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化易經八卦,周文王奠定了中國文化的基因

2021-01-10 與天地遊

前一篇:古代吳國竟然是起源於周朝,但還是被稱為蠻夷,為什麼?

「鬱郁乎文哉」,這是孔子對周文王的讚嘆,周朝幾代人的努力聚集賢才,擴大版圖,引起了中央王朝商朝的注意。文王的父親季歷對周邊的蠻夷部落進行徵服,這有力地打擊了商朝邊遠地區的騷亂,保障了中央政府的安全和政治穩定,但這也同時擴大了周的地盤,引起了商朝的不安,於是他們把季歷召喚到中央任職,表面實行嘉獎,封伯侯,實際上是抑制周的擴張,相當於明升暗降,處於軟禁狀態,不久季歷被殺害,罪名不清不楚。

周文王

季歷死後,姬昌即位,就是周文王,他果然沒有辜負古公亶父的願望。文王更加注重自己的德行和任用賢才,並且他很喜歡對大自然規律和社會人事進行思考,他對巫祝的卜卦很感興趣,思想時常深陷其中,思考這些八卦的意義。

季歷被商朝殺害後,文王更加誠惶誠恐的侍奉商朝中央政府,對周邊版圖的擴張,得來的奴隸大批貢獻給商朝,以換取商朝對周部落的保護,畢竟這個時候周部落還是很弱小的,商紂王對姬昌還是很滿意的,封他為西伯侯,在西岐山周圍享有對小部落的討伐和徵戰的權力。但是紂王周圍的官員看到西伯侯的勢力擴張和名聲賢德,有所憂慮,地方諸侯太大會威脅中央權威的,中國的歷來衰落就是因為中央的威權被地方政權削弱。

於是他們召喚西伯侯姬昌去中央述職,並且以述職的名義囚禁了西伯侯姬昌,囚在羑裡。這一囚就是七年。七年足以讓一個人變老,變瘋,變崩潰。但樂觀積極的人則能安然渡過,就像是王陽明被貶貴州龍場,在山洞裡渡過了幾年而悟道。姬昌也是在牢獄裡悟道,在文王被囚禁的這幾年,對中國後世造成了重大的影響,塑造了中國的文化,為中國文化注入了天人合一,善惡互倚,以德服人的文化基因。那就是文王姬昌演化了易經。

司馬遷說,文王拘而演周易,說的就是這個事情。姬昌從早就學了八卦,這是伏羲流傳下來的先天八卦,先天八卦表徵方位,天乾在上方,地坤在下方,乾坤定則空間方位定,東邊屬於火,是太陽升起的地方。西方屬於水,水源發起的地方。西北有大山,屬於艮。東南地勢低,面朝大海,屬於澤。西南颳大風,屬於巽。東北有驚雷,屬于震,盛產木頭(想想大興安嶺的樹木)。這是我們古人對大自然的變化經過觀察總結,用乾坤水火風雷山川來表徵世間萬物。

先天八卦

先天八卦是天地間的事情,那如何來推演人世間的事情呢,姬昌在獄中苦苦思索,演化出後天的文王八卦。先天八卦是靜止的,而後天八卦是流動的,可以相互轉換因果。在後天八卦中,東方為震,從雷開始,在時間上,為春分,春天復甦,萬物始萌。巽,東南生風。立夏,南方為上,為火,為夏。坤為立秋,產出果實。兌為秋分。乾為立冬。坎為水,為陰,時間上代表冬至,艮在時間上為立春。

後天八卦

姬昌又創造性的把八卦上下疊加,從八卦演變成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么,每一卦的三爻象徵天地人三才,從而從自然現象推理至人世間的循環往復的變化,沒有一卦是固定的不變的,八卦沒有禍福,沒有絕對的好和絕對的壞,彼此互相倚伏和轉變。

乾卦

八卦的第一卦為乾,天地萬物從乾開始,乾象徵至剛至陽。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由六個陽爻組成,第一爻叫初,用九代表陽,用六代表陰,初九,代表第一爻為陽,如果是初六,則代表第一爻為陰。卦的第五位很重要,在上位,代表社會的上層,人事的領導位置,如果第五爻為陽爻,就是九五,在政治上代表朝廷和皇帝,九五至尊就是這麼來的。最上層代表宗廟,是精神的象徵,古代祭祀,就是祭祀最上層的社稷宗廟,那是精神層面的東西。在現代社會,上海的一大會址,北京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則是新中國精神上的宗廟社稷的象徵。一旦算卦到最上一層,代表著已經到頂了,所以在乾卦裡面表徵其意就是亢龍有悔,人切莫跑到最上面去,再上去就是望斷天涯路,沒路了。

