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丞相一共才三年,死後竟有人為他守墓800年,至今香火不絕

2021-01-08 小珏說歷史

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英雄人物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衛青、嶽飛、戚繼光等等,南宋丞相虞允文也是其中一個。他是一位羽扇綸巾的書生,卻意氣風發指揮了一場大戰,間接逼死了金國的皇帝。後來他連丞相都不願意當,寧願站在抗金的最前線,成為中國人的榜樣。他死後,竟有一個家族世代為其守墓,直至今天。

虞允文天資聰穎,七歲便能提筆寫文,做官也很早,不過那時候主要是因為父親的關係。沒多久之後,他的母親去世,虞允文便請假回家照顧孑然一身的父親。後來朝廷多次徵調,他都以祀奉老父的名義推掉了。

直到44歲的時候,他才再次踏上仕途。不過這次不是恩蔭,也不是朝廷的徵調,而是通過堂堂正正的科考之路,中了進士之後,再次當官。不過,此時他擔任的都是通判、知州等地方官。有史料說是因為秦檜憤恨四川官員專權而阻擋四川書生進入中樞。不管如何,他在秦檜死之前,確實沒有入朝為京官。

直到秦檜這個奸相死了之後,虞允文才得以入朝,後來擔任了禮部郎官。本來以他這個年齡,大概也將會在這個職位上老死,留不下什麼名氣,但有一件事改變了他的一生,也改變了南宋、金國的命運。

這是發生在紹興三十一年的事,儘管趙構殺掉忠臣嶽飛,一心向北國求和,但金主完顏亮登基之後,仍然氣勢洶洶南下,準備滅掉宋朝。別看完顏亮昏庸無道,所轄部隊戰鬥力還是很強的,一路渡過淮河,直逼長江天險。趙構做出了一個不經意也可能是最正確的決定,他派遣虞允文督視江淮軍馬府參謀軍事。

虞允文第一站就是前往採石,這可不是一般的要地,當年北宋滅掉南唐,曹彬、潘美就是在這裡登岸的。金軍也在對岸厲兵秣馬,準備給南宋致命一擊。虞允文到達採石的時候,形勢非常不樂觀。

戰局很明了,金軍有水軍十七萬,總兵力六十萬,又是完顏亮御駕親徵,士氣高漲。南宋呢?守將王權已經逃跑,新任命的主帥李顯忠還在路上,全軍只剩下一萬八千多老弱病殘。更為關鍵的是,南宋士兵群龍無首,自然沒有鬥志。

這場戰鬥似乎沒有懸念,別說李顯忠還沒有來,就是來了,也改變不了太多。但是虞允文來了,他本可以在軍中發放錢糧之後,拍屁股走人,然而是對國家的使命感讓他留了下來。

他召集眾將領,發表了熱情洋溢的演講:如果金軍渡江,你們又能逃往哪裡去?現在我軍控制著大江,就憑藉這天塹,我們也能死裡求生。朝廷養兵千日,用兵一時,請諸君和我一起,為國家守住此地,用熱血為大宋盡忠!

虞允文口才好,身材高大,說起來很有感染力,所有的士兵都很信服,如同打了雞血一般。他也不是紙上談兵,誇誇其談,而是事先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當戰鬥打響之時,虞允文命令蒙衝艦衝擊金軍的小船,又用霹靂炮不斷射殺敵人的有生力量。戰爭一共持續了兩天兩夜,結局出人意料,宋軍逆襲獲勝!在這一仗中,虞允文始終屹立在前線指揮,激勵了士兵保衛著天塹。

完顏亮看到損失巨大,無奈撤兵,隨後他們把部隊開往揚州,準備從鎮江打開突破口。虞允文料定他的行動方向,帶上一萬六千人趕赴鎮江。這樣,剛剛分出勝負的兩個死對頭再次狹路相逢。

完顏亮惱羞成怒,下令三日之內必須渡江,不然全軍處斬。他臨陣之前,太過暴躁魯莽,犯了兵家大忌。金軍中將領萬分膽怯的時候,同樣也生出勇氣。以兵馬都統領耶律元宜為首,他們臨陣起義,將完顏亮殺死,全軍北撤。

