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劍是勾踐佩劍,為何在楚國郢都出土?這兩種說法哪種更合理

2021-01-11 歷史鑑賞者

兩千多年不鏽的越王劍,在1965年的楚國墓葬群中,被考古隊們給挖了出來。這可把小夥伴們給驚呆了,你永遠都不知道考古的魅力有多大,能夠第一眼看到這樣的稀世珍寶,這是所有考古隊員之所以如此痴迷於考古的一個重要原因。

記得一個修復兵馬俑的考古隊員,在發現兵馬俑身上有一個指紋的時候,立刻被感動哭了,為啥?因為這個指紋是兩千多年的工匠留下來的,這是一場穿越時空的交流。

越王劍出土的時候,也是非常讓人驚嘆,整把劍長55.7釐米,劍柄長8.4釐米,劍身寬4.6釐米。劍身上布滿了貴族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紋,正面有藍色玻璃,北面有綠松石。實在是太美了,親眼見過的人,一定會被美哭的。

最關鍵的是,這次尋找劍主人,沒有花費任何功夫,因為劍身之上,就寫著「越王鳩淺」的銘文,鳩淺就是越王勾踐的本名。因此這把劍,就是越王勾踐的貼身用劍。問題是放了兩千多年,劍依舊鋒利無比,由此可見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短兵器的製造水平已經相當出色。

一、越王劍出土的地方在楚國郢都。

既然是越王劍,那麼出土的地方應該在越國才對。而春秋時期的越國,主要集中在浙江中北部地區,因此跟春秋時期的楚國,是有本質區別的。

但是越王劍的出土地區,恰好就在楚國的郢都,也就是現在的湖北省荊州市境內。這和浙江差的可不是一兩百裡路的距離了,那麼越王劍為什麼跑這兒來了呢?

這要問問墓主人,不過很可惜的是,我們並不知道墓主人到底是什麼人,只是在這批墓葬群的1號墓中,發現了這把劍。

我們當然不能說這是越王勾踐的墓,畢竟人家是越國的王,即使後來吞併了吳國,那也只是佔據了江蘇以南的地區,遠遠涉及不到湖北境內。

因此這一墓葬不可能是越王勾踐的墓葬,而郢都作為楚國的國都,更不可能被越王勾踐給佔領,所以說這肯定是楚國貴族的墓葬群。

二、那麼越王劍為什麼會落在楚國貴族墓葬群之中呢?

越王勾踐的貼身用劍,為什麼會落在楚國貴族的手裡,這本身就是很奇怪的一件事。關於此事,有兩種主要的說法。

1、越王勾踐,將女兒嫁給了楚昭王,這把劍是嫁妝。越王勾踐的故事我們都非常熟悉,尤其是他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的故事。其實越王勾踐還是一個社交大拿。

他跟吳王夫差不同的是,他雖然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可是從來不用武力跟其他諸侯說話,取而代之的是外交策略。

因為比較擅長社交,所以他把周圍一圈幾個諸侯國,都給搞得服服帖帖,因此越王勾踐一度成為春秋末期的一位天下霸主。

對於楚國,這個吳國昔日的老冤家,越王勾踐也採取了聯姻的方式。他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楚昭王,完全有可能將這把劍作為陪嫁送給楚昭王。

為啥?因為吳越地區的鑄劍水平,那是冠絕天下的。也就是說,這相當於是他們國家的大熊貓,兩國友好邦交,送點土特產不是很正常嘛!同時也可以炫耀一下越國的鑄劍水平,的確是有可能的。

越王勾踐的女兒被大家稱之為越姬,她也是一位非常重情重義的女子。楚昭王曾經和蔡姬、越姬一同出去玩,打算約定同生共死。結果蔡姬比較機靈,隨口就答應了,而越姬卻沒有表態。

等到楚昭王真的病重的時候,越姬卻第一個選擇自盡來報效楚昭王,並且表示要到地下去幫楚昭王趕走那些狐狸,這是多麼感人的愛情故事啊。楚昭王去世以後,便讓越姬的兒子楚惠王繼承了王位。

而作為外公送來的禮品,楚惠王完全有可能將其送給某位楚國的宗室或者兄弟,久而久之,成為貴族的陪葬品,也就很自然了。

2、楚國滅亡越國後,從該地掠奪來的。第一種說法,之所以有人表示反對,那是因為他們覺得,既然這把劍是勾踐的貼身之物,用來做陪嫁似乎不太穩妥。況且,哪有用利刃作為陪嫁的呢?

