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盜墓賊怎麼找古墓?圓形的山南面山腰樹茂土厚

2020-11-23 浙江在線

  在小說《盜墓筆記》中,三叔憑藉一把洛陽鏟,探穴定位,一次次準確地探測到主墓室的位置。

  現實版的《盜墓筆記》在溫州上演。4名古墓大盜,也自製了洛陽鏟,遊走在瑞安山林之間,盜竊了一座又一座的古墓。

  昨天,據瑞安警方介紹,此案中他們追繳了一批初步鑑定為戰國、東晉、漢代的古文物,約20多件。

  目前,涉嫌盜竊的4名犯罪嫌疑人已被刑拘。

  盯上了刑部尚書的墓

  早在今年1月中旬,寧波警方就接到報警,「東錢湖墓葬群」疑似被盜。

  警方夜以繼日加強巡邏。果然,2月6日上午,餘天任墓前出現了一名形跡可疑的男子。

  餘天任墓位於寧波東錢湖區高錢青雷山,墓主為南宋刑部尚書餘天任, 2011年1月被確認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經身份排查,男子姓方,48歲,可能是個「老土夫子」,2年前曾盜餘姚古墓群被當地警方記錄在冊。

  隨後,民警在附近發現了方某的3名同夥,以及探杆、探頭、照明燈等物品。

  4人承認自己正預謀盜竊古墓。

  瑞安警方「雷霆行動」排查山林

  瑞安市陶山地區,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古時出了不少名人。南朝齊梁間號稱「山中宰相」的陶弘景曾隱居於此,並因此得名。

  經調查,該團夥在陶山一帶最為活躍,於是寧波警方聯合瑞安警方進行調查。

  3月3日一早,一輛警車悄悄駛入寧波慈谿市橫河鎮子陵村。打開團夥成員黃某房間的一剎那,瑞安市民警驚呆了:

  房間中央擺著一個「古董展示櫃」,裡面整整齊齊排列著一堆疑似出土文物,經清點共8件玉石掛件、5個帶有荷花圖案的瓷碟、1枚銅鏡、一隻夜壺及陶罐等陶瓷器。

  鑑於案情重大,瑞安警方展開「雷霆行動」。 3月6日,4名犯罪嫌疑人羈押到瑞安市看守所,但對自己的盜竊「歷史」緘口不言。

  必須掌握切實的證據。於是,專案組遍訪深山古墓,深入山林查找是否有盜墓痕跡。

  在錦湖街道後垟村大墳山,一座新開挖的古墓終於撬開了他們的嘴巴。

  據交代,4人在瑞安境內多次盜竊古墓。他們現場指認了3座山上的數座被盜古墓。

  4人還有去過洞頭、蒼南、甌海等地盜墓的嫌疑,案件仍在偵查。

  鑑於古物眾多、稀有,省文物鑑定委員會委託溫州的文物專家趕到瑞安鑑定。

  3月19日上午,瑞安市公安局陶山派出所民警和文物專家來到錦湖街道後垟村大墳山,4名犯罪嫌疑人曾在這裡挖出「銅鏡」。

  古墓的覆土已經被挖開,墓頂磚塊紋路精美。

  「從挖掘出來的文物及墓磚來判斷,不同時期的墓的磚塊花紋都不一樣,有些墓磚上會有圖形和文字,有些墓磚上可能還會有工匠的名字或時間。」

  瑞安市文物館文保部工作人員萬錫春說,根據古墓磚塊紋路以及陶製碗,可以初步判斷,該古墓建於距今約1600多年的晉朝,應是當時民間傳統的孔穴墳。

  昨天,據溫州市文物局文物處王處長介紹,他們正在對涉案文物登記整理,鑑定結果這兩天就可以出來了。

  用「洛陽鏟」探測墓穴位置

  4名團夥成員都是慈谿人,各有分工。

  50歲的王某原是知名企業的維修工,月薪5000多元,但為父治病需要大筆錢。他是半路出家,主要承擔挖掘、搬運工作。

  方某是「盜墓高手」,少了他不行;44歲的郭某則對瑞安比較熟悉。

  他們自製了「洛陽鏟」。在盜墓小說裡,「洛陽鏟」是盜墓賊最得力的工具,一端圓柱形,可以不斷接管子,使用時能插入地面20多米深的地方。通過鏟子帶出的泥土,從而判斷出地下有無古代墓葬。「洛陽鏟」也被考古界廣泛應用。