這一仗,不僅避免南宋亡國滅種的危險,還讓金國皇帝喪命,虞允文可謂居功至偉,同樣也名揚天下。此後,朝廷逐步加封他的官職,最後做到了丞相之位(當時稱僕射),但是由於諫官的彈劾加上他更希望能到抗金的第一線,為光復大業出力,總共才擔任了三年的丞相。

而且因為虞允文入仕年紀就偏大,沒有能在崗位上戰鬥太久就去世了。他死後,諡號「忠肅」,被葬在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虞丞鄉丞相村西。孝宗指派宋氏家族為其守墓,沒想到這一守就是八百多年。宋氏家族無論戰亂還是改朝換代,始終為這位忠臣堅守。

目前的守墓人是一位叫做宋克成的老人,已經八十七歲了,他阻止過多起盜墓事件,為忠臣保留了這一片棲身之所。當地政府為了表彰他,認可了這種守墓行為。政府還聘請為仁壽縣文物管理員,有少量的津貼,也算是愛國主義精神的鼓勵。

參考資料:《宋史》、《新華網》、《四川日報》

相關焦點

  • 皇帝命他替人守墓,其後人堅守800多年,不為皇命,只為墓中之人
    也許放在國外,不過就是一副死去的軀體而已,但是在咱們中國,特殊的墓葬習俗之下,古墓常常會與寶藏、財富聯繫在一起,所以有兩種職業誕生了,一是盜墓賊,而另一種則是站在他們對立面的守墓人(守陵人),歷史上有很多陵墓都曾被盜墓賊光顧,一些皇陵都沒能倖免,可是有位將軍的墓卻800多年來都有人守著,即便王朝的更迭,他們也沒忘記祖訓,只因為這墓中之人,也因為他說過的一句話!
  • 王二小13歲為國捐軀,兒時夥伴為何為他守墓58年?令人敬佩
    在小學的語文課本中有一篇課文是介紹王二小這個小英雄的,他不顧生命危險替八路軍引出日本人 ,他的歷史事跡,在當時我還為他感到過傷心呢。我們的書上或許也就記載了王二小這個偉大的小英雄,只有13歲就為祖國獻身的英雄,我們卻不知道他的朋友一直在陪著他,一直守著他的墓,未曾離開,要說王二小是英雄,那麼他的朋友的情義更是無價的。
  • 467年,家族守墓人
    胡森母親王氏,嘉靖十三年過世,一開始葬在今天這個墓前幾十米開外的 「九峰法堂廢址」,也就是今天九峰禪寺遺址。等到胡森父親胡漢在嘉靖二十九年過世後,在嘉靖三十年(1551)時,胡森才把父母與長子的墓合遷到現在的地方,並預先遺留了自己的墓穴。請注意,1551年是個關鍵時間點,此時,是胡森親自為父親撰寫墓誌的時刻,也是這個墓建成的時刻,而守墓也應當自此開始。
  • 秦始皇陵其實有守墓人,還是一個大家族,每20年換一代人
    ,他們用自己獨有的方式保衛著陵墓,這些人大多都是墓主人的朋友或者忠心的下屬,守墓最早起始於儒家。 其實最開始並不能稱之為職業,因為中國自古以來就尊崇「孝」道,百善孝為先,受到儒家這種思想的影響,如果家中親人過世,不管多忙,必須要放下手中事,回家為父母守墓27個月,這便是守墓的由來,之後又誕生了守墓人。
  • 四川「紅軍守墓人」是個90後美女,家族四代接力守墓80多年
    本文3169字,閱讀完需要11分鐘在四川南充南部縣長坪山上,有一家人為紅軍劉連長守墓80多年,26歲的馮煉已是第四代守墓人。劉連長的名字是什麼,他從哪裡來,卻無人知曉。戰爭年代,劉連長給予了馮煉的曾祖母陳韓氏熱切的幫助,軍民情深。在一次與軍閥的抗爭中,才25歲的劉連長英勇犧牲。
  • 歷史中詭異的3座墓,秦皇陵裡全是「毒」,龐統的墓被稱「血墓」
