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垓的兩首詞,清新綿邈,曲終見意,結尾處更是精彩絕倫

2021-01-10 品詩賞詞

抓一把鹽灑到水裡,融入過程不著一絲痕跡。生活中也有一些平凡人物,看似平淡如水,走到人群裡立刻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但他們卻擁有鹽的內涵。寫文章也是如此,有些作品前面略顯枯燥和生硬,似乎可有可無,又像無病呻吟,其實都是一種鋪墊,只為最後一句的精彩烘託氛圍。比如蘇軾的《臨江仙·送錢穆父》,前面都很一般,最後「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卻如神來之筆。下面介紹程垓的兩首詞,清新綿邈,曲終見意,結尾處更是精彩絕倫。

鳳棲梧宋代: 程垓九月江南煙雨裡。客枕悽涼,到曉渾無寐。起上小樓觀海氣,昏昏半約漁樵市。 斷雁西邊家萬裡。料得秋來,笑我歸無計。劍在床頭書在幾,未甘吩咐黃花淚。

程垓,字正伯,四川眉山人,年輕時曾遊臨安,陸遊為其所藏山谷帖作跋,未幾歸蜀。他好學上進,撰有帝王君臣論、及時務利害策50篇,希望能以此報效朝廷,可是連陸遊都被貶,哪裡還有他的出路。不過在他知天命那年,依然不改壯志,後來遇到楊萬裡,被薦以賢良方正科。他的詞風深受柳永詞的影響,卻能避短揚長,深為後人稱賞。

這首詞是作者客居臨安,因為連日愁霖,旅枕無寐,乾脆起身賦詞。天氣糟糕、仕途不順,又兼羈旅生涯,遊子更加牽腸掛肚,思念故鄉和親人。九月的江南淫雨霏霏,外出本來就不方便,何況自己又人地生疏,只好枯坐客舍。但「客枕悽涼,到曉渾無寐」,詞人百無聊賴,於是起身登樓觀看海氣(即海市蜃樓),隱約中看見很多人在閒逛,更增添了悽清孤獨之感。

詞人思鄉心切,既脫身無計,又不見家書。「斷雁西邊家萬裡」,描繪了一種惆悵和希冀的心理,作者也做好了長期的打算,「料得秋來,笑我歸無計」,只好從長計議。「劍在床頭書在幾」,自己雖然文武全才,志向不得伸展,只能對著菊花感慨落淚。孟浩然曾道,「日暮徵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也正如聞一多所說,「鄉愁最是無情,能教你眼前的春光變作沙漠。」

愁倚闌程垓春猶淺,柳初芽、杏初花。楊柳杏花交影處,有人家。玉窗明暖烘霞,小屏上、水遠山斜。昨夜酒多春睡重,莫驚他。

詞人酒醉昏睡,希望大家不要吵醒自己,卻只在最後一句聲明,前面都是一句一景,只為極力渲染出一幅恬靜、安逸的氛圍。春色尚淡,柳芽、杏花這些早春之物,都著一「初」字,正可展現初春的特點。「楊柳杏花交影處」,再次總寫前面的春色之美,最後又綴以「有人家」三個字,更顯出生機無限,活力四射。

接下來轉入對室內景物的描寫,「玉窗明暖烘霞」,窗外楊柳杏花交相輝映,窗內明麗晴暖如烘霞,給人以春暖融融,陽光明媚之感。「小屏上、水遠山斜」更加精彩,以小見大,有尺幅千裡之勢。詞人用心良苦,極力地營造了一種溫馨和諧的意境,令人神往,最後才畫龍點睛,「莫驚他」三字,下得悄無聲息又有些詼諧幽默,非常契合全詞活潑的氣氛與喜慶的情調。程垓的這首經典,讓人愛憐不已,最後3個字堪稱神來之筆。

縱觀這兩首詞,第一首清新綿邈,盡顯作者瀟灑脫俗的特點,也委婉地帶出客居江南的思鄉之情。第二首由遠及近地逐漸鋪排,步步烘託,曲終見意。詞人雖然在南宋詞壇不及辛棄疾、陸遊等著名,但作者用語清新、不見鑿痕,構思新穎、令人神往。這兩首詞看似平淡,實則經過細細推敲,唯有落其華芬,方可造平淡之境,這也是程垓詞作最大的特色。

