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異常通常悄無聲息,卻會在不知不覺中「糊住」一根又一根血管。
中國高血壓調查研究組公布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我國35歲以上人群中,血脂異常患病率達34.7%。
一個血脂異常的人,「面相」有哪些特殊之處?現在就為你揭曉答案。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生命時報」(ID:LT0385),原文首發於2019年8月25日,標題為《高血脂的人有3種「面相」,不想血管堵塞趕緊忌口吧》,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1
血脂異常有3種特殊「面相」
血脂升高後,除了檢查結果異常,還可能會在臉上留下一些痕跡。
No.1 黃色瘤
眼皮、胳膊肘、大腿、腳後跟等部位,長出米粒大小的黃色瘤,不痛不癢,可同時出現多個,或融合在一起。
黃色瘤是脂肪堆積在皮下形成的,往往是血脂升高的表現。
No.2 老年環
老年環指黑眼球邊緣的一圈灰白色、寬約1~2毫米的環狀結構,當眼部血管和房水中的脂質含量過高時,脂質會在角膜組織內沉積,在角膜邊緣形成灰白色的環。
No.3 黃色斑塊
短時間內面部、手部出現較多黃色小斑塊,比老年斑略大,顏色較深,或者手掌出現黃色或橘黃色的條紋,也可能是血脂升高的信號。
需要注意的是,沒有這些「面相」不代表沒有高血脂,下面這些信號也提醒你血脂可能異常了。
腿肚抽筋、刺痛
有的中老年人出現腿腳抽筋、小腿發涼、發麻等不適,會以為是缺鈣所致。事實上,這可能是因為膽固醇積聚在周圍肌肉中,刺激肌肉收縮,導致抽筋。
犯困、頭暈
高血脂的人,體內血液流動相對緩慢,影響紅細胞的攜氧能力。高血脂還可能讓在體內動脈中形成粥樣硬化斑塊,造成血管管腔狹窄,導致大腦缺血缺氧,容易犯困。
視物模糊
早晨起床時,看某一樣物體,總是時不時模糊幾秒,之後又恢復。血液中甘油三酯增多、流速減慢,脂蛋白從毛細血管漏出且侵犯到黃斑,就會影響視力。高脂血症是引起視網膜血栓形成的最常見原因。
出現上述症狀,最好及時到醫院檢查一下血脂。
2
高血脂怎樣一點點「糊住」血管?
血脂高於正常值, 容易一點點「糊」住血管,形成動脈粥樣硬化。
動脈粥樣硬化過程:
血管最內層的膜由一個個細胞排列組成,且細胞和細胞之間是有縫隙的,就像城牆磚一樣。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可以透過細胞間的縫隙,沉積到血管內膜下。
隨著時間的延長,有炎症的細胞(如巨噬細胞)將其包裹起來,之後就會發生纖維化,慢慢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
血管管腔越來越窄,影響血液的正常輸送,引發冠心病、心絞痛等。
斑塊脫落形成血栓,把血管腔全部堵住,引發心肌梗死、腦卒中(中風)等疾病。
醫院查的血脂通常有四項,它們都有個最佳範圍。
甘油三酯
甘油三酯最好低於1.7毫摩爾/升。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
LDL-C會沉積在動脈血管上,形成動脈粥樣斑塊,是對心血管不利的「壞膽固醇」。
針對不同類型的患者,需有不同的治療目標:
極高危人群,LDL-C控制在1.8毫摩爾/升以下;
高危人群,LDL-C控制在2.6毫摩爾/升以下;
中低危人群,LDL-C控制在3.4毫摩爾/升以下。
