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易》:群經之首,大道之源
《周易》與夏之《連山》、殷之《歸藏》並稱「三易」,同為三代經典,可惜傳世的只有《周易》。《周易》的主體形成於西周初年,所以「周易」之「周」首先指創作年代的「周代」,其次還有「周普」之意。而「周易」之「易」則有「三義」:「變易」「不易」和「簡易」。 《周易》,中華書局出版。資料圖片《周易》成書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流行的說法是「人更三聖,世歷三古」。
-
《易經》作為群經之首,沒幾個人可以完全讀懂,那到底有什麼用?
《易經》歷經數千年之滄桑,已成為漢族文化之根,作為大道之源,群經之首,被越來越多的人喜愛。但是《易經》是我國歷史上最難讀懂的古籍之一,《易經》這本書究竟講了什麼內容,迄今為止還有沒有人能真正講得清楚說得明白。那讀了《易經》到底可以用來幹什麼呢?
-
玄學中的「三玄」指什麼 為何獲萬經之王括囊百氏大道之源等讚譽
玄學又稱新道家,是對《老子》、《莊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說,產生於魏晉。玄學是中國魏晉時期到宋朝中葉之間出現的一種崇尚老莊的思潮。也可以說是道家之學的一種新的表現方式,故又有新道家之稱。其思潮持續時間自漢末起至宋朝中葉結束。玄學是魏晉時期取代兩漢經學思潮的思想主流。 玄學即「玄遠之學」,它以「祖述老莊」立論,把《老子》、《莊子》、《周易》稱作「三玄」。
-
《周易》是一本怎樣的書,它是如何演變的?
說《周易》前,我們就先簡單梳理下它的由來吧。在中國自古《周易》的地位很高。由於孔子推崇,春秋時即是儒門六經之一。漢立五經,尊《易》為眾經之首,後來的九經,十三經皆循此序。《易》既是儒門群經之首,同時在道門之中也被奉為經典中的經典。因此,《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石著作之一,這是毫無疑問的。
-
易經到底誰寫的?伏羲創八卦,文王演周易,孔子作易傳
易經到底誰寫的?伏羲創八卦,文王演周易,孔子作易傳《易經》包羅萬象,奧妙無窮。是中華民族古代文化的精碎,也是公認的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易經》還是中國道家思想「易、老、莊」謂之三玄哲學的根源。在一些問答平臺和日常生活中,常到見有人在問:「《易經》到底是誰寫的?」其實,這部經典的成書,經歷了漫長的「三古」,並非某一人所作成。今天,「源易緣」就讀者交流下《易經》的成書歷程。據史記載:《易經》成書歷經天皇、地皇、人皇、昊帝、炎帝、黃帝、夏王、商王、文王、孔子等先祖聖賢。時經遠古、中古、和近古。
-
君道、臣道、孝道、師道《周易》中的經國濟世之道
本書成書於2019年,源於本人的培訓教材,系20餘年研《易》心得之一部分,尚未出版,今將於百家號逐章發表,以期有利於社會,有利於有緣之讀者。前言《周易》所述乃天地大道,包羅萬象,廣大悉備,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她是中華文化的發源地,是中華龍文化的究竟起源。
-
《周易》分為「經」和「傳」,「經」是什麼?「傳」又是什麼?
《周易》,又稱《易經》,是我國最為古老且又十分神秘的一部經典,它是「群經之首」,是中華文化的總源頭。其實,《周易》分為《易經》和《易傳》兩個部分,《易經》簡稱為《經》,《易傳》簡稱為《傳》。那麼,《經》是什麼?《傳》又是什麼?它們之間有什麼樣的區別和聯繫?
-
《周易》秘密告誡:與人交談時,少說這4件事,當心福氣悄悄溜走
「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周易》就曾隱晦秘密地告誡道:與人交談時,少說這4件事,不然只會讓自己身處被動局面,周身的福氣也會悄悄溜走,最終招致禍患。1.自己的煩心事《周易》的蠱卦說:「蠱,惑亂也」。這裡的「蠱」其實就是一種影響人情緒的負能量,它不僅會影響我們自己的心情,還會惑亂周圍的人,讓身邊的人也變得喪氣。
-
周易提醒:想要發財,身上一定不能有的3件事,大部分人身上都有
相信不用我說,有智慧的人已經知道了「易數書」就是《周易》,《周易》是中華文化的源頭,是「三玄之冠」、「群經之首」,說它是「人生的答案之書」一點也不為過。現代新儒家馮友蘭先生在去世前給他的學生留下囑咐:「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
-
周易:想要好命,就要自己修,堅持做到2點,你也可以是富貴之人
《易經》是中國國家最古老的古典作品,它廣大精微,包含宇宙萬象的一切道理,被稱為「大道之源」 「群經之始」。這是中國人最為重要的經典,它把人類在不同生活階段的修養和應對策略極端化。《周易》任何時候對人們都有很大的影響。孔子和老子都出生在春末和秋末,並且有相同的愛好——。現代新主人的豐裕留下了硬道理。 「中國肯定會在未來大放異彩。
-
預知未來的大智慧—《易經》之《周易》的內容
預知未來的大智慧—《易經》之《周易》的內容《周易》是中國本源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中華民族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是中國古代傑出的哲學巨著,歷經七千多年的歷史至今經久不衰,奠定了中華文化的重要價值取向,開創了東方文化的特色,對中國的文化產生不可取代的重要價值和巨大影響。那麼《周易》究竟是一本什麼樣的奇書呢?
