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安發現南宋石室墓 四大神獸十二生肖"守墓"(圖)

2021-01-11 中國新聞網

廣安發現南宋石室墓 四大神獸十二生肖"守墓"(圖)
2015-05-08 16:14:21來源:天府早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唐云云

2015年05月08日 16:14 來源:天府早報 

參與互動

(

)

  天府早報記者昨日從四川省考古院獲悉,該隊近日在廣安鄰水的一工地處發現了兩座南宋時期的墓葬。墓室內有武古造型石人俑,並雕刻有青龍、白虎、玄虎、朱雀以及「十二生肖」像,極為精美。當地文管所負責人認為,墓室如此精美,墓主身份應非富即貴。

  屬南宋時期石室墓

  該處墓葬位於鄰水縣經濟開發區的一處工地上。據介紹,在進行施工時,兩座高大的石室墓或隱或現露出地面,施工人員立即停止施工並向當地文管部門報告。此後,省考古研究院考古人員入場進行考古發掘。日前,考古人員已將兩座墓室基本清理出來。於是,這兩座南宋時期墓葬重見天日。

  據介紹,這兩座墓葬是具有典型宋代風格的石室墓,墓室築於公元1187年,屬於南宋時期墓葬。墓葬內雕梁畫棟,墓室兩側門柱上有執戟武士浮雕,武士神情威武,貌似在給墓主看護宅院般。而墓室內壁前後左右按方位雕刻了青龍、白虎、玄虎、朱雀四大神獸的造型,形成「四神」拱衛之勢。另外,左右兩側的墓壁上,還刻有「十二生肖」像。兩處墓室墓壁後端是一座「宅院」浮雕,正中則是刻有「壽堂」二字的墓志銘。

  精妙排水系統仍有效

  這處建於南宋時期的墓葬距今已有800多年,儘管已長埋地下800餘年,但墓葬裡的「排水系統」卻仍可有效運轉,讓人不禁對古人的智慧和精妙工藝驚嘆不已。據了解,這兩座墓葬的墓室打開之後,裡面並無普通墓葬潮溼浸水的狀況。

  針對此處墓葬並無過於潮溼的情況,考古人員介紹說,這是由於當年築墓者在墓室正中的墓臺四周,均細緻修築了排水溝的緣故。而且,這些排水溝又與墓室外的排水溝相連,裡外呼應。於是,當墓室內產生積水後,這些積水便通過一道道排水溝,穿過墓門擋門石的一個小洞朝墓外流出,又順勢悉數流至墓門外的排水溝裡。正是由於這些高低錯落的排水系統,才使得這座墓葬歷經800多年,仍頗為乾燥。

  ■猜測

  墓主非富即貴

  針對墓主人的身份,當地文管所負責人認為,儘管此類石室墓是唐宋時期在南方較常見的墓葬形式,但通過墓室的面積以及精美的雕刻等細節,可以推測出墓主身份非富即貴,一般普通百姓不可能巨資修築如此豪華的墓室。另外,墓室內青龍、白虎等上古四神獸的雕刻,則表達了對往生後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

  天府早報記者 鄭其(圖片由省考古院提供)

 

