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中「四象」說的是什麼?

2021-01-09 梅山易學

在許多的玄幻小說和武俠小說裡,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四象陣法」之類的描述,把他們講的是神乎其神,威力巨大。這讓一般不了解「四象」真正內涵的人,對他充滿了想像,覺得他既神秘又神通廣大,似乎是除了陰陽之外最讓人有無限想像可能的一種力量。那麼《易經》的「四象」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真的有傳說中的那麼神秘嗎?「四象」最早的出處在《易經.繫辭傳》上: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孔子認為《易經》效法的是宇宙間萬事萬物的一個演變規律:太極者,宇宙的本體、起源(即《列子》所說的「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兩儀者,陰陽也,四象者,陰陰之淵府也,八卦者,陰陽之大成也。不管後人後來往四象上加了多少的附著物,但是在現存的史料與考古發現中,四象其實一開始指的就是少陽、老陽,少陰、老陰這四種陰陽二氣的不同狀態。象者,像也,就是以象去類比天地之間的各種事物狀態,是易經中最主要的認識取象手段之一,也是古人對世間萬物規律的一種認識和總結。《易經》是一本以最基本的、簡約的手段去發現這世間萬物規律的書,陰陽是最基礎的手段,而陰陽我們知道他是一體同源,相反相成,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相互消長的。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既互相平衡制約,又相互對立鬥爭,又彼此依靠生存,無論陰氣或是陽氣,都隨著環境的變化而隨時消減,比如春天,陽氣初生,是為少陽。到了夏天,陽氣旺盛,可是太旺盛了卻不可持久,「亢龍有悔」,所以是老陽,既然是老陽,力量就必然有所不及,那麼陰氣就會開始萌發,到了秋天,老陽雖然是還不想退場,可是更有生機的少陰開始登場亮相了,隨著力量的積蓄,很快便會「履霜,堅冰至」了,老陰開始了發威,可是同樣的道理,「過猶不及」,少陽又會慢慢的開始邁開他的腳步迎接新的輪迴,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周而復始的循環。

太極,兩儀,四象(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個規律適應於世間乃至宇宙中的萬事萬物,只要是陰陽二氣所產生的事物,這個規律就不會改變。古人認為「一體之消息盈虛,皆通於天地,應於物類」,可以和天地日月相參相應,那麼以我之情,求萬物之狀,不也是很容易的一件事嗎?有一個成語叫「提綱挈領」,抓住了「四象」這個最基本的規律,再反過來去印證所發生的事情,基本上可以做到洞若觀火,對真相瞭然於胸。一身之內,萬物之間,若想脫離這個規律而存在,恐怕是不可能的。

以此觀點來印證《易經》中的各種事情,則可以清楚的看見陰陽二氣的流轉以及悔吝吉兇的產生過程,這一點在各卦的初爻和上爻表現的最明顯無誤。舉個例子:在易經中,六是老陰,七是少陽,八是少陰,九是老陽。如果我們在卜卦的時候卜到了六和九,也就是老陰和老陽,那麼這六和九的爻性質就必須改變成相反的屬性,為什麼呢?因為老就意味著事物的發展到了未段(亢龍有悔了),應該變了。而七(少陽)八(少陰)卻不需要改變,因為他們的發展正好合適。這是《易經》中一個重要的原則。也正好可以讓我們領略到四象循環流轉的一個過程。知道了陰陽二氣的屬性,了解了四象最基本的內涵,對我們理解八卦這個最古老的《無字天書》有著很好的幫助,對於將來推演各種事物的規律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隨著年輪的前進,四象說也慢慢的被冠上了各種各樣的涵義,最著名的大概要數古代星宿神祗信仰中的東方(左)青龍,西方(右)白虎,南方(前)朱雀,北方(後)玄武,這四個象徵在中國恐怕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後來隨著取象的增多,青龍又代表了木,白虎又代表了金,朱雀又代表了火,玄武又代表了水……如此等等。取象越來越多,象徵越來越廣,如果不是專業的人員,基本上是不可能將四象內容理解清楚的,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一說起《易經》,便覺得它「玄之又玄」的原因所在。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凡有象有形,則有陰陽,有陰陽則必有老少,有老少則必會發生變化。易象雖廣,不過陰陽一體,知道了這一點,則四象為何物,豈非掌上觀紋般容易嗎?

又:有許多學習《易經》的人,往往在解釋經義的時候將二十八星宿、金木水火土……等許多的內容加在一起闡釋,這都是依各人的學養、理解、悟性、師承……等有關,不可強行要求一致。還是那句話:看各人的緣分,深者得其深,淺者得其淺。一個不能包容並蓄,時時存門戶之見的人還是應該靜下心來好好思考思考的!

