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很多行業因為其特殊性,並沒有走入大眾視線,因而在生活中,被很多人忽略。但是不可否認,無論工作環境、收入、前景如何,總有那麼一群默默奉獻,對自己的本職工作充滿敬意的工作者。而在溫州的仰義西郊公益性生態公墓,就有這樣一批90後墓地管理員,他們從事著一份神秘但卻神聖的工作,為每一個逝去的生命堅持最後一份尊嚴,他們被稱為90後「守墓人」。」
東北男孩不顧反對選擇殯葬業
只因一部電影《入殮師》
快到清明了,小杜說自己特別忙,這位活潑開朗的東北小夥子說自己是第一次來溫州工作,介紹自己的名字時,他笑稱:「我和某知名演員的名字是同款」。小杜就讀於長沙民政學院殯儀學院,這個略顯靦腆敦厚的97年小夥子,當初是瞞著家裡選擇了這個專業,他的初衷,就是一部著名的日本電影《入殮師》,講述入殮師職業故事的電影深深打動了他,也讓小杜對這個神秘的職業感到好奇。
為了這件事,小杜也有一段不被家裡理解的歲月,當初,他向父母表達了想要選擇這個專業作為就讀的方向時,不只是父母,包括其他家人親戚都不同意。但是他還是執意選擇這個職業方向。問到如今父母怎麼看他來溫州的仰義西郊公益性生態公墓工作,小杜笑稱,其實他們還是不理解。除了父母,其他人的反應更誇張,當知道小杜是從事這個行業的,甚至直接不和他說話了。
小杜對這個不以為意,他對守護生命最後一程的職業,有自己的理解,畢竟這個職業的就業相比很多其他職業更容易。對於父母所擔心的找對象成家的問題,小杜衝口而出:「那就找行業裡的女生。」小杜說自己以後會以這個行業作為他的職業,但是會不會一直留在溫州並不一定。在小杜看來,南方的觀念更為開放,南方人更為重視「生命走到最後的這一段」,對於樹葬、海葬這些現代生態殯葬的接受度也更高。
現代化生態安葬方式被逐漸接受
90後「守墓人」比傳統從業者更專業
90後「守墓人」工作的地方,就是仰義西郊公益性生態公墓,盤山而上,春天的山間小道綠樹成蔭,陵園內更是鮮花盛開,廣場、涼亭錯落有致,並沒有人們傳統觀念的那般陰沉感。
這裡的墓地管理員隊伍共有二十幾位,這些90後「守墓人」,全部都是在讀或畢業於長沙民政學院殯儀學院的學生,團隊以女生居多,每個同學都「身負技能」,分工配合。同為99年出生的小李和小白更是一對閨蜜,當初高考時同時選擇了這個專業,如今也一同來到溫州。
讓人驚訝的是,小李和小白選擇這個專業的理由非常簡單,就是覺得神秘,所以也帶著好奇做了這個選擇。談起自己的工作經歷,她們倆也說並沒有覺得害怕,生死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她們只要盡力做好自己的工作,用自己的專業幫助逝者和世界告別,得到家屬的肯定,也是值得的。
22歲的小王,入行就是一次跟著感覺走的旅行,當時並沒有為選哪專業而發愁,第一志願直接填了殯儀專業。他說當名殯葬人,可以積善積德,做別人不敢做的事情,幫助失去親人的家屬提供溫情的服務,減輕他們的悲痛,就足夠了。在這裡讓他找到更多自我價值的實現。小王說,當他認定幹殯葬這件事情,就算一路走到黑,他也會走到太陽的初升。
高考後選擇的專業,對家人的「叛逆」
正是因為對事業選擇的堅守
在大部分人的理解中,現在的「90後」過於任性,過於以自我為中心,是「叛逆」的代表人物群。但是,在採訪中發現,仰義西郊公益性生態公墓裡的這些「90後」管理員有著新一代年輕人的責任感和擔當感。他們身上少不了這個年齡段的叛逆,但更多的是面對生活的從容、對職業的認真與執著。
來自四川的小巧,是個很乖的女孩,高考後家人一直以為她會找個安安穩穩的職業,而小巧卻選擇報考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現代殯葬技術與管理專業,對於這樣的選擇,家裡人表示很不理解,這也是小巧第一次對家人的「叛逆」行為。小巧說:「選擇這個專業,並不是心血來潮,上高中時就聽人提到過,雖然冷門,但是就業率高,讓人敬畏,從事這個行業應該也會被所有人尊重。」
來到仰義西郊公益性生態公墓工作,小巧也很喜歡這裡的環境,綠草如茵的綠植,一排排的樹木,一朵朵的鮮花,一支支優美的小曲,帶給人內心的舒緩,還有乾淨整潔的辦公條件,心懷對工作的感恩。後來的一段時間,小巧給家人打電話,會給父母看園區的風景,告訴她們自己的工作情況,她的父母也開始理解了。
這個報喜不報憂的「90後」墓地管理員,絕不比任何一個上班族輕鬆,她熱情的對待這份工作,讓別人感到溫暖。
(原標題《溫州有一批90後「守墓人」!女生居多》。編輯 張銀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