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0 02:22 來源:溫州日報甌網 編輯:單暉 瀏覽:1785
1928年《京華重聚首》照片見證了郭鳳鳴(右)、劉景晨(左)、孫詒澤的鄉情厚誼。
光緒三十二年中國派赴義大利米蘭漁業賽會會員合影,右一為郭鳳鳴。
郭鳳鳴《義大利萬國博覽會紀略·調查歐西實業紀要》。
陳鈞賢
參賽辦展 星光璀璨耀京華
郭鳳鳴(1871~1938),字漱赮(嗽霞),是溫州瑞安人。他有著「淵然瑩然」的知識面和「尤勇於遠行」的探索精神,深為孫詒讓和張謇所賞識,1906年4月28日至11月11日,他得以「主事銜侯選訓導」身份,與羅誠、朱璣璇、王沅、孫純錫等五人,代表「中國漁業總公司」,參加在義大利米蘭舉辦的漁業賽會,中國四項參賽展品獲獎,他鼓勵溫州商販林毓、林子屏、林嚴齊、周鳳、毛鴻興等多人攜帶瓷器、玉器、綢緞、繡貨等中國傳統工藝品參賽,把溫州產品推向世界。
郭鳳鳴回國之後,很快就出版了《義大利萬國博覽會紀略·調查歐西實業紀要》,張謇和孫詒讓分別作序。張序深為郭之文章觸動:「瀏閱再四,益愀然於吾國實業之前途。」「郭生等以商賽之資格,並以其暇調查賽業之狀況,綱引而目系之,俟有能採而行之者,可謂能恥我所短,且知我之所無者矣。謇所為瞿瞿然焦焦然而不能巳於言也。」孫對郭的圓滿完成出國辦展任務,也予高度評價:「餘友郭嗽霞茂才為搜集溫州水產及漁具致之會,因得隨行。既蕆事,遂遍遊歐西諸國,悉心詢訪得其要領。」「嗽霞此行,殿撰屬兼考察它實業,旁涉政俗所至,周諮博訪,創穫殊夥,亦附紀其略,綴以平議,所論中西異同良多深切著明,洞中時弊。將並刊附《紀要》之後,兩編並行,傳播宇內,針肓起廢為益無方。而嗽霞猶嗛然不以自足,方銳志賛成商船、水產兩學校。異日甄擇精要,博綜詳譯,則其著錄必有十百於是者。秉燭餘年,猶冀略聞,辜較斯尤,不賢識小,所目希望於無竟者已。」
郭鳳鳴從此緣結中國展覽事業,為出國辦展,「兩遊歐美,三渡扶桑」,作出了優異成績。1912年8月25日進入農林部任僉事職,巧的是魯迅也在這年這月任教育部僉事。有人說魯迅「堪稱創建教育部元老之一」,那麼郭鳳鳴堪稱創建農林部元老之一也當之無愧。後兩人都很快升任為僉事兼科長,相當於現在的副司長級別。從1913年6月開始,他一直致力於全國19個省市參加巴拿馬賽會展品的組織、預展、送展等一系列繁瑣、複雜的籌備工作,積極配合中國籌備巴拿馬賽會事務局,與陳琪局長研究、落實農、工、商、教育等各團體出品事宜。以出色表現,共同促成送展品最多、獲獎牌最多,花錢最少的優異成績。1917年,農商部總長谷鍾秀籤發「僉事郭鳳鳴晉給本部一等獎章」。1927年先後任南京國民政府財政部秘書、參事。1935年由於身體健康原因,返回家鄉溫州,1938年在祖居地瑞安大隱廬抱病仙逝。
縱觀郭鳳鳴一生,他在北京的15年可謂最輝煌的時段——中國近代展覽事業留下了他的足跡!他還是一位詩人,曾著有《憨廬詩文稿》,惜早軼。
民國舊影 京華聚首留鴻雪
最近,劉景晨孫女婿楊瑞津提供一幀老照片《京華重聚首》見證了郭鳳鳴、劉景晨、孫詒澤三位溫州歷史文化名人凝結的鄉情厚誼。
照片為郭鳳鳴、劉景晨合影,照片的卡紙上有郭鳳鳴和孫詒澤的親筆題詩,郭贈詩曰:「廿年故鄉友,分袂已許久。東西各奔走,形容漸白叟。京華重聚首,意興更濃厚。朝夕開軒牖,風月笑談口。君才如八鬥,畫梅尤不苟。我腹積塵垢,吟詩恥居後。惜君戒飲酒,獨我杯在手。此遇既非偶,鴻雪應留有。惟側風雅右,並立愧老醜。斯圖共保守,色相永不朽。貞晦老友吟政,並希惠和。」
