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後24小時和媽媽都還在醫院,媽媽身體非常虛弱,有些地方是照顧不到的。而爸爸和陪護人員對於寶寶和媽媽要格外上心,這些護理要點,家長要謹記:
寶寶出生後的10分鐘
1、剪臍帶
臍帶一般情況下在寶寶出生後幾分鐘內就會被剪掉。要是寶寶陪產的話,醫生就會讓爸爸來給寶寶剪臍帶。
2、哭
剛剛出生的寶寶,第一聲啼哭是非常關鍵的。第一聲啼哭是肺臟建立功能的開始,也是寶寶變成嬰兒的徵兆。
3、檢查
嬰兒出生後第1分鐘以及5分鐘之後都要讓醫生來進行一次新生兒評分,即對新生兒的膚色、心率、反射應激性、肌張力及呼吸力等5項進行評分,從評分中能看出寶寶是不是適應了這個環境。接著,護士會給寶寶稱體重、量身長,還會檢查下寶寶是否健康。
寶寶出生後的24小時,這六個護理要點要謹記!
1、初便的的時間和顏色
一般情況下,新生兒會在出生12小時內,首次排出墨綠色的大便,這是胎兒在子宮內形成的排洩物,醫學上成為胎便。如果寶寶出生後24小時內還沒有排出胎便,可能存在腸道方面的問題,所以,寶寶出生後,媽媽需要觀察和記錄寶寶第一次大便的情況。
2、寶寶體溫是否正常
一般來說,護士會給新生兒每天測量體溫1~2次,主要是為了及早發現異常情況,一般不超過37.5都屬於正常。此外,新生兒的體溫調節能力還很弱,過冷或過熱的環境對寶寶來說都是不利的。
3、寶寶皮膚和眼白是否發黃
正常情況下,新生兒在出生72小時後,可能會出現暫時性的黃疸,一般是由於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的特殊性引起的,屬於正常生理現象。但如果寶寶出生後24小時內即出現黃疸,每日血清膽紅素升高過快,則需要注意異常情況。
4、臍帶
眾所周知,剛出生的寶寶臍帶護理十分重要,若是處理不好極容易受到感染,從而影響寶寶健康。所以,在寶寶臍帶脫落前,媽媽每天都需要給寶寶臍帶進行清潔和消毒,但是在護理前一定要記得洗手,不然很容易感染寶寶臍部。
5、寶寶餵養
在寶寶出生半個小時到2個小時內讓寶寶吮吸媽媽乳房,可促進母子感情,寶寶適應母乳餵養。但這時候媽媽可能奶水並不會分泌出來,住院前還是要準備一罐一段奶粉給寶寶喝的。不過平時要讓寶寶多吮吸媽媽乳房,促進奶水分泌,大約3到4天的時候媽媽會有初乳分泌。淡黃色初乳中富含豐富的營養和抗體,素有「液體黃金」之稱,媽媽一定要記得餵寶寶。
6、出生後24小時內接種疫苗
在寶寶出生24小時內,卡介苗和B肝疫苗一定要及時接種。因為剛出生的寶寶失去了母體羊水的保護,正處於抵抗力低下時期,所以做好預防疾病措施十分重要。
7、皮膚護理
松達媽媽提醒您,千萬不要忘記給寶寶護膚。立冬後,空氣變得異常乾燥,寶寶一時難以適應和媽媽子宮差異如此大的環境,皮膚容易脫水,乾燥,引發溼疹,過敏等一系列問題。在寶寶出生後要及時給寶寶塗抹松達山茶油進行皮膚護理,對皮膚進行滋潤。寶寶出生兩周後皮脂分泌急劇減少,家長要早晚給寶寶塗抹嬰兒潤膚霜,增強皮膚屏障,減少皮膚問題發生。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松花煮酒論閒話)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