因此有人提出了第二種設想,便是戰國時期,楚國滅亡越國時,從越國那兒弄來的。越國在勾踐時期,達到了巔峰,不過這個時候也到了春秋末年。

大諸侯國開始逐漸兼併周圍的小諸侯國,逐漸形成戰國七雄的局面。距離楚國比較近的越國,卻在子孫後代們爭權奪利的情況下,越來越衰敗。

雖然過去大家都是親戚,但是現在彼此之間想要相安無事,已經被時代所不允許了。公元前333年,越王無疆北上伐齊,中途又聽信讒言,調頭伐楚,結果被楚威王徹底擊敗並殺死。無疆死後,越國分崩離析,從此臣服於楚國。

在這種情況下,通過滅國之戰,楚國奪取了越王劍,隨後賞賜給了自己的將領,這也是很正常而且更說得通的一種可能。當然了,我們沒有直接證據證明這一點。

總結:越王劍為何只有一把呢?

現代不少專家表示,越王劍實在是太牛了,他們給出了一系列的數據,表示這可不是一把普通的劍,而是一把合成劍。

整把劍的劍身由83.1%的銅與15.2%的錫組成,可是劍刃又是由80.3%的銅和18.8%的錫組成,於是他們給出了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判斷,說這把劍是劍身和劍刃分別鑄造,再用高超的焊接技術合成在一起的。因此中國的焊接技術,超過了西方國家一千多年。

後面的說法更可怕,他們說這把劍之所以兩千多年不鏽蝕,主要是因為這把劍的劍身上,鍍了一層鉻,隔絕了氧氣。那麼這就可以斷定我們在2500年前,就掌握了鍍絡技術了?又領先西方2000多年?

那麼我要問了,既然技術這麼發達,為什麼越王劍這種品質的劍,就只有一把呢?為啥不投入量產呢?哪怕造個十把八把也可以啊!

所以以我的判斷來看,這把劍的確是一把不可多得的劍。但是所謂的元素數據,純粹就是巧合罷了,根本不存在所謂的焊接合成之說。而且所謂的鍍絡技術,未必他們就真的明白。只是通過經驗總結出了這麼一個方法。

而且這個過程所耗費的人力物力實在是巨大,為了造一把劍,勞民傷財實在是划不來,因此就造了這麼一把。

如果這個說法成立的話,那麼又可以證明一點,越王劍是不可能當成嫁妝送出去的,畢竟太珍貴了,整個越國也就只有一把而已。因此越王劍應該是越國被楚國滅了以後,才流傳到楚國境內的。

