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卻君王天下事」,辛棄疾筆下多「豪氣」,他不是文藝青年嗎?

2021-01-13 騰訊網

詞在誕生之後多被用來詠婉傷懷,脂粉氣與傷感氣息濃重。歷史上比較出名的詞都有這樣的特點。比如我們熟悉的千古名句李煜所作的「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全詞都在嘆惋失國之哀。蘇軾開啟了豪放詞派的先河,辛棄疾成為了其出色的後繼者。不僅是詞,辛棄疾的其它作品中也充滿了「豪氣」,那麼是什麼讓這個「文藝青年」充滿了豪氣呢?

一、辛棄疾的年少「有為」

辛棄疾作為一個「文藝青年」,筆下不是花落水流而是金戈鐵馬自然是有道理的。一個人的性格總來自於他的經歷,我們將從辛棄疾的人生經歷著手,探究他筆下多豪氣的內在原因。

1.辛棄疾的精彩一生

辛棄疾,字幼安,宋代文學家、軍事家。辛棄疾生於公元1140年5月28日,在1207年10月3日病逝。他與很多文學大家都有「組合」。因為同為南宋豪放派詞人,且水平很高,與蘇軾合稱「蘇辛」。因為字中都帶安且都是濟南人,後世又將其與李清照(字易安)並稱「濟南二安」。因為李清照是婉約派的代表,辛棄疾是豪放派的代表,所以又有「婉約以易安為宗,豪放為幼安稱首」之說。

辛棄疾雖生於金國,卻不甘金人的統治而棄金事宋。辛棄疾少年參軍,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辛棄疾對金的態度一直是主戰,隨著皇帝傾向於和,主和派逐漸在鬥爭中佔據上風。遭遇排擠後辛棄疾退隱山林,1207年病逝後追贈少師,諡號「忠敏」。辛棄疾詞風「激昂豪邁,風流豪放」,代表著南宋豪放詞的最高成就。現存詞六百多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等傳世。

2.揭竿而起辛棄疾

辛棄疾年少時,濟南即被金軍攻佔,濟南處於金國的統治之下,而南宋因為武備廢弛也無力收復失地。金國對統治區域內的漢人大加壓榨,人民苦不堪言。辛棄疾的爺爺辛贊也是濟南名士,被迫接受金國委任的職務,不被金國信任,在百姓前也感覺臉上無光。辛家在濟南也算是世家大族,又有辛贊在金國出仕,家庭條件還是比較優越的。辛棄疾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熱愛文學,下大力氣研讀書籍,小小年紀就文採絕豔,在當地有了一定的名氣。辛棄疾少年時,又曾與党懷英一同受學於劉瞻(《宋史》作蔡伯堅),党懷英也是一名文才很高的少年,兩人並稱「辛黨」。

雖然他的爺爺在金國做官,但辛棄疾對金國一再壓榨漢人的行為感到十分不滿。他明白只憑一支筆對敵是毫無意義的,於是他文武皆修,在武術上也有了比較高的造詣。有深厚的文化知識做底,兵法武略他學的也非常好。後世有人說辛棄疾心懷南宋朝廷,立下終生為國鞠躬盡瘁的宏願。在我本人看來這就是一種杜撰與美化而已。如果當時金國能夠平和地對待漢族百姓,百姓其實是不在意是由誰來接管政權的。但金政權暴戾無道,為後來的民眾起義埋下了伏筆。

公元1161年,金軍在完顏亮的率領下,再次南下入侵南宋。濟南駐紮的金軍也隨完顏亮南下,城中只留一小部分兵士,防禦能力薄弱。當時的辛棄疾已經在濟南有了一定的影響力,他認為時機已到,率領濟南兩千人舉起反旗。時年耿京也舉兵反金,並迅速集結了數萬人的義軍隊伍,成為義軍中的支柱力量。於是辛棄疾率領這兩千人加入了耿京的起義隊伍。

二、辛棄疾的軍旅生涯

1.五十騎取萬軍之將

提起辛棄疾的戰績,莫過於五十騎取萬軍之將了。不說可比趙子龍長坂坡百萬曹軍七進七出救阿鬥,也是世所罕見勇武過人了。

辛棄疾投耿京後,由於辛棄疾出眾的才學、武藝,又通兵法,還具有很高的影響力,當即重用辛棄疾把他當做自己的左右手來培養。

1162年,耿京派辛棄疾、賈瑞前往南宋首都建康朝見皇帝歸進南宋。兩人成功完成了出使人物,宋高宗封耿京為天平軍節度使。在辛棄疾與賈瑞歸去途中,耿京部將張安國與邵進突然叛變,將耿京殺死後投奔金軍,義軍也一鬨而散,只剩下一小部分人馬。

