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一個機構叫做:鴻臚寺,但是很少人知道他們是幹什麼的

2021-01-09 暮雪賞梅疏見月

在古代,有這麼一個政府機構,叫做:鴻臚寺。這個機構很多人大概都聽說過,但是不知道這個部門是負責什麼事務的。

其實這個部門挺邊緣化的,既沒有大理寺知名,在影視劇中出現也沒有人給著重介紹,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鴻臚寺的職責。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鴻臚寺是幹嘛的。

在封建社會,禮樂等級非常嚴格,歷代政府都設有專掌殿庭司儀和典禮的機構,這就是"鴻臚寺"。

"鴻臚"本為大聲傳贊、引導儀節之意;"寺"就是官衙的意思。

實際上,鴻臚寺為中國古代掌管禮儀並接待外國賓客之官衙。

外國人來了中國,人生地不熟,想要逛逛街,看看風景怎麼辦?

到了這吃喝穿用誰給負責啊,住什麼地方啊,不能隨便找個酒樓就住下了。

所以也就誕生了鴻臚寺這麼一個機構,如果拿著酒店管理那套理論來說,鴻臚寺就相當於禮賓部。

當然,除了接待外賓,鴻臚寺還負責掌管禮儀。皇帝祭天祭祖需要哪些步驟,皇宮動土完成時需要哪些禮儀,重大活動時需要幹什麼,把大象放進冰箱需要幾步,這些都需要有人指引。

