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地支大家想必都聽過,就是十二生肖最前面的那個字(例如:子、醜、寅、卯……)但是說到十二星次或是十二次的時候想必大家都不知道了吧,下面,我就為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什麼是十二星次吧!

二十八星宿是古人們用來觀測日、月以及其他五行星而劃分的星區,十二宮則是西方天文學上用來佔卜,觀測使用的,用法和十二地支差不多。黃道寬18度,環繞太陽一周為360度,黃道面包括了所有行星運轉的軌道,也包含了星座,恰好約每30度範圍內各有一個星座,總計為十二個星座,稱為「黃道十二宮」。

十二星次

十二星次初見於《左傳》、《國語》、《爾雅》等書,主要用於記木星的位置。漢以後定型。據《漢書·律曆志》記載,它們是按黃道等分的,和二十四節氣有聯繫,如星紀的起點為冬至節氣,中點為大雪節氣,其餘以此類推。各次起點在星空間的位置因受歲差影響而不斷改變。明末歐洲天文學傳入後即以十二次名來翻譯黃道十二宮名稱,如稱「摩羯宮」為「星紀宮」等。

在東方佔星學中,黃道12星次是人類十二天性的代名詞,一個人出生時,各星次落入黃道上的位置,說明了一個人的先天性格及天賦。
黃道12星次象徵心理層面,反映出一個人行為的表現的方式。於是將黃道分成12個星次,稱為黃道12星次。並且與二十四節氣、十二地支,十天幹,四象,五行,二十八星宿一起組建了東方佔星學依次為星紀、玄枵、娵訾、降婁、大梁、實沈、鶉首、鶉火、鶉尾、壽星、大火、析木。
黃道
說到赤道,大家都知道,但是黃道,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地球一年繞太陽轉一周,我們從地球上看成太陽一年在天空中移動一圈,太陽這樣移動的路線叫做黃道,它是天球假設的一個大圓圈,即地球軌道在天球上的投影。黃道和赤道面相交於春分點和秋分點
黃道與赤道關係

由於地球的自轉軸沒有垂直於軌道平面,所以赤道平面不與黃道平行,而有23°26'的夾角,這就是所知的黃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黃道平面與地球的交集所形成的大圓分別稱為赤道和黃道,這兩個平面的交叉點正好在一條地球直徑線的兩端點,就是著名的二分點(春分點與秋分點)。
十二星次在黃道上與十二宮,十二地支的位置一一對應,主要用於佔卜以及天文觀測。
小編我也就知道這麼多,希望大家有什麼我不知道的也多多在評論區回復,謝謝大家的支持。
聲明:以上圖片來源於百度百科,如有雷同,純屬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