  王某說:「古人重視風水,講究『黃天厚土』,所以選擇墓地,多偏向風水寶地。」

  王某講了他們尋找古墓的經驗之談:找圓形的山,朝南的半山腰上,樹木茂盛,石頭少土層厚。

  「我們把鏟子插進土裡,如果土層厚,把鏟子拔出來看看差不多就行了。」郭某說。

  可能4人的經驗還不夠,十墓九空,「失敗率」挺高的,但他們還是找到了不少古物。古物的價格他們也不在行,有一塊銅鏡1000多元錢就脫手了。

  「這些人胡亂倒騰,粗暴挖掘。」萬錫春說,這些文物都是上千年傳下來的,盜墓者極有可能破壞的就是無價之寶。

  都市快報 通訊員 蔡雄磊 記者 甘凌峰

相關焦點

  • 四盜墓賊意外中毒身亡 兇手原是古墓中神秘氣體
    正因為在秦漢時期有著顯赫的歷史,大雲山以及附近也保留著戰國至秦漢兩個時代的大量古墓,葬地位於城址東南約700至800米,面積達數十萬平方米。這裡曾經出土的楚國郢爰、秦代銅權、漢代木刻星相圖、鳧形玉帶鉤等文物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甚至,有人將大雲山一帶的古墓群比喻為第二個馬王堆。然而,當地盜墓之風自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愈加嚴重。
  • 古代風水最好的一座山:有幾十萬座古墓,如今成為盜墓賊的發財地
    邙山陵墓群是世界上古代陵墓分布最集中的地區,古墓葬有數十萬之多,人稱「幾無臥牛之地」,已探明的帝陵就包括24座,是中國埋葬帝王最多、最集中的地方。    古人十分重視風水一說,挑選墓地講究「前有照後有靠」,而邙山也正因為獨特的地理位置而被古人所青睞。
  • 傳說古墓中的酒可以長命百歲?兩個盜墓賊喝了當場暈倒!
    在我國古代,皇帝去世後或者是達官貴人們去世後,都會被放進古墓裡面,以此來紀念他們。古代的人都比較迷信,古人關於人死後有幾種傳說,比如死去的人可以上天堂或者下地獄,又或者可以轉世投胎再為人等。不過,這些傳說都是沒有根據的。
  • 自學風水自製洛陽鏟 四個農民盜得兩千年前古墓
    經5個小時的挖掘、清理工作,四面墓壁與底部都清晰可見,一隻直徑近10釐米的陶製碗也被發掘出來。經測量,該古墓長3米,寬1.2米,高1.5米。市文物館文保部工作人員萬錫春說,可以初步判斷,該古墓建於距今約1500多年的晉朝,該古墓應該是當時民間傳統的、較常見的孔穴墳。
  • 盜墓賊為什麼最害怕「鬼吹燈」?遇到這種情況,一不小心性命難保
    雖然盜墓是個見不得光的活兒,但想著一夜暴富,許多人還是心存思念。古墓,特別是帝王墓,從選址到建墓,都極為講究。要能夠準確地發現並一舉挖出墓穴,除了經驗之外,更重要的是工具。在盜墓工具中,最有名的應該是《洛陽鏟》。許多作品都描寫盜墓者靠著「洛陽鏟」,不但精確地找出墓穴的位置,而且探明墓穴的深度。由於,「洛陽鏟」能挖得很深,還能把地下的土帶出來。
  • 兩盜墓賊盜掘古墓,意外發現幾壇千年老酒,醉倒後稱:這酒能長生
    在1998年時,河南商丘就有記者爆料了,說有兩個盜墓者曾經潛入了一處名不經傳的古墓中。原本以為這座古墓裡可以帶出很多珍貴的文物換出錢財來,但是沒想到這兩個盜墓賊卻將注意力放在了古墓中的酒水上。按照當時記者的說法是稱,這兩個盜墓者當時非常口渴,情急無奈之下就喝了古墓裡的酒。沒想到喝了之後馬上就倒下來了。隨著村民們發現了不對勁之後,趕緊報了警。
