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寧趕一山不曬根,不挪一寸莫吞陽」啥意思?有道理嗎?

2021-01-09 農村小毛

生活在農村,不僅有淳樸的民風,優美的環境,更有許多有意思的對話,閒暇之餘,大家三五成群的聚攏在一起,你一句,我一句的,不管是說話者還是旁聽者,都會陶醉在其中,而民間聊天之所以這麼有魅力,關鍵在於人們能熟練地運用到俗語,比如人們在討論到物品的價值和好壞時,就常感慨到「俗話說,好貨不便宜,便宜沒好貨,一分價錢,一分貨」簡潔明了的說到了要害之處。再比如說,看不慣某人整天在無所事事,不務正業時就會說「吃人販溜狗腿」。等等,總之,在農村每天都能聽到簡單通俗,卻蘊含著人生的哲理的俗語,讓你不得不佩服勞動人民的智慧!

這不,前段時間和村裡幾位八旬老人閒聊時,就聽到了兩則特別耐人尋味的俗語俗語「寧趕一山不曬根,不挪一寸莫吞陽」何意?有道理嗎?

起初筆者對這句俗語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後來在老人的細細講解後才得知,原來這句俗語說的是關於房屋的建造。

在民間一般都是自建房,因此房子對農民來說不僅是個遮風擋雨,冬暖夏涼的居住場所,更有一種特殊的意義,因此在建造時大家都十分嚴肅地對待,比如在選址時會找環境好的地方,在起土時,要挑選好所謂的「良辰吉日」,房子在布局時,講究視野開闊,採光通風,等等。

而「寧趕一山」其實說的就是,地址選好在建造房屋時,出現布局不合理等的一些情況導致房子需要挪動時,儘量把房子往前伸,雖說房子往前伸,對於自己來說不好停車稍微有點不方便,但是不至於得罪後面的鄰家。而「不曬根」則說的是,之前民間蓋的房都是土木結構的,這種房子最擔心雨淋,因此房簷周圍的一排木頭,一定不要暴露在外整天日曬雨淋的,要不讓用不了幾年,房子就會出現「水滴牆」的情況,會對房子造成損害。

「不挪一寸「就好理解了,其實說的也是,房屋需要變動時,不要向後挪,哪怕是一寸,因為這樣一來導致鄰居門前的路變窄不說,最關鍵的是一旦下了大水,雨水會順著瓦片流進後面鄰居的家裡面,在農村特別忌諱這,一旦出現這樣情況,避免不了和鄰居產生糾紛。因此說「不挪一寸」。

頭,而根部是比較粗的那一頭。細觀農村建築,你會發現有些木頭常年在建築裡面,有些則常年暴露在外面。「目不曬根」中的「目」指的就是太陽,也就是說,農村人建房時,一定要把木料的根部放到室內去。

雖然室內不見陽光,但是由於木頭根部很粗壯,不容易被水給腐蝕掉,從而保證了建築的安全性。而細部則可以放到外,就算是風吹雨淋,日頭一曬,很快就容易幹了。那麼「口不吞陽」是什麼意思呢?

「莫吞陽」則說的是,房屋立面檁條和椽子安放,老一輩都知道,過去農村的老房子都是榫卯結構,而這裡面充滿了許多的智慧裡。分別有有明柱、暗柱之分,暗柱砌在牆裡,明柱則用在牆外,這裡不能搞混,不然的話對房子的壽命有影響。同時柱子大頭在下利於防腐,困下面潮溼上面乾燥。