參考資料:《史記》

相關焦點

  • 越王勾踐劍有神秘菱形花格,花格紋不簡單,竟用到「現代」高科技
    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1965年12月底,在湖北江陵縣城外的郢都故址,考古專家們發現了一處楚國墓葬群,並在此後幾年的發掘中,出土了大量帶有濃鬱楚地氣息的文物,如豔麗的木器漆,細膩的青銅器和絲織品等。但在眾多的文物中,最讓專家們感到震驚的則是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兵器。
  • 越王貼身寶劍出土,考古界都震驚了,X光下竟有高含量的它
    但是有這樣的一把古劍,出土之後卻讓考古專家們驚呆了。20世界60年代的湖北省村民們在挖水渠的時候無意中發現了古墓群。這片古墓來自楚國,也就是現在著名的望山楚墓。古墓的規模很大,有許多珍貴的文物被陸續出土。其中一把不一般的古劍引起了專家們的注意。起初這把古劍並不顯眼,因為是把短小的劍,劍長只有55.7釐米。
  • 越王勾踐劍是一柄神奇的寶劍,有個地方竟為它修了一座「劍」亭
    越王勾踐劍,是湖北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號稱「中華第一劍」,一直被世界人民矚目讚賞。可能您不知道,其實越王勾踐劍並非只有一把,甚至還有一個地方,專門為這把劍的複製品製作了一個特殊的紀念建築。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戰國「水墓」現9米盜洞,墓中暗藏2把寶劍,一出土就被高度保護
    說到劍,不少人都知道,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劍屬戰國時期的青銅劍,只不過這些歷史名劍在歷史的長河中流失。儘管如此,現代的考古還是出土了不少的戰國青銅劍,很多人以為戰國時期的青銅劍都是出自吳越的。畢竟歷史上的名劍都是吳越劍,出土的最珍貴的戰國青銅劍「越王勾踐劍」也是吳越劍。
  • 古墓裡發現絕世好劍,上有8字鳥篆銘文,檢測後感概:老祖宗太牛
    在這段幾千年的歷史中,古人的造劍技術不斷進步、飛躍,造出了不少名劍,比如萬仞、龍劍、青霜、幹將莫邪,那麼,究竟哪一把寶劍才是「天下第一劍」呢?答案是:越王勾踐劍。越王勾踐的故事相必大家都有所耳聞,越國的國王勾踐在吳國臥薪嘗膽二十餘年,終於回到越國,報仇雪恨,並成為春秋時期的最後一位霸王,而這把越王勾踐劍就是他的王者之劍。
  • 越王勾踐劍有多厲害?兩千年不鏽,用X光檢測後,專家直呼不可能
    又因歷史上湖北是楚國的核心區,此次考古遺蹟主要發掘於湖北荊州望山村,因此考古專家把這片古墓群稱為望山楚墓。在望山楚墓中,共挖掘出土600多件文物,其中就有這把越王勾踐劍。這把青銅寶劍存放於墓主人屍骨左側,並裝在漆木製成的劍鞘內。劍身長達55.7釐米,寬4.6釐米,並滿布黑色菱格暗紋,劍格正面鑲有藍色玻璃,背面鑲有大塊綠松石作為點綴,靠近劍格處刻有八字鳥篆銘文:「越王鳩淺自乍用劍」。
  • 越王勾踐劍和吳王夫差矛,2000年後竟在千裡之外相遇!
    「鎮館之寶」鄖縣人頭骨化石的價值在於這是湖北省博物館中最古老的文物,也可以說是湖北人的祖先,漢江也是漢民族文化的搖籃。論四大「鎮館之寶」的知名度,越王勾踐劍可能首屈一指,畢竟「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的故事我們從小就知道,而這個故事的主人翁正是越王勾踐。
  • 三代越王劍今日京城聚首(圖)
    越王勾踐劍     北京日報訊: 劍,被譽為冷兵器之王,自古就是強者的象徵。    ■吳越四劍世紀大聚會    自古越國出名劍,上古七大名劍無不是越國鑄劍大師的傑作。在布展現場,觀眾的焦點幾乎都匯聚在幾把名劍之上。其中,三代越王使用過的佩劍首次聚首,它們分別是越王勾踐劍、勾踐的孫子佩戴的越王丌北古劍和勾踐的曾孫佩戴的越王州句劍。
  • 愛上博物館②丨三把越王劍 出匣吐寒芒
    ,除了能想到臥薪嘗膽的故事,還能聯想到的應該就是越王劍了。劍格兩面和劍首底邊上有錯金銀鳥篆文共20字,其中,劍格一面為「戉王戉王」,2個「戉」字錯金,2個「王」字錯銀;另一面為「不光不光」,4個字均錯銀。劍首底邊為4個字錯金,8個字錯銀,一金二銀相間隔。劍的質地為青銅,劍身表面呈黑褐色,局部有土浸和綠色浮鏽,品質尚好,保存完整。據傳,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在安徽省境出土,2008年由紹興博物館徵集而得。
