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知識百問百答:2、為什麼說周易是卜筮之書?

2021-01-08 白山專欄

古代民間認為,經過神聖的求卜過程,那些自然物也就獲得了神聖的象徵意義,它們呈現出來的形狀不是人為的結果,而是神靈和上蒼的賦予,是神靈的啟示或告誡。《周易》之所以被稱為經典,並非是完全由於它神奇的卜筮功能,還因為它具有著極其深奧的哲理。

◎什麼是卜筮

從本質上來講,《周易》是一本卜筮之書、什麼叫卜筮呢?卜筮就是對未來事態的發展進行預測,而《周易》便是總結這些預測的規律理論的書,並且是我國古代預測學中的一部最古老而又深邃的經典。被後人推崇為群經之首,中國文化的總源。

《周易》之所以被稱為經典,並非是完全由幹它神奇的卜筮功能,還因為它具有著極其深奧的哲理。《周易》更是一部哲學蓍作,有人說它是「人類的少年哲學」。因為當時的農牧漁獵是《周易》的經濟基礎;渾然一體、尚為分化的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哲學是它的文化背景。漫長的追求權利的奴隸社會是它形成時期的政治狀兄而用淺顯的感性知識進行的哲學思辨則是它得以形成的根本,所以它是人類少年時代的聰明智慧結晶,並沒有看起來那麼神秘。也並不是一部不可卒讀的天書

《周易》包括《經》和《傳》兩部分內容。《經》乃筮之書,編於殷商之際,為上古丞史文化遺存;《傳》乃戰國中後期作品,為自成體系的哲學著作,反映了新興封建階級的世界觀。

◎什麼是《經》

《經》分為《上經》和《下經》,《上經》三十卦,《下經》三十四卦,一共六十四卦。每一卦由卦畫、標題、卦辭、爻辭組成。

六十四卦是由乾、坎、艮、震、哭、離、坤、兌這八卦重疊演變而來的。每個卦畫都有六爻,爻分陰陽,陽性稱為「九」,陰性稱為「六」。從下向上排列成六行,依次叫做初、二、三、四、五、上。六十四個卦畫共有三百八十四爻。標題與卦辭、爻辭的內容有關。卦辭在爻辭之前,一般起說明題義的作用。爻辭是每卦內容的主要部分,根據有關內容按六爻的先後層次安排。

◎什麼是《傳》

《傳》一共七種十篇,分別是:《象(tllari》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繫辭》上下篇、《說卦》、《雜卦》和《序卦》。

古人把這十篇「傳」叫做「十翼」意思是說「傳」是附屬於「經」的羽翼,即用來解說「經」的內容的。

《象》是專門對《周易》卦名和卦辭的注釋。

《象》是對《周易》卦名及爻辭的注釋。

《文言》則對乾、坤二卦作了進一步的解釋。

《繫辭》是《周易》的哲學綱領,其內容博大精深,是學易的必讀之篇。《繫辭》是易傳十篇中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文字。它是我國古代第一部對易的產生,原理、意義及易卦佔法等的全面、系統的說明。它闡發了許多從周易本文中看不到的思想。《繫辭》與《象》、《象》不同,它不是對周易的卦辭、爻辭的逐項注釋,而是對周易的整體評說。

《說卦》是對八卦卦象的具體說明。是研究術數的理論基礎之。

《雜卦》則將六十四卦以相反或相錯的形態排成兩兩相對的綜卦和錯卦,從卦形中看卦與卦之間的聯繫。

與《雜卦》研究的角度不同,《序卦傳》則講述了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總起來看,《傳》的作者的主要目的是借解說經文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