危險程度劃分,應諮詢心內科醫生。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
HDL-C又叫「好」膽固醇,它可以促進體內生成膽固醇的轉運和清除,保護心腦血管。男性HDL-C在1.16~1.42毫摩爾/升,女性HDL-C 在1.29~1.55毫摩爾/升範圍內,「好」膽固醇越高越好。
總膽固醇
正常範圍為3.6~5.2毫摩爾/升,含量若在5.2~6.2毫摩爾/升表示有中度患病風險,超過6.2毫摩爾/升則有高度風險。
體檢發現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中任意一項升高,就是血脂異常,應該及時就醫。
3
血脂異常,根據指標來忌口
不管什麼類型的血脂異常,都首先推薦飲食和運動控制。如果調整生活方式3~6月後仍未改善,才需要藉助藥物進行幹預。
總膽固醇或「壞」膽固醇偏高
限制食物中的膽固醇含量,最好控制在每天300毫克以下,最好少吃或不吃動物內臟及腦、魚子醬、蝦醬,以及螃蟹、魷魚等無鱗魚類。
「好」膽固醇偏低
適當補充富含歐米伽-3的食物,如深海魚等;增加富含水溶性纖維的食物,主要為水果蔬菜。
少攝入飽和脂肪,如動物油脂、棕櫚油等。
日常最好別吃反式脂肪,凡食品標籤配料表中標註「食用植物油」「精煉植物油」「植物油脂」「氫化植物油」「起酥油」「植物奶油」基本就是反式脂肪,可能存在於餅乾、起酥麵包、方便麵、漢堡、月餅、薯條、蛋黃派等食物中。
甘油三酯偏高
嚴格控制脂肪的攝入總量,包括烹調用油在內,每天最好不超過50克,植物油優選橄欖油、菜籽油,不吃肉眼可見的肥肉或動物油脂、奶油。
儘量不吃或少吃甜食,水果每天不超過200克,以免攝入過多的糖分在體內轉化成甘油三酯。
4
五種營養輔助控血脂
除了根據血脂的檢查指標針對性的忌口,日常生活中可多補充5種營養素輔助降脂。
膳食纖維
適量攝入膳食纖維有利於產生飽腹感,它不僅能和腸道內的膽酸、膽鹽結合,還能刺激大腸蠕動,降低血脂。膳食纖維的主要來源包括新鮮果蔬、雜糧、堅果、豆類等。
類胡蘿蔔素
類胡蘿蔔素能防止「壞」膽固醇的氧化,保護血管,避免斑塊和血管病變的產生。黃色、綠色、紅色果蔬都是類胡蘿蔔素的優質來源,比如木瓜、芒果、西紅柿、南瓜、紅薯、胡蘿蔔等。
維生素C
維生素C能增加「好」膽固醇的水平,促進膽固醇代謝,並可抑制膽固醇合成酶的活性,降低膽固醇合成速率,從而達到控制血脂的目的。新鮮果蔬富含維生素C,比如獼猴桃、鮮棗、青椒、綠葉菜等。
鉀
適量攝入鉀有利於調節心跳、降低血壓、減少脂質附著、預防血管受損和硬化。花生、木耳、黃豆、口蘑、西紅柿、豌豆等都是膳食中鉀的優質來源。
植物固醇
每天攝入兩三克植物固醇,血漿膽固醇含量能降低 10% 左右。植物固醇含量較高的食物有豆類、堅果等。
除了管住嘴,邁開腿對降脂也很有幫助。
最後,熊小知要提醒已患有冠心病、腦卒中或外周動脈粥樣硬化的患者,即使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就能讓血脂達標,也應該遵醫囑堅持服用中小劑量他汀,以防病情復發或加重。
本文中除標明來源的圖片,其餘均來自網絡公開渠道,不能識別其來源,如有版權爭議,請聯繫公號方。
庫叔福利
庫叔的贈書活動一直都在!果麥圖書為庫叔提供15本《世界盡頭的咖啡館》贈予熱心讀者。德國連續4年暢銷榜前三,美國47所高校指定讀物。可以高效解決當代生活中常見的糾結,無奈,自我懷疑,幫助我們度過人生中最迷茫的低谷。請大家在文章下評論,點讚最高的前2名(數量超過30)將得到贈書。
總監製:蘇會志
監製:夏宇
責編:戴麗麗 李逸博
編務:陸涵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