    ——雅各布 從史學角度來講,從夏朝開始,一直到清朝沒入歷史洪流,前後一共有大約3000餘年的時間。 在不同朝代,封建統治者就是最高權力的象徵,他們在生前住著高大的宮殿,死後也會被葬入規模宏大的帝王陵。 在大約500餘位帝王中,修築了大約幾百座帝王陵。
  • 袁天罡因算命準被稱為一代妖人,為何他的墓歷朝歷代有駐軍把守?
    635年,袁天罡向唐王請求辭官,他說:「到今年夏四月,我壽命就耗盡了。」果不其然,到了4月,袁天罡生病而死。預言應驗了:李淳風的推算還真是靈驗,唐朝末年,山河破碎,盜墓賊橫行,李淳風墓中許多的金銀財寶全部被盜,連屍骨都扔在了外面。但是,相距不過百米的袁天罡墓卻安然無恙。這是為何呢?是因為袁天罡道行高深,選擇的位置有天神保佑呢?
  • 王二小13歲犧牲,兒時玩伴為他守墓60年,89歲仍堅守
    他知道一旦被日軍發現的後果,但他還是這樣做了,犧牲小我拯救大我。當時的他才十三歲,現在十三歲的孩子在幹什麼?現在的十三歲或許剛剛小學畢業抑或是步入初中,在這樣一個本色玩鬧嬉戲的年紀,他卻永遠的留下了。王二小最終還是被氣急敗壞的日軍發現了,並被刺死在埋伏圈附近,當地的居民後來將他葬在了王二小自己犧牲的地方。
  • 嶽飛背上「精忠報國」四字,竟被誤讀了800年,至今還有人會讀錯
    嶽飛背上「精忠報國」四字,竟被誤讀了800年,至今還有人會讀錯中國的歷史上充滿了保家衛國的傳奇故事,要說到這方面的故事其中最為人熟知的就是嶽飛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嶽飛,都曾聽過他的故事。嶽飛是一代忠臣良將,是著名的抗金英雄。
  • 廣安發現南宋石室墓 四大神獸十二生肖"守墓"(圖)
    廣安發現南宋石室墓 四大神獸十二生肖"守墓"(圖) 2015-05-08 16:14:21來源:天府早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唐云云
  • 古代神秘的寺廟,建寺500年從不受香火,至今專家無法解釋
    中國最神秘的寺廟,建寺500年卻從不受香火,至今令專家無法解釋!引言: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相信很多人對於這句話並不陌生,這句話是佛家最常見的一句話,值得一說的是,佛教自從傳入我國之後,便吸引不少信徒,為了信仰修建寺廟供奉,而根據數據統計,中國境內的修建的寺廟已經達到了3萬座,僧尼已經多達數十萬餘人,值得一說的是,在眾多寺廟中,有一座最為神秘,建寺500年之久卻從不受香火
  • 15歲追隨閻錫山,守墓58年,88歲的他:閻部長在哪,我就在哪
    張日明從十五歲的毛頭小的時候就開始追隨軍閥閻錫山,在其去世後整整守墓五十八年,他始終堅持,閻錫山在哪裡,他就要在哪裡。 張日明身上存在著中華傳統的忠誠、深沉,卻又帶著不屈不撓,讓人不得不對他心生敬佩。
  • 三國名人墓——發掘顏良墓見顏良頭骨,文丑墓退土匪,洪水救百姓
    清康熙10年(公元1671年),濬縣知縣劉德新建碑一通,上刻「漢將軍顏良之墓」。碑後被濬縣博物館收藏。1973年村民拉土墊地,將墓冢夷平,今已不存。 據《濬縣志》記載,顏良墓在縣東7公裡酸棗廟村東南1公裡處,墓高3米,直徑約20米。劉德新縣令所立的墓碑長1.6米,厚0.26米。碑上正書「漢將軍顏良之墓」。墓碑斷為兩截,被縣博物館收藏。
  • 他是歷史上最後一位丞相,皇帝因為他廢除了近兩千年的丞相制度