相關焦點

  • 周易知識百問百答:1、什麼是周易?
    1、什麼是周易?答:《周易》一名,最早見於《左傳》莊公二十二年記載。關於「周」「易」兩個字有很多爭議,現在的說法是:《周易》就是周代闡述變易的書籍。一般說來,現在我們所說的周易,包括兩個部分,一部分叫《易經》,一部分叫《易傳》。
  • 《周易》真的是卜筮之書嗎?中國最早的心學經典了解一下
    常常聽人說,《周易》是卜筮之書。朋友們知道我在讀《周易》,第一個反應也是要我給他們算一卦。對於不明究竟的讀者來說,翻開《周易》之後,映入眼帘的滿是「吉」、「兇」、「無咎」、「有悔」這樣的字眼,也確實很難讓人不相信,這部書就是用來算命的。
  • 《周易》卜筮有什麼用?孔子認為有這四點
    《周易》是一本帶有深奧哲理的卜筮之書,所以研究《周易》,離開不對卜筮的探討。避開卜筮只論義理,這是有偏見的。孔子將學《易》境界劃分為贊、數、德。所謂贊就是幽贊於神明,或許這三個境界在當今時代已不具備可操作性,但這反映了孔子對《易》的基本態度:卜筮是易學的基礎。
  • 周易知識百問百答:13、 作易者,其有憂患乎 在暗示什麼?
    「易之興也」,並不是說易之產生也,《周易》這個文化本來有,哪一個時代很流行、很興盛呢?「興」就是很流行、很興盛。「作易者,其有憂患乎!」「作易」並不是開始畫八卦,是指作《周易》這個文章。我們現在看到的《周易》是周文王作的,周文王是在憂患中作的《周易》,是他坐在牢裡作的。文王坐牢並不是普通的坐牢,卦王隨時都準備殺他。他內心的痛苦,是可以想像的。所以孔子在這裡說,「作易者,其有憂患乎?」
  • 周易知識百問百答:9、象事知器,佔事知來告我們了什麼?
    我們學過《周易》,就知道入心就是天心。七帝在哪裡?菩薩在哪裡?就在人們的心裡,大家看得到的,就是天心;大家心裡的意見,就是上帝的意見,這就是中國文化。菩薩、上帝就在你的思想裡,沒有你就沒有菩薩、沒有上帝。《周易》這一門學問,就像一個卦,這個卦有卦理、有卦象,象就是卦的現象,「象事」的意思就是現象,是人事同物理世界的事。「佔事」,算命算卦就是佔事。
  • 周易佔卜之源流逐個說
    《周易》蘊含豐富而深意,它涉及了天、地、人等極其廣泛的知識內容,而這些內容,又是通過佔卜的形式--卦,表達出來的,因此,要繼承和發揚這一份古老的文化遺產,首先涉獵一下周易佔卜方面的一些知識,是很有必要的,近代易學大家尚秉和先生總結自己的治易經臉說,「未學易,先學筮」,是不無道理的。
  • 周易知識百問百答:7、天尊地卑、乾坤定矣的含義指的是什麼?
    這是《繫辭傳》開始的一段話,它首先闡明《周易》是以宇宙的構造形象為依據的。宇宙在創始萬物的同時也創造了宇宙間萬物生生滅滅的自然法則。天尊貴於上,地卑賤於下,乾坤由此確定。卑下高上已經陳列,貴賤之位確立。天地動靜有其常規,陽剛陰柔即可斷定。而「天尊地卑,乾坤定矣」這兩句話就說明了《周易》是以乾坤兩卦做開頭。乾坤兩卦則代表了宇宙大自然的物理現象。
  • 《周易》準天地之道以立人道,乃懲惡勸善之書,非僅卜之用
    現代學者對於《周易》卦爻辭的解讀,基本延續了傳統義理易學的解經體例和方法,既沒有多少新的創穫和突破,也缺少對傳統的總結梳理與整合。毫無疑問,歷代注家,由於個人關注角度不同,其對《周易》卦爻辭的詮釋都帶有某些思想和時代的局限性。由於人們對預知未來、逢兇化吉的無限渴望,《易》用於卜筮,神秘化的趨勢比較明顯。一直以來,《周易》作為卜筮之書成為主流。
  • 易經與謀劃——六爻金錢課與周易卜筮學
    易經與謀劃——六爻金錢課與周易卜筮學中天易張永紅整理 易師楊鳳琦著寫朋友們、易友們,國學大師南懷瑾說過:積累是一種毅力,是由微小到偉大的必經之路,是成功的前提,是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斷卦也是一樣,首先自己熟悉了斷卦上的一切學理,再加自己平時多積累經驗慢慢積少成多就能提高斷卦的技術
  • 《周易》是封建迷信嗎?卜筮(shi)準不準?到底該不該信?
    《周易》最初作為卜筮之書,記錄了先秦的卜筮之法《周禮》曰∶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周易》可能只是先秦卜筮之書的其中之一,但另兩部已經失傳,故而周易的價值突顯,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周易》是研究先秦卜筮不可繞過的一部著作。
  • 《周易》是一本怎樣的書,它是如何演變的?