據史書記載,皇帝召見官員與"大朝"慶賀典禮,都由鴻臚寺預先傳至各衙門。

典禮開始時,按排定班次行禮。凡舉行國宴,鴻臚寺要引導官員行禮。

皇帝出入宮廷,由鴻臚寺傳百官迎送。遇皇帝出巡,鴻臚寺要率領地方官在皇帝經過之地"接駕"。各項典禮有失儀者,要摻劾議罪。

你看,如果禮儀這事整不好,可能還要丟官帽,所以鴻臚寺很重要。

鴻臚寺最早出現於秦朝,只不過當時叫典客,到了漢朝又叫大行令。

當了北齊一朝才起了鴻臚寺的名字,這個職位一直到了清朝末年才被廢除。

想想也是,清朝末年閉關鎖國,慈禧老佛爺帶著滿朝文武各種挨揍,要這個負責招待外國人的部門也沒啥用啊。

在這裡還要講個小知識點,現代人都以為寺是寺廟的意思,其實寺最早就是機構的意思,而我國第一個寺廟"白馬寺"的寺字,就是取材於古代各種"寺"。

但是到了現在,寺廟成了寺的解釋,而機構這層含義,卻漸漸被人們所遺忘

相關焦點

  • 寺為什麼叫寺,廟為什麼叫廟,他們有何區別?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佛教起源於中國,但事實並非如此,據考察,佛教最早源於印度,而我國的佛教也是從印度傳入的,正因如此,它的很多詞語的原意和現在的含義都有很多的不同之處。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寺」和「廟」這兩個字,「寺」為什麼叫「寺」?「廟」又為什麼叫「廟」,他們之間的區別又是什麼呢?
  • 中國的「寺」和「廟」有什麼區別?歷史上最開始的寺並非指寺院!
    當時,由宦官負責掌管的國家機構,就被稱為「寺」。到了漢朝,分別由「九卿」掌管了九個不同職責的官署,這些官署全都被稱為「寺」。《漢書·元帝本紀》中記載:「凡府廷所在,皆謂之寺。」其中,比較著名的鴻臚寺,就是負責國家外交,接待外國使節的機構。東漢明帝時期,佛教開始傳入中國。當時,明帝做了一夢,夢見一個頭頂放光的金人從西方而來,飛繞宮殿。有大臣就說,西方有神,稱為佛。
  • 寺廟,什麼是寺,什麼是廟?寺跟廟還真不一樣,你都去對了嗎?
    我國才說是一個佛教的大國,而佛教也是在我國非常的流行,而且流行的廣泛,佛教文化傳承下來歷史也比較久。雖然說佛教的來源是國外的,但是現如今我國已經有了許多關於佛教的寺廟。也就說我們這個水泥砂漿很多人都會去佛教的寺廟裡燒香拜佛,為求得全家人平安順遂。但是各位朋友們,你們真的了解什麼是寺,什麼是廟嗎?其實人們經常所說的,寺廟一開始跟佛教並沒有什麼關係。
  • 寺為何叫寺,廟為何叫廟,寺和廟有什麼區別?作為炎黃子孫要了解
    一說到「寺廟」,咱中國人通常會連著一起說,但其實「寺」和「廟」完全是兩種不一樣的場合,最近有部叫《慶餘年》的劇挺火,主角範閒被安排去了「鴻臚寺」,裡面全是古代的「外交官」,那麼問題來了,「寺」裡不該住著和尚嗎?
  • 寺、廟、祠、塔、觀、庵,有什麼區別?
    寺、廟、祠、塔、觀、庵,這六種建築名稱,大家都很熟悉,但不一定都能分的清楚,今天末學就分別簡單介紹一下。一,寺。寺,在古代本來是一種官署名稱,比如大理寺、太常寺、鴻臚寺等。在東漢明帝時期,皇帝邀請天竺僧人攝摩騰、竺法蘭來中國弘法布教。
  • 寺為何叫寺,廟為何叫廟?兩者有什麼區別?作為炎黃子孫要弄清
    佛性常清淨,何處有塵埃!」佛教在人的心中一直是一方淨土。曾經也有人疑問,佛教到底是不是中國自己的宗教?其實並不是,佛教起源於印度,所以有很多的詞彙並不是我們所理解的那樣。「寺」它代表的是一個行政機構,在古代什麼樣真的場所是行政機構呢?想必大家在電視劇中都聽過「大理寺」這個詞,「理」是刑法、法律的意思,大理寺則是專門主管法律的行政機構,所以跟佛教一點關係都沒有。
  • 你知道古代的「夜市」,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興起的
    古代夜間的活動是非常少見的,大部分的朝代中,夜晚都是施行宵禁,禁止一切商業活動,禁止平民夜間隨意活動。但是在唐朝時期,這個情況有了很大的變化。首先唐朝是個很開放的社會。在隋末唐初,由於戰亂,人口銳減,至唐高祖武德年間僅兩百餘萬戶 ,人口1000萬,李唐統一全國後戶口開始逐步恢復。
  • 古代有4位大力士,第一名誰也沒有他的力氣大,第四名很少人知道
    文/隨風飄散古代有4位大力士,第一名誰也沒有他的力氣大,第四名很少人知道我們都知道古代有非常多的戰爭,每一次發動戰爭的時候都會是普通老百姓的災難,但是既然有戰爭,那麼就會有統領士兵的將軍,這些將軍有的是非常厲害的,雖然沒有電視劇裡演得那麼誇張
  • 寺為何叫寺,廟為何叫廟,寺和廟有什麼區別?作為華夏子孫要明白
