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發現:球狀星團並非如宇宙般古老

2021-01-08 環球世界未解之謎

近期一份刊登於《自然-天文》(Nature Astronomy)期刊上的研究稱,對英仙座星系團中心的球狀星團的觀測,發現了一些有悖目前理論認知的地方,而這有助於解釋大型星系周圍球狀星團的一些疑惑。

研究發現,位於英仙座星系團中心巨型星系周邊的球狀星團並非全部都那麼古老,其中幾千個球狀星團的年齡只有10億年左右,可能還有更多球狀星團在宇宙演化的不同時期誕生。

球狀星團(globular cluster)是由數十萬、有時逾千萬顆,而且幾乎是同時誕生的恆星組成的一種天體結構。天文學家普遍認為,宇宙在近138億年前大爆炸生成之後不久,在第一個星系誕生之前、或者是與此同時,生成了大量的球狀星團。

也就是說,天文學家普遍認為球狀星團是宇宙中人類可見的最古老的天體。球狀星團在誕生之後,除了其中一些恆星的衰老和死亡之外,並沒有更多的變化。

在隨後一個個星系誕生後,每個星系周圍都圍繞著一些球狀星團。比如我們的銀河系周圍有約150個這樣古老的球狀星團。在足夠黑暗的地方,有的肉眼即可見。比我們銀河系更大的星系周圍,有著更多這樣的球狀星團。

目前觀測到的數量最多的球狀星團,聚集在位於星系團中心的大型星系的周圍,數量可達1萬~2萬個。因此科學家認為,球狀星團的形成、以及它們聚集在星系周圍的這個過程,隱藏著星系的誕生和演化的重要線索。

星系團由成百上千個星系靠引力聚集在一起,中間充滿著高溫氣體(溫度可達太陽的10倍以上)。這些氣體的質量超過星系團中所有恆星質量的總和。

然而這份由香港大學物理系林仁良博士引領的研究發現,位於英仙座星系團中心巨型星系周邊的球狀星團並非全部都那麼古老,其中幾千個球狀星團的年齡只有10億年左右,可能還有更多球狀星團在宇宙演化的不同時期誕生。

這份研究提供的圖片上可以看到,這些較「年輕」的球狀星團與複雜細絲網狀結構的冷氣體有著密切的聯繫。研究人員由此推斷這些星團是在延伸到巨型星系外圍的冷氣體中誕生。

該研究組認為,冷氣體由瀰漫在整個星系團的熱氣體沉澱而來,熱氣體的密度在朝著星系團的中心急速上升。早期球狀星團在形成後不受網狀冷氣體束縛,好像雨水從雲層中凝結而落下,落向星系團中心的巨型星系內。

相比之下,較老的球狀星團由於圍繞巨型星系行運行時彼此間的隨機性,使得它們隨機地分布在巨型星系周圍。

研究人員認為這份研究解釋了至少三個關於球狀星團的疑惑:

● 首先是球狀星團的巨大數量,顯然其中一部分是在宇宙演化過程中、由星系團內的高溫氣體形成,並非目前認為的所有都在宇宙初期形成;

● 解釋了大型星系周圍球狀星團多彩的顏色特徵:由於其中質量大的藍色恆星較早死亡,剩下質量較小的紅色恆星,這解釋了為什麼隨著球狀星團歲數的增大,顏色由藍色變紅色,因此不同年齡的球狀星團呈現不同的顏色;

● 最後,研究人員還認為這份研究也能解釋為什麼一些巨型星系(質量相當於我們銀河系10倍以上的星系)在發展過程中變得越來越大:這是因為周圍大質量的球狀星團可以維持久一些,而小的星團在圍繞星系運動的過程中逐漸被扯散,裡面的恆星逐漸併入星系,使得大型星系越來越大。

