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正規誦持方法

2021-01-09 茅山道宗

奉誦太上感應篇

小序呂祖有言 :欲修仙道,先盡人道。道祖所著【太上感應篇】就是教導做人之最上經典,每日(除過戊日)早晚各誦一篇,則有各種功效: 一·明白做人的道理,懂得哪些是應該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是道則進,非道則退;」。 二·增強與祖師爺的感應,得祖師爺護持提攜。 三·幾乎每個人來到人世都帶有前世的孽緣;今世又犯下各種明知和未知的過錯,誦【太上感應篇】就是消減孽帳簡而易行之最佳方法。 四·人生在世有諸多不如意之處,誦【太上感應篇】還能改變人之命運,可以讓誦經者轉好運,甚佳之處在於,修行打坐可以事半功倍,得祖師爺提攜加持。 誦【太上感應篇】先持八大神咒,後誦回向文和道經師寶三皈依。 太上感應篇太上垂訓,感應之篇;日誦一遍,滅罪消愆;受持一月,福祿綿綿;久行不怠,壽命長延。

(淨心神咒)太上臺星,應變無停。驅邪縛魅,保命護身。智慧明淨,心神安寧。三魂永久,魄無喪傾。

(淨口神咒)丹朱口神,吐穢除氛。舌神正倫,通命養神。羅千齒神,卻邪衛真。喉神虎賁,炁神引津。心神丹元,令我通真。思神煉液,道炁常存。

(淨身神咒)靈寶天尊,安慰身形。弟子魂魄,五臟玄冥。青龍白虎,隊仗紛紜;朱雀玄武,侍衛身形。

(安土地神咒)元始安鎮,普告萬靈。嶽瀆真官,土地祗靈。左社右稷,不得妄驚。回向正道,內外澄清。各安方位,備守家(壇)庭。太上有命,搜捕邪精。護法神王,保衛誦經。皈依大道,元亨利貞。

(淨天地神咒)天地自然,穢炁分散。洞中玄虛,晃朗太元。八方威神,使我自然。靈寶符命,普告九天;乾羅答那,洞罡太玄;斬妖縛邪,度鬼萬千。中山神咒,元始玉文,持誦一遍,卻病延年;按行五嶽,八海知聞;魔王束首,侍衛我軒;兇穢消散,道炁常存。

(祝香神咒)道由心學,心假香傳。香爇玉爐,心存帝前。真靈下盼,仙旆臨軒。令臣關告,逕達九天。 (金光神咒)天地玄宗,萬炁本根。廣修億劫,證吾神通。三界內外,惟道獨尊。體有金光,覆映吾身。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包羅天地,養育群生。受持萬遍,身有光明。三界侍衛,五帝司迎。萬神朝禮,役使雷霆,鬼妖喪膽,精怪忘形。內有霹靂,雷神隱名。洞慧交徹,五炁騰騰。金光速現,覆護真人。

(玄蘊咒)雲篆太虛,浩劫之初。乍遐乍邇,或沉或浮。五方徘徊,一丈之餘。天真皇人,按筆乃書。以演洞章,次書靈符。元始下降,真文誕敷。昭昭其有,冥冥其無。沉痾能自痊,塵勞溺可扶,幽冥將有賴。由是升仙都。急急如律令。

