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將軍的辛棄疾面對這個造化弄人的世界,呼出一句「而今何事最相宜?」風流倜儻的蘇軾面對世態炎涼也只能來一句「也無風雨,也無晴」。
然而,當辛棄疾與蘇軾相遇,兩個有趣的靈魂會發生什麼事情呢?我們這次從二人的一首小令中去瞧瞧。
蘇軾有一次去洗澡,遇到了一個勁大的搓背師,可是苦了蘇軾啊。
回到家後,蘇軾想到這個事就覺得不怎麼自在,於是這首《如夢令 水垢何曾相受》問世了。
元豐七年十二月十八日,浴泗州雍熙塔下,戲作如夢令闋。此曲本唐莊宗制,名憶仙姿,嫌其名不雅,故改為如夢令。蓋莊宗作此詞,卒章云:「如夢如夢,和淚出門相送。」因取以為名雲。水垢何曾相受。細看兩俱無有。寄語揩背人,盡日勞君揮肘。輕手,輕手。居士本來無垢。
元豐七年十二月十八日,在泗州雍熙塔下的浴池洗浴,因有些感想,之後就開玩笑似地寫下了這《如夢令》詞。
這個詞牌是唐莊宗創製的,原名《憶仙姿》,因為嫌名字不雅,所以改為《如夢令》。大概是唐莊宗創作的詞最後的句子是「如夢如夢,和淚出門相送。」於是拿過來把它作為詞牌名。
水和汙垢什麼時候在一起共存過?仔細看這兩個東西在我身上都沒有。我告訴擦背的人,勞您整天揮手動肘了。只希望能輕點再輕點,我的身上本來也沒有什麼汙垢。
此詞表面上是寫作者因沒有水垢而受到擦背人的重揩而不滿,實質是比喻自己秉性高潔,受貶是蒙冤的。
蘇軾把洗澡這件事情暗指蒙冤,還寫得如此的有趣,看來也是諧星啊。原本就不關自己的事情,奈何世事難料啊。
為什麼說辛棄疾也是有趣的靈魂呢?這首《西江月 遣興》風格與往常不一樣的小詞,細細品來,也是很調皮啊。
醉裡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喝醉酒我暫且盡情歡笑,哪有工夫整日發愁?近來我才覺得古人的書本,的的確確是沒有半點可信的!
昨夜我醉倒在松樹旁,問松我醉到什麼程度?我疑心松枝擺動是要來攙扶於我,連忙用手一推說:「去!」
這首詞是在飄泉寫的,此時南宋朝廷不思恢復,一味地貪圖享樂。詞人憂心如焚,又不能名言,於是創作此詞以抒發心中憤懣之情。
把心中不滿以這種隱喻的形式表現出來,也就只有想做將軍卻成為「文將」的辛棄疾了。出身世家,奈何自己所處的朝代不行啊。
蘇軾與辛棄疾的一生,相似又不同。都是心有抱負之人,都是心藏理想之人。卻一個一輩子留下了將軍的遺憾,一個得到了理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