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層出不窮,儒道墨三家成為主流。墨家出現在戰國初期,由墨子創建,曾創下與儒家分庭抗禮的局面。可最後卻無緣無故消失,這是為何呢?
墨家學派成員主要來自沒落的士族工商階層,擅長機械設備等手藝,是典型的理科生。墨子在學派內提倡勤儉節約,艱苦奮鬥。
受到墨子的影響,墨家學派生活非常拮据和辛苦。墨家最初建立時並不受社會成員追隨、愛戴,當時已經成為大流的儒家,也沒有將它放在眼裡。
後來墨家的氣焰越來越盛,竟然達到了與儒家分庭抗禮的局面。兩個學派因各自觀點不同掐過很多次,最後儒家獲勝。
戰國時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公然稱墨家是禽獸之學。原因在於,墨家成員的出身是舊貴族。舊貴族除了懂點兒知識之外,一無所有,卻因加入墨家而鳳凰涅槃。
墨子能夠以卑微的出身創建學派,實屬不易。墨子創辦了此學派卻也毀了此學派,墨子強勢的領導作風和拮据的生活方式使弟子入門極少,史書對墨家的記載也非常少。
墨家思想近似黑社會的理念,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墨家思想顯然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而儒家提倡仁義道德,成為了秦始皇鍾愛的思想觀念。儒家就此將墨家打敗。
墨家思想也有很多有價值的理論可考,就衝它提倡的科學精神,就值得現代人學習,墨家學說中很多思想也都預示了未來。
墨家的創新品質是提倡實用主義,他們重實幹不喜歡空談闊論,屬於言行一致的學派。實用精神是儒家思想不具備的。儒家作為文科的典型代表,通常是理論一大片,但實際上能實現的很少,接近於理想主義。
墨家還提倡勤儉吃苦。學派成員大多都來自於沒落的舊貴族,身份低,要在社會上立足或有所成就,就必須勤儉節約,艱苦奮鬥。
秦皇統一六國之後,墨家因不能適應社會發展而漸漸衰落,加上門下弟子很少,墨家學派到最後也漸漸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