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中校長3分鐘採訪視頻曝光,一句話火了:好的教育不是拼家長,而是...

2021-01-18 騰訊網

智慧父母V(ID:zhfm831)

「我當校長就是要『到處放火』。」

這是最近衡水中學校長郗會鎖先生跟俞敏洪老師對話的時候談到的一個詞,說實話令我心裡一震。

大名鼎鼎的衡水中學,可以說是網紅學校了。半年上10次熱搜,被質疑為「高考工廠」,也被誇贊為「高考神話」。

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放火就是點燃孩子內心的火焰,這樣他們才能學得刻苦而不痛苦。」

振聾發聵!

在全民焦慮和全民雞娃的時代,大部分孩子是學得「刻苦又痛苦」的。

對於郗會鎖校長說的「學會放火」,俞敏洪老師補充到:「要點燃、喚醒、鼓勵、激勵」。

這個「放火」就是要點燃孩子內心的火,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內驅力」;

這個「喚醒」就是喚醒孩子內心的「小野獸」,也就是我們說的「上進心」。

其實影響父母育兒行為的關鍵因素有兩個:

第一,孩子未來的收入水平在多大程度上取決於教育的成功。

第二,教育機會不平等的程度。

這兩個因素已經成為無數父母育兒路上的風向標。

他們結合自身條件,取長補短,孟母三遷,帶著孩子一路披荊斬棘,哪怕路途坎坷,也無怨無悔。

01

娃的一門課,落在家長頭上,

就是一座山

「雞娃家長,個個都是驚弓之鳥。」這大概就是中國雞娃家長的現狀。

大部分有責任心的父母,在內心深處,已經把孩子的成績當做自己的畢生奮鬥目標了。

他們都覺得自己必須砸鍋賣鐵,隨時可以犧牲自己的生活,以便讓小孩享受最好的教育、過上優裕的生活。

畢竟老話說:再苦不能苦孩子。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埋沒孩子的天賦是家長最大的不負責!」雞娃的家長立即就覺得為孩子花再多錢也不過分。

相比之下,父母自己的人生被擠壓得那麼單薄。

還記得著名鋼琴家郎朗的成長故事麼?

母親在老家拼命打工掙錢,所有錢給丈夫帶著兒子在都市學琴。

據他媽媽自己講述:她在老家吃苦受累都不算什麼,但為了讓孩子專注學琴,丈夫堅決不讓她來北京看孩子。

母子長期分離,丈夫也因為陪讀壓力過大,最後患上躁鬱症。

孩子最後果然成名成腕兒了,但母親說,「我並沒有覺得特別快樂,我永遠都走不出當年的那種孤苦」。

娃的未來,很多都是用整個家庭的幸福和金錢去賭,哪怕最後賭贏了,背後的代價也是血淋淋的,根本不像我們看到的那樣雲淡風輕。

更何況,在雞娃這條路上,大部分家長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根本不知道能不能賭贏。

2019年4月,上海市教委發布的《上海市初中畢業升學體育考試實施方案》規定:

從 2019年6月1日起,4分鐘跳繩、桌球、網球、武術等成為下一屆初三畢業生的可選項目。

而跳繩在其中分量最重,與跑步、遊泳並列為第一類項目,在中考體育30分中佔6分。

天津同樣將跳繩納入了中考體育選考科目。在家長眼中,相對於其他的選考項目,跳繩通過衝刺練習更容易獲得滿分。

一切都與應試有關。

但跳繩真的可以成為升學利器嗎?

穆女士說,自己孩子剛剛5歲,平時協調性不是很好。

「現在從幼兒園中班就要求練跳繩,只不過沒有達標的硬性要求。但如果幼兒園完全不會跳,剛上一年級一兩個月有了硬性要求,那就『哐嘰』一下像大山壓在身上一樣。

孩子從幼兒園到一年級本來就面臨著學習上的轉變,如果再達不到體育上的要求,那不是天都塌下來了?」

說到這,她的焦慮溢於言表。但這只是冰山一角。

梁實秋說:「最好的東西如果不獻呈給孩子,做父母的便心裡起了惶恐,像做了什麼大逆不道的事。」

家長為了給孩子的未來多一個籌碼,真的是拼金錢,拼精力,拼家庭幸福,甚至拼到一無所有。

但把人生獻祭給小孩,真的能得到一個格外完美的小孩嗎?