相關焦點

  • 同曲的《千千闕歌》與《夕陽之歌》,你更喜歡哪首?
    陳慧嫻演唱的《千千闕歌》與梅豔芳演唱《夕陽之歌》是流行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兩首經典流行歌曲,這兩首歌屬於同曲而不同詞,翻唱自日本歌手近藤真彥的《夕陽之歌》。自從這兩首歌誕生以來,經過三十多年華語樂壇的洗滌,在廣大歌迷心中是百聽不厭,久唱不衰,可以說深深地影響了全球兩三代的華人。
  • 兩首關於秋的《天淨沙》,一首是千古絕唱,另一首也不遑多讓
    這裡就來介紹兩首關於秋的《天淨沙》,其中一首被譽為「秋思之祖」,另一首在筆者看來也可與之媲美。天淨沙,是曲牌名,屬于越調之一,又名《塞上秋》。天淨沙·秋思元代:馬致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天已黃昏,路旁是枯敗的老樹,老樹的枝椏上看不見充滿生氣的蒼碧綠葉,卻只是零星地掛著稀疏的黃葉。
  • 出自科學家手中的中國第一首小提琴曲
    提到中國小提琴曲,我想各位應該都會想到那首耳熟能詳的《梁山伯與祝英臺》,這部充滿東方色彩的作品讓小提琴開始了解,說起「中國話」,讓世人看到,中國的小提琴力量。
  • 3首李清照冷門愛情詞,寫出女子的柔情,留下千年閨怨
    第一首《念奴嬌·春思》,這首詞還被提名為《春日閨情》內容上自然寫的是李清照對其丈夫趙明誠的思念。因為在李清照的年代,在寒食節即將來臨時,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在外任官,而李清照獨自在家中,重重庭院深幾許,冷清與寂寞,李清照無人陪伴,只能李清照獨自品嘗。
  • 袁枚的兩首小詩,清新可喜,更表達了一種自強不息的精神
    下面介紹袁枚的兩首小詩,清新可喜,更表達了一種自強不息的精神。苔(其一)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在陰暗潮溼的地方,人跡罕至處,卻有一種植物在頑強生長。它終日不見陽光,卻渴望著光明;它幾乎無人欣賞,卻默默地為那些繁花點綴著綠色。很少有人注意到青苔也會開花,雖然只有米粒大小,卻在無人處璀璨盛開。
  • 宋詞中最饞人的兩首詞,讀完恨不得立馬吃一口
    唯有蘇東坡,這個舉世聞名的大吃貨,寫過多首橘子詩詞,其中一首還被選入小學課本,幾乎人人會背。且先看第一首《贈劉景文》:贈劉景文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這首《贈劉景文》想必大家都曾在小學時背誦過。
  • 徐秉龍3首成名曲,只聽過《白羊》太可惜了,剩下兩首好聽到爆
    徐秉龍3首成名曲,只聽過《白羊》太可惜了,剩下兩首好聽到爆徐秉龍是中國內地流行樂00後男歌手。2016年發布個人第一首原創歌曲《我們》,從而正式進入演藝圈。徐秉龍是一個音樂天才,他對於旋律的創作,一旦腦海中有好聽的旋律,他就會哼唱出來,並錄下來。
  • 柳永最深情的一首表白詞,山盟海誓兩心同,卻成為空頭諾言
    兩宋詞壇最是風流多情的詞人當屬柳永了。柳永最好出入煙花青樓、淺斟低唱、競賭新聲,甚至曾說出「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這樣的詞句。柳永出入青樓,也結實了很多歌姬,當然免不了處處留情。他的詞集中寫男女之情的詞作佔據了大部分,其中提到的情人有秀香、英英、瑤卿、心娘、蟲娘、佳娘、酥娘等等。而這些女子中,以蟲娘與柳永的感情最深。
  • 簡述幻想曲、隨想曲、狂想曲的不同之處
    「幻想曲」一詞不達意,源於義大利語,原意為想像。如幻想曲作為一種音樂術語,指的是一種含有浪漫色彩而無固定曲式的器樂敘事曲。早在歐洲16-17世紀,幻想曲是一種用管風琴或古鋼琴即興獨奏的樂曲。「隨想曲」一詞源於義大利語,原意為「頑皮」、「奇想」,指的是17和18世紀時的一種復調風格的鍵盤樂曲。它常採用管風琴或古鋼琴演奏,在這點上,隨想曲同幻想曲有點相似。19世紀以後,隨想曲突破並發展了原有的形式,它既還有一定的幻想性情感和即興性演奏方法,又帶有弦樂練習曲性質的、較自由的套曲形式。
  • 《賀新郎》是一首寄意高遠的詞,關於這首詞的本意,歷來眾說紛紜
    《賀新郎》是一首寄意高遠,構思奇巧的詞。關於這首詞的本意,雖然歷來眾說紛紜,但拂開雲霧籠罩的煙塵,還是不難探尋到真跡的。詞開頭,一幅清新恬適的初夏氣息,撲面而來。剛從巢裡飛出來的小燕子,落在有雕梁畫棟的房子上。
  • 端午節,古樂飛揚 | 中國民族器樂曲26首,難忘經典
    中國民族器樂曲26首,陪你一起過端午~文章來源:周末特刊 | 圖:舊食原創工作室轉載編輯 | 田藝苗的田01. 春江花月夜(民樂合奏——中國廣播民族樂團)宛如一幅山水畫卷,浪漫地再現了春夜月升,泛舟江上,花影輕曳的迷人景色。
