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8日,由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旗下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上海外高橋造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建造的PX121H型平臺供應船「國海民興」和「國海民盛」號,在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外高橋海工碼頭交付於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旗下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5月11日,姊妹船雙雙駛離,航向天津塘沽,不日將投入運營。這是上海造船企業迄今建造並交付運營的第一批平臺供應船,按照計劃,「國海民富」和「國海民強」兩艘船在完成改造工程後,也將於六月份交付運營,實現項目收官。
平臺供應船,簡稱PSV(Platform Supply Vessel),是專為石油平臺服務設計的具有供應、拖拽、拋起錨、救助和守護、對外消防滅火等功能的特種船舶。此次交付和即將交付的「國海民興」、「國海民盛」、「國海民富」和「國海民強」號,均由挪威ULSTEIN設計,船長83.40米,型寬18米,型深8米,載重為3900噸,甲板面積840平方米,入級挪威船級社(DNV—GL)。該型船船艏採用X-BOW專利型式,布置管隧式推進器和伸縮式推進器各一臺,艉部配備兩臺全迴轉電力推進器,全船配置對外消防、結構式減搖艙,以及可在規定的環境條件、作業範圍內自動保持船舶的位置和艏向的動力定位DP2系統。同時,滿足無人值守機艙及一人橋樓等要求,具有整體空間緊湊、設備系統複雜、功能先進齊全、施工要求高和管理難度大等特點。
建造期間,外部市場環境不斷惡化,國際油價持續下跌,造成國內船企建造的一批同類型船舶相繼被棄或積壓。在嚴峻的市場形勢下,在國海海工的全力支持和組織下,外高橋海工頂住壓力,保持定力,以中國造船人特有的匠心和韌勁,精益求精,知難而進,不僅出色完成了4艘PSV的建造工程,高標準的對船舶進行封船和保養工作,確保其保值保質,而且最終成功拿下了中海油服首批船舶租賃合同。這既是對船舶質量和性能的肯定,也是對外高橋海工建造實力和項目建造團隊工作的認可。
「國海民興」和「國海民盛」的成功交付,是「外輪國用」的首次嘗試。在當前全球疫情蔓延、油氣市場低迷的情況下,有力支撐了中國海油「七年行動計劃」,為國家海上油田增儲上產及國家能源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並為後續庫存項目的轉籍交付工作提供了可鑑模式。
「外輪國用」,通俗的說,就是出口轉內銷,其涉及到有關船級轉換、船旗更換等一系列難題。由於沒有類似庫存外籍輪轉國內船的經驗,因此,摸著石頭過河,積極探索轉籍路徑,成為外高橋海工與國海海工、中海油服換旗過程貫穿始終的工作信念。在國際疫情影響的不利因素下,經中國海事局、東疆保稅區管委會、中國船級社、挪威船級社以及巴拿馬駐滬領事館等多方協助,外高橋海工、國海海工、中海油服通力合作,最終順利完成換旗工作。
為了兩船交付,洋山港海事局竭盡全力,提供了最完備、最便捷的保障和服務。五一節前通過海事 「一網通辦」平臺,兩船順利取得相關證書。同時,洋山港海事局的執法人員,急企業所急,主動放棄「五一」假期,以最嚴格的標準對「國海民興」和「國海民盛」號進行「全身體檢」,確保「不帶病」航行,保證順利交付,幫助企業打響優質品牌廣告。兩船離岸時,洋山港海事局還將通過派遣巡邏艇對重點時段、重點水域進行現場護航,藉助海上交通管理系統在轄區內對兩船進行遠程護航,真正做到「保駕護航」。(中國日報上海分社)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