    說《周易》前,我們就先簡單梳理下它的由來吧。在中國自古《周易》的地位很高。由於孔子推崇,春秋時即是儒門六經之一。漢立五經,尊《易》為眾經之首,後來的九經,十三經皆循此序。《易》既是儒門群經之首,同時在道門之中也被奉為經典中的經典。因此,《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石著作之一,這是毫無疑問的。
  • 孔子說,學《周易》有三種境界,你在哪一種?
    歷來把《周易》當成卜筮之書的人,一定是沒有認真讀過《周易》卦爻辭原文的。因為作者在《巽》卦的爻辭中,已經明明白白地表達了自己對於卜筮的看法。巽在床下,用史巫紛若,吉,無咎。——《巽》九二爻作者寫這句話,究竟什麼意思呢?不妨聽小編細細道來。一、「史巫」何人?
  • 《周易》
    綜合劉大均、林忠軍等易學名家的說法:《周易》本來是一本佔卜的書,但經過儒家的改造,成為一部重要的思想經典,並被稱為「群經之首」。古代對「周易」一詞的解釋,眾說紛紜,但歸納起來主要有兩種:一種認為《周易》是周代佔筮之書;一種認為《周易》是講變化的書。英文中Thebookof change的譯文就是取此意。
  • 易經入門21問
    周易學習入門基礎知識匯總1、 問:何謂《周易》。答:《周易》是我國古代哲學、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結合的一部巨著,歷來被尊稱中國文化的百科全書,其內涵涉及天文學、氣象學、物理學、數學、醫學、軍事學、氣功學等。千百年來,《周易》對我國的哲學、史學、文學、宗教、自然科學及社會科學都有著巨大的影響。2.問:周易入門該看哪些書?答:周易入門的話,看《易經》就可以了。
  • 《左傳》中的那位周太史原來不懂《周易》——從「光」的含義說起
    《周易》一書中,出現了幾個「光」字。這些「光」字,究竟是什麼含義?從這些「光」的含義身上,我們可以發現,原來《周易》從來就不是一本卜筮之書,《左傳》中記載的那位最早用《周易》來卜筮的周太史,根本就是一個不懂《周易》的人杜撰出來的故事!為什麼這麼說?
  • 中國卜筮之書的祖宗——《易經》
    《易經》為卜筮之書,「易」字的本義,《周易·繫辭傳》說:「《易》者,象也。」《說文解字》引「緯書說」云:「日月為『易』,象陰陽也。」這兩種解釋,與《易經》的原始意義相合,《易》確實是在對於自然現象的觀察中經過長期積累而形成的。
  • 最初的佔卜為什麼要用到六人?他們是周易最終完成者嗎?
    司馬遷(前145年~不可考)司馬遷說,「太卜之起,由漢興而有。」(《日者列傳》)太卜為掌管卜筮最高官員,下屬官員多達185人。,三曰原兆,其經兆之體皆百有二十,其頌皆千有二百;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
  • 論朱子對《周易》卜筮性的重新確立及其解釋學意義
    以及「即事盡天理,便是易」(程頤、程顥:《二程集》,《程氏遺書》卷2上,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第31頁。)的觀點,並以此出發,對《周易》做了新的詮釋。同時代的張載作《橫渠易說》,認為《周易》是一部規範人行為的天人之書,提出「易即天道……此則歸於人事」和「聖人與人撰出一法律之書,使人知所向避,易之義也」(程頤、程顥:《二程集》,《程氏遺書》卷2上,第31頁。)的觀點。
  • 《周易》是本性命書:從卦爻辭中的君子和小人談起
    《周易》不是卜筮之書,而是專門講性命之學的,最明顯的證據就是卦爻辭中屢屢出現的「君子」和「小人」。任何時候,「君子」和「小人」都是一對相反的概念,但是,在《周易》裡面它們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一、成對出現的「君子」和「小人」《周易》卦爻辭中的「大人」和「君子」,是作為「小人」的對立面出現的。
  • 雜說《周易》:易經的卜筮文化中,卜和筮的區別!
    如今,說懂易經的人,應該是不多,但說道易經,大部分人還是知道這個名字,並且對易經的認識,大多是從佔卜的角度出發,也就是在大多數人的認識裡,不管是周易,易經,還是易學,在很大程度上,是和佔卜聯繫在一起。也就是說,至今為止,人們對《周易》的認識,大抵上就是,這是本算卦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