  • 柳永最美的一首詞,從開篇美到結尾,秋風秋雨都敵不過那股肉麻勁
    便在所有詠雨詞中,最讓小編服氣的還是柳永的這首《八聲甘州》。一個清秋的傍晚,柳永登上高樓遠眺,詩興大發便有了這首詞。這是柳永平生最美的一首詞,從開篇美到結尾,秋風秋雨都敵不過詞中的那股肉麻勁兒,驚豔了世人千年。這首詞也讓老對頭蘇軾服氣得很,《侯鯖錄》記載著蘇軾對這首詞的評價是:「不減唐人高處」。《八聲甘州》北宋:柳永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
  • 蘇軾兩首詞,抒寫和歐陽修的師徒之情,其深情感人肺腑!
    後來,蘇軾又多次寫詩文追悼,僅詞就有兩首,一首是《西江月·平山堂》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欲弔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平山堂,位於揚州大明寺側,是歐陽修做揚州太守時所建,留有歐陽修如「靈蛇飛動」般的書法墨跡。東坡宦遊四方,每次路過揚州,必然登遊平山堂。
  • 「男兒到死心如鐵」——辛棄疾兩首《賀新郎》賞析
    而淵明表面平淡,但也是「猛志固常在」,諸葛亮更是嘔心瀝血為國家之人。這正是辛、陳二人心中的追求。接下來幾句是勾勒了一派水枯山荒,四野悽涼的冬天景色,猶如中國山水畫一樣寫意。鵲踏松稍,枝頭微雪,雪落破帽,剩水殘山,幾株紅梅,兩三飛雁,一幅水墨畫面在讀者心中油然而生。在這蕭殺的寒冷冬日,已有幾株紅梅傲雪而放,為這一片肅白點綴了幾點紅,也給人們帶來了一點春天的希望。
  • 蘇軾與辛棄疾十分詼諧的兩首詞
    回到家後,蘇軾想到這個事就覺得不怎麼自在,於是這首《如夢令 水垢何曾相受》問世了。元豐七年十二月十八日,浴泗州雍熙塔下,戲作如夢令闋。此曲本唐莊宗制,名憶仙姿,嫌其名不雅,故改為如夢令。蓋莊宗作此詞,卒章云:「如夢如夢,和淚出門相送。」因取以為名雲。水垢何曾相受。細看兩俱無有。寄語揩背人,盡日勞君揮肘。輕手,輕手。居士本來無垢。
  • 看完這些,我才算是聽懂了戴荃的這首《悟空》,太有境界了
    今天從個人角度談論這首歌,但主要的是歌詞,因為曲我也就能聽出來個快慢,是快樂的還是哀傷的,是抒情的還是搖滾的,但凡曲子比較吵的對我來說就是搖滾。主要從聲韻上來,歌詞取詞意的其實是幾個形容詞,漫漫殘盡闌珊,就像萬物生那首歌,其他的名詞動詞其實都是虛詞,要的就是這個字詞的發聲,組起來像那麼一句話就行了,很多周杰倫的歌也這樣,很多字詞不必聽懂,也不必揣摩。要改詞就要改曲)誰叫我身手不凡誰讓我愛恨兩難到後來 肝腸寸斷(第二段 英雄難。
  • 晏殊最讓人驚訝的一首詞,全詞無一生僻字,筆調活潑清新流暢
    晏殊的詞大多充滿富貴氣息,比如「樓臺側畔楊花過,簾幕中間燕子飛」、「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雖然詞中沒有金玉錦繡,可是自然洋溢著一種優雅單遠的神韻,可謂是低調奢華有內涵。不過晏殊有一首詞屬於例外,當初讀的時候感到很驚訝,原來晏殊也有寫農村的詞?
  • 《清新的小女孩》:音樂無國界 這首緬甸催淚神曲火了
    因為語言不通,絕大部分國人可能聽不懂歌詞內容,但是音樂是相通的——初聽不覺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光聽旋律,這首歌就足以涵蓋各種曲折的愛情故事,其中最廣為流傳的故事是這樣的:講的是一個男孩兒和一個女孩兒從小是青梅竹馬,但因為家境懸殊,女孩兒的父母不許他們在一起,男孩兒成全了女孩兒家長的意思離開了,後來男孩兒憑藉自己的音樂天賦成了歌手,回來找自己的女孩兒時,女孩兒已為人母,
  • 這首寫進高中教材的稼軒詞,堪稱「英雄氣本氣」
    經天緯地之才卻無從發揮,轉而寄之於詞,在文學史上成就了另一番偉業。辛棄疾與蘇軾、陸遊等人在文學上的創作側重點不同,蘇軾「以文章餘事作詩,溢而作詞曲」,陸遊則「是有意要做詩人」,皆非專力於詞。辛棄疾卻是畢生致力於詞。他青少年時代在北方所作詞,即受到前輩蔡光的讚賞,蔡預言棄疾「他日當以詞名家」。辛棄疾南渡以後,壯志不酬,雖「負管、樂之才,不能盡展其用,一腔忠憤,無處發洩。
  • 《明日之子》兩周歲了,回首毛不易的14首原創歌(上)
    結尾那句「像我這樣莫名其妙的人,會不會有人心疼」,被扎心的,恐怕不僅僅是楊冪吧。【華晨宇】(毛不易、孟子坤)兩個人都是有能力一開唱就讓全場安靜的歌手。毛不易的音樂,需要倒一杯小酒來慢慢去品。毛不易作曲還需要再精進一點,詞很厲害,但作曲也不能忽視,因為你唱的是一首完整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