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錦繡、盛子潮在「純真年代」書吧莫言對聯前留影(資料照片)
李立/攝
1986年,31歲的她與29歲的他幸福地結合了(資料照片)
溫州網訊 34年前,她是24歲女工,勵志典型,小學沒讀完,卻奇蹟般考上廈大,與他相戀校園
14年前,她生癌症,為完成她的心願,他傾其家產開書吧,她奇蹟般地康復
1年前,她好了,他卻患癌症,他對她說要更堅強,她日夜相伴,但奇蹟再也沒有眷顧
他們是廈門大學的師生,他是中文系研究生,她是外語系畢業留校老師。他來自杭州,她來自溫州。
杭州寶石山麓有家「純真年代書吧」,是文學青年聚會之所,也是他與她養了13年的「女兒」。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題寫一對聯:「看山攬錦繡,望湖問子潮」,巧妙地將他們名字嵌入聯中。
他叫盛子潮,她叫朱錦繡。
1999年,朱錦繡還是當時的杭州商學院英語老師,因患癌提早退休,在生命的「截止期」前盛子潮問她還有什麼願望,她答開書吧。於是,全家傾其所有,2000年9月書吧開張。而後,不知是書的力量還是愛情的力量,朱錦繡奇蹟般康復。但盛子潮卻因患咽喉癌、食道癌於今年8月29日離世,享年56歲。
上周五,記者前往杭州,傾聽朱錦繡說她與盛子潮的故事。
自學成才,溫州女工考上廈門大學
記者:您是溫州哪裡人?
朱錦繡:我是正宗的溫州人。以前我家住在市區江心路,這條路是市區信河街通向江心嶼的,現在已經沒有了。
我有四個哥哥,一個妹妹。在小學四年級時,正逢文化大革命,我就離開了學校,後來當了女工。回想起年輕時,真的特別享受特別懷念。那時,我十七八歲,常和小姐妹一起,坐輪船去江心嶼玩。後來,她們紛紛嫁人,我就一個人,帶一張蓆子,坐在江心嶼巖石上看書、看流水了。
記者:那時結婚較早,您後來怎麼去考大學了?
朱錦繡:我從小就很愛讀書,在別的女孩忙著學習打毛衣、鉤針的時候,我一有空就捧著書看。記得我當工人的時候,白天要工作,晚上得幹家務。幹完家務往往是晚上9點後,但我堅持先看一兩個小時的書才睡覺。我是抓到什麼書就看什麼,有次抓了本《古文觀止》,剛開始看不懂,我就一直盯著一頁頁看,看了幾年後,突然就看懂了。
1979年,我24歲了,參加了當年高考,雖然連小學都還上完,但考上了廈門大學,《浙江日報》重要版面刊登了我「無師自通」上大學的故事,溫州中學還請我去分享經驗。
校園定情,一首「詩」打開了心門
記者:盛老師也是廈門大學學生,你們是校園戀情吧?
朱錦繡:是的,我們是在學校裡相識並相戀的,不過那時候我已經留校工作,而他還在讀研究生。
記者:第一次見面的場景是怎麼樣的?
朱錦繡:那天,子潮穿著一件白色的尼龍短袖,裡面是一件紅色的背心,灰色的的確良褲子上,膝蓋的部分還有個洞,腳上踩著一雙拖鞋。他那瘦瘦的樣子,就像個衣架被拎了進來。全然不是我想像中江南才子那風流倜儻的樣子。可他一坐下來,一說話,笑起來的一瞬間,我就對他有了好感。他笑得很爽朗,讓我覺得會是個真誠之人。那天,他對我也是一見鍾情。
記者:聽說你們沒有馬上在一起,後來他使出殺手鐧才贏得美人歸?
朱錦繡:雖然我對他有好感,但我一直沒表態。子潮情急之下,寫了一首「敲門詩」投進我的信箱:「選擇吧,把門關緊,或者,讓門敞開」。我很快給了他回音,在原詩下面附了一行小字:心門早已為你打開,你不進來,怪誰呢?
那是1985年7月的一天,我們牽手了。他畢業後,把我帶到杭州。為了紀念這段感情,我們的兒子取名叫盛廈。
「溫」情脈脈,豬髒粉打包帶杭州
記者:你們過去常回溫州嗎?對家鄉記憶最深的是什麼?
朱錦繡:我每年回溫州一到兩次,每次子潮都會陪著我。後來因為工作關係,他比我去溫州的機會還要多,有很多美食還是他介紹給我的,因此記憶最深的還是溫州美食。不僅是我喜歡吃溫州菜,連子潮跟兒子也很喜歡。
子潮和兒子最喜歡吃溫州的豬髒粉。兒子小的時候會暈車,我們每次帶他回溫州都是先許諾帶他去吃豬髒粉,但是每次我們回去都是過年的時間,匆匆來,匆匆走,所以吃到的機會很少。記得有一次兒子到溫州參加婚禮,回杭州的時候居然帶了一碗豬髒粉給他老爸。我至今記得,那碗「外賣」子潮吃得津津有味。
愛情信物,書吧是他們的女兒
記者:怎麼會想到開書吧的?