其實在筆者看來「寧趕一山不曬根,不挪一寸莫吞陽」放到現在仍有一些道理,你說呢?不妨把你想說的告訴我們。

相關焦點

  • 農村老話說,「目不曬根,口不吞陽」啥意思?對此你怎麼理解?
    對農村人而言,人生中有兩件大事,一是婚姻,二是建房。兩件事都馬虎不得,建房和娶媳婦一樣,事前要經過嚴密的規劃,房子一旦建好,那就是百年大計,不能輕動的。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句俗語「目不曬根,口不吞陽」,說的就是這方面的忌諱,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 俗語:「寧往前趕一山,不往後挪一磚」什麼意思?
    緣起俗語祖輩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和智慧,傳下了很多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俗語,歷經千年而不衰。俗語包含了:人情世故、諸事宜忌、農業氣象、生活竅門、婚喪習俗、堪輿風水等等。俗語「寧往前趕一山,不往後挪一磚",可能說的是:鄰裡之間的人情世故的處理方式。
  • ​農村俗語:寧往北走一千,不往南挪一磚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寧往北走一千,不往南挪一磚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眾所周知農村這裡有著非常多的俗語,這些俗語涉及的領域非常多,而且還包含了很多農民的生活經驗,所以這些俗語對農民的意義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幾句俗語,看看你們知不知道這些俗語是什麼意思?
  • 農村古語「寧往前推一山,不往後退一步」啥意思?今天有何意義?
    「寧往前推一山,不往後挪一步」,這是農村古俗語。本意是講農村建房時,需往前推,勿往後靠,一為人與物的安全,二為與鄰和睦共處。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已有重要的引申意義,今天仍然很重要!大家好,我是來自貴州山村的種植世界,對這句古語有著深刻的理解。
  • 農村俗語「寧往南逃千裡,不願北挪一磚」,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大家好,這裡是【更三農】,網羅農村熱點,分享農村風土民情,探索不一樣的農村俗語!歡迎大家點讚,關注每日都有新內容,今天我們就探索一下流傳在農村的幾則俗語!我國文化底蘊豐富,在農村亦然,不僅有農諺,俗語,歇後語,還有許多的膾炙人口的謎語故事!
  • 家宅莫探頭,探頭引盜偷,這句農村俗語講的意思是什麼,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雖然有不少是講述的警示、育人的意寓。不過有些農村俗語,其實是沒有什麼價值的,這些俗語講述的是封建迷信的玄學之說。要是這樣也就罷了,權當學習一下以前的玄學知識,了解下古人的另一種智慧。但是這些俗語的原意,又讓一些沒有職業道德的風水師,或者一些對風水一知半解的人,歪解了。常見的這類俗語,有那句白虎蓋青龍,本意是說陰宅的講究。
  • 農村俗語「大門若朝西,寒夏受人欺」,啥意思?這句話有道理嗎?
    在農村,蓋房子是一件大事,除了結婚嫁娶之外,最大的喜事就是喬遷新房了。因此,蓋房子的風水也就成為了農村老一輩人最重視的事。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句農村俗語,就是跟蓋房子有關:「大門若朝西,寒夏受人欺」,下面一起來看看這句話是啥意思吧!
  • 農村俗語『臘月做不發,正月吃不窮』,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非常有趣,聽著解悶,今天坐在暖和的太陽地裡,同幾位上了年紀的老人神侃,這些老年人都是從建國初期過來的,對農村俗語出口成章,說馬上到臘月了,一年又過去了,小孩又大一歲,老人可又老一歲,出去打工的也該回來了,幹到什麼時候才是底?不是有句俗語『臘月做不發,正月吃不窮』嗎?這又是啥意思?
  • 俗語「寧吃飛禽四兩,不吃走獸半斤」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我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輝煌,尤其民間傳統文化包羅萬象,博大精深,其中為廣大人民群眾熟知的俗語就是最好的證明,不僅言簡意賅,而且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像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寧吃飛禽四兩,不吃走獸半斤」就是這樣一句很好的俗語,那麼這句俗語到底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 農村俗語「六月六,家家曬紅綠」是啥意思?有什麼說法麼?
    今天正好是六月初六,在古代的時候,這一天是民間比較重視的節日,以前人們認為六為陰,九為陽,所以六月六被人們稱為是重陰節,與九月九的重陽節相對,關於六月六的說法和習俗很多,其中有一項非常主要的活動就是家家戶戶要洗曬。
