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人才選拔、官員調配,「人事檔案記錄」甲庫制度「說了算」!

2021-01-08 豈止史實

歷史走過了千年的發展,人類的文明得到了極為長遠的進步,無論世界,或是中國,文明之火依舊熊熊燃燒。在我們中國的歷史之中,我們會發現有很多很多的前人智慧。封建時代在這樣的歷史發展過程之中,走過了秦漢、隋唐,步入了宋元,最終結束於明清。

盛唐是一個光輝的朝代,萬國來朝;它有著繁榮的經濟、發達的政治。其中,甲庫制度是唐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麼在唐朝,甲庫制度是怎樣形成的呢;唐朝的統治者為什麼要實行甲庫制度呢。探究其中的原因,這是時空因素的交織之下所形成的。

一、甲庫制度鞏固政權,收攏人心

(1)科舉制度的開創,在重視才能的同時,也重視德行

眾所周知,唐朝政權建立以後,其實還處於不太穩固的狀態,經常需要發動對外戰爭。而在朝廷內部的文官供給更多的則是來自於科舉制度。科舉制度由隋煬帝所開,發展到了唐朝,已經基本成為了讀書人做官升遷的重要途徑。

而與此同時,甲庫制下的人事檔案記錄,對於文官任選的才德保障有了一定的基礎,可以任用一些較為合適、德才兼備的人才。在這一情況之下,甲庫制度實現了官員人選的準確性的提高。而這對於唐朝剛剛建立的政權來說,是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

同時,這也為每一個皇帝挑選官員起到了積極的帶動作用,為新生的大唐政權的治國理政、恢復生產提供了穩定而強有力的制度保證。僅僅從文官任選過程來說,實行這樣的制度是相對正確的選擇。

而隋朝是所開創的科舉制帶給社會氣氛的影響所使得官員的來源進一步擴大化。這就使得了剛剛出生的李唐政權獲得了穩定的人才供給。甲庫制度就是能夠幫助大唐順利度過這一個不太穩定的過渡期正確選擇。

(2)吸取前代的教訓,採取了更為嚴格的甲庫制度

在歷史上,每朝每代都有建立一些針對於任職官員的人事檔案記錄。不僅如此,這些檔案記錄和他們所接受的官位、爵位相匹配,資料的保存也是極為關鍵的。自商周開始,以後的每個朝代,對於這樣的人事檔案記錄製度都是極為重視的。

而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因為得益於封地而逐漸發展起來的豪強大族,成為了社會中佔據優勢地位的統治階層。他們經常能夠憑藉著自己的家族勢力走入仕途。但是這些人的具體情況,朝廷甚至是不了解的。

這也使得魏晉南北朝時期朝代更迭,更多的就是這些豪強大族在興風作浪,引動社會不安。這一些世家大族,正是因為有著這一制度的保護,得以興起,甚至興風作浪。魏晉時期的盛行,讓唐朝看到了這之中隱含的威脅和不穩定因素。

此時的唐朝對於甲庫制度表現了更為深入的思考。在吸取了前代朝廷制度的教訓之後,逐漸發展起了專屬於唐朝的甲庫制度。

這裡從唐朝李世民的一些言論和行為中足以看見其中的一些內容和形式。在對前朝的教訓和官僚政治的發展中,唐朝對於甲庫制度也逐漸確立並發展起來,正是因為這一原因,更為嚴格的甲庫制度,在唐朝也得以建立。

(3)初唐政權的穩定成為了重要問題,甲庫制度成為最好的選擇

隋煬帝開創了科舉制度,使得選拔人才的方式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改變,在這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良莠不齊的問題。而隨後接手的唐朝也正為此一籌莫展。

首先為了恢復發展,解決因為戰爭帶來的生產凋敝、經濟破壞相對嚴重,這時候的唐朝繼續實行均田制,鼓勵人們恢復生產,增強國家的實力,這使得經濟有了初步的發展。而是此時的國家也需要大批量的官員任用,甲庫制度所記錄的人才資料便是最好的選擇。

而唐朝採取的甲庫制度,選出了一批能力較強的官吏,這也為那些地區的治理提供了人才。通過這樣人員記錄的甲庫制度,唐朝可以說是實現了這一情況下的完美轉身。而記錄一些其他民族的官員信息,這也為打好民族關係提供了一些保障。甲庫制度成為了這一時候的最好選擇。

二、針對以前的弊端,唐代的甲庫制度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在中國的歷史上,自有了政權組織形式出現以後,便一直有著檔案記錄的傳統。政權領導者通過自己手底下的官員來實現自己政權鞏固的目的,並且通過這些中間的小封建主實現了自己對於政權的控制。