02

好的教育不是點燃家長的火,

而是要點燃孩子的火

微博上有一個視頻大火。

某爸爸站在大街上哭訴,說老婆給一年級的孩子報了十幾個興趣班,一家人連在一起吃個飯的時間都沒有。

自己晚上想看個電視,老婆不允許,讓他出去看。於是他一怒之下,就真的抱著電視機跑到了馬路上。

果然壓垮成年人的最後一根草,永遠是關於孩子嗎?

最慘的不是當媽的,也不是當爸的,是那個孩子啊。

才一年級……

老爹抱著家裡大彩電離家出走,雖然只走出200米,但是在孩子的觀感裡面,家已經崩了。

父親對不到十歲的孩子來說,本來應該是親近和敬仰的對象,現在已經被生活揉捏成了只能蹲在地上哭鼻子的人。

母親看到了有人在鄰居群裡面發了信息,下來解決問題,把孩子帶上了。

這些孩子都看在眼裡,我不知道他的小腦瓜裡面進行的是什麼樣的化學反應,可能迷惑,可能恐懼,可能蒙圈。

而這一切的起源,是因為自己。

一家人能一起吃頓飯的時間都沒有,就為了讓自己好好讀書,真的挺擔心孩子覺得是自己導致了家庭的不和睦。

一個一年級的小孩,要上十幾個興趣班,算下來每天都逃不脫要去上課。真的是把孩子壓榨到一點自由時間都沒有了。

日子肯定天天像打仗一樣,比陀螺還陀螺。

這個爸爸還能抱著電視下來崩潰傾述,那個被報了十幾個補習班的孩子卻一句話都不敢抱怨。

孩子自己撐起了整個家庭的KPI,卻一句話都不敢說。

全家人的情緒閥門都在孩子身上,為了孩子的成績,整個家庭都如履薄冰。

這種現象,其實就是親子關係的倒置。

在一個家庭裡,父母變成了孩子,孩子變成了父母,或者說父母變成了小孩,小孩變成了大人。

在真人秀節目《告訴世界我可以》裡面大班小妞甜心的媽,她給女兒報了10個班,猶嫌不足。

總覺得10個班一點都不多,還想著再插幾個興趣班。媽媽認為這樣才是對女兒的未來負責,免得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真的如此嗎?

孩子畢竟不是機器人,就算是機器人也得充電呢!節目組拍出小甜心晚上上英語課的樣子。

從她的表情和眼神裡,你都能看到這個小姑娘的疲憊。

讓人嚴重懷疑她上課的時候,是不是放空大腦,什麼也學不進去的狀態。

當孩子微笑著說出:「媽媽是個假媽媽的時候,真媽媽丟了」時,我的心都要碎了。

對一個小孩來說,上補習班遠遠比不上一家人坐在一塊兒吃飯來得重要。

如果一個孩子多年後回憶童年,只有從一個補習班到另一個補習班的記憶,那他就和生活在荒漠裡沒什麼兩樣。

這樣的孩子能不抑鬱嗎?

因為,現代孩子抑鬱的主要原因是過度社會化。

給孩子報十幾個班不就是把孩子給參數化嗎?長大成人以後,每個人如同機器上的零件,是什麼模塊,性能參數,使用壽命,維護費用,都明碼標價。

而物化對人最致命的打擊就是人的生命力!

在孩子最需要構建自己獨一無二的生命力時,過早的物化如同壓在樹苗上的石塊兒,耗盡了小樹苗的生命力。

對於他們而言,社會化的那些參數就是一切,沒了這些他們自己什麼都不是,而這也正是當前那麼多人抑鬱的源泉。

孩子必須先從自然中獲得足夠的生命力,而後才可以去談社會化,物化。

在我看來,生命力一旦缺失,再多的錢和成就都沒有用。

到時候,父母可能還會一臉疑惑,為什麼給了孩子最好的教育,卻抑鬱了?

因為孩子的生命力已經被透支了。

03

到底什麼才能決定孩子的命運?

如今,高考還能改變孩子的命運嗎?

答案是肯定的。

俞敏洪說,高考他考了三年,最後一年才被北大錄取。

衡水校長也說,要是沒有高考,我也不能在這裡跟你對話,我是在家種地的。

到除了高考,真正確定孩子命運的是什麼呢?