回歸途中,辛棄疾聽說了這件事,在確認了事件的真實性之後他怒不可遏,當即就要前往金軍大營斬殺張安國。一旁的賈瑞雖然也很生氣,但他覺得還是等到回營後召集軍隊後再來討論這件事。從一般人的角度看,賈瑞顯然更加理智。為了勸住辛棄疾,他對辛棄疾說:「張安國的確罪無可赦,但他殺的是朝廷的官員(耿京剛被封為天平軍節度使),理應由朝廷來處置。」意思就是說你不要去了,等我們回營召集兵馬再請求宋廷一起出兵再為耿京報仇吧。

但辛棄疾卻是另一種想法。當日,他便帶領隨身的五十騎兵前往金軍大營。這五十騎金人的前哨可能看到了,然而金軍的軍營裡足有幾萬人,這幾十個人也沒放在心上就沒上報。直到辛棄疾的兵卒衝進了大營時金軍一片慌亂,以為敵方派部隊奇襲,一時間手忙腳亂沒有組織抵抗。

也正是基於此,辛棄疾等人才能在衝進金營後一路砍殺後將張安國活捉後全身而退。即便是這樣,這樣的戰績也足夠令人稱道了。先不說五十人的隊伍衝進萬人軍營內後還能全身而退,能在營地的成百上千座軍帳中準確地找到叛徒張安國並生擒帶走就是很難做到的。張安國再怎麼說也是一名武藝高強的將領,不是一隻兔子。從這裡我們也能看出辛棄疾的武力和膽識、謀略是一般人不能比的。

三、文藝青年的豪邁文風由何得來

1.軍旅生涯

辛棄疾之所以能有豪邁的文風,他青年時代的習武過程與軍旅生涯功不可沒。而習武又是為了參軍,所以我們可以將其歸為一處。

戰場的壯烈廝殺成為他的心念往事。從他的詞作當中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到他想要重回戰場,殺敵報國的願望。比如他的《破陣子》中的:「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都能看出他想要重回戰場的願望。可惜的是,由於主和派當政,他不僅沒能實現收復失地的宏願,連戰場都沒有再上過。只能「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最終卻「無人會,登臨意。」

登上戰場的願望一直伴隨著他,直到晚年隱居也沒有消散。上文的《破陣子》一詞就是辛棄疾在晚年所作。這段軍旅生涯是辛棄疾不以當時浮誇婉轉的文風主調為自己文風的主要原因之一。當然我們可以理解,生活在和平年代的軍人尚且男子氣概十足,手中長劍飲過血的辛棄疾自然是蔑視這種「無病呻吟」的創作基調的。

2.性格因素

辛棄疾的好強性格也是他養成豪邁文風的一個重要原因。這一點從他五十騎非要從敵軍萬人軍中捉拿叛徒是可以充分的了解到的。如果沒有這種好強的性格,辛棄疾也不能做出如此壯舉。讀書習武,想要取得一定的成就,沒有要強的性格也沒有辦法堅持下來。他文治至與蘇軾、李清照、党懷英等人齊名並稱。武功,他萬軍之中擒叛徒全身而退。這些功業,無不是在堅持,在好強的性格基礎上得出來的。而且最重要的是,在一般人晚年心態平和的情況下,辛棄疾仍能保持殺敵建功之心,十分難得。

3.對蘇軾等豪放派的仰慕

蘇軾是北宋人,而辛棄疾是南宋人。雖然蘇軾已經在豪放派詩詞上起到了先河作用,但當時的主基調畢竟是婉約派。辛棄疾看中蘇軾的豪放派而對其仰慕、學習也是辛棄疾文風豪邁的源頭。在習武與參軍之前,少年成名的辛棄疾所寫的文章中既有婉約又有豪放。這豪放就是對蘇軾等豪放派的學習所影響到的。至於婉約是不可不含的,當時的教育就偏重於婉約,所以辛棄疾少年時代的作品不可避免的帶有婉約派的色彩。這當然不是說婉約派文風不好,而是在辛棄疾後來的文風中它成為了一個阻礙。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老夫聊發少年狂」的豪氣深深地感染了辛棄疾。