相關焦點

  • 易經六十四卦中為什麼說有四象生八卦
    《易傳》:「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最先出自《易經》。四象繼而產生八卦,八卦是中國古代人民的基本哲學概念,是古代的陰陽學說。原始有太極,太極即陰陽未生渾茫廣大之氣,太極變而產生天地,是謂兩儀;兩儀變而產生木火金水,是謂四象;四象變而生生天地水火風雷山澤,因此有了《周易自測牌》六十四卦;遵循《易經》之道即能趨吉避兇,而造成偉大的事業。四象在中國早期文化中指《易傳》中的老陽,少陰,少陽,老陰,從方位角度論四象為:東、南、西、北。
  • 陰陽消長——易經中四象的本質
    在易經的萬物生成模型中,最核心的概念包括無極、太極、陰陽和三才,尤其是其中的太極、陰陽和三才思想構成了易經理論體系的三塊基石。所以希望朋友們能對這四個概念多下功夫,真正做到熟練掌握和認真領會。在講解完上述四個核心概念和核心思想後,我們再來繼續介紹易經的萬物生成模型。在這個模型中,三才之後就是四象。
  • 零基礎學習易經(有趣的四象)
    我們在上一節課裡講了太極與陰陽,以及陰陽在生活中的體會。這節課我們來學習有趣的四象。有一句口訣,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易趣玩卡片開發全腦那麼兩儀又怎麼生出四象呢,請大家觀察上面的圖,大家有什麼新的發現嗎?
  • 「易經」什麼是太極兩儀四象八卦,看完你就懂了
    相信大家都聽過一句聽起來挺玄乎的話,那就是: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話是不是聽起來神神忽忽的,覺得很深奧很有意思,但是又不懂事什麼意思。那麼今天在這裡,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究竟說的是什麼吧,相信看完你一定就會知道原來它是這麼一回事。
  • 兩儀生四象,何為四象。(旺旺學易經)
    易經中的四象主要由陰陽分化而來,分為少陽、老陽、少陰和老陰。比如一天當中,按四象來看,從早晨開始,由少陽轉向老陽,正午以後,老陽慢慢變為少陰,黃昏到半夜,少陰在變為老陰。又比如一年四季按四象來看,春天是少陽,夏天是老陽,秋天是少陰,冬天是老陰。其實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可以用「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來看待所有的變化。
  • 《易經》太極兩儀四象現代天文學解讀
    《易經》是闡述天地世間關於萬象變化的古老經典,是群經之首,是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伏羲被稱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位列三皇五帝,仰觀日月星鬥,俯察山川景物, 「一畫開天,道啟鴻蒙」,道生一,無極變太極;一生二,太極變兩儀;二生三,兩儀變四象;三生萬物,四象旋轉,世界誕生。
  • 易經卜卦基礎篇七:太極、兩儀與四象
    「太極」一詞最早見於《周易·繫辭》:「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太極是化生萬物的本源,是萬物存在、成長與變化的總源頭。古人發現,在自然界中的萬物都有一種內在生命力,一顆種子只要給於其適當的條件,就能生根發芽,並開花結果。
  • 易經精髓,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
    中華民族最古老的文學著作《易經》,是中國哲學思想的發蒙與起源。無論是老子中的「道,非常道」中的道還是孔子的「吾道一已貫」之中的一,都源自《易經》中最基本的思想,那就是「一陰一陽,之謂道」懂點易經,讓你成為朋友圈的焦點人陰陽是如何產生的呢?陰陽之道對中華民族文化具有什麼影響呢?
  • 立旭說|簡說太極、陰陽、四象
    我珍惜有緣人,為了緣分,還是決定簡單說一說,而且受曾仕強教授影響,我只說三點。一:我們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周易》又稱《易經》」這樣的字眼,但《周易》並不等同於《易經》,我們通常說的《易經》只是《周易》的經文部分,另一部分是《易傳》。首先,命名用了「經」,何為經?道之常也,可以簡單理解為真理,《易經》是群經之首,更是群經之始。
  • 獨家原創首發,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個四象指的是什麼?
    周易中的「象」字是用的最多的,它的解釋也是最多樣。然而就是兩儀生四象的「四象」沒能解釋正確!為什麼呢?《易經》中太極的生生不息之「氣」裂變成清輕濁重的二氣,這個二氣形成兩儀天地後,再繼續裂變為四象。四象是什麼?為什麼要叫四象?《周易.繫辭》:「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它說明了開天闢地中的八卦是怎麼樣形成的。
  • 《陽哥說易》第七節 陰陽,四象,五行