是自驅力,是意志力,是自己對未來追求生命嚮往的熱情。

但大部分孩子缺乏這種熱情和信心,他們對未來很迷茫,不甘心聽爸媽的安排,但自己也不知道做什麼。

就像俞敏洪說的,他發現做了新東方之後,來的無望的人挺多的。

教他們的知識和點燃他們追求生命嚮往的熱情這兩件事上,後面這件事比前面要重要。

確實如此!

小雞怡情,大雞傷身,在這個全民焦慮的年代,我們要學會跟焦慮共處,用傷害最少的方式來安放自己的焦慮,用最大的內心去點燃孩子的生命力。

我們都想給孩子們一個快樂的童年,也想給孩子們一個成功的人生。

但慢慢地發現, 我們高估了學校教育對孩子一生幸福和成就的影響,同樣,我們也高估了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孩子是一粒種子,不是一張可以任由父母和老師去塗抹和塑造的白紙。

每一個生命誕生起,都攜帶了整個自然和家族系統的全部智慧和邏輯,擁有自己特定的心智、天賦和潛能,具備了成就最好自己的傾向性。

正如《功夫熊貓》中烏龜大師所說:「我無法勉強一個樹何時開花,何時結果。無論我們做什麼,這種子終會長成桃樹,我們或許想要蘋果或是橘子,但能得到的只是桃子。」

教育當然是重要的,但「一些人把他培養到出類拔萃是成功;一些人培養他到自食其力是成功;還有一些人你能教育他不進監獄就是成功」。

不要高估了教育的作用,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

作為父母,我們無需把孩子一生的成敗榮辱、幸與不幸的責任都背負到自己身上,要相信孩子具有內在自我成長的動力、能力和秩序,相信每個生命最終都是自我完成、自我實現的。

孩子能否最終成才、成功和幸福,父母的教育只是一方面,更要靠個人的天賦、悟性、努力、資源、背景,甚至是時代和運氣。

而家庭教育,我一直認為是來託底的,立足幫助孩子成為身心健康、人格獨立、自食其力、熱愛生活的人,讓孩子在身處生活困境和人生低谷時,依然能有一種免於奔潰的力量,相信人間值得,歲月可期。

能做到這一點,父母已經非常了不起了。孩子成長中的諸多問題,只能交給時間,交給孩子自己去解決。

相比於每天焦慮於如何把孩子教育的更優秀、更成功,我們更該思考的是自己該如何生活。

每一代人都活出自己的幸福和精彩,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本身就是對子女最好的教育,也是對家族系統最大的貢獻。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默默相守,榮辱與共,時時激勵,靜待花開。與各位家長共勉。

關注老薛早教視頻號

本文來源於智慧父母V(ID:zhfm831),智慧父母關注0-15歲孩子的成長教育,旨在幫助有遠見的父母養育終生成長的孩子!