  • 農村俗語『寡年不結婚,無春不造房』,啥意思?有道理嗎?
    馬上要到2021年了,按照天幹地支五行紀年法,這是辛丑年,夥伴們從生肖鼠走了回來,對2021年都有很大的期待,對二十四節氣比較熟悉的人會發現,2021沒有「立春」的節令,所以大家都叫它「寡婦年」或「啞年」,在那個年代有一句俗語叫「寡年不結婚,無春不造房」,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野花進房,家破人亡」,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野花進房,家破人亡」,啥意思?有道理嗎?說到這個俗語,我就想起了鄧麗君的歌,唱的是:「雖然已經是百花開,路邊的野花你不要採」。因此來說,這句農村俗語「野花進房,家破人亡」中的野花,就是外面的女人。
  • 老話說「欺山不欺水,填河莫填溝」什麼意思?老話到底是何含義?
    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農村文化在中國的文化長河中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雖然,多數農民朋友沒什麼文化,但是他們所明白的道理絲毫也不輸一些文化人,尤其是在農耕方面的經驗,即便是到了今天依然是值得很多人學習的。而說到農村文化,那在農村裡流傳的各式各樣的俗語,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
  • 農村栽樹俗語「前槐棗後杏榆,東榴金西柿銀」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栽樹俗語「前槐棗後杏榆,東榴金西柿銀」啥意思?有道理嗎?農村的發展越來越好,人們也越來越有錢,可是一些人的觀念裡始終保留著對傳統文化的尊重。比如說在建造房子的時候特別留意一些忌諱,他們認為這些有可能影響自己的運勢,雖然有一些迷信,但是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還是按照其禁忌建造。尤其是一些有錢人,格外的相信風水,在選地和建房等設施上,往往格外看重。這句所以他們也是相當重視,「前槐棗後杏榆,東榴金西柿銀」啥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女人指頭短,不缺吃和穿」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衣食住行是人的生存的最基本需求,尤其是在過去那種非常貧窮的偏僻農村裡,人們世世代代更是渴望能夠過上溫飽不愁,衣食無憂的日子。為此,千百年來在農村中就會流傳著一些關於人的長相,和生活狀況相關聯的老話俗語什麼的。那麼,農村俗語「女人指頭短,不缺吃和穿」是啥意思?真的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男怕孤辰帶三,女怕寡宿有午」,啥意思?有道理嗎?
    :「十分伶俐用七分,常留三分給子孫」意思是,一個人說話辦事要留有餘地,便宜不可沾盡;聰明不可用盡,兒孫自有兒孫福,顧得了一時顧不了一世!這句俗語想必大家也喜聞樂見,今天就為大家分享幾句很少聽到的俗語,比如說以下的三則俗語,你們知道它的含義嗎?
  • 農村俗語「一豬二熊三老虎,最猛不過野豬王」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一豬二熊三老虎,最猛不過野豬王」啥意思?有道理嗎?文/農夫也瘋狂這兩年生態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農村的山上有很多之前不常見到的動物現在很常見了,像野豬在我們村的後山上,偶爾運氣好就能碰到。聽村裡的老人說,現在山上不僅野豬有了,而且還有點多,它們經常成群的到莊稼地裡來禍害糧食,讓農民對其也是十分的反感,想起幾十年前還沒有禁獵,每個村子基本都有幾個獵人,在不忙的時候他們就會上山去打獵,來改善一家飲食。以前就聽老獵人說起過「一豬二熊三老虎,最猛不過野豬王」這句俗語。你知道它說的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過了七月半、人如鐵羅漢」到底是啥意思?有啥道理?
    農村俗語:農村俗語「過了七月半、人如鐵羅漢」到底是啥意思?有啥道理?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有著幾千年的歷史。而我們的先人,把自己一代又一代的經驗,通過用簡單易記的農村俗語的方式,在民間流傳,一直流傳到現在。
  • 農村老話「大屋摞小屋,三年二年哭」,是啥意思呢?有道理嗎?
    農村對於蓋房子這件事有多重視,想必經常聽村裡老人說的這些俗話就知道了,什麼「做屋不斷層,斷層無後人」,什麼「前山要遠,後山要近」,等等等等,人們在蓋房子前不僅要選擇好打地基的時間,就連房子上梁時間、房屋的布局都格外重視。
  • 農村俗語「家有金山未必久、針尖挑土日月長」啥意思?有啥道理?
    導語:農村俗語「家有金山未必久、針尖挑土日月長」啥意思?有啥道理?在農村雖然有很多的老人並沒有讀什麼書,但是農村人天性純樸善良,做人做事也踏實,說話也直白沒什麼套路。而跟人說起道理的時候,是一套一套的。而且還能引用很多簡單像是打油詩詞一樣的短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