太上感應篇

太上曰: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人皆惡之,刑禍隨之,吉慶避之,惡星災之,算盡則死。   又有三臺北鬥神君,在人頭上,錄人罪惡,奪其紀算。又有三屍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輒上詣天曹,言人罪過。月晦之日,灶神亦然。   凡人有過,大則奪紀,小則奪算。其過大小,有數百事,欲求長生者,先須避之。   是道則進,非道則退;不履邪徑,不欺暗室;積德累功,慈心於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懷幼;昆蟲草木,猶不可傷。宜憫人之兇,樂人之善,濟人之急,救人之危。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長,遏惡揚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寵若驚,施恩不求報,與人不追悔。   所謂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祿隨之,眾邪遠之,神靈衛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   苟或非義而動,背理而行;以惡為能,忍作殘害;陰賊良善,暗侮君親;慢其先生,叛其所事;誑諸無識,謗諸同學;虛誣詐偽,攻訐宗親;剛強不仁,狠戾自用。是非不當,向背乖宜;虐下取功,諂上希旨;受恩不感,念怨不休;輕蔑天民,擾亂國政;賞及非義,刑及無辜;殺人取財,傾人取位;誅降戮服,貶正排賢;凌孤逼寡,棄法受賂;以直為曲,以曲為直;入輕為重,見殺加怒;知過不改,知善不為;自罪引他,壅塞方術;訕謗聖賢,侵凌道德。射飛逐走,發蟄驚棲;填穴覆巢,傷胎破卵;願人有失,毀人成功;危人自安,減人自益;以惡易好,以私廢公;竊人之能,蔽人之善;形人之醜,訐人之私;耗人貨財,離人骨肉;侵人所愛,助人為非;逞志作威,辱人求勝;敗人苗稼,破人婚姻。苟富而驕,苟免無恥;認恩推過,嫁禍賣惡;沽買虛譽,包貯險心;挫人所長,護己所短;乘威迫脅,縱暴殺傷;無故剪裁,非禮烹宰;散棄五穀,勞擾眾生;破人之家,取其財寶;決水放火,以害民居;紊亂規模,以敗人功;損人器物,以窮人用。見他榮貴,願他流貶;見他富有,願他破散;見他色美,起心私之;負他貨財,願他身死;幹求不遂,便生咒恨;見他失便,便說他過;見他體相不具而笑之,見他才能可稱而抑之。埋蠱厭人,用藥殺樹;恚怒師傅,牴觸父兄;強取強求,好侵好奪;擄掠致富,巧詐求遷;賞罰不平,逸樂過節;苛虐其下,恐嚇於他,怨天尤人,呵風罵雨;鬥合爭訟,妄逐朋黨;用妻妾語,違父母訓;得新忘故,口是心非;貪冒於財,欺罔其上;造作惡語,讒毀平人;毀人稱直,罵神稱正;棄順效逆,背親向疏;指天地以證鄙懷,引神明而鑑猥事。施與後悔,假借不還;分外營求,力上施設;淫慾過度,心毒貌慈;穢食餵人,左道惑眾;短尺狹度,輕秤小升;以偽雜真,採取奸利;壓良為賤,謾驀愚人;貪婪無厭,咒詛求直。嗜酒悖亂,骨肉忿爭;男不忠良,女不柔順;不和其室,不敬其夫;每好矜誇,常行妒忌;無行於妻子,失禮於舅姑;輕慢先靈,違逆上命;作為無益,懷挾外心;自咒咒他,偏憎偏愛。越井越灶,跳食跳人;損子墮胎,行多隱僻;晦臘歌舞,朔旦號怒;對北涕唾及溺,對灶吟詠及哭;又以灶火燒香,穢柴作食;夜起裸露,八節行刑;唾流星,指虹霓;輒指三光,久視日月;春月燎獵,對北惡罵;無故殺龜打蛇。   如是等罪,司命隨其輕重,奪其紀算,算盡則死。死有餘辜,乃殃及子孫。又諸橫取人財者,乃計其妻子家口以當之,漸至死喪。若不死喪,則有水火盜賊、遺亡器物、疾病口舌諸事,以當妄取之值。又枉殺人者,是易刀兵而相殺也。取非義之財者,譬如漏脯救飢、鴆酒止渴,非不暫飽,死亦及之。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兇神已隨之。其有曾行惡事,後自改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久久必獲吉慶,所謂轉禍為福也。 故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兇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故不勉而行之?

