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的社交關係包括哪幾類?
一個洗頭就能清清楚楚地分出來
洗頭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
不僅是日常清潔和護理的需求
反而上升成了一種社交美德
曾經就流傳這樣一句話:
肯洗頭出來見你的都是「真愛」
說到洗頭,中六君不得不說,洗頭頻率過高,不僅會浪費許多休息和工作的時間,更嚴重的是會破壞頭皮的新陳代謝。
為什麼不宜頻繁洗頭?
過勤洗頭會把皮脂腺分泌的油脂洗掉,使頭皮和頭髮失去天然保護膜,對頭髮的健康不利。
既然不宜天天洗頭,那能否乾脆就不洗頭?
答案是否定的。每一根頭髮都有與其相連的皮脂腺不斷分泌出皮脂,及時地清洗頭髮,能去除過多的皮脂,根除真菌的「培養基」,減少頭屑的產生。如果長時間不洗頭,則可能引發頭皮屑、皮炎、脫髮等症狀。
多久洗一次頭才好?
答案:看膚質。
乾性皮膚的人,皮脂分泌不足,如果洗得太勤,或用含鹼性皂基太強的洗髮水,可能把本就不充裕的皮脂膜洗掉,結果就是頭屑增多、發質乾燥。
所以對於乾性皮膚的人,可以隔一兩天洗一次,並選用溫和保溼的洗髮水。
而油性皮膚的人,皮脂分泌太旺盛,洗勤快一點沒什麼問題,每天洗一次也是可以的。
當然,如果你太懶或是想省點菜油錢,那只要旁邊的人不嫌棄你就行。
這些錯誤洗頭法,讓你洗髮變毀發
01
洗時搔抓頭皮
正確做法:應是推頭皮而不是抓頭皮
洗頭時不少人喜歡搔抓頭皮,感覺非常解癢、舒服。
指甲裡藏汙納垢,用力搔抓頭皮不僅使得局部皮膚產生組胺等瘙癢物質,也擴張毛細血管,搔抓的快感引起惡性循環,引起皮炎等。
用力搔抓也容易導致皮膚屏障破壞,使得局部容易細菌感染,導致毛囊炎,進而引起脫髮。洗髮時要用手指指腹輕柔的揉搓按摩,「推」頭皮而不是「抓」頭皮。
02
先護髮,後洗髮
正確做法:先洗髮,再護髮
此前,網絡流傳洗頭時「先用護髮素,後用洗髮液」,稱「這樣洗頭後更蓬鬆自然」,很多人生活中都接受了這個「理論」。
顛倒順序後「蓬鬆」的洗髮效果其實是一種假象。
如果「先護髮、後洗髮」,首先頭髮是髒的,用護髮素在頭髮表面蓋一層,再使用洗髮水,頭髮的清潔度肯定會大打折扣。久而久之會導致細菌滋生,導致毛囊感染,引起頭髮乾枯,脫髮。
根據中國人的發質,建議還是先洗髮去汙,再養護,這樣才是洗髮護髮的最佳順序。
03
用毛巾搓頭髮
正確做法:用毛巾抓頭髮、包住頭髮吸走水分
有些人洗完後頭髮不容易幹,就使用毛巾反覆揉搓。
但其實這樣擦頭髮對頭髮傷害很大。
因為毛巾和浴巾的表面都是很粗糙的,當接觸到頭髮表面時,毛巾會吸收走髮絲上多餘的水分,如果反覆揉搓會讓頭髮讓毛鱗片重新翹起。
同時如果力度過大,也會讓頭髮易折損、易掉發。其實最好的方法是用毛巾包住頭髮,快速按壓頭髮,吸走水分。
本文指導專家
皮膚科 吳良才 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碩士畢業後留校工作10餘年,現任中山六院皮膚科學科帶頭人和專科主任。博士期間專注於幹細胞美容以及白癜風的臨床研究工作;曾在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NUH)短期訪問交流。
對皮膚科常見病和疑難病的診治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擅長白癜風、痤瘡、病毒疣、色斑、胎痣、瘙癢性皮膚病等的治療。在重型藥疹,天皰瘡,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有豐富的搶救經驗。先後主持、參與國家級、省局級科研項目8項。在國內外專業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
責任編輯:郭松青
初審:戴希安
審核:簡文楊
審定發布:朱昌平
感謝皮膚科周措吉醫師對本文的支持
文章部分內容來源於丁香醫生
圖/圖蝸創意,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