從歷史的研究上看,最早的人事檔案記錄起源於商周時期,而隨著這一制度發展到了唐代,在前人的基礎之上,這一制度又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在唐代實行的甲庫制度是前人和今人相結合的,甲庫制度可以說唐代的統治者在社會制度方面又創下了這一偉大的創舉。

唐朝自開國以來,便對於政治制度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完善和進一步發展。其中,對於人事檔案記錄製度更是進行了嚴格的變化;這也才逐漸發展出了後來唐朝的甲庫制度。首先我們來講一下甲庫制度,封建時期對於朝廷官員的人事任命等的記錄,在唐朝時便被稱為甲庫制度。

通過這樣的制度,唐朝的統治者收錄了這些官員的具體信息,包括一些相應的爵號和職位,不僅如此唐王室也可以了解到這些人的近況;而這些具體信息則是作為後來任命官員的具體信息。

當然,這也的人事檔案記錄所對的也官員不僅僅只是漢人,在更大的範圍上來說,這裡的圍繞「人事檔案記錄」的甲庫制度是用於大唐王朝治理下的所有官員。唐朝這樣做正是出於政治原因的考量,所以才採取這樣人事檔案記錄的制度。形成這樣的制度也正是在多方面的因素綜合作用下的實現的。

通過這樣的甲庫制度,唐朝實現了政治穩固的初衷。也為後來的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因此,從政治時局的出發,甲庫制度成為那時候的唐朝政權最為明確而穩定的選擇。

他通過這一制度,也為初期的生產發展提供了一個有利的契機。而唐朝力量的發展,與甲庫制度的產生發展起到了相互的作用。

三、唐朝經濟力量的發展,為甲庫制度的實現提供了物質保障

唐朝在經歷了數十年的發展之後,開始出現了盛世的景象。平民百姓生活安定,積極從事生產。這就為後來的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創造了物質條件。生活富裕,國家稅收有了一定程度的保障,這也為甲庫制度的實行保駕護航。

在甲庫制度之下,國家需要培養專門的官員從事記錄、整理;不僅如此,這些資料的存放問題也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因此,唐朝為此花費的支出並不在少數。通過這樣嚴格的甲庫制度,才有了相對完備的資料資料庫,為國家選取人才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經濟上,甲庫制度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用來支付為記錄的官員俸祿和資料存放所用的花銷。同時也正是因為這一制度的存在,為政治的發收攏了人心,為選拔官員提供了依據。但是這一制度和早前的人事檔案記錄製度又有著截然不同的區別。

在這個制度下,這些被記錄在案的官員資料也更為全面,這些內容包含了這位官吏為官以來的所有事情。通過這些數據資料的有力支持,唐王朝也得以選用了一大批合適的官員。這就為政治的合理發展提供了機會,使社會發展走進了一個穩定期。

同時,伴隨著這一制度的發展,帶給李唐政權的結果也影響到了後來。它反哺了唐王朝。在唐太宗李世民期間,這樣的制度為政治的穩定、繁榮創造了一個非常有利的局面。

這就為後來唐朝萬國來朝的局面發展提供穩定的格局,這正是由於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起到的反作用的現實表現。甲庫制度所發揮的穩固作用,這才是它在唐朝時得以確立、發展的根本原因。

結語:

這一個強盛一時的王朝也被迫走入了歷史的塵封之中。我們能從考古的遺蹟中得見當時的歷史成就、一窺古人的風貌。甲庫制度在唐朝的產生,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下的結果。甲庫制度帶來的資料積累,有力地幫助了唐王朝政權的發展。

不僅如此,伴隨著時代的發展,甲庫制度更是適應了時代發展需要;最後我們雖然只能在歷史的書籍之中看見它。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們吸取其中的經驗教訓,為我們的現今時代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助力。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參考書籍:

