻公向虞國借道攻打其鄰居虢國,當時的虞國大夫宮之奇勸誡虞公出兵救虢,但虞公卻貪圖小利,結果晉國滅掉虢國後回家路上就一舉滅掉了虞國。

《左傳》中的著名成語假途伐虢、唇亡齒寒就出自這個典故。而這座古墓群的一號墓主人就是虢國的後期君主虢季。

令專家面面相覷的文物

當專家進入墓穴時在棺槨的外面發現一塊晶瑩剔透的古玉,方方正正,大概兩釐米長寬。中間還有個小孔,鑲嵌著閃閃的綠松石,與這玉片一起放置的是些青銅器、兵器。

這令他們感到很不對勁,因為古人下葬講究抱玉入棺,玉器與屍體相伴可以驅走蟲蟻,以便通往重生。

所以考古時在打開棺槨前都是看不到玉器的,對隨葬品有著嚴格講究的古人不可能是出於疏忽而

放錯

。而這座主墓保存完好並沒有被盜墓賊捷足先登的痕跡。這是發生了什麼?

虢季的墓穴為土坑豎穴墓,第二天,他們帶著疑惑想要將其取出來,卻發現玉器的下面還連著一個什麼東西。專家們繼續深挖,小心翼翼的一圈一圈從外圍入手,倒要看看這個特殊的文物是什麼東西。

還沒完全挖出來的時候,一個年輕考古人員脫口而出:「鐵器,這是玉飾的鐵器!」,考古人員都面面相覷,沒有人說話。過了好大一會兒,一個資深的考古專家訓斥道:「你懂不懂點常識」?

而後這個年輕人也臉紅了。因為大家都知道鐵器最早出現在公元前1300年的商朝時期,如「商朝鐵刃銅鉞」,但也僅僅是隕鐵,即含鐵量高的隕石,且為數甚少。

而人工冶煉鐵製作器物最早是在戰國時期,而虢國墓比戰國時期要早接近兩百年。怎麼可能會發現這樣做工講究的,用玉器裝飾的鐵器呢?

可是還沒看到鋒,誰也不能妄下言論,為了安全起見,當時停止了對這件文物的發掘,先整理其周邊的青銅器等。兩天後,考古團隊對這個沒發掘完的文物進行了重點清理。挖出一個像「烤紅薯」一樣的東西,專家們簡單的清理掉文物上的泥土,它才慢慢顯現其本真的樣貌。

黃褐色的一團東西鏽跡斑斑,下半截尤其腐蝕的厲害,就已經斷裂,但仍然通過包裹著它的一條絲絹連接著。是鐵,這確實是鐵!

中華第一劍

剛開始時,這群興奮的考古學家們還不敢將這個只有34釐米長的鐵器定義為劍,曾取名「玉柄鐵匕首」,但是都覺得不夠威風,後來就正式定名為「玉柄鐵劍」。

歲月不能掩藏這把寶劍的榮光,雖然現在已經生鏽,但卻代表著一個時代鐵器製造的最高工藝。劍柄中插有銅芯用於連接劍柄和劍身,採用鐵,銅,玉三種材質,且做工精細。

玉柄鐵劍雖然已經嚴重腐朽,但經專家研究發現這塊鐵是經過長期的滲碳和人工鍛造而成的。這意味著玉柄鐵劍將是中國發掘出最早的人工冶鐵製品。它將中國人的冶鐵時期提前了將近兩百年,「中華第一劍」實至名歸!

驚險的是當時的盜墓賊僅僅差30釐米就要挖開虢季墓,如果工作人員沒有及時趕到,如果作惡分子得逞那麼這把鏽跡斑斑的古劍可能被倒賣民間,甚至是「拋屍荒野」。其背後的巨大價值也不會被發現,不會被重視了。

整個虢國墓的開採出土文物十分豐富,僅是虢季墓就出土了3200件文物,其中最為珍貴,最具歷史意義的就是玉柄鐵劍,虢國墓也被譽為是

「1990年中國考古十大發現之一」。

2500多年後的我們從玉柄鐵劍上看到先輩精湛的冶煉技術,出土的禮器上折射出西周的禮儀制度和他們神聖的宗教信仰,從整個虢國墓研究古代發展的歷史進程。

如今,玉柄鐵劍作為河南博物院九大鎮院之寶,注視著華夏的悠悠歷史也被絡繹不絕的遊客注視著。雖然它樸實無華,沒有武曌金簡的華麗堂皇,沒有汝官窯瓶的清新典雅,沒有骨笛的百轉千回,也沒有方鼎的雄渾大氣,但是這把小小的古劍卻刺開了泱泱華夏的鐵器時代!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相關焦點

