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如何添加輔食?讓寶寶牙齒數量來幫你忙

2021-01-08 澎湃新聞

原創 兒童營養師王斌 兒童營養師王斌

王 斌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

國家高級營養講師

擅長將醫學與現代營養知識結合,專注母嬰營養健康領域。手把手教你如何科學養育孩子!

寶寶6-7個月左右陸續開始長牙了,

爸媽們知道嗎?

寶寶出牙的數量也和

寶寶輔食添加的步驟密切相關哦。

因此,建議爸媽們在給寶寶添加輔食的時候

需要綜合參考寶寶的月齡和寶寶的長牙顆數。

具體怎麼操作呢?

今天斌姐來手把手教你

▲圖片來自育兒互助營養與輔食群:蟹蟹媽媽

寶寶的長牙規律有跡可循

雖然每個寶寶的乳牙發育時間不會完全相同,但是總體來說,20顆乳牙的萌發順序還是有跡可循的(以下出牙順序僅供參考)。

1歲以下

6-7個月時陸續長出:

1、下顎第一門齒(共2顆)

位於下排牙床的最中間兩顆

2、上顎第一門齒(共2顆)

位於上排牙床的最中間兩顆

7-8個月時陸續長出:

1、上顎第二門齒(共2顆)

位於上排牙床第一門齒的兩側門齒

2、下顎第二門齒(共2顆)

位於下排牙床第一門齒的兩側門齒

1-2歲

12-15個月時陸續長出:

第一臼齒(共4顆)

位於牙床稍後方的部位

18-20個月時陸續長出:

犬齒(共4顆)

位於第二門齒的兩側

2-3歲

24-36個月時陸續長出:

第二臼齒(共4顆)

位於第一臼齒的後方

▲ 圖片來源於網絡

溫馨提示:

這個順序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每個寶寶體質不一樣,牙齒萌出時間的早晚也有很大的差異。

另外,牙齒萌出時間有遺傳性,如果爸爸媽媽小時候長牙比較晚,那寶寶可能長得也比較晚,但只要是一周歲以前開始出牙都是正常的。

如果,寶寶已經超過了1周歲,還未長出第一顆乳牙,稱乳牙晚萌,建議及時諮詢醫生。寶寶超過3歲牙尚未全部萌出也需要諮詢醫生,排除「無牙畸形」等疾病。

▲圖片來自育兒互助營養與輔食群:妞妞媽媽

為什麼要根據牙齒發育情況來添加輔食?

經常有家長問我:

寶寶到了8-9個月,甚至1歲以後,為什麼開始不接受餵食,有吐食、含食,拒絕有硬度的食物,愛吃米糊不愛米飯、饅頭等固體主食等現象?

排除疾病和飲食習慣因素外,造成以上現象的原因是咀嚼能力欠佳。

很多家長想當然地認為,吃飯的咀嚼能力是天生的,不用鍛鍊,孩子遲早也是會學會吃飯的,比如老一輩養育孩子時也沒有刻意鍛鍊過。

但是大家可以問問老一輩,當年有沒有「科學餵養」這麼一說?當時大家知不知道孩子到了什麼時候就要開始添加輔食?並沒有!但是很多家庭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會把骨頭、玉米棒或者蘋果等耐啃咬的食物當作安撫孩子的零食,反而無意中讓孩子們鍛鍊了咀嚼能力。

如果孩子咀嚼能力發育落後,可能會影響消化功能、牙齦和牙齒健康、面部肌肉發育、視力發育、語言能力發育、牙齒排列和下頜發育等各個方面。

所以我們需根據孩子口腔發育特點來適時的添加輔食,以下根據孩子的長牙數量來說說如何鍛鍊孩子的咀嚼能力。當然,考慮到有些孩子長牙比較晚,這部分家長可根據添加輔食的時間來鍛鍊孩子的咀嚼能力。

▲圖片來自育兒互助營養與輔食群:球球媽

1

長出1-2顆牙齒/添加輔食第1個月

這個時期孩子的咀嚼特點:

處於吞咽期,大約到了6月齡,是學習咀嚼和吞咽的起步階段,該階段比較適合添加稀泥/糊狀的食物。

輔食的品種:

米粉、磨牙餅乾、蔬果、蛋黃、動物肝臟/瘦牛肉、魚肉、嫩豆腐等。

輔食的形狀:

稀泥/糊狀、流質或半流質。

手指食物形狀:

長條形、片狀、棒狀或者大的塊狀,質地軟爛(選擇用舌尖抵在上顎可以壓扁的食物,如蒸南瓜、豆腐、軟桃子等)。

▲圖片來自育兒互助營養與輔食群:零花錢媽媽

注意事項

加輔食要用小勺給寶寶餵食物,剛開始媽媽會發現,寶寶或多或少會將食物頂出或吐出。這是正常的現象,因為之前的寶寶習慣了吸吮,尚未形成與吞咽動作有關的條件反射,媽媽要耐心多餵幾次。

據研究,嬰兒需要嘗試7-8次後才能接受一種新的食物,而幼兒需要嘗試10-14次才能接受新的食物。

可以同時準備一些磨牙餅乾、咬咬樂讓寶寶自行抓握、塞進口中,幫助寶寶訓練手眼協調的能力,還可以緩解萌牙期不適感,同時讓寶寶感知自己吃東西的樂趣。

需要強調的是,不論泥狀輔食或者手指食物,食物形狀一定要符合寶寶的吞咽能力。沒長牙可以用牙齦研磨,家長做好監督。

▲ 圖片來自育兒互助營養與輔食群:滿滿媽

孩子會出現嘔吐、嗆咳等現象時,還能繼續添加手指食物嗎?

首先,食物狀態或者進食方式發生變化時,出現乾嘔是正常的,當寶寶感覺無法吞咽下某個食物,身體的吞咽反射會被激發「喉上神經」立刻作出反應出現「嗆著」的症狀,是自我保護機制的表現,在學習吃飯的過程中是非常正常的。

遇到這種情況時,媽媽們一定不要慌張,避免把負面情緒傳遞給孩子,告訴孩子沒關係,喝點水,緩解一下後可以慢慢再次嘗試。

其次,根據孩子具體表現來決定是否繼續添加。如果孩子依然很有意願嘗試吃輔食,家長此時要陪孩子一起吃,如果是手指食物最好誇張示範,讓孩子知道食物進到嘴巴後要用牙齦研磨後再吞咽。

如果孩子拒絕再次嘗試,家長也不要強迫餵養,帶孩子離開餐椅,做一些其他的事情轉移注意力,避免讓孩子對輔食留下不好的印象,等到下一餐再繼續嘗試就好。

▲圖片來自育兒互助營養與輔食群:嘟嘟麻麻

2

長出4顆牙齒/添加輔食第2-3個月

這個時期孩子的咀嚼特點:

處於蠕嚼期,大約到了7-8月齡時,此時期孩子咀嚼及吞咽的能力會較前一個階段更進步,輔食的形狀較上一時期顆粒大一些,質感更硬或更濃稠些。

輔食的品種:

在上一時期基礎上增加爛粥、發糕、蔬果、動物血製品、瘦肉、無添加原味酸奶等。

輔食的形狀:

稠的泥糊狀、半流質或半固體。

手指食物形狀:

當寶寶開始學會用大拇指和食指抓握食物後,就可以把手指食物切成小塊了,食物的大小可以切成1釐米左右的小方塊,媽媽也可以靈活變通。

這時候,可以開始給寶寶吃一些稍微需要咀嚼的食物了,比如溶豆、蒸熟的三文魚、草莓、火龍果、發糕等。

▲ 圖片來自育兒互助營養與輔食群:Leo麻麻

3

長出6顆牙齒/添加輔食4-5個月

這個時期孩子的咀嚼特點:

處於細嚼期,大約到9-10月齡,此時孩子咀嚼能力及口腔動作更加協調,會嘗試先咬碎或咬斷食物,再進行簡單咀嚼的動作。此階段開始,寶寶能否好好的咀嚼食物,對於牙齒的發育也有影響,適當的咀嚼,可以刺激乳牙的生長,增進下頜、臉部肌肉的發育,同時,也能使寶寶通過輔食攝取到身體所需要的營養。

輔食的品種:

在上一時期基礎上增加稠粥、爛麵條/意面、爛飯、麵包、饅頭、全蛋、豆製品、低鹽奶酪等。

輔食的形狀:

細末狀、半固體。

手指食物形狀:

寶寶的小手經過前一階段練習,已經比較靈活了,除葉菜類,食物只要足夠軟爛,任何形狀都是OK的。

▲圖片來自育兒互助營養與輔食群:登媽

4

長出8顆牙齒/添加輔食6-7個月

這個時期孩子的咀嚼特點:

處於咀嚼期,大約到11-12月齡,孩子逐漸可以處理成人化的食物,同時越來越善於利用牙齒,另外,這個階段寶寶也有不錯的模仿能力,家長還需常常做示範動作,提醒寶寶要把食物咬一咬、嚼一嚼,讓寶寶能夠順利轉換到一般的正餐食物。