相關焦點

  • 哈勃拍下球狀星團新照片似宇宙雪球(圖)
    北京時間12月6日消息,據美國宇航局太空網報導,哈勃太空望遠鏡在觀察北部天空一個最明亮而且最著名的球狀星團M13時,發現大約有幾十萬顆恆星在這個星團裡移動
  • 銀河系的元老——球狀星團|星系|蛇夫座|恆星_網易訂閱
    1782年的時候,法國天文學家Pierre Méchain首次觀測到了它。次年,英國天文學家William Herschel也發現了這個天體。1947年,加拿大天文學家Helen Sawyer Hogg正式將它加入到著名的梅西耶星表中。  在這些球狀星團中,通常包含著數十萬顆恆星,而且其中都是非常年老的恆星,有的甚至和銀河系的年齡差不多,是這個星系中最古老的天體。因此,對於科學家來說,這些球狀星團裡的恆星是我們研究銀河系演化史的重要借鑑。
  • 中外學者揭開英仙座球狀星團起源之謎
    紅點標示較古老的球狀星團,這些球狀星團隨機分布在英仙座星系團中心的巨型星系周圍。圖片來源:香港大學    香港大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通過分析哈勃太空望遠鏡收集到的數據,揭示了在星系團中心、圍繞巨型星系的球狀星團的起源。研究成果日前刊登於《自然—天文學》。  球狀星團是宇宙中最古老的可觀測天體之一,每個球狀星團擁有數十萬至數千萬顆同時誕生的恆星。
  • 在15800光年外,半人馬座星團中:發現11顆最缺乏金屬的恆星!
    通過分析光譜數據,天文學家觀測了半人馬座歐米茄球狀星團,目的是找到一群金屬豐度非常低的恆星,研究探測到了這個星團中11顆最缺乏金屬的恆星,其研究發現發表在《arxiv》上。對銀河系中球狀星團(GC)的觀測對天文學家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它們是宇宙中最古老的物體之一。因此,球狀星團也被認為是研究恆星演化過程的天然實驗室。
  • 銀河系中最大的球狀星團-半人馬座歐米伽星團
    這個星團是我們銀河系光暈下的200個左右已知球狀星團中最大最明亮的一個。雖然大多數星團都是由相同年齡和結構的恆星組成,但是神秘的半人馬座ω星團卻包含具有不同年齡和化學組成的恆星群。    實際上,半人馬座ω星團可能是小星系被銀河系吞併後所殘留的星系核。這幅精彩的影像之所以呈現出如此多的恆星是因為它使用了高動態範圍成像技術,並結合不同曝光時間的影像。
  • 星團是什麼,星系又是什麼,原來這麼講究
    星團一恆星集中營金牛座的昴星和畢星被人們比喻為天上的七仙女,深受人們喜愛。一直以來,人們不斷地為它們編織出很多美麗感人的神話故事,然而對更多的人而言,他們對那些神話故事早已耳熟能詳,但是對什麼是星團,卻理解得模糊不清。科學家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觀察研究,才揭開了神秘面紗。天空中,星往往成群分布。
  • 七姐妹星團:又名「昴星團」,是距離地球最近也是最亮的疏散星團
    宇宙是有許多的天體來組成,包括恆星、行星、衛星、星雲、流星、彗星和星際塵埃等等,其中自身能發光發熱的恆星是最容易被我們人類肉眼觀測到的。組成星團的恆星數量從十幾顆到幾十萬顆不等,如果組成的星團整體呈圓形,而且中心密集,我們稱為「球狀星團」,目前銀河系中發現的球狀星團數量超過150個以上。
  • 11顆貧金屬星現身半人馬座 它們暗藏恆星「輩分」的秘密
    15800光年外,神秘的半人馬座歐米伽球狀星團中,有這樣一群孤獨的天體:它們身處該星團中心,與其他星球遙遙相望;它們平淡無奇,從運動學特性上與其他星球差別不大……  近日,arXiv網站發表了一項最新觀測結果:天文學家發現,在半人馬座歐米伽球狀星團中,有
  • 行星能有多古老?
    人類發現127億歲的行星,科學家如何確定它的年紀 宇宙中天體的年齡一般都以「億歲」作為計量單位,那麼你聽過的年齡最大的行星有多古老呢? 眾所周知,我們的地球已經有46億歲的高齡,這個數字相對於我們人類區區百年的人生來說,這是一個天文數字,畢竟我們整個人類文明才不過數千年。
  • 宇宙138億年
    最近的研究顯示該恆星相當古老,並且形成於大爆炸之後不久(普朗克衛星觀測資料測定宇宙年齡為137.98±0.37億年),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最古老的恆星。該恆星因此有了別稱「瑪土撒拉星」(Methuselah star)。   ?
