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便有「十八般武藝」只說,這「十八般武藝」指的就是弓、弩、槍、棍、刀、劍、矛、盾、斧……錘、叉、戈,其中,劍以其攜帶之方便、佩戴之神採、使用之迅捷的特性,被尊稱為「百兵之君」,成為了帝王將相、商賈庶民競相追捧的對象,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痕跡。
在這段幾千年的歷史中,古人的造劍技術不斷進步、飛躍,造出了不少名劍,比如萬仞、龍劍、青霜、幹將莫邪,那麼,究竟哪一把寶劍才是「天下第一劍」呢?答案是:越王勾踐劍。
越王勾踐的故事相必大家都有所耳聞,越國的國王勾踐在吳國臥薪嘗膽二十餘年,終於回到越國,報仇雪恨,並成為春秋時期的最後一位霸王,而這把越王勾踐劍就是他的王者之劍。
至于越王勾踐劍為何會出現在楚墓之中,歷史上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越王勾踐劍在越國與楚國打仗時,被楚國的某位貴族作為戰利品被帶回了楚國。第二種說法是,越王勾踐為了國家安危曾將女兒送往楚國和親,嫁給了楚昭王,而越王勾踐劍則作為嫁妝到了楚國,成為兩國聯姻的信物,之後,這把劍被楚昭王賞賜給了一位貴族,最終作為這名貴族的隨葬品埋入地下,直到上世紀的60年代才再次重見天日。
1965年冬天,越王勾踐劍在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的望山楚墓群中被人們發現,歷經2400餘年而劍身不鏽,字跡紋飾依然清晰可辨。劍上用鳥篆銘文刻了八個字,「越王鳩淺(勾踐),自作用劍」。專家通過對劍身八個鳥篆銘文的解讀,證明此劍就是傳說中的越王勾踐劍。該劍重875克,通高55.7釐米,寬4.6釐米,劍柄長8.4釐米,劍身布滿規則的黑色菱形狀的暗格花紋,劍格正面鑲嵌著藍色玻璃,背面則鑲嵌著綠松石,且劍鋒極其鋒利,削鐵如泥。據測試其鋒利程度的一位工作人員稱,這把劍只需稍稍用力,就能刺破了16層白紙。
越王勾踐劍保存的如此完好既令人震驚,也引來科學家們的好奇。在經過科學檢測後,人們發現,越王勾踐劍的劍身鍍有一層含鉻金屬,劍身的主要合金成分為銅、錫、鐵、硫等,這樣的鑄劍技術既保證了越王勾踐劍的鋒利,也可防治鏽化,充分展現出古人的高超智慧,令人嘆為觀止。
作為「天下第一劍」,越王勾踐劍是古代兵器中的奇寶,是九大鎮國之寶之一。它歷經千年依然氣勢不減,無論是從收藏,還是歷史,又或者是文化的角度看,都具有非同一般的意義,值得每一位炎黃子孫為之而感到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