  • 登上邙山不見山,古代帝王夢寐以求的最佳歸葬地到底在哪裡?
    在很小的時候,我就知道「生在蘇杭 葬在北邙」,邙山古墓之多,我早有耳聞,但由於我家不是洛陽市區的,所以,在我的成長歲月裡,邙山,一直存在於腦海中,但並沒有實際見過。在我的印象中,邙山無臥牛之地的古墓畫風應該是這樣的:高山聳入雲,叢林幽深,一座座古墓大小各異,交錯排列。
  • 民國長沙土夫子名不虛傳,憑空找墓只需四字口訣,用鼻嗅就知年代
    那麼真實的盜墓賊到底是什麼樣,有沒有小說中那麼厲害呢?根據民國時期學者對長沙地區盜墓行為的走訪考察,發現這些盜墓賊們確實有著不為人知的看家手藝。▲《老九門》劇照需要指出的是,南派盜墓與北派截然不同,由於南方石頭多、土層薄且水位較高,因此很多地方是無法正常使用洛陽鏟的,所以南派盜墓賊們根據各地墓穴情況不斷摸索、改進和總結經驗方法,形成了所謂的「盜墓四問」,核心就是
  • 盜墓賊為什麼都活不久?究竟是有損陰德,還是有科學依據?
    盜墓賊又稱:摸金校尉,也有人將其稱為是「土夫子」,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從來就沒缺少過從事這種工作的人員,甚至有些成了氣候的盜墓賊還是家族,集團組織的區盜墓。
  • 江蘇發現水中古墓,墓中有3000把名劍,為何盜墓賊望而卻步?
    面對成千上萬的金銀珠寶,古代盜墓賊內心蠢蠢欲動,但接踵而至卻鎩羽而歸,就連現代考古學家都望而卻步。但無論怎麼努力,都只是徒勞,勾踐只好鬱郁而歸。 因後來眾人來尋,都不見其影子,封建迷信思想便開始蔓延,說闔閭墓是有神力的。 加上盜墓怪事時有發生,這麼一想,不禁令人毛骨悚然,盜墓賊自然也有所畏懼。 其四,挖掘難度大。
  • 這座古墓,秦始皇和項羽都十分動心,唐伯虎也研究過,但都未能成功挖掘
    儘管如此,由於陪葬品太具誘惑力,盜墓賊就想方設法將墓地挖開,將陪葬品一掃而空。幾千年來,除了極個別的墓地,其他基本都沒有逃過盜墓賊的魔爪,很多文物都下落不明,這令人相當惋惜。然而,在如今的蘇州市,卻有一座距今兩千多年的古墓,裡面有幾千件絕世文物,就連千古一帝秦始皇都曾想將它挖開,但它至今依舊保存完好。
  • 一座明朝最豪華古墓,墓門大敞卻從未被盜,墓內有何玄機?
    今天來給大家介紹一座神奇的古墓,這座古墓的位置明確,且墓門大敞,然而卻沒有一個人能成功進入,當然也有不少盜墓賊企圖用炸藥炸開,但都以失敗告終,更為重要的是,這座墓中有五千多件珠寶,許多價值連城的國寶,這座豪華的墓主人就是梁王朱瞻垍。
  • 古墓中發現星座圖是哪裡的古墓 古墓中發現星座圖是哪個星座
    近日,韓國古墓中發現星座圖事件引起關注。韓國文物部門在慶尚南道伽倻部落時代古墓內,發現了約1500年前的星座圖,刻有125顆星星,可識別出人馬座和天蠍座。古墓中發現星座圖韓國文物部門在韓國古墓發現的星座圖,左邊是人馬座,右邊為天蠍座(「朝鮮TV」)
  • 一座古墓,挖出一件真龍帝印,專家:此墓不簡單小心挖掘!
