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師範大學物理學教授研究小組發現罕見天文現象

2020-11-29 瀟湘晨報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近日,安徽師範大學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舒新文教授研究小組在一個河外星系中發現了一對互相繞轉的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的罕見天文現象。這是天體物理學家迄今為止在正常星系中發現的第二例超大質量雙黑洞繞轉系統。該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國際頂級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主要合作者包括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廣州大學、上海天文臺、中山大學以及北京大學的科研人員。

當今主流的星系等級成團理論預言宇宙中應存在大量的超大質量雙黑洞系統。然而,即便是經過了30多年的研究,天文學家僅在少數幾個活動的星系中找到了超大質量雙黑洞。由安徽師範大學舒新文教授領導的國內研究團隊,以黑洞引力潮汐瓦解恆星事件為突破口,監測事件發生後X射線輻射的演化特性,最終成功發現迄今為止人類已知的第二例雙黑洞引力潮汐撕裂恆星的罕見現象。該成果對於刻畫正常星系中休眠雙黑洞的分布、揭露星系增長和宇宙大尺度結構形成機制、檢驗現有的引力理論、以及為下一代引力波探測器提供有效波源等研究領域都具有重要意義。

如何尋找和探測超大質量雙黑洞系統是當今物理學和天文學最重要的前沿問題之一。當一個恆星運動到太靠近黑洞的位置時會被其強大潮汐引力撕裂瓦解,進而被黑洞吞噬,同時釋放出短暫的劇烈電磁波輻射,稱為黑洞潮汐撕裂恆星事件。通過探測星系中心的X-射線或紫外/光學閃耀信號,可以窺視黑洞如何影響周圍物質的行為。理論計算表明當互相繞轉的超大質量雙黑洞之一潮汐撕裂恆星產生X射線閃耀時,另外一個黑洞的引力會間歇性阻斷被瓦解的恆星碎片內流,導致X-射線閃耀急劇變暗進而恢復亮度的奇特光變圖案。研究團隊通過分析美國宇航局Swift衛星和歐洲空間局XMM-Newton衛星觀測資料,在一個距離地球約26億光年之遙的星系中成功發現了理論預言的急劇變暗和可重複的X射線閃耀現象,給出雙黑洞吞噬恆星的強烈觀測證據。這是繼論文的合作者、北京大學劉富坤團隊發現首例雙黑洞吞噬恆星事件後的第二例此類罕見天文現象,對揭示正常星系中休眠雙黑洞的分布、構建黑洞潮汐撕裂恆星的全景演化圖像、檢驗現有的引力理論、以及為下一代引力波探測器提供有效波源具有重要意義。

據悉,這是安徽師範大學物理學科首次以第一作者單位在《自然》子刊系列發表研究論文,安徽師範大學博士研究生張文杰負責了NASA/Swift衛星和ESA/XMM-Newton衛星觀測數據處理和分析,安徽師範大學2018級物理學專業本科生宋左子菲參與了論文配圖的設計。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支持。(王夢曉 楊穆龍 記者 徐慧媛 張秀明)

