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下半年起,自主品牌汽車廠商的份額就開始下降。2001年時,自主品牌汽車廠商的份額有21.7%,到了2006年,這一份額已經達到26.6%,2007年1至3月甚至上升到了29.6%。
但是,就在距30%近在咫尺的時候,從2007年下半年起出現下滑,2007年的整體份額僅為26.0%。
進入2008年後,下降趨勢仍未改變,今年1至3月間跌至25.8%。
造成自主品牌廠商市場份額下滑的原因有很多。但長期以來放棄獨立開發,過於追求眼前利益是造成自主品牌競爭力不強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量採用大型外資零件廠商的模塊也是自主品牌汽車廠商的特點之一,這種速成增長的方式正在摧毀自主汽車的未來。
很難想像,直到今天,還沒有一家中國汽車企業能製造出規模化生產的自動變速箱。而部分汽車企業則已經完全放棄了在這一領域內的自主研發。目前,自主品牌汽車企業的自動變速箱全部通過購買來匹配車型。
儘管現在每家自主車企都宣稱在研發核心的發動機技術,但事實是,在超過100家的民族車企中,像日歐美等跨國車企那樣只從本公司或本集團內部採購發動機總成的只有7家,35家從公司內外兩方採購、近60家則只從企業外採購。
即使在今天自主品牌產品的整體市場份額已經達到近30%的情況下,我們仍然面臨著核心零部件技術缺失的窘境。這是只追求效率和市場份額的結果,同時也是對外採購,整合資源的生產方式的必然表現。
只追求片面的規模效應,沒有核心技術能力的培育,最後導致逐漸喪失市場份額的現象不只出現在中國。在俄羅斯,其2007年上半年國產企業市場佔有率為25.7%,去年同期則為41.3%,與之對應的卻是整體市場28.7%的增長,一個和前幾年中國類似的井噴汽車市場,國產車份額卻在出現與整體市場大面積增長幅度類似的大面積下滑,這不由得讓我們深思和警惕。
(責任編輯:王雅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