點「在看」給我一朵小黃花

相關焦點

  • 衡中教室高清攝像頭下的學霸: 每天12個時辰都在幹嘛?
    比如:20分鐘寫完英語;25分鐘寫完數學…… 衡中上課禁止行為:嚴禁拖堂、看表、朝外看、擦眼鏡、翹二郎腿。 齊培軒曾透露過,衡水中學的管理非常嚴格,一天時間安排到極致。
  • 衡水中學百問百答:怎樣才能進衡中?怎麼考試學費多少?
    考慮到天氣較冷,為確保孩子們不被凍病,衡中百日誓師是在室內舉辦的。好成績是學出來、考出來的,不是喊出來的。 28、網上流傳有很多衡中的圖片,請問真實性如何? 真實衡中的圖片不足一成,有機會最好到衡中去看看。 29、了解衡中最簡單,最直接的途徑是什麼?
  • 衡中附小校長:一年級漢語拼音記憶口訣,抓緊給孩子收藏一份!
    衡中附小校長:一年級漢語拼音記憶口訣,抓緊給孩子收藏一份!一年級是小學最基礎的時候,孩子正處於懵懂模仿階段,對一切的事物都非常的好奇。對於學習也是一樣,對於各科知識點的時候,孩子吸收能力是非常強的。所以作為家長一定要多去引導。
  • 河南駐馬店一女家長實名舉報與校長有婚外情
    ,中途對我很多次威脅,還欺人太甚打我,我感覺他人品有問題,當時他承諾說離婚跟我結婚,後來我發現這是騙局……」日前,河南駐馬店鄭女士終於鼓起勇氣接受華商報記者採訪,將她和正陽縣某中學校長之間的過往和盤託出,「我舉報已經4個多月過去了,他現在校長還當得很穩,我作為一個受害者很委屈,所以我想尋找媒體曝光。」
  • 3年內10餘省份「叫停」家長批改作業能否減負? 教育協同值得關注
    此時就形成了連鎖反應,即家長在裡面拼、孩子在裡面拼、學校老師也被鞭子趕著跑。老師有校長考核、校長有教育局考核。這不是一個孤立的現象。」  在程平源看來,老師掌握主動權,其個人基本沒有辦法完成龐大的工作量,家長又積極配合,比如在以分數為目標的輔導班上,家長與老師配合。有些家長還會更加消極地迎合,如送禮等。家長與老師之間產生了一種和諧機制。
  • 名校長宣講、千餘家長圍觀……佛山教育文化節暨名校風採展舉辦,你...
    現場設置多個親子遊戲攤位,增進親子感情 攝_特約通訊員麥瑋炘而有的家長則更為關心名校辦學、文體活動等方面的特色。在南海執信中學諮詢攤位前,該校常務校長邢良洪與家長面對面答疑:「我校設立個性化教育機制,每班配備3位班主任,其中2位是個性化班主任,為學生成長負責。學校擁有79個社團,每年舉辦各類型活動,讓學生全方位發展。」
  • 最好的教育是:家長配合老師,老師支持孩子,我們共勉!
    他批評了學生一頓,罰站20分鐘,沒想到該學生掏出了書包裡的手機,一個電話叫來了家長。家長不但不教育孩子,反而跟他理論,說他這樣做不對,傷害了孩子,如果堅持讓孩子罰站,就要投訴到校長那裡去。之後,他就對該學生睜隻眼閉隻眼,該學生成績也一落千丈。
  • 「兒童視頻」少兒不宜,家長小心
    天線寶寶、艾莎公主……這些視頻千萬別點!》文章,提及網絡上有不少以知名、熱門動畫人物進行包裝並重新創作的少兒不宜視頻。這類視頻多涉及暴力、性暗示等不宜兒童觀看的內容。  記者在視頻網站以「蜘蛛俠」「艾莎公主」等關鍵詞進行搜索,發現有部分視頻打著「早教」「親子教育」的標籤進行低俗內容傳播,部分視頻最高點擊量甚至高達上百萬。
  • 金錢教育不是讓孩子成為守財奴,而是給他們正確的財富觀引導
    家長們對孩子金錢觀的教育還停留在表面認知上。中國曾經對00後的小朋友做過一個採訪:「你覺得誰最有錢?多少錢算有錢?你們一天的零花錢有多少?」孩子們的回答五花八門,錢對他們來說只是一串數字,沒有什麼概念,他們不懂得財富背後包含的意義。其實當我們的孩子2歲左右,開始能用語言跟父母進行溝通的時候,最常見的對話中肯定會有「爸爸媽媽是做什麼工作的啊」、「爸爸媽媽為什麼要工作啊」?
  • 最短校長演講火了,火在實事求是
    正準備演講的校長扔掉厚厚的講稿,只講了四句話,前後不到一分鐘。這則史上最短校長演講,卻獲得了師生們最熱烈的掌聲。這位校長和他的演講火了,火在哪裡?有人可能會覺得,就是因為它短。的確,不到一分鐘的演講,實在是太另類了。開會的時候,「我簡單講兩句」,一般沒有二十分鐘肯定「下不得地」。像開學典禮這種場面,校長演講怎麼說也得花上半個小時。
  • 校長微訪-杭州市紫陽小學校長陸愛萍:傳承百年書院文化,以「書香...
    自1988年杭州師範學校畢業後踏上教育之路,陸校長至今從教已有28年,她曾在多所學校任教、擔任校長,可謂見證了上城區教育的變化和發展。28年教育生涯,陸校長感觸最深的就是:孩子的教育,不僅是學校的事,離不開家長的支持與配合。  陸校長認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學校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家庭教育對孩子性格、習慣等的形成具有更深層次的意義。
  • 學生坐塑料凳,校長用大班臺,好大的派頭!