    寺廟和寺廟有什麼區別?作為中國的後代,我們應該理解。了解古代史,很多人都聽過或讀過「大理寺」這個詞。古代大理寺相當於今天的最高法院,負責審理刑事案件。秦漢時稱為「魏延」,北齊時正式更名為「大理寺」,是唐代九大寺廟之一。唐代的九大寺廟分別是「大理寺、光祿寺、太僕寺、太常寺、宗正寺、維維寺、紅磡寺、少夫寺、太傅寺」。
  • 你一定去過很多寺廟,但「寺」和「廟」的本質區別你知道嗎?
    但是在古代,你知道寺和廟完全是兩個地方嗎?和我們今天想像的寺廟相差甚遠。今天我們就一起聊聊到底什麼是寺?什麼是廟?寺的由來寺,嗣也。治事者相嗣續於其內,《說文解字》:「寺,廷也,有法度者也。「寺」就是個地方,管理者在裡面生息。所以在古代,寺其實是用來稱呼官署的。秦朝時期,官員任職的地方,統稱為寺。
  • 我國目前僧侶最多的寺廟,必定是位於西藏尼瑪日山的扎什倫布寺
    前面是一個大經殿,中間部分是班禪的象徵,北面又可分為三個小殿。其中中間的小殿是釋迦牟尼殿。裡面有一座五米多高的釋迦牟尼銅像,銅像中還藏有舍利。左邊的店是彌勒殿,叫做強巴康,裡面有一座十一米多高的彌勒像,是尼藏的工匠共同完成。彌勒像左右還有兩座觀音和文殊的佛像,為一世達賴班禪親自鑄造,是寺廟中最古老的兩座佛像。
  • 中國古代的神秘學家都是騙子嗎?他們不但是數學家,還是預言家
    中國古代的神秘學家都是騙子嗎?他們不但是數學家,還是預言家文/有淵源的博學 圖/網絡眾所周知,在中國古代是一個有神論的世界。這個有神論由來已久,好像是人類發展史必不可少的一個步驟。早在剛剛興起部落、氏族和國家的時候,神權就已經像幽靈一樣潛藏在人類的社群當中。
  • 和水瓶很合的人很少,但是一旦合得來,就不會隨便拋棄他們
    看誰都不如自己水瓶男女說起來還蠻有共同點的,這麼解釋:水瓶都不咋愛耍小聰明,不容易被人看穿也不會喜歡欺騙別人,知道什麼叫做真誠,說不出來,反正我能這麼覺得還蠻有道理的。戀愛期間雙方都需要獨立空間,對象的社交圈子應該不會太幹擾自己,會有比較穩定的異性朋友關係,就是沒見過面的。談婚論嫁一切步入正軌,交往期間雙方會非常謹慎,跟外界若有若無的距離感是很多水瓶不會去刻意迎合對方的原因。
  • 古代女人手上的小秘密:為什麼要帶一個「鐵手指」?這有什麼用?
    在看過後宮宮鬥大劇的人都會有這樣一個問題,那些後宮的女人們為什麼都要帶一個「鐵手指」?她們不會覺得帶上這個「鐵手指」很不舒服嗎?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古代女子手上的秘密吧!大家在看的宮鬥劇中,後宮女人們手上戴的,大家所謂的「鐵手指」其實它們是有名字的,它們叫做「護指」也稱他們為「金驅」。在清代,它們有多種質地,比如金、銀、玉、玻璃等多種材料製成。其實這也是質地,它們往往還會做鏤空、鑲嵌寶石、點翠等工藝,做工十分複雜,需要多個工廠承辦合作,盡顯它們的奢華之美!
  • 佛教中「般若波羅蜜多」是什麼意思?禪宗為什麼敢呵佛斥祖?
    禪宗有六位祖師分別是初祖達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和六祖惠能。禪素以輕慢甚至蔑視語言著稱。禪師們常說,「不可說,不可說」,「一說便錯」。然而禪宗的文獻卻遠遠多於其他任何佛教宗派。禪的要義在於將修行與生活融會貫通。現當代有一種「生活禪」,是一種不論在小區公寓還是寺院裡都能實踐的修行。
  • 為什麼現在有些中國人很少留鬍子?但是古代留鬍子的人很多?
    其實關於古人留鬍子的問題,早在60年代王力和沈從文兩位大家就曾經爭論過,原因是王力寫了一片古人鬍子的文章,沈從文為了反駁,動用了很多考古資料,從春秋戰國開始一個朝代一個朝代整理下來,這樣的嚴謹性真的十分讓人佩服,感興趣的網友們可以搜一下沈先生的這片文章《從文物來談談古人的鬍子問題》。
  • 「易學之你是天上的哪顆星」鴻臚寺卿——貪狼星
    今天介紹第八顆,鴻臚寺卿——貪狼星。貪狼星,在天上屬於北鬥星群,五行屬陽木。在紫微鬥數中,貪狼星是最擅長交際能力的星曜,在古代,主掌對外交往的官員為鴻臚寺卿。有藝術細胞,其中不少人可以做到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 鹽在古代是非常金貴的,窮困老百姓要吃鹽,他們有什麼辦法
    但是,鹽在古代卻是十分寶貴的。擁有鹽的經營權的人,往往都是最富有的。比如春秋時期的齊桓公,之所以能夠率先富強起來,成為第一個霸主 就是因為齊國住在海邊,掌握了從海水中提取鹽的技術。蜀國處在內裡,卻也能夠成為沃野千裡的天府之國,除了成熟的灌溉技術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掌握了從井裡取鹽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