  • 戰國墓挖出「神劍」,出土就「滴血認主」,X光照射下科學無解
    當時,楚國是國力強大的一個諸侯國,楚國在滅了越國以後,越國的珍寶悉數被楚王收入囊中。其中,就有如今著名的「越王勾踐劍」。在一座楚國的將軍墓中,專家挖出了這把「神劍」,這把劍出土就「滴血認親」,在x光的照射下,科學無法解釋其的構成。在湖北,江陵地區連續遭遇到了持續的乾旱天氣,當時,乾旱的天氣讓土地乾裂,農田收到了嚴重的影響。國家因此決定開修水渠,緩解乾旱天氣的惡劣影響。
  • 中國4大名劍:幹將莫邪只能排第二,第1塵封千年出土還能傷人
    導語:中國4大名劍:幹將莫邪只能排第二,第1塵封千年出土還能傷人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對於鑄造冷兵器具有非常獨特的見解,同時在打造工藝上造詣也非常深,有很多國家都來跟我們討教過冷兵器的製作方法,比如像日本就是一個例子,所以要說造冷兵器的手藝,我們稱第二沒有人敢稱第一。
  • 25年前,浙江136萬買下一把寶劍,被人稱為天下第二劍
    史書記載,春秋戰國時期,著名鑄劍大師歐冶子曾為越王句踐鑄劍,一共鑄造了湛盧、純鈞、勝邪、魚腸、巨闕等五把寶劍。其中,勝邪、 魚腸、湛盧三劍為吳王闔閭所得湛盧劍後又為楚王所持,秦王求劍不得,於是發兵攻打楚國。
  • 考古出土的5把逆天寶劍,一把看似「廢鐵」,一把科學未解
    雖說古墓中出土的古代寶劍有很多,但能夠稱得上是「逆天寶劍」的卻寥寥無幾,越王勾踐劍就是其中一把;可以說,我國考古出土的包括越王勾踐劍在內的這5把寶劍是非常逆天的,因而被世人譽為「逆天寶劍」。玉柄鐵劍這是我國河南的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的一西周古墓中挖出來的,目前藏於河南博物院,並且是該院的鎮館之寶之一。
  • 越王勾踐:為何說勾踐是一個能屈能伸,胸懷大志的人?
    越王勾踐:為何說勾踐是一個能屈能伸,胸懷大志的人?說起越王勾踐,大家會很快的想到越王勾踐的越王劍,越王勾踐的越王劍可是難得的武器。現在很多處在不順中的人,我們總會用「臥薪嘗膽」這個詞,來勸說他們。其實這個詞,就是從越王勾踐身上得來的。
  • 古墓出土的4把寶劍,2把擁有金屬記憶功能,一把已成「廢鐵」
    不過,在新中國的考古挖掘中,已經出土了不少珍貴的寶劍,這些古代的寶劍堪稱逆天神劍;其中以這4把為最。秦劍在秦始皇陵兵馬俑的考古挖掘中,考古家除了出土一批非常珍貴的兵馬俑之外,還出土了不少「秦劍」。其中有一把出土自2號兵馬俑坑,考古家發現時正被一尊高級軍吏俑壓彎。
  • 中國出土的三把逆天寶劍,一件是純玉的,一件歷經千年風霜仍鋒利
    中國出土的三把逆天寶劍,一件是純玉的,一件歷經千年風霜仍鋒利從古到今,很多人都希望擁有一件天下至寶,這寶物不一定要非常值錢,卻一定要有保留下去的價值。所以古董無疑滿足了很多人都這種需求。古董都從哪兒來呢?有些是大家族傳下來的,更多的卻是從古墓出土的。
  • 劍的起源及演變
    這已為無數考古學者、歷史學家所證實。在陝西省長安縣張家坡、北京市琉璃河等地的西周時代的墓中,都曾經挖掘出柳葉形青銅短劍。青銅是用錫鉛銅混合而成具有較強的硬度。 春秋時期,與中原地區士兵用戈、用矛不同,吳、越等國的步兵都擅長用劍。他們使用的劍,劍身很長。如吳王夫差劍、越王勾踐劍等,長度都在50釐米以上。
  • 5把逆天寶劍,1件是玉劍鼻祖,1件像烤紅薯,1件是「天下第一劍」
    第一把、「東周玉劍」東周玉劍估計很多人沒聽說過吧,但是出土它的墓葬卻大名鼎鼎,那就是湖北的曾侯乙墓,這件東周玉劍出土的地方就在墓主曾侯乙的腰間,長33.6釐米,寬5.1釐米,上面有許多精美的紋飾。當時考古隊發現這把東周玉劍的時候也是很驚訝的,因為這樣的玉劍的確是少見,而且這把東周玉劍絕對可以說是玉劍的鼻祖了,如今被收藏在湖北省博物館中。
  • 湖北千年古墓,出土一封墓主給閻王爺的求情信,專家看完忍俊不禁
    湖北又被稱為荊楚大地,在春秋戰國時期屬於楚國的領地。歷經幾千年的發展和歷史變遷,形成了一座極具人文歷史色彩的古都。當然,它雖然無法與陝西、南京等多朝古都相媲美,可是也擁有十分獨特的歷史神韻。每當提到頗具歷史淵源的地區,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會不會有古墓?因為古墓作為一種極具神秘色彩的歷史遺物,不僅可以呈現出當時的社會文化,以及人們的生活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