(靈官咒)仰啟神威豁落將,都天糾察大靈官。火車三五大雷公,受命三清降鬼祟。手執金鞭巡世界,身披金甲顯威靈。綠靴風帶護身形,雙目火睛耀天地。頃刻三天朝上帝,須臾九地救生靈。銀牙鳳嘴將三千,虎首貔貅兵百萬。走火行風前後衛,穿山破石捉妖精。祈晴禱雨濟世間,附體圓光通事意。治病驅邪如電閃,收瘟攝毒伏群魔。飛騰雲霧遍虛空,號令雷霆轟霹靂。三界大魔皆拱手,十方外道悉皈依。弟子啟請望來臨,大賜雷威加擁護。 太乙雷神應化天尊王靈官。

(土地咒)經壇土地,神之最靈,升天達地,出幽入冥,為吾關奏,不得留停,有功之日,名書上清。 后土尊神福德天尊。向來誦經功德上奉高真,下保平安,賜福消災,同賴善功。證無上道,一切信禮,志心稱念。常清常靜天尊。不可思議功德。

(回向文)願滅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心明了。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無上道。四恩三有均利益,十洲三島任逍遙。回向十方眾仙神,禮謝道經師三寶。懺悔圓滿福無邊,風調雨順民安樂。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誦經保平安,消災增福壽。

(道經師寶三皈依) 志心皈命禮無上道寶,當願眾生,常侍天尊,永脫輪迴。 志心皈命禮無上經寶,當願眾生,生生世世,得聞正法。 志心皈命禮無上師寶,當願眾生,學最上乘,不落邪見。

