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到底誰寫的?伏羲創八卦,文王演周易,孔子作易傳
《易經》包羅萬象,奧妙無窮。
是中華民族古代文化的精碎,也是公認的群經之首,大道之源。
《易經》還是中國道家思想「易、老、莊」謂之三玄哲學的根源。
在一些問答平臺和日常生活中,常到見有人在問:「《易經》到底是誰寫的?」
其實,這部經典的成書,經歷了漫長的「三古」,並非某一人所作成。
今天,「源易緣」就讀者交流下《易經》的成書歷程。
據史記載:《易經》成書歷經天皇、地皇、人皇、昊帝、炎帝、黃帝、夏王、商王、文王、孔子等先祖聖賢。
時經遠古、中古、和近古。
從天皇到孔子,《易經》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伏羲創八卦,文王演周易,孔子撰《易傳》。
歷代學者又根據逐年積累的經驗資料、天文、地理、社會、人文知識、哲理格言等,經過無數次的研究、詮釋、篩選、刪補而成。
經過數千年的發展,於是形成了這部內容豐富的「百科全書」。
如今,《易經》已經悄然走進「尋常百姓家」,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繫辭傳》因此說: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原創聲明:未經許可,禁止進行刊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如需刊載,請通過本平臺留言獲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