復卦

再比如,復卦,復卦的前一卦是坤卦,六爻全陰,至陰。而復卦,第一爻開始變陽,一陽來復,萬事萬物從至陰至黑暗的地方來一絲希望,表面上看還是很黑暗,但內部已經開始變化,這一刻在時間上代表著冬至剛過的那一點,地球上光照時間最短,黑夜時間最長,從那一天開始,地球上的光照時間每一天都會增加一點,黑夜每一天都會減少一點,開始回復,開始收復,復往,又是一個循環的開始,所以叫復卦,時間點是子時,夜間十一點到一點的時候。

古人有詩來說冬至:

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移

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

天心,就是太陽,天心剛剛好運行一半,萬物未生,剎那間,一陽初動,這就是復。

泰卦

再比如泰卦,上邊是坤,是地,代表陰氣,下沉。下邊是乾卦,是天,代表陽氣,上升,三陽開泰,是個好卦。為什麼呢,內卦剛健,外面柔順,陽氣上升,陰氣下沉,天地相交萬物生發。人世間的社會需要交往,人是社會性動物,人與人需要交往。只有人與人交往,事情才能相通,人只能在成就他人的同時來成就自己,君子道長,小人道消,所以是好卦。

與此相反的是否卦,同樣是天地,位置不當,就完全反過來了。

否卦

否卦,外面剛強,內心柔弱,外強中乾,陽氣上升,陰氣下沉,天地不交,萬物分離,人和人不相交往,彼此不能互相成就,分崩離析,當然就不好了,所以否。

易經的最後一卦是未濟。

未濟卦

未濟,未到彼岸,過不了河,不能圓滿。小狐狸過河,溼了尾巴,尋不得食物,人生到最後不能圓滿。上火下水,火氣蒸騰上升,水氣陰沉下降,上下分離不交,君子飲酒,喝得最高興的時候溼了頭,樂極生悲,不圓滿。誰的人生是圓滿的呢,讀書頭懸梁,錐刺骨的那位蘇秦,後來掛六國相印,好不威風,人生最後竟然客死他鄉,慘遭五馬分屍,眼看他差口氣就人生圓滿,可也未濟。不滿意十有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君子戒驕戒躁,戰戰兢兢,克勤克儉,稍有驕傲,就會溼了了頭,自尋其辱,得失無常,這就是未濟的人生。

易經,中國的百經之首,儒家道家都奉為必讀的經典,孔子周遊列國不得志,晚年學易經,韋編三絕,感嘆說,要是早點學習易經,人生會少犯很多錯誤。易經有三個版本,先前的連山易和歸藏易已經失傳,經文王演化後,我們所能看到的是周易。

文王演化易經,悟到了天機,在周易裡可看到很多卦辭「利建侯」「利涉大川」,此時的文王窺見了天地的秘密,他預見了什麼呢?

參考閱讀:

君子應該保持警惕的三件事,讀懂的時候已經老淚縱橫

妻子經常被稱為太太,太太究竟是什麼意思?

周朝居然起源於一個野孩子

怎樣才能改變你將要墮落的命運

商紂王,商王朝的開創者,卻失敗於背叛

傅說, 先於孔子800年而成聖的聖人,他是誰?