相關焦點

  • 讀書筆記——《太上感應篇》
    直到今天翻起《太上感應篇》的序文,我才知道:太上,即太上老君,姓李名耳,號伯陽,就是周朝的聖人——老子。他得道成仙后,便有了天立教,老子遂成為道教的始祖,是上天至尊之聖。而《感應篇》中,「感」:好比種植;「應」:好比是開花結果。用「感應」二字作為篇名,是取「有感必應,隨感隨應」之意。
  • 虛靖天師推薦的好書——《太上感應篇》
    子能持是說,普告眾生,令得奉行,獲福無量。《太上感應篇》又稱《感應篇》,在道教典籍中這一部經書篇幅雖短,但知名度卻並不亞於《道德經》的道經。北宋末年被宋徽宗賜封為虛靜先生的正一道第三十代天師張繼先曾為《太上感應篇》作頌,其頌文曰:「人之一性,湛然圓寂。涉境對動,種種皆妄。一念失正,即是地獄。敬誦斯文,發立汗下。煨燼心火,馴服氣馬。既以自鏡,且告來者」。
  • 太上感應篇解讀:為何有人不斷作惡卻榮華富貴
    周秋鵬《太上感應篇》是唯一打通儒、釋、道三教的國學經典。自古到今,很多儒教、佛教、道教的弟子都會修持。假如一個普通人,一生修持《太上感應篇》,也相當於把以上三教全部修持了。雖然全文只有一千多字,要學到精通,並運用到日常生活之中,還真的不容易。
  • 太上感應篇,走投無路的時候最好讀一讀
    當時一下子被吸引住了,趕緊翻開開讀,原來就是講解的《太上感應篇》。原文只有一千多字,十幾分鐘就看了一遍。於是一下子就明白了,自己為什麼會落到走投無路的處境的。而且裡面還有走出困境的方法。筆者深深信服的是,自己經歷過的所有禍福,都是自己召來的。比如自己所受到的災禍,每一件都與自己的行為有直接的關係。不要說大的災禍,就是一些小災小難,也可以從書中找到原因,都是自己的責任。
  • 閒話《太上感應篇》
    而朋友口中的節外生枝,指向的是筆者教娃習讀的《太上感應篇》。理由是,老古董!考試用不著!社會不認這個……實際上朋友並不了解這小冊子,而且可能從來都沒看過。他說的無非是些自己的認知和感受罷了。實際上!假若沉心研讀《太上感應篇》的話,就會發現,它是包含了儒,釋,道全部的精義的!
  • 可以消災解難的道家經典著作《太上感應篇》
    太上曰:禍福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這句話出自太上感應篇。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太上感應篇。這部作品是叫人行善的一部名著,裡面介紹了很多教人行善去除惡念之事,其實給各位有沒有信仰,做點善事總是好的,感應篇裡就介紹了,儘量多做善事不做惡事。
  • 分段解讀《太上感應篇》,了解本書的意義、總綱及記錄善惡的神明
    《太上感應篇》是一部非常重要的道家經典,內容主要是勸人向善遵守道德規範。被譽為「古今第一善書」,《太上感應篇》是道教勸善書之一,簡稱《感應篇》。成書的年代和作者都不詳,有人可能會認為自己是佛弟子好好閱讀佛經就可以了,為什麼要解讀道家經典呢?道教和佛教都是勸人向善的,法義的核心內容是一致的。
  • 融合道儒佛精華,傳播最廣的勸善奇書,《太上感應篇》
    在我國歷史上,歷朝歷代都把「教化」看做第一重任,編撰了很多勸人行善去惡的書,然而大浪淘沙,在歷史的長河中,流傳下來,並至今喜聞樂見的「勸善」書少之又少,其中最受推崇,傳播最廣的則為《太上感應篇》。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大「善書」。
  • 全篇解讀《太上感應篇》,了解本書如何勸善?人們如何斷惡修善?
    《太上感應篇》是道教的一部經典,被譽為「古今第一善書」。《太上感應篇》是道教勸善書之一,簡稱《感應篇》、旨在勸善,內容融合了較多的傳統民族思想,樹立了人在世上的正確形象,許多內容至今仍具有積極意義。《太上感應篇》,雖然篇幅較短,但知名度卻並不亞於《道德經》的道教經典,它成書於我國北宋末年,其作者不詳。《太上感應篇》兼容了儒釋道三家的思想文化,它有勸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之意。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分享總結《太上感應篇》全篇內容,從總綱、神明記錄善惡、善行惡行規條到善惡踐行四個部分總結。
  • 太上感應篇
    太上感應篇    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人皆惡之。刑禍隨之。吉慶避之。惡星災之。算盡則死。又有三臺北鬥神君。在人頭上。錄人罪惡。奪其紀算。又有三屍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輒上詣天曹。言人罪過。月晦之日。灶神亦然。凡人有過。大則奪紀。小則奪算。