朱錦繡:1999年我查出患中晚期的結腸癌,這差點把子潮打趴下,醫生說,手術成功率只有50%。那天,我被推進手術時的時候,子潮掏筆飛快寫下輓聯:憶往昔、憶愛妻,從今後人生無趣;思今夜、思終極,願來世再做夫妻。橫批:生死相戀。手術成功了,子潮把輓聯送給我,當時很多人說這不吉利,但我卻覺得異常珍惜收藏了起來。
手術後在子潮不分晝夜地照顧下,我的病奇蹟般痊癒了。那段時間,子潮常常睡夢中驚醒,一身冷汗。他是那樣擔心我、那樣愛憐我,深怕他一宿醒來不見我。也就是在這樣的情形下,我開始設想開間書吧,萬一我癌病復發離開了,他可以有個找得到我的地方。
記者:開書吧順利嗎?
朱錦繡:剛開始,子潮很反對我開書吧,覺得我應該好好休息。但最後拗不過我的任性,拿出所有的積蓄支持我。2000年9月28日,書吧開業,我們給她取名叫「純真年代」。她是我和子潮愛情的信物,也是我們的女兒。
夫妻患病,輪著照顧鼓勵愛人
記者:盛老師是什麼時候查出患上癌症的?
朱錦繡:去年5月。當時,我和兒子聽到子潮得了咽喉癌的消息後,瞬間陷入了巨大的黑暗中,抓不到任何救命的稻草。幸好子潮很樂觀,他對我說:「錦繡你都這麼堅強,我不能輸給你。」但我覺得,其實他比我堅強得多。
記者:你們是怎麼與病魔作抗爭的?
朱錦繡:這一年,我們全家都如驚弓之鳥一般。他生病期間,我白天陪在他身邊,給他打針,我晚上就在他旁邊睡,我睡的那張床很窄,哪裡都壓著,但是就在那裡我才睡得安心。
我鼓勵他通過發微博寫一些病中雜感。在與癌魔鬥爭的一年零三個月中,他基本上每天都要發微博,即便最後發不動了,也會先將雜感寫在紙上,然後由我們代發。他用自己的方式闡釋了堅強和樂觀這兩個詞彙。
記者:離世前5天,盛老師在微博上發出他一生中最後13個文字:謝謝錦繡,什麼事,我先不告訴你。你知道那是什麼事嗎?
朱錦繡:子潮每發一條微博,基本上會@我和兒子,可恰恰那條微博他沒有@我,而我是過了兩三天才發現的。當時他神志已經模糊,我沒機會問他。我覺得是子潮把秘密藏起來,在和我捉迷藏。我會在以後的時光裡一直尋找答案……子潮儘管走了,但我總覺得他還活在我的身邊。9月18日是子潮的生日,我會為他舉辦一場追思會。我最想對子潮說的那句話是:來生,我還會做你的妻子。
愛的提醒 您知道盛子潮為何英年早逝嗎?請告訴愛人健康地生活
採訪中,朱錦繡遺憾地說,盛子潮生活習慣較差。他愛抽菸、愛喝酒,不大吃飯、不大喝開水,愛吃大腸等滷味,並經常熬夜。
溫州市中心醫院(溫州市腫瘤醫院)副院長沈潔提醒,從醫學上講,菸酒刺激、過冷過燙的食物,正是是咽喉癌的誘因。此外,盛子潮不大吃飯、不大喝開水,還愛吃滷味等醃製食品,容易引起胃炎、食道炎,從而引起胃食道緩流,在長期的慢性刺激下,就容易引起食道癌。再者,盛子潮經常熬夜,因生活不規律者容易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病變機率就會增加。
沈潔提醒,不論為了自己,還是為了愛人,都要有良好的生活規律,不能抽菸、適量喝酒,養成定期飲食的習慣。
人物名片
朱錦繡,1955年出生,溫州人,1979年自學考入廈門大學外語系,畢業後留校任教。1987年調入杭州商學院任英語教師。1999年患結腸癌,2000年創辦「純真年代」書吧。
盛子潮,1957年出生,杭州人,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生前任浙江文學院院長、第八屆茅盾文學獎評委,培育了不少文壇新人,有浙江文壇推手之稱。2013年8月29日,因患癌症病逝。詩人潘維評價:盛子潮有一流的文學判斷力和廣闊的胸懷,幾乎浙江目前在國內文壇上有點聲名的中青年作家,在起步時都享受過他的幫助。
記者手記
潮雖已去,純真永在
約朱錦繡採訪的時候,我說要去杭州看望她,問是在書吧還是在家裡,她回:在老房子裡。她說,子潮多想寶石山的書吧啊!但靈堂只能設在家裡,她要是回書吧了,他會孤獨的。
去她家的路上,我在想,我是個感性之人,這趟採訪許是要陪著朱錦繡掉不少眼淚了。然而採訪中,她更多地是笑。在聊丈夫以堅強樂觀的心態抗癌時,她的眼圈不是沒有紅過,那一刻她會抬起頭,一邊看著天花板,一邊回答。她說,丈夫離開的時候,自己只掉了幾滴眼淚,兒子紅了眼圈,她希望他走得很溫暖。現在微笑著,也是希望讓他知道,她與兒子過得很好。
本文轉自:溫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