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古詩詞都是懷古惜今,「有感而發」,往往是詩人處於某種背景之下,前往瞻仰或憑弔歷史古蹟,回顧古人的業績或遭遇,自己內心產生共鳴,不禁發出對古人業績的慨嘆或抒發對物換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因此,感情基調一般都比較蒼勁悲涼。
1、《念奴嬌·赤壁懷古》
宋代: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檣櫓 一作:強虜)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這首詞借古抒情,表明自己的雄心已經快被消磨殆盡了。轉而以曠達之心看待歷史人物,抒發了作者對歷史英雄的懷念和敬仰之情,以及對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人生如夢」無限抑鬱的表達作者對懷才不遇的感慨,「一樽還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鬱,是全詞餘音嫋嫋的尾聲。
2、《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宋代: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這首詞是公元1204年左右,辛棄疾任鎮江知府時所作,詩中通過三問三答,互相呼應,意境高遠。在這首詞中,詩人之所以一再讚美孫權,是因為三國的孫權坐擁江南,和當時南宋相似,作者這樣熱情讚頌孫權的不畏強敵,其實是對苟且偷安、毫無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撻。
3、《桂枝香·金陵懷古》
宋代:王安石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裡澄江似練,翠峰如簇。
歸帆去棹殘陽裡,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歸帆 一作:徵帆)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
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這首詞以壯麗的山河作為背景,歷述古今盛衰之感,多處化用前人詩句,不著痕跡,顯示了作者深厚的功底。作為政治家的王安石反對「謾嗟」六朝興廢,在北宋這積貧積弱的現實面前,要汲取歷史教訓,從政治上進行改革,免致奢華靡費導致國力衰竭,重蹈六朝覆轍。
4、《念奴嬌·憲宗平淮西》
宋代:李綱
晚唐姑息,有多少方鎮,飛揚跋扈。淮蔡雄藩聯四郡,千裡公然旅拒。
同惡相資,潛傷宰輔,誰敢分明語。媕婀群議,共雲旄節應付。
於穆天子英明,不疑不貳處,登庸裴度。往督全師威令使,擒賊功名歸訴。
半夜銜枚,滿城深雪,忽已亡懸瓠。明堂坐治,中興高映千古。
這首詞上篇寫晚唐各地方鎮之所以飛揚跋扈,其原因就在於朝廷姑息養奸,容忍遷就。下片讚揚憲宗討伐淮西節度使吳元濟的功跡。據《宋史·李綱傳》載,宋欽宗曾手書《裴度傳》賜李綱,意思是希望他作宋朝的裴度。李綱深為感概地說:「臣曾不足以望裴度萬分之一,然寇攘外患,可以掃除,小人在朝,蠹害難去。」李綱之才,不亞裴度,可惜宋欽宗不是唐憲宗,李綱終無用武之地,只好寫下這首《念奴嬌》詞以自抒懷抱而已。
5、《水調歌頭·和龐佑父》
宋代:張孝祥
雪洗虜塵靜,風約楚雲留。何人為寫悲壯,吹角古城樓。湖海平生豪氣。
關塞如今風景,剪燭看吳鉤。剩喜燃犀處,駭浪與天浮。
憶當年,周與謝,富春秋,小喬初嫁,香囊未解,勳業故優遊。
赤壁磯頭落照,肥水橋邊衰草,渺渺喚人愁。我欲乘風去,擊楫誓中流。
紹興三十一年冬,虞允文擊潰金主完顏亮的部隊於采石磯,這是一次關係到南宋朝廷生死存亡的重要戰役,朝野振奮,國人歡呼,張孝祥懷著激動的心情,寫了本詞。上片敘事。起首「雪洗虜塵靜」充滿勝利的痛快與喜悅,為全篇的情緒定調。下片抒情。開頭巧妙地舉出兩大戰役的名將,破曹的周瑜和擊潰苻堅的謝玄以喻虞允文。當前江淮失地尚待收復,詞人希望自己能奔赴戰場,借宗愨乘風破浪和祖逖中流擊楫的故事,表達了自己報效國家的願望。
6、《西河·大石金陵》
宋代:周邦彥
佳麗地。南朝盛事誰記。山圍故國繞清江,髻鬟對起。怒濤寂寞打孤城,風檣遙度天際。
斷崖樹,猶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餘舊跡鬱蒼蒼,霧沈半壘。夜深月過女牆來,傷心東望淮水。
酒旗戲鼓甚處市。想依稀、王謝鄰裡。燕子不知何世。入尋常、巷陌人家,相對如說興亡,斜陽裡。
這首詞作於宋哲宗元佑八年(公元1093)至紹聖三年(公元1096)間,當時正是北宋末年,宋王朝危機四伏。詞人倉猝間從杭州歷經揚州、天長,一路顛簸來到南京任江寧溧水令。溧水距金陵甚近,作者觀景生情,使詞人產生了「故國」、「孤城」的幽思,寫下了這篇名作。
以詩會友,以詞交心,分享中國詩詞知識,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喜歡就點讚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