相關焦點

  • 重慶珍檔丨這座漢代「豪華」石室墓 或為龐統之子墓穴
    墓葬這個墓穴30平米左右,依照我們現代人的看法,當然不值一提,但是在考古發現上來說,這個墓穴可謂「豪華」一級了。這個墓室的規模令人嘆為觀止,有向外開的墓穴門,墓中有「北鬥七星」雕刻,是重慶地區墓穴中最早發現的「北鬥七星」。
  • 467年,家族守墓人
    我們暫時沒有找到墳圖,但根據金華二中老師、地方文史整理和研究者高旭彬提供的墓略,胡森墓的布局還是一目了然——墓略圖先科普一下,進百十二,是胡森;亙七十六,是父親胡漢;榮十九,就是胡森長子胡文炳。北宋大儒程頤有感於當時「不分昭穆,易亂尊卑」的狀況,在《葬說》中提出了「昭穆葬法」:「葬之穴,尊者居中,左昭右穆,而次後則或東或西,亦左右相對而啟穴也」,這個嚴格的規定,在南宋極為罕見,但明代胡森墓的位次排列,分毫不差。57歲的胡森遵守喪葬制度和喪禮的所有要求,根據《明故南京鴻臚寺卿胡公行狀》記載,他睡在草蓆上,頭枕著土塊,住在草房子。這種草廬,也就是墓廬,專門建在父母墓旁邊。
  • 四川「紅軍守墓人」是個90後美女,家族四代接力守墓80多年
    本文3169字,閱讀完需要11分鐘在四川南充南部縣長坪山上,有一家人為紅軍劉連長守墓80多年,26歲的馮煉已是第四代守墓人。劉連長的名字是什麼,他從哪裡來,卻無人知曉。戰爭年代,劉連長給予了馮煉的曾祖母陳韓氏熱切的幫助,軍民情深。在一次與軍閥的抗爭中,才25歲的劉連長英勇犧牲。
  • 皇帝命他替人守墓,其後人堅守800多年,不為皇命,只為墓中之人
    也許放在國外,不過就是一副死去的軀體而已,但是在咱們中國,特殊的墓葬習俗之下,古墓常常會與寶藏、財富聯繫在一起,所以有兩種職業誕生了,一是盜墓賊,而另一種則是站在他們對立面的守墓人(守陵人),歷史上有很多陵墓都曾被盜墓賊光顧,一些皇陵都沒能倖免,可是有位將軍的墓卻800多年來都有人守著,即便王朝的更迭,他們也沒忘記祖訓,只因為這墓中之人,也因為他說過的一句話!
  • 西安發現4座北周墓葬 墓主曾任「西安市長」(圖)
    圖為張政墓出土的騎馬儀仗俑。(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供圖)■記者 文豔昨日,記者從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獲悉,該院兩年時間在長安區韋曲街道辦附近先後發現了4座北周墓葬。考古發現,這個家族墓的墓主張猥為戰國時「三世相韓」的後裔,曾當過長安城的地方官,相當於現在的「西安市長」。
  • 臨安考古發現一座大型石室墓,刻著神秘天文圖,研究價值極高
    在江浙一帶,五代吳越國康陵是最重要的一次考古發現,根據上面的墓志銘,考古隊員確認在康陵裡埋藏的是吳越國二世王錢元瓘之妻馬氏。康陵位於臨安市的一個叫玲瓏鎮祥裡村庵基山東北坡。這座陵墓後靠庵基山,左為松樹山,右有青支山,整個墓前都是空曠之地。當地老人們反映:「以前這座墳墓前面有個小土丘,在山的後面是水田。
  • 古代鎮墓券堪比「摸金校尉」羅盤?
    鎮墓券上的堪輿羅經圖 受訪者供圖   近日,記者從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去年6月至12月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彭州市進行的考古調查與勘探工作中,發掘出三座墓葬,時代均為北宋晚期至南宋早期墓室的填土中還發現有武士俑殘片,腰坑內出土雙系罐、五個捏制的小雙耳杯、一枚大號的崇寧通寶。   「根據墓葬形制、發現的隨葬品和銅錢年號等判斷,墓葬時代為北宋晚期到南宋早期。」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發掘現場負責人楊洋說,鎮墓券在北宋時期比較流行,發現位置主要在墓室的正中、前部和底部,能夠起到鎮墓、闢邪和保佑墓主人及其子孫後代的作用。
  • 中華景觀攬勝:永泰公主墓,懿德太子墓,章懷太子墓
    墓頂繪有象徵太陽和月亮的金烏和玉兔,以及滿天星鬥的《天象圖》。東西兩壁繪有相向而來的四組《侍女圖》。墓內有石槨、石門、墓誌和漫杖石座,地面圍牆南面排列有石獅1對、石人2對、華表1對,這些石刻上雕有飛鳥、花草、人物、十二生肖像,刀法簡練有力,非常秀麗。 石槨內腐朽的棺板、灰和淤泥,骨骼在內零亂,人頭骨及1個下額骨在撐內東北角,這說明是2人合葬,與墓誌文相符,人向頭北足南。
  • 當丞相一共才三年,死後竟有人為他守墓800年,至今香火不絕
    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英雄人物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衛青、嶽飛、戚繼光等等,南宋丞相虞允文也是其中一個。他是一位羽扇綸巾的書生,卻意氣風發指揮了一場大戰,間接逼死了金國的皇帝。後來他連丞相都不願意當,寧願站在抗金的最前線,成為中國人的榜樣。他死後,竟有一個家族世代為其守墓,直至今天。
  • 考古發現南宋丞相墓,出土1500斤巨棺,棺材板就值一個億
    盜墓賊這座古墓為長方形石頂磚槨單室墓,南北平行相距兩米。古墓由甬道、排水道、墓道三部分組成,墓頂頂端還覆蓋著一整塊經過雕鑿的梅園石大石板。由於古墓被盜嚴重,所以出土器物不多,值得注意的是一具赭紅色漆木棺。
  • 浙江發現南宋丞相墓,出土棺材價值2億,流傳千年的謠言不攻自破