相關焦點

  • 八卦是誰創造的,伏羲、周文王、還是孔子?可能另有他人
    八卦一說到底是誰創造的?按照傳統的說法,古人提出「易更三聖」。也就對於易經貢獻最大有三個人,分別是伏羲、周文王、孔子。漢代司馬遷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云:「餘聞之先人曰:『伏羲至純厚,作易八卦。』」對於伏羲創始八卦學說,歷來最得到認可。從司馬遷的自述中就可見,在漢代伏羲依據河圖洛書啟發,畫出了八卦。其次是周文王。
  • 周文王為何要演繹後天八卦,他的真實用意又是什麼呢?(一)
    可問題是:先天八卦是距今七八千年前的伏羲時代創立出來的,而文王八卦則是距今不到三千年前的周文王,從先天八卦中演化出來的,後天八卦和先天八卦之間,相差了四五千年的時間,難道伏羲創立出先天八卦後,就一直擺在那裡不用,要等四五千年後出現了周文王,再由他從中演化出後天八卦之後,中國人才能應用?那伏羲之後的黃帝、炎帝、顓頊、堯舜禹、夏啟、商湯等各代君王,都不去理會先天八卦是怎麼一回事?
  • 周文王姬昌,臨終前留下的遺言,可能透露著《易經》核心!
    《易經》被稱為三玄之冠,是「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國哲學與文化的總源頭。易經的發展經歷了4個版本:伏羲氏創造先天易,也叫先天八卦;然後是神農氏創造連山易,也叫連山八卦;再到黃帝軒轅氏創造歸藏易,也叫歸藏八卦;最後才是我們熟悉的《周易》,周文王將《易經》的八卦演繹成64卦和384爻,並作卦辭、爻辭,後人把這個版本稱為《周易》。
  • 周文王精通易經,姜子牙卻讓他算錯一次,厭星術能救人命?
    周文王的賢德和出眾,就為他帶來了一場災禍。這場災劫,差些要了他的命,在眾人的幫助下,也還是難逃7年牢獄之災。在被商紂王召見到帝都朝歌時,臣子們都勸他不要前往。但周文王用先天伏羲易經八卦,測出了自己有驚無險,不至於喪命,就義無反顧的去見了紂王。周文王臨行前,也告訴大臣和家人們,七年牢獄災期一滿,自然就可返回西岐。不論是誰,千萬都不要到朝歌尋他。
  • 周文王臨終留給兒子一段話,是《易經》的核心,專家至今沒琢磨透
    而且至今還沒有人能夠完全的參悟此書,這本奇書就是《易經》。現在很多人其實分不清《易經》還有《周易》的區別。通俗點講,《易經》其實是一個統稱,從原始時代的伏羲開始,到周文王姬昌演繹《周易》一共有4個版本。第一個版本就是伏羲氏開創的先天八卦。第二個版本是之後神農氏創造連山八卦。之後黃帝軒轅氏又開創了歸藏八卦。最後才是周文王姬昌演繹的《周易》。
  • 文化遺存|文王畫卦山
    為了鞏固自己伐商的後方,周文王姬昌在公元前1057年親自率兵,以「侵阮徂共」為理由,徵討並降服密須國,為後來建立八百年周朝奠定了基礎。周文王一舉降服密須國,在今靈臺縣城築成「靈臺」,祭天安民之後,浩浩蕩蕩沿達溪河班師回朝,得勝之師一路向東逶迤而行,不覺已走過三十裡,這時文王被眼前的一座山吸引住了,只見此山突兀而起,卓爾不群,聳立在雲霧繚繞中,周圍稍矮的八座山峰拱圍著它,組成了一個巨型八卦,碧波翻湧的達溪河,在群峰中蜿蜒流動,恰似八卦中的陰陽魚。
  • 真正的《周易》是科學巨著,周文王只是編輯,辯證法來源於易經
    在中華文化五千年的進程中,有一本奇書,那就是《周易》,相傳易經是上古伏羲氏所注(連山易,歸臧易已失傳),周文王也就是姬昌在獄中注釋了64卦爻辭。雖主要為佔卜所用,但中國古哲學大多源自易經。而太極圖等一些東西,出自陰陽家,而道家的創始人老子一部分思想也是符合《易經》的。
  • 先後天八卦的演化過程隱含著大洪水發生的痕跡以及當前的地球構架
    中國伏羲時代,也是有關於大洪水的記載。《山海經·海內經》也記載說「洪水滔天」。今天要從八卦的演化過程來探究這一事件。大家都知道有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伏羲造先天八卦,文王造後天八卦。關於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的關係和演化過程,很多人都做了很多解析,各有各的說法,但是少有能夠聽起來讓人信服的,大都是牽強之說。
  • 八卦到底是什麼?伏羲憑著什麼創造了八卦?
    伏羲伏羲最為重要的一個發明是八卦伏羲將天地之間的造物以符號的形式演化了出來八卦的起源,來自一條河流這條河是黃河,伏羲治理天下時,有一個龍馬背著河圖出現當伏羲拿到河圖之後,心有所感於是在天水的八卦臺畫出了最初的八卦其實這個時候的八卦僅僅是一個雛形要形成現在我們所看到的的
  • 周文王臨死留下300字告誡,卻是《易經》精髓,至今無人讀透
