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還踵」——《淮南子泰族訓》
墨家創始人墨子,先學的儒家思想,發現儒家思想在虛偽、好戰、階級等等方面與自己的價值觀不同,所以自創了墨家,墨家與其他學派不同,有嚴格的規章制度,如同門派一樣,掌門稱巨子,對門下人有生殺之權。
01
弟子學成後會以墨家弟子身份推薦做官。由於墨家思想不能完全為統治階級服務,又被儒道兩家打壓,所以基本消亡了。
墨子死了後,墨家沒多久新的巨子和一大部分墨者就被吳起設計殺了,然後就分裂了。再者墨家的理論也不被當時的君王認可,再後來漢武帝儒家上位,墨家跟他們本就差不多是死敵,不整他整誰。
墨家重視兼愛非攻,兼愛就是平等,而且有點理想主義,而儒家是主導地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兩家完全對立,墨家沒活路。非攻就是反戰,只要有野心的帝王,秦王漢武之類,都得攻城掠地建功立業,墨家第一個被清除。
墨家的思想對學習者要求太苛刻了,後代的學習者很難堅持下去。此外,墨家思想的先進性使其遠高於當時的社會生產力水平,沒有適宜的經濟基礎無法實現上層建築,所以墨家消失有其必然性。墨家思想出現的社會是一個動蕩的社會,是一個以兼併戰爭為主流的社會,各國都想圖強存活下來,所以主張變法的法家思想受到重視,而當時的其他學說思想都不受重視,這一局面一直到秦末漢初。
02
漢初提倡無為而治的道家思想,儒家真正開始被重視是在漢武帝時期,董仲舒吸收道家、陰陽家等多家思想改造儒學適應了當時的社會發展要求、順應了歷史發展趨勢,至此儒家正式成為社會主流思想。
事實上,沒人黑墨家思想,因為他早就被淘汰了。作為一個反人類的思想,在特定的時候會矇騙一部分人,但幾千年的歷史已經證明,墨家思想淘汰不是無辜的。
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在先秦思想裡影響最大的是儒道,還有後來的法家,歷朝歷代確實靠法家思想治理。有墨家什麼事嗎?墨家的兼愛,本就是沒人能做到的,非攻,最後一招還是以戰止戰,非禮非樂。
尚賢表面高大上,其實就是獨裁集權,這種思想,了解一下就好了,宣揚就算了。墨家不可能成為主流,一直如此,自我犧牲不能成為常態,如果墨家氣候日盛,只能說明社會需要個體進行幫助的人多,不是好事。
真正健康的社會,是依賴規則進行,比如健全的醫療體系,完善的養老體系,依賴俠客和俠客思想,只能說明規則已經爛了,處於危難的人太多。
03
春秋戰國五百餘年的紛爭,最後的思想成果落地,只有儒家法家,也必須是儒家法家。因為法治的誕生是歷史的趨勢,是社會的進步。
其他學派更多地以表達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為政主張為主,對於建設和管理國家缺乏實際的操作方法。墨家道家看似不同,實際上都一樣,它兩個無論哪個作為治世工具,都無法避免中國近世紀衰落的悲慘命運。
但是各家畢竟是各家,個性都還是有的。法家有一切皆決於法的精神,墨家有兼愛非攻的精神,儒家有仁義王道的精神,道家有無為而治的精神,各有所長。而在今天,他們的積極意義也最多是為今人現代化建設提供指導和建議,再強大,也有歷史局限性。
與其復興它們,不如總結提煉它們,今天和未來是我們的時代,我們要有超越前人和發揚前人的勇氣和能力,莫沉溺於古人的「至理名言」。不然,廢掉的不僅僅是自己,還有前人的付出。
結語
墨家,不符合廣泛人性,更不符合統治階級,肯定難以推廣。儒家,能讓你成君子高貴,仕途風流,享盡美食禮遇,榮華富貴。佛家,引導你積善積德,今生來世妥妥的,得道者,還能成佛。道家,教你超脫世俗,修身養性,延年益壽,通達自然,還能成仙。
這些都是看得到的利益,可以達成的目標,讓人性滿懷希望,興奮不已。而墨家思想,違反人性貪婪,欲望,自私,說什麼兼愛非攻,交相利,兼相愛,明神鬼,節葬,節用,尚同等,還要拼命創新,勞作,通曉防禦術,還沒入門,看到的都是犧牲,都是奉獻。
墨家不被遺忘,怎麼可能。