可以說,沒有蘇軾等豪放派的道路開創,辛棄疾在豪放文風的道路上不會如此純粹。所以說,對蘇軾等豪放派的仰慕也是辛棄疾文風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總結:

任何事情的發生都不是偶然的,辛棄疾的文風也不例外。文藝青年辛棄疾的豪邁之路,也是由人生一步步的經歷走出來的。主觀原因與客觀原因的結合,造就了「豪放以幼安稱首」的「詞中之龍」辛棄疾。

相關焦點

  • 詩詞丨不讀辛棄疾,你就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男子漢」
    辛棄疾也能做到。辛棄疾是山東濟南人,北宋滅亡後,山東成了淪陷區。他出生時,「靖康之恥」已經過去十幾年。時間並沒有消解辛棄疾對故國的懷念,他拉起了一支隊伍,和金兵打起了遊擊。他投靠義軍首領耿京,不想,辛棄疾的朋友,一個叫義端的和尚,偷了帥印投降金兵。
  • 他是詞中之龍,一首佳作孤篇壓南宋,為什麼有人建議將其移出課本
    詩詞中的大佬也是不勝枚舉,比如詩仙李白、詩鬼李賀、詩佛王維、詩魔白居易等等,又有千古詞帝李煜、詞中一哥蘇軾等等,但要說起我們今天的這位主人公可不得了,他被封為詞中之龍,平生擁有600多首詞作,還曾經是文武雙全、胸懷天下的坦蕩君子,此人名字就是辛棄疾。有的人對辛棄疾比較陌生,也有人對他比較熟悉。但是你肯定聽到過「眾裡尋他千百度。
  • 辛棄疾三十句經典名句
    宋代,是我國古代詩詞文化發展的鼎盛時期,宋詞,代表了宋代成就最高的文學形式,在那個時代,誕生了不勝枚舉的詞人,如歐陽修、晏殊、柳永、蘇軾、周邦彥、李清照等,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這樣一位詞人,他是「豪放派」詞人,他被後人稱為「人中之龍,詞中之傑」,與蘇軾並稱「蘇辛」,他就是——辛棄疾。今天,我們盤點一下辛棄疾為後世留下的經典名句。
  • 辛棄疾有多牛?寫一首詞,用94字囊括25種中藥材,你能找出幾種?
    辛棄疾的這首《懷古》氣勢磅礴,表達了他欲像當年劉裕那般北伐出徵的雄心壯志。他的作品,想必黃口小兒也能娓娓道來幾首。 辛棄疾在南宋可以說是文人裡仗打的最好的、軍營中最有才華的,可惜一生懷才不遇,到老也沒能見到王師定中原。而辛棄疾多有才華,他的一首《靜夜思》,融入25味中藥材,你能找到幾種?
  • 辛棄疾的悲哀: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在他完成使命歸來的途中,聽到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殺害、起義軍潰散的消息,便率領五十多人衝進幾萬人的敵營,把叛徒擒拿帶回建康,交給南宋朝廷處決。這時他二十三歲。辛棄疾但是由於南宋小朝廷不思進取,對主戰派一味打壓,對辛棄疾也不會重用。他被任命為江陰籤判兩年後就離職賦閒了。
  • 欄杆拍遍的鐵漢柔情:「老司機」辛棄疾的風流史
    他夢見自己正與一名妙齡女子幽會,二人在夢裡可謂是卿卿我我,好不快活。然而二人正難分難捨之時,夢醒了,看到頭上皓白的圓月,這人不禁想起了和這名女子的風流往事……讀到這,你一定以為這又是哪個風度翩翩、玉樹臨風的風流才子吧?然而,這人不是別人,他居然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南宋豪放派詞人代表——辛棄疾。
  • 不是路程
    那麼,小解今天將要講的辛棄疾在《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的名句「八百裡分麾下炙」,與鵝湖之會有什麼關係呢?答案是大有關係,因為辛棄疾和他這位朋友陳同甫,當時就在鵝湖之會上一同聽過課。陳同甫即陳亮,他與辛棄疾志同道合,有相同的報國理想,當然也有相似的被打壓遭遇。
  • 醉裡挑燈看劍:史上最具殺氣的文人辛棄疾是如何煉成的?
    真的嗎?如果南宋很弱的話,能存活150多年?其實歷史上南北對峙的局面多了,比如曾經統一的晉朝,後來被滅,偏安江南的東晉才存在100年;而明朝被滅後,偏安江南的南明才存活30多年。相比而言,南宋已經不錯了,而當時它面臨的不僅有金朝,還有契丹、蒙古、吐蕃、大理等的虎視眈眈。