  • 科學家發現宇宙最古老的恆星
    一顆編號為HD140283的恆星,它的年齡達到了驚人的144.6億年,是已知最古老的恆星,因此它也獲得了一個名字「瑪土撒拉星」瑪土撒拉星是聖經中最長壽的人,而在目前主流的宇宙模型中,國外科學家推測,宇宙的年齡大約為138億年,那這顆瑪土撒拉星怎麼可能比宇宙還要古老呢?
  • 宇宙到底有多大(五)離我們最近的十萬個星系與本超星系團
    科學研究告訴我們——恆星匯聚形成星系,星系聚集在一起形成星系團,星系團進一步結團形成超星系團。而本超星系團的中心就位於室女座方向。 如果把一千個銀河系首尾相接,其總長度將會是1億光年——這正是本超星系團的尺寸。其中,三分之二的明亮星系分布在靠近中央的盤狀區域內,剩下的三分之一則像銀河系周圍的球狀星團那樣,環繞在周圍。
  • 夜晚星空看點,今晚一起來了解下英仙座的兩個疏散星團
    雙星團是由兩個開放的星團組成的疏散星團,被稱為「英仙座H」和「英仙座Chi」(也被稱為NGC884和NGC869)。如何找到它們?首先,你所處的夜空需真的漆黑一片,其二,你需要一個雙筒望遠鏡,因為即使在極為漆黑的夜裡,肉眼也只能隱約地看到雙星團。當你在西北方尋找到著名的英仙座,你看見形成的是後向的「3」,或者一個「E」,或者字母「M」,或者反向便是「W」。
  • 宇宙最古老的星系被發現!它刷新了紀錄,年齡直逼宇宙奇點
    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如今人類已經可以探知到遙遠的宇宙深處,也不斷發現來自宇宙早期的古老星系,比方說曾經被認為最古老星系的CR7星系。可能擁有第一代恆星的CR7星系在2015年,通過哈勃望遠鏡等設備的聯合觀測,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來自於宇宙大爆炸8億年後的古老星系,這也是當時科學家們在宇宙中發現的,最明亮、最古老的星系,當時很多科學家都非常激動,認為自己找到了宇宙中的第一代恆星。
  • 天文學家發現新宇宙巨型結構,銀河系也屬於其中的一部分!
    在天文學家看來宇宙中的星系看似雜亂無章實則是受某種規則制約的,而且發現宇宙中的星系都在一張巨大的網絡中運行,同時這張巨大的星系網也圍繞著宇宙的中心進行環繞,對於宇宙的中心在哪裡以及中心是什麼目前還無法確定,目前天文學家通過對星系運行數據分析,可能發現了一個從未定義過的新宇宙結構體,這是一個由無數星系聚集出來的巨型星系團
  • 脈衝星與引力波,宇宙的盡頭還有什麼?
    截至2020年11月,「天眼」已經幫助科學家發現240多顆脈衝星,引發天文學界乃至整個科研界的高度關注。未來,「天眼」還將承擔漂移掃描巡天、銀河系偏振巡天、脈衝星測時、中性氫星系巡天、快速射電暴觀測等多個優先和重大項目,並有望捕捉到宇宙大爆炸時期的原初引力波。 這裡我們需要提到一個概念——脈衝星。脈衝星是近現代天文學、物理學領域的前沿研究課題。
  • 巨蟹座「鬼宿星團」發現罕見行星 距地550光年
    新發現的系外行星都是類似木星這樣的巨型氣態行星,不適合人類居住,但是它們的存在卻鼓勵了那些尋找地外生命的科學家們,使他們了解到行星的形成範圍相當廣泛,可以出現在如此密集的恆星團中。通過類似的觀測,我們可以在臨近星系中發現更多出於多樣化以及極端空間環境下存在的行星世界。
  • 揭開最亮星團和星系的面紗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科技豬豬俠,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是揭開最亮星團和星系的面紗。揭開最亮星團的面紗昴星團是太空中最著名的星團。每到初冬時節,昴星團在傍晚就露出東方地平線,隨著它慢慢升高。關於昴星團的來歷,還有很多動人的神話。中國古代把其中的亮星列為昴星。
  • 巨蟹座出現6億年前的「鬼宿星團」 距離地球約550光年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太陽系起源項目研究的天體物理學專家馬裡奧·佩雷斯(Mario Perez)在一份聲明中提到:我們的星系中包含有1000多個疏散星團,這裡的空間物理環境可能為巨型氣態行星提供了潛在的生存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