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印度國產輕型戰鬥機目前已經完成了首飛工作,早在2003年時,當時的印度總理就曾將這一戰機以「光輝」命名,如今距離戰機首飛已經過去了20年,「光輝」戰機也已經服役了兩個中隊,與蘇-30MKI、「米格」-29以及「幻影」-2000等多種戰機共同組成了印度空軍。
印度媒體還表示,自從1983年立項時,「光輝」戰機就得到了印度政府多達57.5億盧比的投資,這一戰機的原型機光測試就花費了將近18年的時間,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的專家還向世界表示,雖然「光輝」戰機前後花費了將近30年的時間,但這也讓印度成功躍居能夠獨立研製戰鬥機的國家之列。
據公開資料顯示,這一「光輝」戰機是由印度航空發展局以及一家製造公司共同設計而成的,所採用的是三角翼布局的多功能戰機。印度媒體還表示,這一戰機完全有能力將俄羅斯以及歐洲的武器系統集成起來,有效載荷也能夠達到3.5噸左右,在進行空戰以及執行空中支援任務方面有著很大能力。目前,「光輝」戰機的年產量約在10-12架左右,同時還推出了性能更加先進的「光輝」Mk1A型戰機,在雷達以及電子戰套件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強化,完全具備視距外作戰的能力。
據了解,除此之外,印度還推出了「光輝」Mk-II中型戰機,其起飛重量也已經從13.5噸增長到了17.5噸左右。目前,「光輝」Mk-II中型戰機的首飛預計時間為2022年,之後想要實現這一戰機的量產至少也需要5年左右的時間,到那時,「光輝」Mk-II將會取代正在服役的「幻影」-2000戰機。印媒甚至還表示,「光輝」Mk-II的出現給目前印度空軍國產重型戰機方面出現的不足。
除此之外,2019年時,「光輝」戰機的海軍版本也在印度西南部港口城市實現了起飛,不過,印度海軍方面對於將其作為艦載機使用卻表現出了十足的拒絕,不過,面對國防部的壓力。「光輝」戰機最終也只能從「維克拉瑪蒂亞」號上完成首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