【來源:中安在線】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安徽師大科研團隊發現罕見天文現象
    央廣網蕪湖11月28日消息(記者劉軍 通訊員王夢曉 楊穆龍)記者28日從安徽師範大學獲悉,該校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舒新文教授研究小組近日在一個河外星系中發現了一對互相繞轉的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的罕見天文現象。這是天體物理學家迄今為止在正常星系中發現的第二例超大質量雙黑洞繞轉系統。
  • 科學家預測出最罕見的天文現象
    科學家預測出最罕見的天文現象Phys.org網站發布消息稱,美國萊斯大學的天文學家計算出一位研究人員表示,兩顆行星相合的景象每隔20年才會發生一次。但是,自中世紀以來,兩星相距從未如此接近過。研究人員指出:「您不得不穿越回到1226年3月4日黎明之前,才能在夜空中看到兩星如此接近。」在天氣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觀察到這種現象,但是最理想的條件是在赤道附近。
  • 盤點今年出現的罕見的天文現象
    同時,在這期間,也發生了許多罕見的天文現象。今天,我們來盤點一下2020到底發生了天文奇觀。事情得從2019年末說起,在10月11日凌晨,吉林長春上空出現了一顆火流星,照亮了整個東北的上空。根據NASA近地天體研究中心的數據,撞擊體是一顆阿波羅或阿坦型小行星,直徑大約為2-4米。據科學家估計,此次大約有10千克的隕石到達地面。
  • 土星合月什麼意思 這並非罕見的天文現象
    對於土星合月大家或許只是一知半解,那麼如果想要目睹這個過程的朋友可以在明晚觀察,土星合月並不是很奇特的天文現象,在今年的6月份已經出現過一次。   「土星合月」,即是土星和月亮正好運行到同一經度上,兩者間的距離最近。
  • 中科大天文系引入強援,戴子高教授加盟,南京大學只能默默流淚
    目前國內開設天文系的老牌高校為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南京大學目前在此領域為國內高校的霸主,而中科大緊隨其後。南京大學天文學系始建於1952年,是目前全國高校中歷史最悠久、培養人才最多的天文學專業院系。並且近年來,天文學系承擔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規劃項目等多項研究課題,科研成果顯著,獲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獎勵。
  • 張汝舟先生與他的500多頁天文曆法演算手稿
    作為章黃學派傳人,汝舟先生的自我評價看似謙虛,實則已很自負;而「天文曆法」,按儒家「重道輕藝」思想,屬於「技」的層面,當然要自貶了。 張汝舟(1899—1982),名渡,以字行,自號二毋居士,安徽全椒南張村人,貴州大學教授,暮歲受聘為安徽師範大學滁州分校(今滁州學院)顧問教授。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布,三位獲獎者與黑洞有關
    公報還說,自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根策爾和蓋茲分別領導一個科研小組,用各種先進的望遠鏡觀測銀河系中央一個名為「射手座A *」的區域。他們都發現了一個質量非常大且看不見的天體:在不超過太陽系的空間中聚集了約400萬個太陽的質量,使周邊恆星急速旋轉。這一開創性工作提供了迄今為止最令人信服的證據,即銀河系中央有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
  • 在人馬座A黑洞中,發現奇怪準周期閃爍,每30分鐘就閃亮一次!
    使用阿塔卡馬大毫米/亞毫米陣列(ALMA)的天文學家,在來自銀河系中心人馬座(SGR)A*的毫米波中發現了準周期閃爍,研究表明:這些閃爍是由於軌道半徑小於水星的超大質量黑洞周圍射電斑點旋轉造成。這是一條有趣的線索,可以用來研究具有極端引力的時空,其研究發表在《天體物理學》期刊上。
  • 新研究表明:SpaceX星鏈衛星變暗後仍會干擾天文研究
    此前,天文學家一致表示,星鏈衛星太亮會影響天文觀測,後來SpaceX決定為星鏈衛星裝「遮陽傘」,降低衛星亮度,以減小對天文觀測的幹擾。根據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帶有抗反射塗層的星鏈衛星的亮度只降低到標準要求的一半。日本國家天文臺的天文學家Takashi Horiuchi領導的研究小組認為,這是一種改進,但還不夠好。
  • 罕見天象即將來臨!800年來首次,12月土星木星上演「雙星合併」
    對於很多天文愛好者來說,各種天文奇觀都是必看的「天文節目」,而根據美國賴斯大學物理學和天文學教授派屈克·哈蒂根最新的一項研究結果,在12月中旬,土星和木星將上演極為罕見的近距離交匯,上一次發生還是在1226年。什麼是土木交匯?
  • 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發現神奇的黑洞,3位得主分享760萬...
    當地時間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另一半授予雷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安德裡亞·格茲(Andrea Ghez),以表彰他們「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特的現象之一——黑洞」。他們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的獎金(約合人民幣760萬元)。
  • 蛇夫座發生自大爆炸以來最劇烈的天文事件
    據美國「物理學組織」網站2月27日消息稱,天文學家在《天體物理學雜誌》中宣布,他們在距地球約3.9億光年外的蛇夫座星系團(Ophiuchus)中,發現了自宇宙大爆炸以來規模最大的爆炸現象。這次爆炸源自該星系團中一個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它釋放出的總能量相當於之前宇宙劇烈爆炸釋放能量的5倍。
  • 雲龍書院本周線上公益講座預告:解析漢承秦制 趣談古代天文
    1月9日(星期六)上午9:30,由歷史學博士、江蘇師範大學副教授呂健主講《漢帝國的運行——以文書行政為中心》。漢代承秦而立,在秦政的基礎上延續了近四百年的統治,成為我國歷史上真正意義「大一統」帝國的開端,對中華文明具有深遠的影響。那麼,漢帝國的運行是如何維持的呢?
  • 透過湖南師範大學人才聚集現象,我們能得到什麼啟示?
    2016年以來,該校劉少軍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劉紅榮、鄭賢章等4人入選「長江學者」,李育民等2人入選國家教學名師,廖潔橋、呂雙偉等多名青年人才先後入選國家級「四青」人才項目。人才建設,精心育才方能固本培元,這幾個教授都是湖南師範大學內培起來的優秀人才代表。
  • 科學家發現與地球大小相似的「流浪行星」
    由波蘭天文學家領導的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最近宣布他們發現了迄今最小的自由「流浪行星」——大約與地球一樣大。具體結果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
  • 飛馬座51b:引領太陽系外行星研究領域變革的行星
    但是, 他們的競爭對手——美國加州大學的Marcy研究小組在1995年10月只花了4個晚上的天文望遠鏡觀測時間, 就證實了飛馬座51b的存在, 宣告了系外行星研究這一新的天文學研究領域的誕生. 這一奇特發現也很好地體現了科學研究的魅力所在, 每隔幾年, 總會出現一些不符合「標準模型」的新結果.與太陽系內的行星相比, 大多數系外行星系統都是異類.
  • 物理學大神如何研究顏色
    文章內容選自《〈自然〉百年物理經典(套裝共兩卷)》,該書收錄並翻譯了《自然》雜誌自1869年創刊以來發表過的最具開創意義、最具影響力的物理學文獻,集中展現了物理學領域一個多世紀以來的重大發現和發明、學術爭鳴與思想激辯,堪稱一部鮮活的近代物理科學史詩
  • 李惠年《北京師範大學民國二十年畢業同學錄》
    李惠年,1907年生,於1931年從北京師範大學生物學畢業。丈夫汪德昭1929年北京師範大學物理學畢業。
  • 安徽師範大學王春雨全國田徑錦標賽折桂
    安徽師範大學王春雨全國田徑錦標賽折桂 2020-09-24 14:39:09   來源:安青網     【摘要】 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