  • 曹操陪葬墓挖出一把寶劍 墓主身份3種猜測(圖)
    考古人員意外發現了西高穴村東漢大墓。本報記者昨日獨家獲悉:該墓為土坑墓,已經挖出一把保存完整的佩劍!重大進展曹操陪葬墓出土昨日上午,本報記者再次來到河南安陽安豐鄉西高穴村曹操墓發掘現場。在這個發掘工地上,被考古界人士認定為曹操墓的是2號墓,緊鄰它的1號墓即為陪葬墓。兩者處於一條平行線上,間距不大。
  • 湖北楚墓挖出9米盜洞,卻撿漏2把逆天寶劍,專家:趕緊送博物館
    應該不少人知道湖北江陵楚墓群吧,這裡埋葬的都是東周時期的楚人墓葬,而且埋葬的墓葬數量非常的多,到現在為止估計挖出了已經有800多座,還剩下2000多座墓葬還等待著考古的發掘,那麼出土的文物數量自然也是更加的多了。
  • 戰國墓挖出「神劍」,出土就「滴血認主」,X光照射下科學無解
    在兩千多年前,我國經歷了「大變革」,周朝時期的「諸侯爭霸」使得諸侯國數量銳減,戰國七雄開始嶄露頭角。這個時代,是百家爭鳴的黃金時代,戰國時期,社會上出現了大量傳頌千年的成語典故,各國相繼展開變法和改革,逐漸為中央集權的君主專製做起了鋪墊。
  • 兩千年不鏽,用X光檢測後,專家直呼不可能
    湖北江陵區在1960年前後遭遇了難得一見的大乾旱,為了恢復農業生產,解決當地百姓用水難的問題,當地政府工作人員經過一番勘測考察後決定挖一條水渠,引水灌溉當地農田。1965年底,當水渠延挖掘到紀南城西北地帶深處時,發現此地的土層較其他地區的土層有所不同。這裡的土層較為鬆軟,有被翻動過的跡象,據此判定此處地下很可能埋有古代墓穴。
  • 廣州建汽車產業園挖出100多座西周至春秋時期墓葬
    廣州建汽車產業園挖出100多座西周至春秋時期墓葬) 記者從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廣州考古又雙叒叕有新發現!
  • 湖北挖出一把「逆天」寶劍,因上面刻了8個字,如今是鎮館之寶
    劍是我們中國古代最為常用的兵器之一,還有金庸大師小說中的大俠許多都是用寶劍的,可見古代的劍文化真的是非常的濃鬱,許多的帝王都非常熱衷寶劍,特別是戰國時期,那個時候的劍絕對是身份地位的象徵。這不我們考古隊在50多年前的時候就發現了一把「逆天」的寶劍,應該說是「高科技」,絕對的顛覆我們現代人認知的哦,就算到現在為止都無人能複製出來一把一樣的寶劍。
  • 工人挖出三國時期縣令墓,從中出土一官印,專家:以下犯上
    在90年代,在方家山一帶施工的工人無意挖出了幾塊青磚,因為一般磚頭的顏色都是紅色或者偏黑色,但他們發現的這些卻是青色,另外上面還有明顯的紋路,工地負責人見狀只好迅速向文物部門上報。專家隨後趕到現場,自此一座巨墓重現在後世面前,從陵墓的規格來看,專家猜測很可能是個皇陵,畢竟此墓足足有14米長,最寬的部分還達到了7.7米,這完全就是皇家的墓葬標準。然而進一步的研究卻發現事實並非如此,從出土的文物得知,此墓雖然沒有秦陵豪華,但也是奢華無比,可在被完全開發出來後,卻讓在場專家大吃一驚,這根本不是什麼皇帝陵墓!
  • 一座古墓,挖出一件真龍帝印,專家:此墓不簡單小心挖掘!
    考古人員挖出一件西漢時期的真龍帝印,專家視為國寶,永久禁止出境(國)展出。在我國考古出土的眾多文物中,最讓人痴迷的莫過於那象徵著至高無上地位的「皇帝之印」。後面多地傳出發現的傳國玉璽,專家鑑定之後均為偽造的贗品。有人說傳國玉璽並沒有流傳到後世,而是秦始皇死後帶入了秦始皇陵地宮裡,還有人說是在李世民陵墓裡面,更有人說世上根本就沒有上面「傳國玉璽」,都是無聊之人偽造出來的故事。關於「傳國玉璽」我們就說到這裡,今天故事的主角是另一枚「皇帝之印」,這枚玉璽就是1983年在廣東省廣州市挖掘出土的西漢南越王國王玉璽。
  • 北京挖李蓮英墓,開館後,專家個個面面相覷,孫殿英:幸虧我沒挖
    北京挖李蓮英墓,開館後,專家個個面面相覷,孫殿英:幸虧我沒挖 太監在中國歷史上是一類十分特殊群體,忍受非人磨難的同時,又在享受著權力的帶給他們的盛宴。這種巨大的落差,極易讓他們的心理產生扭曲,從而做出各種禍國殃民的事情。
  • 農民耕田挖出千年帝王古墓,出土的文物專家都不認識:先上交吧