《舊唐書》

《新唐書》

《資治通鑑》

相關焦點

  • 《幹部人事檔案工作條例》全文內容 2018年11月20日施行
    要著力完善管理體制、健全工作制度、細化工作標準、創新工作方式,全面提升幹部人事檔案工作質量,持續推進幹部人事檔案工作科學化、制度化、規範化,服務廣大幹部人才,服務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服務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幹部人事檔案工作條例》全文如下。
  • 古代官員選拔制度-世卿世祿
    說起中國古代官員的選拔的方式大家可能首先會想起科舉制。其實古代的官員選拔的方式是變化的,從世卿世祿到察舉制再到九品中正制,最後才是科舉制。今天這裡先介紹世卿世祿制度。世祿世卿就是最高統治者按血緣關係的遠近,分封自己的親屬;中央和地方的各級權力,分別掌握在大大小小的貴族手中。
  • 國家人才選拔標準很高,選出的卻是飯桶?這四項選拔制度讓人無語
    在介紹洪火秀同志悲催的考試經歷之前,我們先來簡單了解一下我國古代的考試制度。兩漢時期的察舉制和徵辟制:到了兩漢時期,天下漸漸太平,再靠搶人頭的方式來晉職稱明顯是不可能了,於是朝廷推出了選拔制度2.0版本:察舉制和徵辟制,漢代的察舉制主要注重對人才四方面的考察:一是心靈要美,人品得好,沒有犯罪前科。二是學問要高,生活作風要端正,女人緣很好甚至鬧出桃色緋聞的肯定是不合適的。三是要熟讀並背誦法律條文。四是人要聰明,不會被人騙,更不能騙人,遇事足夠爺們,不磨磨唧唧。
  •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古代人如何選拔人才呢?
    中國古代的人才選拔制度大致起源於先秦時期,與現在種類繁多的考試不同的是,古代的考試比較單一,主要為政治服務,人們參加考試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謀取一份差事,有點類似於現在的公務員考試。如果我們回顧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我們可以發現,選拔人才的制度是隨著歷史不斷發展的。所以今天我們就在一起看一下,在古代,人們是如何實行人才選拔的以及人才選拔制度又是如何發展的。
  • 「滿朝朱紫貴,儘是讀書人」古人為何如此青睞科舉製作為選拔方式
    科舉作為歷朝歷代延續下來的篩選人才的制度,形式等同於今天的高考,但是科目變得豐富,發展變得全面。科舉制度始於隋朝,隋文帝打下江山之後建立隋朝,正是百廢俱興需要人才的時候。如何才能挑選出人才呢,依靠官員的推薦難免存在疏漏,為了公平推出科舉制度,這種人才的選拔制度一直沿用到1905年才廢除,前後歷程跨越中國多個朝代,對中國教育影響巨大。
  • 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唐代科舉制度的深度剖析
    退而求其次,保證所有人才都能夠有機會參與到政府官員的選拔之中,即「程序正義」,便成為了古代選官制度的最優解。科舉制度表明,考試選才具有永恆的價值,古代中國是由一個個靠家庭宗法制維繫的家庭構成的,家長制、重面子、裙帶關係都是家庭宗法制的衍生品,這些構成了重人情與關係的社會景觀。在此背景下,如果缺乏公正客觀的標準,任何設置巧妙地選舉制度都會淪為結黨營私,任人唯親的工具。
  • 公務員選拔千年輪迴:科舉制度失敗因時代
    因此,對於公務員的選拔,歷代各國都是非常重視的  1993年8月國務院正式籤發《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1994年8月公務員錄用考試制度實行,到現在,已經17個年頭了。  推進公務員制度10周年時,一家媒體用帶有詩意的語言說:「一路風雨,鮮花伴隨著荊棘,掌聲夾雜著批評。」
  • 人事檔案管理難?方法選對,事半功倍!
    這裡有驚喜先送給大家,這裡總結了很多檔案管理系統的一手資料,關注並留言相關內容即可獲得,如果有想了解檔案數位化或者檔案管理系統的朋友不要錯過哦! 一、目前人事檔案管理存在哪些問題? 首先,我們要清楚人事檔案管理都存在哪些問題困擾著我們?
  • 退休為什麼按檔案年齡,而不是身份證年齡?看完後明白了!
    首先要糾正題主的兩個誤區:第一點:退休審批部門在認定出生時間的時候,是堅持職工人事檔案和身份證相結合的原則來進行認定的。第二點:當職工的身份證與人事檔案記載的出生時間不一致時,以職工人事檔案最先記載的出生時間為準,切記是最先記載。畢竟職工的人事檔案中關於出生時間的記載太多,主要以最先記載的那一個為準。身份證是國家統一製作和發放的,難道效力還不如人事檔案嗎?其實,還真不如人事檔案。