    傳說秦國開國皇帝秦始皇,讓李斯用寶物和氏璧雕琢了一枚印璽,上面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篆體文字,此印便是家喻戶曉的「傳國玉璽」。傳國玉璽代表的是正統天子,持有「傳國玉璽」的皇帝才能被認為是「受命於天」,不然只能是一個「白版皇帝」,故有「得璽得天下,失璽氣數盡」一說。經過歷代帝王爭奪之後,傳國玉璽早已不知所蹤,至此傳國玉璽也成為了一個傳說。
  • 千年古墓被打開,牆上驚現神秘影子,疑似男子作揖,至今無法解釋
    上世紀80年代,受土地平整運動的影響,我國出土了不少古墓。其中,數1981年江蘇徐州出土的一座千年古墓最為詭譎。由於這座墓裡的謎團眾多,甚至一度被譽為「東方金字塔」。
  • 組團盜掘「九層妖樓」的盜墓賊:外地高手增援,有人死在墓裡
    圖片來源/新華社挖了四天一無所獲 「你們不夠專業,回去吧」一年後的2017年10月中旬,58歲的都蘭縣人張德找到夏某,商量能不能一起挖墓,掙筆大錢。有了上一次的經驗,夏某爽快地同意了。二人又找來上一次參與盜墓的兩名同鄉,其中一人有輛微型車,挖墓時可負責接送;另一人比較年輕,能幹體力活,家裡也有地方可供居住。
  • 令盜墓賊望而卻步的「黃腸題湊」,到底是什麼構造?
    郭莊古墓中的流沙《漢舊儀》中記述了伏火機關「武帝墳高二十丈,明中高一丈七尺,四周二丈……外方立,先閉劍戶,戶設夜龍、莫邪劍、伏弩,設伏火。」在1972年的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就有伏火機關,當挖掘人員使用鐵釺向木棺槨頂戳幾個小洞時,從孔洞中就開始噴出一股涼氣,現場試驗這種氣體明火無煙、遇火即燃。但這類機關,在千百年來早就被眾多盜墓賊摸透。
  • 河南一座山埋了6朝24位帝王,古墓超十萬座,是古人最嚮往的墓地
    可見這裡有多少古墓吧,連頭牛都躺不下了。邙山墓葬東漢時期東漢的皇帝壽命普遍不長,小皇帝特別多,雖然有東漢有11位皇帝,但是真正壽命超過30歲的沒幾個。首陽山西晉時期西晉時期安葬在這裡的皇帝比較多,晉武帝司馬炎和他可憐的兒子惠帝司馬衷,死後都在葬了邙山首陽山。
  • 700年古墓被盜,盜墓賊嫌棄的一雙鞋,竟成一級國寶
    700年古墓被盜,盜墓賊嫌棄的一雙鞋,竟成一級國寶「三寸弓鞋自古無,觀音大士赤雙趺。不知裹足從何起?起自人間賤丈夫!」200多年前,袁枚替天下女人們狠狠地罵了一場街。裹足害苦了古代的女人們!1974年,王家公社瓜園大隊一位姓吳的村民,在菜園裡挖土時,發現了一座古墓,雖然曾被盜墓賊「光顧」過。他還是從裡面挖出了38件金器。之後吳某帶著這些金器來到了當地的工商銀行,請工作人員給辨別真偽。負責檢驗金銀的師傅很快意識到,這應該是出土的文物,立即聯繫了文管部門。隨後在文管部門工作人員的動員下,吳某將38件金器全部上交,並得到100元獎金。
  • 盜墓賊橫死於車上,竟然因此而發現面積相當於35個足球場的陵園
    據成員供述,車後座那具屍體竟然是赫赫有名的盜墓賊趙建新。原來,他們通過古籍發現了江蘇盱眙的大雲山有一座漢代的古墓。在進行盜洞的挖掘過程中,他們在地底使用了一種名叫「悶炮」的技術,可是由於科學知識不夠,洞內的氧氣被耗光以後,產生了大量的一氧化碳。先進到盜洞裡面的兩個人因此而死亡,地面上長久沒有消息,趙建新便帶著另一個同夥下去查看動靜,結果也一氧化碳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