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媽媽們翹首盼望的小天使降臨,欣喜自然溢於言表。
那你知道,當寶寶出生後的24小時內,醫生都會為寶寶做哪些處理和檢查嗎?
應急處理:
1. 吸出嘴和鼻子裡的異物:胎兒的肺部在經過產道時受到壓迫,這時母體內積存的異物持續進入胎兒的口腔和鼻腔。在胎兒出生後,醫生將細細的軟管插入胎兒的口腔和鼻腔內部吸出羊水,同時清理胎兒的喉嚨和支氣管內的異物。
2. 剪短臍帶:將出生時比較長的臍帶剪短3~4釐米,然後用塑料夾子夾住臍帶的末端。
3. 洗澡:應急處理後,胎兒開始正常呼吸,胎兒開始正常呼吸後,洗淨胎兒身上的血漬和胎脂,
4. 眼部消毒:清除眼瞼之間的異物,使胎兒睜開眼睛,然後滴眼藥水。
5. 帶手環:標記清楚母親的名字、胎兒出生時間等信息
新生兒身體檢查:
1. 確認外形是否畸形:觀測胎兒是否患有唐氏症、唇顎裂等症狀,檢查新生兒的頭部、頸部、肛門、各器官是否正常
2. 量頭圍:一般情況下,新生兒頭圍是在33~35釐米,過大或者過小都有問題。
3. 量身高和體重:新生兒一般身高為50釐米,平均體重為3~3.5公斤,
4. 胸圍: 醫生會用皮尺過寶寶兩乳頭及兩肩胛骨下緣繞胸一周,測量寶寶的胸圍,醫生也會用聽診器在寶寶胸部聽一下。醫生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評價寶寶胸部的發育狀況。
5. 觀察膚色:肢端發紫,唇與軀幹紅潤,這屬於正常現象,不需處理。但若全身有發紫情形,則為缺氧,就需做進一步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