  • 公共基礎知識之古代中國選官制度
    二、軍功授爵制秦國商鞅正式廢除舊世卿世祿制,建立了秦國的軍功爵制;打破了奴隸主貴族世襲爵位的制度,有利於新興地主階級勢力的增強。三、察舉徵召制漢朝開始,察舉,是一種由下而上推選人才為官的制度,以"鄉舉裡選" 為依據,注重鄉裡輿論對某位士人德才評判的性。
  • 內地官員頻繁給年齡「整容」 出現12歲工作怪相
    臨縣縣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核定為,曹莉的父親違反組織人事紀律,在1993年為曹莉辦理招工手續,直至1996年她才開始上班。「要大改大、要小改小,這簡直把年齡當兒戲了!」一些群眾說:檔案記載是很嚴肅的事,這些幹部有什麼能耐,可以隨意改變年齡?「工作需要」:離譜檔案就可一路「綠燈」?
  • 我找不到自己的個人檔案了!如何查詢自己的個人檔案?
    你問我,檔案記載了個人的經歷?檔案從我出生時就記錄的?可我不知道我有人事檔案的啊,找不到檔案了怎麼辦?能查找自己的檔案麼?如何查詢自己的檔案呢?來,不急,咱們一個一個的解答。檔案不僅記載個人的經歷,個人退休也是按照檔案內記載的年齡退休的。辦理過退休的朋友們知道,能不能退休、什麼時候退休是以你的檔案為依據的。
  • 在唐朝考科舉,真的很難
    但墨醬以為,二者雖然都對一個人的一生有重大影響,但差別還是很明顯的,作為一種選官考核制度,通過科舉考試之後很多情況下是可以直接做官的。作為一種選拔性考試,高考經常被形容為「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同樣,古代科舉考試也是具有一定的難度,而唐朝科考相對來說更難一些。
  • 唐朝的婚配製度為何開放?源於唐朝女性地位的提高
    唐朝的婚配製度為何開放源於唐朝女性地位的提高唐朝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巔峰時代,與其他封建王朝相比,唐朝的婚配製度相對來說,是比較開放和包容的。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因素就在於唐朝女性地位的提高。中國古代封建社會講究"男尊女卑",因為男性在生產勞動和戰爭肉搏上佔明顯優勢,所以男性的地位明顯高於女性。
  • 前程無憂旗下測評機構助力企業人才選拔
    參與本次鑑定的評審專家都主持或參與過國際經典測驗的開發及發展工作,在評審中,他們對MAP職業性格測驗的開發嚴謹性給予了極高評價,認為這是一款達到國際水平、經過實踐檢驗的可靠的人才測評產品,這無疑對MAP職業性格測驗的科學性和使用價值給予了高度肯定。應需而生,解決企業人才選拔痛點近幾年國內企業在招聘、選拔等環節中越來越重視引入心理測驗來輔助人事決策。
  • 退休檔案年齡有筆誤怎麼辦?檔案出生日期和身份證不同影響退休嗎?
    問題:退休檔案年齡有筆誤怎麼辦?檔案出生日期和身份證不同影響退休嗎?我國退休制度審核退休年齡時,是按身份證,戶口本和人事檔案記載的出生日期相結合進行的。原則上要求三時一歷辦理退休。如果身份證,戶口本和人事檔案日期有出入,以人事檔案記錄的初始日期為準。
  • 湖北鍾祥引入性格測試選拔幹部 性格成人事參考
    從今年開始,湖北省鍾祥市綜合考評辦與上海復旦大學一起,結合鍾祥黨員幹部建設現狀,編製成了一套卡特爾測試問卷,為全市600多名黨員幹部勾畫性格圖譜,並以此為鍾祥市委選拔任用幹部提供參考。4張問卷、90個選項,詳盡勾勒出幹部性格特點、生活情趣等,號稱「能把人畫到骨子裡去」,使每一名幹部都能在崗位上發揮自己的性格優勢。
  • 研究生入學考試作弊將被記入人事檔案
    記者從教育部了解到,今年將加大對違規考生的處理力度,考生作弊的情節不但要記入誠信檔案,還要錄入其人事檔案,作為其今後升學和就業的重要參考依據。近26萬考生報考北京高校根據北京教育考試院研招辦的統計,今年共有258654名考生報考北京的高校和科研單位;而來自北京各高校的考生也有10萬餘人,他們將於本周末走進全市67個考點參加考試。
  • 唐朝官員會不會稱呼「大人」
    最近自己在寫一篇穿越唐朝的小說,偶然發現在現代拍的古裝影視片中,很多稱呼官員作「大人」,其實,「大人」用作官員稱呼是在元朝以後才流行開來的。唐朝時期,「大人」多用作子女對父母的敬稱。唐朝官員並不互稱「大人」,多稱呼姓加上官職名稱或者稱呼姓加上「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