  • 欣賞辛棄疾的作品,感受一代詞人的寬廣胸懷
    我國的詩詞起於先秦盛於唐宋,其間湧現了許多著名的詩詞達人,我們曾讀過李白和杜甫的唐詩,領略了蘇軾和歐陽修的名篇,也鑑賞過李煜和李清照的宋詞,然而在廣為流傳的詩詞名句中,辛棄疾的詩詞有哪些你知道嗎?你是否又知道他的坎坷經歷?下面就跟隨我們,共同來看一下辛棄疾的磊落人生和他的不朽詩詞。辛棄疾是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居士。 他與蘇軾齊名,並稱蘇辛。
  • 雲掃墓的文藝青年,會夢見盜版碟片嗎
    其實,換個思路,除了悼念親友,你要是個文藝青年,一上網就有高清片源,假期時選部經典名作重溫,就像給敬愛的大師雲掃墓。從盜版碟到B站在線,這種幸福來之不易,文青觀影路上的曲折辛酸也不少。 《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電影》碟片,前網絡時代的物質載體。
  • 不讀辛棄疾,你就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男子漢」
    辛棄疾也能做到。辛棄疾是山東濟南人,北宋滅亡後,山東成了淪陷區。他出生時,「靖康之恥」已經過去十幾年。時間並沒有消解辛棄疾對故國的懷念,他拉起了一支隊伍,和金兵打起了遊擊。他投靠義軍首領耿京,不想,辛棄疾的朋友,一個叫義端的和尚,偷了帥印投降金兵。
  • 宋代文豪辛棄疾:寫詞一本正經開玩笑,看似幽默,實則感傷
    他還說,「愁」就像是人的頭髮一樣,多到數也數不清。花間詞人李清照也寫「愁」,作為歷史上屈指可數的女詩人,她筆下的愁也有著別樣的風姿綽約。她說,「愁」就是心裡才剛剛放下,眉間卻又開始浮現,就是這樣難以擺脫的東西。還有南唐後主李煜的經典詞句,愁就是江水一般,滔滔不絕,在你的心間一路流淌。
  • 辛棄疾連作兩詞,只因戒酒不能,極盡滑稽,令人忍俊不禁
    辛棄疾就是一個離不開酒的人。辛棄疾,號稼軒居士,是南宋時期有名的豪放派詞人,他與婉約派詞人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與蘇軾並稱「蘇辛」。辛棄疾一生胸懷滿志,卻因與當政一派政見不合屢遭彈劾,起起落落,最終歸隱山林,再不問政事。辛棄疾一生投身於恢復中原的事業當中,卻未受重用,滿心宏圖大略不得志。
  • 頑童偷梨偷棗,辛棄疾暗中觀察,寫下一首詞,盡顯人生好境界
    歷史上有很多令人敬佩的人生好境界,陶潛的南山菊花,李白的醉酒當歌,蘇軾的風雨疏晴,皆是自少年風月、少年歌舞中凝結而出的灑脫,能拿起能放下,又帶著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的豪氣。不過,此種作風,南宋辛棄疾尤甚。辛棄疾總是給人一副金戈鐵馬的硬漢形象,談情說愛都帶著霸氣,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稼軒的人生境界才是真的高。
  • 「詩詞人物」詞中之龍——辛棄疾的傳奇人生!
    | 沙場秋點兵22歲(紹興三十一年),辛棄疾趁著金主完顏亮發兵南侵,在家鄉變賣家產,安頓好族人,聚集2000餘人揭竿而起。從此,他由一個心懷天下的書生,蛻變成一個救民水火、保家衛國的的戰士。但是孤軍不成勢,要想一舉擊潰金軍,收復濟南故土,就得找到組織,壯大勢力。於是同年,他審時度勢,率領手下2千餘人投奔義軍領袖耿京。
  • 《西遊記》:你以為妖怪都是兇神惡煞的嗎?不,他也能很文藝
    明代小說家吳承恩筆下的《西遊記》,塑造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妖怪形象。而說起妖怪,人們腦中的第一印象是張牙舞爪、兇神惡煞,其實,在《西遊記》中,也不乏有爾雅、才氣、情調的「文藝青年」代表的妖怪,其中最為典型的要數黑風大王——黑熊精。熊給人的感覺是笨拙、兇殘、行蹤無常,而《西遊記》中的黑熊精是一頭修煉成精的黑熊,他不僅不笨,反而才華橫溢,且非常追求個人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