  • 太上感應篇丨行善積德,自有福佑
    《太上感應篇》為道教經典,內容主要是勸人遵守道德規範,時刻止惡修善自利利他。本書特別強調承負法則,道經中系統的提出承負論的觀點,是在東漢的《太平經》中。行善積德福庇子孫,作惡受罰殃及子孫。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這裡「太上」是指太上老君,道門至尊之稱也,「太上」是無上之上的意思,是華夏最尊貴的詞語。
  • 《太上感應篇》中的三句經典名句,句句隱含人生哲理!
    《太上感應篇》是非常重要的一篇文章,被譽為「古今第一善書」。歷代刊印傳播者眾多,到明清時期達到高峰。旨在勸善,簡稱《感應篇》,內容融合了較多的傳統民族思想,樹立了人在世上的正確形象,許多內容至今仍然具有積極意義。常念太上感應篇,自有護法之神護持。心境開闊,惡念不生,不受煩惱,長得清淨。
  • 持大悲咒一萬餘遍後的真實感應
    我雖然剛學佛就背下大悲咒,但大概是13年末14年初才開始每天固定持大悲咒,當時還是每天15遍的持,但沒有明顯的感應。一、大悲甘露,智慧開顯當時增加到108遍獲得的一個感應,就是感覺思維變得活躍,之前可以說是腦子遲鈍,可能是大悲咒能夠開發智慧的吧,如《大悲心陀羅尼經》中觀世音菩薩發願:「若有眾生誦持大悲神咒,不得無量三昧辯才者,我誓不成正覺。」而在北宋時期也有就有一位僧人慧才,浙江永嘉人。13歲受具足戒,前往四明山追隨法智大師。他恨自己愚痴遲鈍,就常持誦大悲咒。
  • 《太上感應篇》之縱慾傷生!
    出自明代正統道藏:太上感應篇卷之二十四傳曰:按《道藏》,人者,物之靈也,壽本四萬三千二百餘日(100多歲),其神三萬六千元陽真炁,本重三百八十四銖,內應乎幹 ,人不知保,而使之散,是以中道夭閼。幹者,六陽具而未知動作施洩也。知此修行,即神仙也。
  • 坐禪誦持大悲咒——調心
    (1)選擇適合的念誦方法按照祖師大德講,無論是念佛還是誦經持咒,默念,時間長了容易傷血;沒有方法的大聲念,時間長了會傷氣。大家可以留意下,當老師的,尤其是小學和中學老師,整天在課堂上講課,他們到四五十歲以後,多數氣力不足。因為他們傷氣了,整天那麼講課,大聲地講課,傷氣。
  • 「國學」太上感應篇 - 見殺加怒
    太上感應篇注講證案彙編白話節本第六十九篇【原文】見殺加怒。【解釋】看見有人被判死刑執行死刑的時候,不替他哀憐,反而加以瞋怒,這種人實在是太殘忍了!【分析】曾子說:「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劉錫之就說:「那要用什麼方法才能夠救你呢?」曹翰說: 「禽獸每當被人宰殺屠割的時候,真是痛苦不堪,難以形容;這時候聽到念佛的聲音,才能夠解除痛苦。所以希望您凡是見到牲畜被宰殺,或是被烹煮的時候,發大悲心;應當念阿彌陀佛,或是持大悲咒,準提咒,回向眾生,這樣不但能解除我被殺的痛苦,而且還有超脫的大利益啊!」曹翰說完了之後,就很悲傷懇切的向劉錫之道謝離去。
  • 望氣感應篇:緣與氣
    這種通過緣線感應四周的方法,通常用於尋找失物,或感應需求之物的方位。禍福感召緣如點,伴隨氣而來,遇水止而能蓄。氣如條,全身充盈,氣血強一分,存緣多一分。是緣是劫,憑心感召。元神的感召力強於意識。禍福相依,隨心漏洞而來,心有漏,漏透風,風來緣,久成路,而留跡。
  • 誦持大悲咒的功德無量無邊
    6、誦持大悲神咒者,於現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為大悲心陀羅尼也,唯除不善、除不至誠。誦持大悲咒的人一切所求都能得到,否則就不叫大悲咒了,除了做惡的人,不是真心誦持的人。7、若諸女人厭賤女身欲成男子身,誦持大悲陀羅尼章句,若不轉女身成男子身者,我誓不成正覺,生少疑心者,必不果遂也。
  • 佛教:誦持「大悲咒」,有何功德利益?
    但是也有人說,為何自己每天也誦《大悲咒》,但卻沒有感應道交,甚至連絲毫的進步都沒有呢?依據典籍開示,原因大約有二。其一,修行不如法。修學《大悲咒》,要發大菩提心,與菩薩般誓願度盡一切眾生。另外,要嚴持戒律,以平等心對待眾生,不起殺盜淫妄等惡念。最後,制心一處,行住坐臥都在念誦《大悲咒》,不要使其斷絕。由此看來,《大悲咒》不是隨便念誦幾遍就能有成就,這樣修學只能說是結個善緣。
  • 誦持〈大悲咒〉的功德!
    「誦持此陀羅尼者」:能誦持〈大悲咒〉的人,「當知其人即是佛身藏」:你應該知道這個人就是佛身藏;也就是一定現佛身。為什麼呢?因為三昧的加持力。雖然你沒有成佛,也能令你身相光明,猶如佛身一樣;這是〈大悲咒〉的加持力量,〈大悲咒〉幫助你的功德。可是你誦持〈大悲咒〉,必須要循規蹈矩;不能說,我是佛身藏,就可以隨便。為什麼是佛身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