-
《易經》為什麼被尊為群經之首?它是永恆、變化而又簡明的真理
但《周易》 在我國歷史上被尊為群經之首,具有至高無上的位置。這並不是沒有理由的。事實上,它言說了我國才智最基本的天道觀和人道觀。由此,它刻畫了我國人的語言、思維和存在。不了解《周易》,也就無法了解我國的才智和我國人的民族文化特性。《周易》究竟是一部什麼樣的奇書?《周易》由《易經》和《易傳》兩部分組成。它們面世的時代前後相繼。《易經》是一部卜筮之書。
-
《周易》有哪五個版本,區別在哪?《周易》為何會稱之為《易經》
《周易》是卜筮之書,被譽為「大道之源」,為群經之首,設教之書。《周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西漢初期,尊崇「黃老學說」,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經濟上實行輕徭薄賦。
-
周易知識百問百答:2、為什麼說周易是卜筮之書?
《周易》之所以被稱為經典,並非是完全由於它神奇的卜筮功能,還因為它具有著極其深奧的哲理。◎什麼是卜筮從本質上來講,《周易》是一本卜筮之書、什麼叫卜筮呢?卜筮就是對未來事態的發展進行預測,而《周易》便是總結這些預測的規律理論的書,並且是我國古代預測學中的一部最古老而又深邃的經典。被後人推崇為群經之首,中國文化的總源。
-
周文王——「文王拘而演周易」
季歷去世後,姬昌繼承西伯侯之位,故稱西伯昌。 姬昌在位四十二年後,才正式稱王,史稱周文王。他在位期間,重視農業生產。他還禮賢下士、廣攬人才,拜姜子牙為軍師,制定軍國大計。使得西岐軍事實力逐漸強大,從而有天下三分、其二歸周的局勢。為後來的武王伐紂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圖為周文王姬昌像。周文王享壽九十七歲。其子姬發後來滅商建周,追其父諡號為文王。
-
破解《易經》第38卦之睽卦:怎樣開啟一個脫胎換骨的人生?
《周易》又稱《易經》,相傳為周文王姬昌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 。《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佔卜之用。傳部含《文言》、《彖傳》上下、《象傳》上下、《繫辭傳》上下、《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共七種十篇,稱之為「十翼」,相傳是孔子及其弟子對《周易》經文的註解和對筮佔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論述,但爭議頗多。
-
中華群經之首《易經》的由來,人更三聖,歷世三古
河圖、洛書最有名的出處來自於《易傳·繫辭》中的"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這句話,並據此認為八卦就是根據這二幅圖推演而來的,從而成為易學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由於歷代皆認為它們是"龍馬負之於身,神龜列之於背",所以多少世紀以來,它一直披著神秘的外衣,公認為是中華文化之源的千古之謎。真實的歷史往往可能很簡單,就是河圖不是上帝遣龍馬所賜,而是河洛先民的偉大創造。
-
《周易》智慧:和人聊天時,少說自己這3件事,福氣會慢慢增加
《周易》是上古的一部非常偉大的奇書,它不僅是群經之首、大道之源,還是儒道兩家共同的經典,對法家、墨家、陰陽家、醫家的形成發展,也都有著深遠影響。從古至今,《周易》一直被很多人認為是封建迷信,不被看好。但是隨著人們的慢慢發現,這本書裡將人的修養修性,以及在人生不同階段怎麼處事都講到了極致,也成為中國哲學思想的源頭。
-
群經之首的《易經》告訴你,如何取氣質優雅的好名字!
天人之際就是一個陰陽的問題,《周易》講天地人三才之道,就是一個天人之際的問題。後來,漢武帝、董仲舒慢慢接受了這個觀點。到漢宣帝時候,當朝宰相認為《周易》是聖帝明王治太平之書,帝王應該用《周易》原理,創造一個太平盛世。這樣,《周易》的地位就被提得更高了。東漢時期,班固寫《漢書》,整理國故,編寫了《藝文志》,正式視《易》為群經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