輔食的品種:

在上一時期基礎上增加軟飯、餅乾、麵條、饅頭、深海魚、堅果碎等。

輔食的形狀:

碎粒狀、固體。

手指食物的形狀:

寶寶的小手越來越靈活了,除葉菜類,任何形狀都是OK的,並且可以選擇一些需要稍許咬斷、咀嚼的食物。

▲圖片來自育兒互助營養與輔食群:多多

食譜推薦

(確保寶寶對所提及的食材不過敏,1歲以下寶寶忽略放調料的步驟)

香甜胡蘿蔔泥

- 適合6個月以上寶寶 -

食材:胡蘿蔔、蘋果、水

做法:

1. 胡蘿蔔洗淨、去皮,蘋果洗淨、去皮去核,均切成條狀。

2. 將胡蘿蔔條和蘋果條上鍋蒸熟、晾涼。

3. 軟爛的胡蘿蔔和蘋果,放入攪拌機中、酌情加水,攪成糊狀即可。

奶香山藥米粉丸子

- 適合7個月以上寶寶 -

食材:山藥85g、母乳(或配方奶液)20ml、米粉50g

做法:

1.山藥去皮,切小塊上鍋蒸20分鐘,備用。另外準備米粉和母乳(或配方奶液)20ml。

2.把山藥壓成泥,將奶液和米粉一起放進山藥裡攪拌均勻。

3.雙手沾水,取一團山藥泥搓圓(沾水可以防粘)。

4.最後可以用黑米或者黑芝麻、海苔之類的給丸子做上表情,爸媽們可自由發揮。

▲圖片來自育兒互助營養與輔食群:旺仔媽媽

西葫蘆山藥牛肉餅

- 適合8個月以上寶寶 -

食材:山藥一小段、西葫蘆半根、牛肉適量、雞蛋一枚、香蔥少許、麵粉少許

做法:

1. 牛肉改刀切小塊備用。

2. 香蔥切蔥花,跟切好的山藥、西葫蘆和牛肉一起放入料理機攪打成泥。

3. 在攪好的肉泥中加入一個雞蛋一勺麵粉適量精鹽攪勻。

4. 平底鍋倒少量油,挖一勺肉泥到鍋裡攤成餅即可。

肉餡白菜卷

- 適合1歲半以上寶寶 -

食材:白菜、肉餡、雞蛋、幹香菇、玉米粉

做法:

1. 選靠近菜心的葉子,切掉1/3的莖,用開水燙至半熟,晾涼備用。

2. 泡發好的香菇切碎,混入肉餡,倒入打好的雞蛋液,加適量玉米粉,攪拌均勻。

3. 將製作好的餡料捲入白菜葉內,上鍋蒸熟。

4. 根據寶寶月齡,在蒸好的白菜卷上淋上肉湯或糖醋汁調味即可。

▲圖片來自育兒互助營養與輔食群:好好媽媽

學習更多食譜,可點擊以下連結進行複習:

斌姐碎碎念:

如果遇到寶寶不愛吃菜怎麼辦?

我們建議,

從添加輔食的初期,

就要讓孩子逐漸習慣蔬菜的口感,

同時從思想上接受吃蔬菜。

千萬別逢人就說:

「我家寶貝不愛吃菜。」

這種暗示可能會加強

孩子拒絕此類食物的心理。

你家寶寶愛吃什麼樣的輔食?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長牙期添加輔食 要看牙齒顆數
  • 寶寶的牙齒發育,也離不開輔食的刺激,這時就要給寶寶吃硬食物了
    但是我們又知道,輔食可以讓寶寶得到更充分的營養,也能讓他的身體發育得到更好的發育。但是寶媽們知道嗎?輔食的作用並不僅僅是這樣,還能影響寶寶牙齒的發育。寶寶從剛出生後的沒牙的階段,再到出第一顆乳牙直至出齊,最後再換恆牙,這個過程是很漫長的,也就是說從寶寶四個月左右到13歲,整個牙齒發育階段要經歷嬰幼兒期、兒童期和青少年時期。
  • 寶寶給你的五大信號,應該添加輔食了
    華龍網2017年2月28日15時10分訊 新手媽媽經常為何時給寶寶添加輔食而煩惱,專家說6個月之內可以不添加輔食,但是當孩子逐漸大了,總感覺孩子不吃輔食會餓,長輩們也會一直催促,擔心寶寶營養跟不上去。其實,寶寶需要添加輔食的時候,會給你信號哦!
  • 過年準備:我給娃買好吃又0添加的小皮輔食
    今年2月過年,寶寶的過年口糧,我已經開始計劃了,在媽媽群裡跟大家一起討論。一提到給寶寶吃什麼,媽媽們總有聊不完的話題:「你們家是純母乳餵養嗎?喝的是什麼奶粉?米粉選哪個牌子?」對寶寶的奶和米粉,媽媽們可是拿出了做博士論文的精神認真研究,但是,別忘了,輔食裡面還有寶寶的零食!到了給寶寶挑選零食的時候,媽媽們往往會下意識地選擇「寶寶喜歡吃的零食」。
  • 如何為1歲半到2歲的寶寶做輔食?
    一直都是我們每天都會面臨的問題,尤其是在寶寶的餵養過程中,小寶寶的成長,飲食是非常關鍵一環,自從寶寶已經可以吃輔食的時候,媽媽們都要不斷地給寶寶安排各種各樣的輔食搭配。寶寶吃得好,身體才能長得好。,並且,寶寶的日常活動量增加,在飲食上就更需要注意營養的攝取,那麼,媽媽們又要如何為1歲半到2歲的寶寶做輔食?
  • 寶寶的出牙順序是什麼?看看這張圖,你家寶寶牙齒「長對」了嗎?
    牙齒的生長情況其實受父母的遺傳影響非常大,如果爸爸媽媽長牙時間比較早,那麼寶寶長牙時間也會早一些。另外寶寶的出牙順序、牙齒形狀等也會受到父母遺傳的影響。二、寶寶的出牙順序1. 一般來說,寶寶出牙都是從下開始,首先長出兩顆小小的門牙,也就是下頜中切牙,然後上齒槽對應的位置,會長出兩顆對應的門牙,叫上頜中切牙。
  • 寶寶不滿一歲,這幾種輔食應及時拉進黑名單,很多家長還不知道
    特別是對於一些還沒到1歲的寶寶來說,飲食問題更是家長們應該注重的問題。因為這個時候寶寶的消化功能還不是很好,身體發育並不完善,所以說並不是什麼食物都可吃的。寶寶不滿一歲,這幾種輔食應及時拉進黑名單,一起來看看吧。1、米湯米湯是由大米加水熬製而成的,如果只吃米湯,可能一碗米湯就飽了,這就會使得寶寶處於「隱性飢餓」狀態。
  • 讓娃說話早、口齒伶俐的輔食,你還沒做給寶寶吃?
    媽媽們都有這樣的困惑:明明每天給寶寶講繪本;明明看到什麼都教寶寶學著說;明明家裡從早到晚都在放故事機,語言環境應該也還不呀,為什麼寶寶就是"金口難開"?寶寶說話的早晚,其實跟咀嚼能力有很大的關係。添加輔食後,媽媽們怕寶寶噎著,會把食材處理得很細碎,不需要咀嚼就能吞咽,口腔肌肉得不到鍛鍊,時間一長,就會導致寶寶說話晚,口齒不清。
  • 寶寶吃飯不愛嚼,再不鍛鍊寶寶的咀嚼能力就晚了,抓住這個關鍵期
    聽表哥說,小寶特別的挑食,很多東西都不喜歡吃,而且吃飯也不正經吃,都不知道他這個子是怎麼長起來的。 要知道咀嚼能力差的寶寶,不僅會影響自己身體的發育,而且還會對語言能力造成一點的不良影響,這些寶媽們都知道嗎?
  • 6個月後的寶寶只吃輔食不喝奶行嗎?哺食小鋪來解析
    六個月後 只吃輔食不喝奶,行嗎? 不合適,在滿1歲前,輔食還是扮演著「補充營養」的輔助角色,主要的正餐還是奶類。輔食是用來幫助寶寶從液體(母奶或配方奶)過渡到固體食物,並訓練口腔咀嚼與吞咽能力,額外補充母乳或配方乳缺乏的營養,但1歲前孩子吃得少,輔食能滿足的鈣質其實還不夠,所以還是需要以母乳或配方奶的提供為主。
