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障海上安全形勢持續良好,服務海洋經濟發展,11月26日,煙臺海事局組織對轄區海上鑽井平臺周邊水域通航安全與船舶防汙染情況開展空中巡航,並對原油外輸作業船舶實施現場監督檢查。截至目前,2019年煙臺海事局共高效審批、有效保障轄區兩座海上油田開展大型油輪提油67船次、約430萬立方米,全力服務國家能源發展戰略。
當日上午,海事執法人員一行6人乘坐直升飛機從蓬萊前往蓬萊19-3油田海域,重點對轄區重要航道、錨地等船舶交通密集水域、海上鑽井平臺分布水域通航環境及船舶汙染水域等情況進行空中巡查。
在「海洋石油117」FPSO(海上浮式儲油裝置),執法人員與平臺原油外輸作業方進行了座談,雙方就原油外輸作業實施及船舶安全與防汙染措施落實、應急防備等情況,以及油輪提油作業海事安全監管與服務保障要求進行了深入交流。隨後,執法人員登上正在從「海洋石油117」進行提油作業的十萬噸級油輪「北海名望」輪,按規定實施了船舶現場執法監督檢查,並針對當前海上交通安全與防汙染形勢向船方進一步明確了海事監管要求。此次執法活動是在海事部門與海油企業按照海上安全與應急合作框架協議下實現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安全共建共治的體現。
據了解,蓬萊19-3油田終端位於中國渤海灣進口,周圍分布10個鑽井平臺,年產量約390萬立方米,每次外輸提油量10.5萬立方米左右,在我國能源戰略中具有重要意義。今年10月份,煙臺海事部門順利保障賴比瑞亞籍「GULFDRILLERIV」(灣鑽4號)平臺由龍口中集來福士碼頭平安拖航至蓬萊19-3油田水域。
目前,煙臺海事局目前轄區共有蓬萊19-3、渤中28-1兩座海上油田,油田周邊渤海灣海域通航環境複雜、交通密度大、氣象海況多變和自淨能力低,是交通運輸部確定的「六區一線」重點水域。近年來,煙臺海事局牢固樹立服務好海油產業就是服務好國家能源戰略的理念,深化「放管服」舉措,壓縮審批時限、提高審批效率,深化協作共建,加強與企業溝通交流,較好促進了涉及船舶管理、危險貨物運輸、海上平臺拖帶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科普:「海洋石油117」FPSO是2007年5月我國第一艘完全自主設計並建造的30萬噸級海上浮式生產儲油裝置(FPSO),並於2009年3月在蓬萊19-3油田就位投入使用。其總長323米,型寬63米,相當於3個標準足球場的面積,滿載儲量281341噸,儲油能力達200萬桶,原油日處理量可達19萬桶,年處理量1000萬立方米。(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梁瑩瑩 通訊員 周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