孫和詩道:「兩公我畏友,同為客奔走。暫與久交結,愧負頑鈍叟。郭公已白首,劉公心爽厚。論議震戶牖,笑談不住口。詩才漾八鬥,濁世行不苟。胸次無塵垢,一切甘居後。又恨不飲酒,舉杯杯落手。對景固非偶,神交無若有。並立分左右,左者嗟老醜。知白黑自守,德言功不朽。漱赮、貞晦仝攝立像。漱赮贈詩索和,即用元韻奉答,兼簡貞晦。」
劉景晨比郭鳳鳴年少十歲,比孫詒澤少二十一歲。劉景晨與郭鳳鳴的交誼始於1908年2月受聘為溫州府中學堂地理教員。郭鳳鳴的兄長郭鳳誥曾被聘為監督。郭氏兄弟對劉景晨的學識才能早有所聞,又常聽好友、溫州府中學堂監督劉紹寬說起。正由於這一層關係,再加郭鳳鳴與劉景晨彼此性格品行都「爽厚」。
1913年春,北京國會參、眾兩院複選揭曉,劉景晨當選候補眾議員,曾赴京與郭鳳鳴有過短暫的接觸。1922年8月,劉遞補為第一屆國會眾議員,寓宣武門外,一直到1928年3月偕黃群離京南下。在北京近六年時間,劉景晨與郭鳳鳴才有了較多的碰面機會。從郭在照片裝幀卡紙上的題詩起句「廿年故鄉友」和兩人合影時的全身穿著,基本可以確定《京華重聚首》的拍攝時間在1928年1月23日至2月20日。
孫詒澤系鏘鳴第三子,光緒諸生,民國初,因與黎元洪有師生之誼。1916年6月6日,袁世凱死,黎出任大總統,被聘為總統府顧問、國務院顧問、國史館纂修。1923年隨著黎元洪退出政壇,他也回歸故裡。他的書法名氣噪起,正是入京之後,社會名流的讚賞,更使其聲名遠揚。章炳麟稱其作篆為「根底深固,從心變記」;黃紹箕稱其真書足以媲美李文田,篆法可與楊沂孫、吳大澄方駕;孫鏘鳴稱其「書法頗豪宕有氣」最為貼切。
此照拍攝地點,據照片裝幀卡紙右下方印文「S.Yamamoto Peking北京山本贊七郎」,是一家日本人開的照相館。山本贊七郎(1855~1942),是一位世界級的著名攝影師。他出生在日本岡山縣井原市芳井町梶江。經其叔父山本梅園介紹,拜在日本首批公費留英學生之一的林董門下學習西學,並藉由林董進入日本攝影圈。在日本攝影史上,山本贊七郎的輩分較高,他最初想拜有「日本達文西」之稱的橫山松三郎為師,即第一個在日本開設照相館,有日本「商業寫真之開祖」稱呼的下岡蓮丈之愛徒,但被橫山介紹給了自己的徒弟中島待乳。1882年山本出師後在東京市芝區日影町一丁目一番地開設了自己的照相館「山本寫真場」,生意很好。到了1896年,東京的照相館趨於飽和,日本的照相業競爭也日趨激烈。山本在事業受到嚴重影響的危機時刻,恩師林董再次成為他的引路人。這一年林董正好從北京卸任公使歸國,山本在與恩師的交談中了解到北京的照相館業並不發達,並且北京作為中國的皇城歷史悠久,無論建築、風景還是百姓生活,都有很多可拍的素材,於是天賦慧眼的山本看到了中國蘊藏著巨大的商機,便決定接受恩師的建議去北京開拓照相事業。
山本贊七郎遂於1897年旅居北京,在東安門外霞公府路南 (今貴賓樓飯店後) 新開了一家「山本照相館」,剛開始,生意並不理想。他便下決心,用三年時間在北京及周邊拍遍風光名勝,並回日本出版了一本攝影集。從1901年到1930年,「山本照相館」作為北京照相市場上具競爭力的品牌之一,一直經營良好,為很多中外知名人士拍攝了照片;又因照相館開在內城,常有王公貴族光顧,漸為宮廷所熟知並獲引薦,今有《山本贊七郎/中國歷史影像早期攝影家作品集》,可以看到舊北京城歷史風貌以及那個時代的中外知名人士和清廷貴族的歷史影像,歷久彌珍,對研究那個時代的中國歷史有著重要意義,具有重要的社會價值。
因此,這張《京華重聚首》不僅有影像,還有名人親筆題詩,具有多方面價值,更是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