  • 兒科醫生:三歲前吃都算「毒輔食」
    活該發育不足 鄰居琳琳在孩子的吃飯問題上,一直秉持著「粗養」的理念,用她的話說就是,孩子太嬌生慣養反而不容易養活。在同齡寶寶還在吃米粉,逐漸地向其他輔食過度的時候,琳琳早早地就給孩子吃「大人飯」了。
  • 嬰兒輔食哪個好?冬春交替時節,給寶寶吃這些有助於增強免疫力
    當下正值冬春交替時節,天氣多變,乍暖還寒,體質差的寶寶,很容易就感冒了,如何增強寶寶免疫力,讓寶寶遠離感冒發燒,是家長們最關心的問題。營養輔食有哪些,嬰兒輔食哪個好?伊威專注高品質輔食,助力寶寶健康成長。
  • 寶寶吃東西不愛嚼,是因為這個原因!
    輔食要逐步添加,從少到多,如蛋黃泥可從1/4開始,幾天到一周左右沒問題發生可增加到半個,然後再整個蛋黃。第一次添加輔食要小心些,讓寶寶能夠適應;隨後每周可再添加一種其他輔食,如果泥、蔬菜泥等。 2 、選擇適合寶寶嘴巴大小、材質安全的小勺進行餵食,讓寶寶有機會訓練口腔動作。
  • 2歲寶寶不愛吃飯,檢查竟是脾胃衰竭,才知是這3種輔食「惹的禍」!
    文|全文共1308字,閱讀時間約3分鐘 大多寶媽都是有所了解,孩子過了六個月以後,就可以給其適當添加一些輔食了。但是該給孩子添加什麼樣的輔食呢?畢竟孩子的消化系統還沒有發育好,如果添加的輔食不對,可能就會對孩子的脾胃造成傷害。
  • 母乳可以吃到寶寶多大?餵到這個年齡最好!
    初乳,可謂是「含金量」充足,它含有寶寶所需的數量可觀的抗生素,能有效抗感染、抗病毒。這是其他任何替代品無法媲美的。基於這個獨特性,堅持母乳餵養,可以幫助嬰兒增強抵抗力、免疫力,減少生病機率,甚至不生病。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純母乳餵養到6個月。
  • 質量、安全、創新一個都不能少,哺食小鋪堅持給寶寶高標準輔食
    食品安全即指食品無毒、無害、符合應當有的營養要求,對人體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家長們平日裡給孩子添加輔食時應注意產品是否合格,選購靠譜產品,切莫貪小便宜,以免不慎對孩子造成傷害。哺食小鋪嚴格規範研發、生產、質檢程序,確保給寶寶提供一口安心營養的輔食。
  • 哺食小鋪輔食堅持「體外預消化,體內好吸收」養出寶寶吸收好體質
    經過E.H.P酵素水合工藝的哺食小鋪米精華,散發著穀物自然風味,口感也更細緻滑順,同時因為預先水解大分子,所以營養上也好消化吸收,不造成身體過多負擔。哺食小鋪系列米粉升級版米精、寶寶粥,添加6種益生菌,多種益生菌相互搭配,多方面給予腸道好活力。MCT:延續母親的愛MCT富含於椰子和棕櫚等棕櫚顆植物的種子裡,屬於天然成份,另外母乳中也含有少量的MCT,量少又珍貴,是能夠提供寶寶成長的優質的營養素。
  • 一月睡、二月哭,三抬頭、四翻身,寶寶每天一個大變化,真喜人!
    寶寶出生後,你是否非常激動的想要知道,他接下來的發育情況?在嬰幼兒階段,是整個人生中發育最快的階段。作為新手爸媽,你有沒有很茫然的階段?我們一起來看看,小寶寶在一歲內的發育規律吧!1-3個月——每天一個樣寶寶從臍帶剪斷後,跟母體分離,就成為獨立的個體。
  • 1歲寶寶能吃「大人飯」嗎?世衛組織:未達三個標準,再饞也別餵
    蕭兒媽媽在後臺提問:給寶寶添加一段時間輔食了,婆婆總說孩子大了喝米粉沒啥營養,偷偷背著我給孩子吃大人的飯菜,紅燒肉、火腿、米飯等樣樣沒落。雖然寶寶馬上滿1歲了,但我還是挺不放心的。在很多「老舊」觀念中,孩子從斷奶的那一刻起就意味著長大,既然不用吃奶那就得吃飯。於是家長給寶寶添加了一段時間輔食之後,看他吃得挺好,為了圖省事兒就讓他跟著自己吃「大人飯」。
  • 美的破壁機助力寶寶輔食製作它很有料?
    和眾多寶媽一樣,有了寶寶之後,總想給他鼓搗各種好吃好喝的,一方面是為了能讓他不調皮搗蛋就順利吃飯,一方面也希望他能得到更多的營養攝入。總之,有了我家神獸,我才知道什麼叫做「母擔憂」,什麼叫做「餵飯發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