    史嵩之是我國南宋時期的朝廷重臣,他在嘉定十三年高中進士,之後歷任襄陽通判、京湖制置使、參知政事等職位,最後入朝做了右丞相兼樞密使。這一傳言流傳了上千年,直到2011年12月,史嵩之的墓葬在餘姚市河姆渡鎮五聯村被發現,才讓這個謠言不攻自破。因為墓室有多處盜洞,已經被盜墓賊光顧過,所以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專家們,立刻對其進行了搶救性發掘。最後從墓室中清理出了少量的玉器、錢幣和絲織品,其他的陪葬品應該已經被盜走,不過專家們找到了記載史嵩之生平的墓志銘,也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史料的不足之處。
  • 曹操陪葬墓挖出一把寶劍 墓主身份3種猜測(圖)
    巧合的是,6月12日左右,「200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結果將揭曉。此前,曹操墓曾入圍此項考古界重大榮譽的初評名單。此墓曾被盜墓賊多次光顧,墓門被砸爛,墓頂有兩個盜洞。儘管如此,考古人員還是發掘出250餘件器物,以及被當作曹操墓最重要證據的刻銘石牌。那麼,與之緊鄰的1號陪葬墓是什麼樣的呢?一位全程參與曹操高陵1號墓發掘工作的考古隊員告訴記者,此陪葬墓小於曹操墓,不是磚石墓,而是土坑墓,在迄今為止的發掘進程中未發現一磚一石,全是土,且多處塌方。「土坑墓在戰國時期就有,魏晉南北朝時期很流行。
  • 武庚紀:原創金髮美女是守墓人?大翅膀顯眼,彈幕吐槽亮了!
    動漫《武庚紀》當中,原創金髮美女是守墓人?大翅膀顯眼,彈幕吐槽亮了!另一邊阿嵐進入結晶山深處的天之墓中,太極和藍月緊隨其後,不過二人被天之墓的機關攻擊,不得不退出天之墓。阿嵐也有受傷,不過卻並無大礙,原因極有可能是空識界神力以及她的本源力量與天之墓當中的某股力量十分相似。
  • 守墓人到底有多強?《墲人之境:探索》全都告訴你
    說起《墲人之境:探索》的守墓人,冒險者們總是哀嘆連連,既得去收集符文破解天地盤,還得躲著守墓人保證自己安全,最後還要去開啟主棺獲取主寶隱曜,著實讓人分身乏術。符文正收集著,守墓人舉著武器就追過來了,挨上一刀小命也就差不多交代了……如何才能躲過敏銳的守墓人,成功拿到「七曜能量」呢?
  • 溫州有一批90後「守墓人」!女生居多
    而在溫州的仰義西郊公益性生態公墓,就有這樣一批90後墓地管理員,他們從事著一份神秘但卻神聖的工作,為每一個逝去的生命堅持最後一份尊嚴,他們被稱為90後「守墓人」。」現代化生態安葬方式被逐漸接受90後「守墓人」比傳統從業者更專業90後「守墓人」工作的地方,就是仰義西郊公益性生態公墓,盤山而上,春天的山間小道綠樹成蔭,陵園內更是鮮花盛開,廣場、涼亭錯落有致,並沒有人們傳統觀念的那般陰沉感。
  • 袁天罡因算命準被稱為一代妖人,為何他的墓歷朝歷代有駐軍把守?
    預言應驗了:李淳風的推算還真是靈驗,唐朝末年,山河破碎,盜墓賊橫行,李淳風墓中許多的金銀財寶全部被盜,連屍骨都扔在了外面。但是,相距不過百米的袁天罡墓卻安然無恙。這是為何呢?是因為袁天罡道行高深,選擇的位置有天神保佑呢?還是因為袁天罡的墓穴中有可怕的機關埋伏,令盜墓賊望而卻步呢?袁天罡墓到底為何被駐軍保護?
  • 大清滅亡108年,為何清皇陵仍有人守墓,工資是誰發的?
    既然有盜墓的那麼就一定會有守墓的,畢竟沒有一個人希望自己家族的祖墳被人挖了。清王朝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他們的資料相對都保存的比較多,甚至如今還有清皇陵的守墓人留了下來。 因為看守陵墓的工作比較清閒,再加上皇帝對陵墓的看重,所以守墓人這項工作很吃香,因此很多人都希望去守墓。但是如今清朝已經亡了100多年了,新中國成立之後,竟然還有人在日夜看守清皇陵,那麼他們的工資是誰給的呢?是國家嗎?
  • 上官婉兒、隋煬帝墓相繼被發現 印證諸多歷史記載
    考古隊在揚州曹莊隋唐墓葬內發現隋煬帝的牙齒,並確定一號墓墓主為楊廣,二號墓則發現隋編鐘,墓內還有人骨,勘測約56歲,一米五的成年女性,經專家判斷墓主為蕭後。圖文墓葬內景。中新社發 鍾欣 攝       11月14日,針對來自河南的上官家族後裔提出的原址重點保護上官婉兒墓的建議,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表示,目前正在和施工單位商討合適的保護方案。資料圖為上官婉兒墓。
  • 「曹操墓」仍不宜定論
    我們首先將之與東漢晚期的諸侯王墓或列侯墓進行比較。目前發現的東漢諸侯王墓見諸報導有八座,可定為列侯墓的有三座。東漢諸侯王墓的基本特徵是有封土,方向多坐北朝南,為單墓道土坑豎穴磚石結構的多室墓,前後室為長方形,前室為橫長方形,後室基本都有迴廊環繞(發現的八座墓中七座有迴廊),並普遍使用玉衣殮服,多同穴合葬,少異穴合葬。
  • 秦始皇陵其實有守墓人,還是一個大家族,每20年換一代人
    ,他們用自己獨有的方式保衛著陵墓,這些人大多都是墓主人的朋友或者忠心的下屬,守墓最早起始於儒家。 其實最開始並不能稱之為職業,因為中國自古以來就尊崇「孝」道,百善孝為先,受到儒家這種思想的影響,如果家中親人過世,不管多忙,必須要放下手中事,回家為父母守墓27個月,這便是守墓的由來,之後又誕生了守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