    這個農民來自河北省平山縣三汲鄉,1974年的冬天,他和其他村民一起平整農田,為春種做準備,他們在附近一個大型土丘上取土的時候,竟然挖出了很多的古物碎片,還有很多的瓦片,這些瓦片和村裡房子上的瓦片有非常大的區別,這些挖出來的瓦片做工非常的精美,這也表明這個墓主人的身份非常的顯赫,這些奇怪的瓦片帶著戰國時期專有的特徵,屬於宮殿建築使用的瓦片。
  • 越王勾踐劍是一柄神奇的寶劍,有個地方竟為它修了一座「劍」亭
    越王勾踐劍,是湖北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號稱「中華第一劍」,一直被世界人民矚目讚賞。可能您不知道,其實越王勾踐劍並非只有一把,甚至還有一個地方,專門為這把劍的複製品製作了一個特殊的紀念建築。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我國存世的3把寶劍,一把純金打造,一把削鐵如泥,一把千年不鏽
    我國存世的3把寶劍,一把純金打造,一把削鐵如泥,一把千年不鏽自從人類文明誕生起,戰爭就作為一種雙方勢力爭奪利益的極端暴力行為而展開,有意思的是,戰爭從而也衍生出了兵器文化,自古有著「香車配美女,寶劍贈英雄」的說法,劍作為常見的砍殺器具,也變得有了觀賞價值,我國有幾把歷史上著名的寶劍
  • 越王劍是勾踐佩劍,為何在楚國郢都出土?這兩種說法哪種更合理
    問題是放了兩千多年,劍依舊鋒利無比,由此可見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短兵器的製造水平已經相當出色。一、越王劍出土的地方在楚國郢都。既然是越王劍,那麼出土的地方應該在越國才對。而春秋時期的越國,主要集中在浙江中北部地區,因此跟春秋時期的楚國,是有本質區別的。但是越王劍的出土地區,恰好就在楚國的郢都,也就是現在的湖北省荊州市境內。
  • 挖牆基挖出震驚世界的帝王大墓!
    ,即使是墓主的主棺室與存放隨葬品的附室,也都完全隔絕,而南越王墓的前室和主棺室,皆設置了可以開合的雙扇扉石門,這在西漢早期出現的「斬山為槨,穿石為藏」的大型橫向石室墓如獅子山楚王陵和芒碭山梁王陵中,都不具備。
  • 三代越王劍今日京城聚首(圖)
    ■吳越四劍世紀大聚會    自古越國出名劍,上古七大名劍無不是越國鑄劍大師的傑作。在布展現場,觀眾的焦點幾乎都匯聚在幾把名劍之上。其中,三代越王使用過的佩劍首次聚首,它們分別是越王勾踐劍、勾踐的孫子佩戴的越王丌北古劍和勾踐的曾孫佩戴的越王州句劍。
  • 世界最逆天的5把寶劍,一把科學待解,一把來自外星球
    導讀:世界說大很大,說小很小,世界上的文明亦是如此,大大小小的文明看似雜亂無章,毫無聯繫;實際上都有著本質上的聯繫。要說世界上歷代以來最相似的共同文物,那肯定是「劍」。畢竟這是一件不知道發明於何處,但是各大文明都有出現的近身武器。但世界上現存最逆天的5把寶劍是啥呢?
  • 2016年,湖南一工地挖出清代古墓,考古專家叫停:這是我祖宗
    而墓葬文化也是我國歷史中無數文化的一種,同時,如今的考古學家經常會通過出土的古墓來研究歷史進程。但是,很多人對於考古工作都非常不理解,認為他們是在褻瀆先人遺骸,好端端的非要把古人從墓裡拉出來,還把人家的陪葬物弄到各地博物館展覽。但是實際上,考古工作是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些墓葬,進行保護性挖掘。
  • 1958年,李鴻章的屍骨被挖出後,被掛在拖拉機後面遊街示眾
    噩耗傳來,慈禧太后一怔,眼淚流下來:「他怎麼死了啊?如今大局未定,倘有不測,再也沒有人分擔了……」 慈禧太后給了死後的李鴻章莫大的榮譽:追封爵位,諡號文忠;國館立傳,在他當過官立過功的地方建立專祠;他的兒孫全都給官做;賞賜白銀五千兩治喪;派專使護送靈柩運回家鄉合肥安葬。
  • 25年前,浙江136萬買下一把寶劍,被人稱為天下第二劍
    史書記載,春秋戰國時期,著名鑄劍大師歐冶子曾為越王句踐鑄劍,一共鑄造了湛盧、純鈞、勝邪、魚腸、巨闕等五把寶劍。其中,勝邪、 魚腸、湛盧三劍為吳王闔閭所得湛盧劍後又為楚王所持,秦王求劍不得,於是發兵攻打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