    給朱元璋戴綠帽子的是他的死對頭陳友諒。陳友諒的妾達蘭,後來成了朱元璋的妃子,和朱元璋未婚先孕,當然達蘭懷的不是朱元璋的孩子,而是陳友諒的孩子。達蘭跟胡惟庸確實有些關係,但胡惟庸並沒有給朱元璋戴綠帽子。陳友諒兵敗之際,胡惟庸為了討好朱元璋,把同窗好友李醒芳為達蘭畫的肖像送給朱元璋過目,朱元璋見後不禁為畫中的美色所吸引,胡惟庸趁機向朱元璋表忠心,承諾會幫他達成次元。
  • 王二小用自己年僅13歲的生命救了他,為報恩,他自發為其守墓58年
    1929年,王二小出生在淶源縣上莊村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他原名閻富華,由於是村裡的孩子王,故被稱為王二小。11歲時,父母雙雙離世,他成了孤兒。為了生存,他不得不外出要飯。聽說插箭嶺南邊靠近解放區,故他逃荒到了狼牙口村。這裡是長城重要的關城,是淶源去阜平的交通要道,也是日寇「掃蕩」的必經之路。
  • 神秘的達爾扈特人,800年來父死子繼只為成吉思汗做一件事
    成吉思汗原名孛兒只斤·鐵木真,成吉思汗是他的尊號,在他66歲的短暫歲月裡,成吉思汗締造了偉大的蒙古帝國,蒙古帝國是人類歷史上版圖最大、疆域最遼闊的國家,他的領土包括了歐洲和亞洲,元朝也只是四大汗國中的一個。這位蒙古族的英雄一生都在對外擴張。最後成吉思汗死在了遠徵西夏的路上。
  • 至今仍香火鼎盛的關聖帝君關羽,是怎麼從「武夫」變成「神人」?
    關聖帝君關羽,很多商家都會供奉他,作為一種對於關羽武財神的信仰,使其香火仍然鼎盛。這時的我腦中閃現一個疑問,為什麼關羽能夠演化成「神」,又為什麼在眾多凡人成神的人物中就是他的香火仍然鼎盛?凡人成神,這與中國悠久歷史故事演變與傳承密不可分,比如門神秦瓊與尉遲恭,他們與關羽相比較起來,功績與能力都會略勝於他,甚至秦瓊這麼完美的形象,都不及「頗自負,好凌人」的關羽。
  • 劉禪不願為諸葛亮修祠廟 為何成都有過7座武侯祠
    坐落在四川省成都市南門武侯祠大街的武侯祠,是紀念中國古代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的祠宇。成都武侯祠的特色不僅在於它是後世紀念諸葛亮的宇廟中至今保存規模較大的一座,更在於它是中國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廟——這個特點意味著它有特別的來歷。
  • 守墓人到底有多強?《墲人之境:探索》全都告訴你
    說起《墲人之境:探索》的守墓人,冒險者們總是哀嘆連連,既得去收集符文破解天地盤,還得躲著守墓人保證自己安全,最後還要去開啟主棺獲取主寶隱曜,著實讓人分身乏術。符文正收集著,守墓人舉著武器就追過來了,挨上一刀小命也就差不多交代了……如何才能躲過敏銳的守墓人,成功拿到「七曜能量」呢?
  • 大清滅亡108年,為何清皇陵仍有人守墓,工資是誰發的?
    既然有盜墓的那麼就一定會有守墓的,畢竟沒有一個人希望自己家族的祖墳被人挖了。清王朝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他們的資料相對都保存的比較多,甚至如今還有清皇陵的守墓人留了下來。 因為看守陵墓的工作比較清閒,再加上皇帝對陵墓的看重,所以守墓人這項工作很吃香,因此很多人都希望去守墓。但是如今清朝已經亡了100多年了,新中國成立之後,竟然還有人在日夜看守清皇陵,那麼他們的工資是誰給的呢?是國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