    這節課講陰陽,四象,五行!看這個圖,從最下面的太極圖開始看,我先來講一下這個太極圖,太極這個說法,最開始是源自孔子講的系詞,裡面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但是孔子說的是太極,並不是說的太極圖,那個時候有沒有這個太極圖是不清楚的,孔子也沒有講太極圖的事,真正有記載的是從北宋周敦頤的《太極圖說》開始,但是那會的太極圖,也不是現在這個樣子,而傳說,注意這裡只是傳說,是講魏伯陽,鍾離權,呂洞賓傳給陳摶,而有記載的是講陳摶傳先天圖給种放
  • 《易經》的元亨利貞與四象的關係,和四種自然力對應起來
    元亨利貞,通常認為語出《易經》乾卦的卦辭,原文「乾,元亨利貞。」實際在《易經》全文中,這個四字組合出現了相當多次。自《易傳》起,古人釋此四字,大都一字一逗,認為代表了乾卦的四種基本性質,往往引申為四季、四德等等,各家之言不一而足。
  • 太極、兩儀、四象、八卦分別是什麼意思?他們之間又有什麼關係?
    那麼當你聽到太極、兩儀、四象、八卦,這些東西的時候,是不是又是一頭霧水?究竟什麼是太極、兩儀、四象、八卦?它們是從哪裡而來,又分別代表了什麼?"太極"與"太極圖"究竟從何而來?想必有不少人都聽過一句話,叫"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化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這句話聽起來感覺非常的高深奇妙,覺得這是一般人都接觸不到的領域。那麼它們到底指的是什麼?又代表了什麼?
  • 丁俊貴說《易經》
    變化就是這樣在質量互變的規律中不斷螺旋式上升。易經中說兩儀生四象為太陽、少陽、太陰、少陰。如果我們用正負作為符號來表示,太陽為正、太陰為負,而少陽和少陰正負中和。這就是老子說的「3生萬物」,任何事物都具備三種態,引申到生活中就是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會有前、中、後,物體具有上、中、下。所以黑格爾提出了「正反合」,唯物辯證法提出的「否定之否定」規律都沒有逃脫易學的範疇。
  • 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有一句話可能很多人都聽過,「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今天咱們就來說說這句話到底說的是啥意思。總的來說就是說了一個宇宙萬物從無到有,從0到1,逐漸演變生發的一個過程。大家注意看,黑色裡面有個白點,白色裡面有個黑點,這就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也不是單獨能夠存在的,陰陽協調才能穩定,否則就是孤陰不生、孤陽不長。接下來【兩儀生四象】 四象其實是有很多種不同的類象的,通過陰陽兩儀的繼續生發,就有了太陰 太陽 少陰 少陽 四象從數字易經五角定律上論四象為: 陽中陽,陽中陰,陰中陽,陰中陰四象。
  • 《易經》能夠改變什麼?
    那麼易經對於我們這樣的普通人能夠改善些什麼呢?第一:他能改善我們對事物的看法。易經其實也是一份自然學科,講究萬事萬物都要遵循平衡的規律。一棵樹,要長成參天大樹,離不開溫暖舒適的環境,太冷或者是太熱,都影響到了自然環境,植物的發展規律從萌種到生根到發芽到生長成為大植物,再逐漸凋零,都離不開自然規律。
  • 用易經思維推演《四柱》發展過程,尋找隱藏在四柱中的生命密碼
    下面介紹易經思維推演《四柱預測》發展過程一、學習《易經》及其所形成的相關預測學應該有什麼的態度和行為如果你不知道應該如何學習《易經》,哪麼我們一起閉上雙眼飛躍到幾千年前看看我們智慧的祖先是如何做的。他們仰觀天象、俯察地理、仔細觀察分析一切事物的發展和變化規律,然後歸類總結、抽象出最高智慧《易經》。
  • 奇門遁甲基礎:什麼是易經四象?是四種動物麼?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最早時出現在《周易·繫辭上》:「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可見,易中的四象是通過陰陽兩儀進一步發展而得來的,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四象被賦予了各種各樣的吉祥寓意與文化圖騰。我們經常聽說的「左青龍 右白虎 前朱雀 後玄武」,這個也是四象的一種。
  • 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八卦的項目組合,可代表各種自然現象或動態,分別為「天、地、水、火、雷、風、山、澤」(可稱為首八象,因為八卦可以說是最先卦在這八個人們最容易看到的現象),卦名則稱「乾、坤、坎、離、震、巽、艮、兌」。易經的八卦代表了古代中國的天文地理哲學等文化思想,其理論還涉及到武術、中國音樂等方面。 若將八卦兩兩相重,形成六十四卦。
  • 為什麼不管你怎樣努力,都始終在《易經》體系中,看完恍然大悟!
    我國的《易經》是非常神奇的一本書,也是群經之首,在我國文學典籍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為什麼易經會這麼的神奇,人類不管如何的努力,都逃不出易經的體現,這又是為什麼呢?易經的根基其實就是一個太極,太極是一個圓,裡面有黑白兩種顏色,而且黑色中有一個白點,白色中有一個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