    《周易》是中國古代一部神秘的著作,被儒家尊為群經之首,是我國最古老的一部佔筮書,同時也是一部凝結著遠古先民睿智卓識的哲學著作,成為中國哲學思想的總源頭。幾千年來,被廣泛地運用在政治、經濟、軍事、天文、地理、人文、科學、哲學等領域中,也因此被認為猶如天書般難懂。
  • 傳說伏羲畫八卦周文王演為六十四卦的《文王卦》古籍資料
    傳說伏羲畫八卦,周文王演為六十四卦,每卦六爻。此種佔卜法因六十四卦而起課,所以稱文王課。王統照《號聲·讀》《易經》,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經典之一。兩千多年來,它幾乎一直居於「六經」或「十三經」之首的地位。對《易經》的詮釋和發展又產生了諸子百家。而《易經》又是在文王八卦的基礎上形成的,對文王八卦的破解將直接地打開傳統文化的大門。 易學、術數、佔卜、中醫、針灸、風水學等都應用到文王八卦。
  • 八卦是周文王演變為六十四卦的嗎?《史記》的記載有差錯嗎
    有一位名為趙日金141的熱心網友,已經是第三次在評論區這樣留言:周文王演衍《周易》,《史記》如此說,「西伯蓋即位五十年,其囚羑裡,蓋益《易》之八卦為六十四卦」。「自伏羲作八卦,周文王演三百八十四爻而天下治」。《史記》還記載孔子為之作《易大傳》即現稱《易傳》傳授《周易》。
  • 周文王——「文王拘而演周易」
    周文王姬昌是周朝的奠基者,他是周太王之孫,季歷之子,周武王姬昌之父。同時他還是我國古代歷史上有名的一代明君。 圖為周文王姬昌石像。季歷去世後,姬昌繼承西伯侯之位,故稱西伯昌。 姬昌在位四十二年後,才正式稱王,史稱周文王。他在位期間,重視農業生產。
  • 風雷學八卦:易經新解6
    閉上眼睛感知到的的宇宙卻是無限的,你說現代科學和易經哪一個更接近真相?再舉一個例子,我們都看過醫學上X光拍攝的片子,可見光下我們看到的世界,在X光下卻是另外一個樣子。由此可以得出結論,大家眼中所謂的「真實」世界,其實就是可見光給我們模擬出來的一個虛擬世界。而真正的真實,可能需要我們閉上眼睛開啟靈智才能感知。易經思維就是這麼一個開啟靈智的方法。
  • 易經八卦種類和卦象
    八卦象徵宇宙的萬物起源和變化,它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後天八並以高次定南北,震兌為東西,故以震離兌坎劃分東南西北,代表春溫、夏熱、秋涼、冬寒。《易,說卦〉道:「萬物出乎震,賽東方也。齊乎巽,巽,東南也。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
  • 中國古代故事:人類的始祖,伏羲氏與「八卦」的淵源
    但他最重要的發明是創造了八卦。關於伏羲發明八卦的經過,(易·繫辭下)是這樣記載的:「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意思是說,伏羲觀看日月星辰的變化,了解地面上多種生物的變化規律,察看大自然中鳥獸活動和活動留下的印跡後.受到了深刻的啟發,於是仿照自然界各種印跡.創造出了八卦。
  • 伏羲創造了八卦,為什麼周文王得到了精髓,比伏羲算的還準?
    相傳伏羲是八卦的創始人,他通過推演八卦預測天氣,那時候的八卦真的只有八個,分別為「天澤火雷風水山地」八相,不過必須指出,當時的推演結果並不是很準。到了商朝,周文王在八卦的基礎之上衍生出來了六十四卦象。就算不懂八卦,也知道卦象的增加,會讓結果更加精確。所以周文王的八卦演繹,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而他本人也被傳的神乎其神,據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 八卦起源 三僚風水文化景區
    八卦源於中國古代對基本的宇宙生成、相應日月的地球自轉(陰陽)關係、農業社會和人生哲學互相結合的觀念。
  • 中國文化的邊緣(陰陽五行八卦)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儒家文化,四書五經,詩詞歌賦,小說都是文化正統。佛教、道教文化與傳統文化相結合,也衍生出許多學說理論。老子《道德經》更是以深奧的哲理,打動了全世界,發行量僅次於《聖經》列世界第二。
  • 易經:伏羲是用什麼方法把八卦畫出來的?揭開八卦的成因
    《易經》作為群經之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研究《易經》的朋友,都知道最早是伏羲畫的八卦,那麼伏羲是用什麼方法畫出來的?掌握這個推演方法,揭開八卦的成因,就能迅速記住八卦,輕鬆入門。1、易經:始於伏羲畫八卦,經歷三變,孔子作十翼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