    摘要中青評論一位好校長,往往能成就一所好學校;一位不合格的校長,危害的是所有學生。「明明申報採購了每張價值300元的書法專用課椅,結果配置的卻是價值10塊錢的塑料凳……」12月24日,《中國紀檢監察報》披露了一起擠佔學校公用經費案件。
  • 家長鬚知!這個幾個星座孩子,不是難教育,而是你的方法用錯了
    前言:家長鬚知!這個幾個星座孩子,不是難教育,而是你的方法用錯了。孩子的教育方法一直備受爭議,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教導束手無策。小編今年天來給大家參考一下,該怎麼跟自己家的孩子溝通比較順利。天秤座小型秤子其實在諸多孩子裡面算是比較好溝通的了,他們雖然平時比較追求時尚,但是絕不會影響自己的生活,但是很多追星的小秤子讓很多家長頭疼,這個時候我們更多的是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偶像觀念,他們追的都應該是為國家做貢獻的人,正能量的有實力的明星,而不是只是外表長的好看的人,你可以跟他們一起深入了解,由你來當做榜樣。
  • 勇於擔當教育使命 厲兵秣馬蟾宮折桂
    但是當何耀聰的媽媽第一次聽到老師們是如此辛苦時,她被深深感動:「老師們為孩子付出了這麼多,作為家長我也許都做不到。」原來,何耀聰同學學前班就開始紮根育才,他說:「這10年來,老師們從我們的生活到學習的關心都無微不至,可以說不是父母勝似父母。」   砥礪風雨二十五載,不喊苦不叫累,不拋棄不放棄。正如陸校長所說:「我們的老師是一群實幹家,用教育情懷澆灌著每一位育才學子。」
  • 用3種動物比喻三種不同類型的校長,教師更喜歡哪種類型的校長?
    點擊右上角關注【教育好文】,遇見更多教育類文章和材料本文字數1812字,閱讀需要4分鐘「人心裡的成見是一座難以逾越的大山」。當我在跟老師談話,表達學校不再與其籤訂合同時,許多老師長嘆一聲,講出這樣一句話。
  • 中國家長最願意為了什麼花錢?答案來了!一起看看這屆父母有多拼
    都不是!2020年,面向全國十萬公眾進行調查後,《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發布了一份報告,結果顯示:2020年花錢排行榜上第一位是教育培訓!佔比達到了32.44%!!家長為孩子的教育花錢,那可是毫不手軟的,報這個興趣班,上那個補習班,生怕孩子沒學好,生怕孩子落後於他人。01.碎鈔機,吞金獸……砸錢給孩子報N個培訓班,這屆父母到底有多拼?養育一個孩子,除了基本的吃穿住行和學校費用外,最燒錢的就是教育培訓費了。這年頭,沒給孩子報幾個培訓班,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家長。
  • 河南正陽縣某中學校長勾引學生家長當情人被實名舉報
    鄭女士被正陽縣某中學校長毆打。近日,河南駐馬店鄭女士爆料稱和正陽縣某中學校長有過節,所以要曝光他婚內勾引學生家長,還對鄭女士多次威脅打罵的事。現在的校長名聲都不怎麼好,如今又曝出這件事,更加令人對校長們另眼相待。當時這名校長承諾離婚之後與鄭女士結婚,直到後來才發現這是一個騙局,鄭女士一氣之下舉報校長。鄭女士稱,他她和正陽縣某中學校長之間的過節已經過去四個多月了。當時還舉報他,如今四個多月過去,他的校長職位還是很穩,所以她不得不尋求媒體幫助。
  • 被同學欺凌半年,16歲女孩不敢說,父親曝光:校長說我女兒有毛病
    據北京時間報導,陝西劉先生前幾天在網上看到兩段女兒被人毆打辱罵的視頻,才知道為什麼最近女兒無論如何也不願意上學,問她原因也不說,就是不願踏進校門一步。劉先生表示學校發生這麼嚴重的校園凌霸事件,時間長達半年,學校竟然毫不知情。作為家長他無法理解,目前已經報警。不知道那些在校園暴打辱罵同學的孩子是一種什麼心態。
  • 5分鐘讀10萬字的「量子波動速讀」火了,公司稱:訓練後需30分鐘
    最近,在網上的「量子波動速度」視頻火熱,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和輿論。視頻中是學生開展的速度比賽,在比賽中有多數學生的翻書速度特別快,在視頻海報上,還看到了「5分鐘讀10萬字,即使閉著眼也能和書本發生感應」的字樣。
  • 半月談|家長被老師「移交」作業的背後:形式主義任務充斥校園
    家長被老師「移交」作業的背後:形式主義任務充斥校園半月談記者 黃浩苑 楊淑馨一則吐槽教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輔導功課的短視頻熱傳,江蘇一家長在發布的短視頻中大呼:「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這條短視頻再次引發公眾對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職能的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